书城亲子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1909700000013

第13章 品德篇(2)

“负起责任”,这个词对孩子来说或许有点过于深奥。他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可是他们知道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反应。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地培养、逐渐形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如:衣服扣子掉了自己缝;每晚临睡前上好闹钟,以便第二天准时起床等。父母还应教导孩子在一些大的原则问题上明辨是非,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缝纽扣、上闹钟可以让孩子直接看到负责行为所得到的回报,而在原则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则是抽象的东西,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拥有良好的责任感,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在美国,一个11岁的小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弄碎了邻居的玻璃。邻居要求索赔12美元。这个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他的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来。男孩为难地说:“可是我没有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可以先替你垫上12美元,但是一年后你必须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之后,在他的努力之下,他终于挣足了12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的名字叫做里根。里根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像里根的父亲那样,让孩子自己承担过失的责任,看起来似乎有些“残酷”和不近人情,其实这才是父亲深沉的爱。一般当孩子有了过失,恰恰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起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

责任感是孩子前进的一种动力,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只会坐享其成,缺少前进的动力。现在的许多孩子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在这种美好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造成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使得孩子缺乏责任心,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才。

小孩子不小心打坏了东西,就把手背到身后说:不是我!犯了错误却想逃避惩罚,这是人天生的毛病。不只是小孩子如此,大人也有这种毛病,甚至将这种毛病“发扬光大”,对自己的行为完全不负责任,经常主动犯错,然后设法逃避惩罚。那些沦为少年犯的孩子不都是这样的吗?

明智的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责任心,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父母应该教导孩子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孩子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启示一:要言传身教

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言传身教从小培养。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想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父母自己就要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父母的种种所作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长期的耳濡目染自然影响到孩子。不能起到表率作用的父母就是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责任心,孩子也会不服气,不以为然,将父母的苦口婆心当成是耳边风。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启示二: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在家庭里应尊敬老人;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爱护花草树木;支援灾区,自觉主动献爱心,捐物捐钱;对希望工程活动积极参与;别人有困难积极帮助;学雷锋要见行动……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孩子树立讲礼貌、讲文明的责任心。

父母还应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对自己负起责任来。比如,让孩子参与策划和布置房间的摆设,给花草浇水、施肥、松土,洗他们自己的衣服,整理收拾自己的房间物品等。

父母不应对孩子一味溺爱,应当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多为自己负起一些责任。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

启示三: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埋单

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去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试着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到他自己的身上,让孩子自己承担。比如,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你应该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要对孩子说:“你已经努力了,是爸爸没有帮助你。”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反映出了观念的不同。如果你无意中帮助孩子推卸责任,孩子将会认为自己无须承担责任,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十分不利的。

一次,茨格拉夫人的儿子从学校回家比平常晚了半小时,茨格拉夫人对此表示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确地告诉儿子:“你玩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这样,就让儿子意识到了自己晚回家的后果,他就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当他再次面对相同的情况时,他就会明白自己将要做出的决定会产生何样的后果,而他需要负担何种责任。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吃到了自己不负责任的苦头,孩子以后才会多长点记性。留下的印象越深刻,孩子就会越提高警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拥有高度的责任感。

节俭--一切美德之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开端。但是,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尤其是家庭收入都得到很大改善的今天,父母已经大大地忽略了对孩子的节俭教育。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个没有节俭习惯的孩子,不会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的道理,也就更不会去爱惜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产。同样,一个没有节俭习惯的孩子长大后,也不可能热爱工作,因为节俭与勤劳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懂得辛劳的人,才懂得一衣一食一物来之不易,也才懂得俭朴,在工作或事业中刻苦顽强。

节俭既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用血汗钱为自己购买物品的父母的尊敬。节俭有利于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已越来越被父母重视了。

哈理的祖父勒克菲尔是美国勒克菲尔财团的董事长,他的父亲是曼哈顿公司的经理,家境非常好。但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节俭,也不允许子女们铺张浪费。这个家族的一个家规就是:孩子长到18岁以后,经济上必须自理。哈理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还到纽约港曼哈顿码头参加劳动,开吊车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他说:“我父亲年轻时,比我更苦。他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每到假期就到密西西比河的货轮上当水手,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这样才读完大学。祖父虽有钱,但我从不伸手要钱,因为这是家规。”

现在被教育界广泛引用一句话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可以说是经验之谈、智慧之谈。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拥有最好的物质享受,而是从小为孩子打下一生受益的基础。让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拥有幸福的人生。任何一个做父母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孩子千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父母不权衡需要、不权衡利弊的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习惯,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启示一:做孩子的节俭榜样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应当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熏陶感染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所反射出的是父母平日的行为。要知道,父母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勤俭持家,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启示二:从点滴中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开端。俗话说的“有钱难买幼时贫”并不是让孩子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为孩子创造俭朴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俭朴美德。“俭以养德”许多事例表明: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志向、有追求、有出息的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给孩子的永久财富。

