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88点反思
1909600000008

第8章 激励自我,获得成功的人性反思(3)

正如英国一位国教教主所说:“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我发觉自己还是没有这个能力。

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上天还是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将来我甚至可以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

这位教主的话确实发人深省,的确如此,人生在世,若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向他的教练诉苦,他说他的朋友不理解他,他们之间有很多矛盾。然后他说了朋友的很多缺点。教练听完后,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第二天,他给了这个乒乓球运动员一副新球拍。刚开始,他很不适应,总是抱怨球拍。后来,慢慢地他习惯了新球拍,当教练问他原因时,他笑着说:“改变自己。”教练欣慰地笑了。运动员也因此与朋友和好如初。

这就是因改变自己而获得的“幸运”。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

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然后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他因为拖欠了房租,已经被迫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怜。

有一天,这位年轻人来到了一家寺庙,拜见住持。寒暄之后,他便滔滔不绝地向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老和尚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没