父母要教会孩子量入为出,可以经常给孩子讲勤俭持家的道理,使其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是辛勤劳动得来的。父母供他的衣食住行的所需费用,也不是毫不费力就挣来的。并要教孩子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习惯。首先在使用学习用品上要讲节约,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不要老是碰断铅笔芯。同时要在生活上节约,如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

启示三:给孩子花钱要节制

无论孩子的年龄多大,也无论自己的经济条件如何,在给孩子零花钱方面,都一定要有所节制,把钱的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也就是所说的“再富不能富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零花钱的数额并没有定数,父母可以按照孩子的日常消费来预算。这些开支主要包括了买零食、午餐费、车费、购买学习必需品的费用。另外,父母还要给孩子一些额外的钱,也就是说,给孩子的钱要比预算宽裕一些,这样才能为孩子自觉的存储行为创造可能性。

宽容--“我愿意原谅你”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法]加布里埃尔·福莱

宽容是一个孩子的素养与气度的体现,表现了他的思想水平。善待他人的短处,可以使自己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对待他人的长处,可以使人们不断进步。只有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才会在心中留出一片天地给别人。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入夜便在宫中大设宴席,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王兴致高昂地命自己的宠妃许姬,为群臣斟酒助兴。

忽然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的蜡烛,宫中立刻一片黑暗。混乱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非礼她。许姬赶快挣脱离开,并顺手拔下了那人的帽缨。之后,许姬附耳告诉庄王说:“有人想趁黑暗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

庄王说道:“且慢!今天我请大家来喝酒,酒后失礼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说,众位将士为国效力,我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洁而辱没我的将士呢?”

于是,庄王不动声色地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请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尽兴,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

群臣于是都拔掉了自己的帽缨,庄王才命人重新点亮蜡烛,宫中一片欢笑,众人尽欢而散。

3年后,晋国进犯楚国,楚庄王亲自带兵迎战。交战中,庄王发现有一员将官总是奋不顾身地冲杀在前,勇猛无敌。其他将士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奋勇杀敌,士气高昂。这次交战,晋军败北而归,楚军大胜。

战后,楚庄王找来那位将官,问他道:“寡人见你此次战斗奋勇异常,然而寡人平日似乎并未对你有何殊恩,你为什么如此奋死而战呢?”

那将官跪在庄王阶前,垂首答道:“3年前,臣在大王宫中酒后失礼,本是死罪,可是大王不仅没有追究、问罪,反而还设法保全我的面子,臣深深感动,对大王的恩德牢记在心。从那时起,我就时刻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这次上战场,正是我立功报恩的机会,所以我才不惜生命,就是战死疆场也在所不惜。大王,臣就是3年前那个被王妃拔掉帽缨的罪人啊!”

一番话使楚庄王和在场将士大受感动。楚庄王走下台阶,亲手扶起那位将官,那位将官已是泣不成声。

如果人们都能从大处着眼,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事情,不以眼前小事来干扰自己的心智,有时,坏事能变成好事。

宽容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因为只有通过原谅别人,才能在心理上释放自己。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之后,就会因“爱子心切”而教孩子“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长此以往,孩子也自然不懂得如何去宽容他人。

养成宽容的美德,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孩子成就事业的需要。一般说来,懂得宽容的孩子,能够对别人的不同看法、思想、言论给予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有不同于他人的观点或做法,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

父母应该经常提醒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或者过失,有利于增进友谊。另外,还要教给孩子原谅的标准,让他们懂得如何分清是非,知道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是不可以原谅的。当然,明白宽容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

容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刚强,是一种有效的以退为进的方法。它表面看来是软弱的退缩,实质是进攻,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启示一:要合理地宽容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要有宽容的态度,不仅是对他人,对待孩子尤需如此。父母的宽容能让孩子效仿。孩子的主观意识世界与现实世界难免有很多不相符合的地方,所以,孩子犯错也是在所难免的。当父母发现孩子的过错时,千万不能不问缘由地加以责罚。不妨弄清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之后,再对孩子适当地、合理地宽容一些,孩子可能反而会更容易改正错误。

启示二:不要把世俗的毛病传染给孩子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孩子的小朋友们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不要使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习惯。

父母尤其不要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偏见,更不要把这些偏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因为孩子会在潜意识里也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从而对这些人和事物有偏激的看法。

启示三:教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可以教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带孩子去看哈哈镜或玩万花筒,教导孩子明白,事物的本质是不变的,但角度不同,所看见的表象也是不同的。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自问:“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是不是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养成其宽容的品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多元化的活动。无论孩子年纪多么小,都鼓励他接触不同种族、宗教、文化、性别、能力和信仰的人,这有利于孩子与不同的人坦诚相待,遵从规则,平等竞争。

启示四:教导孩子善待他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即使别人错了,无礼了,你若能容忍他人,宽容他人,同样能获得信任和支持,同样能得到别人的友善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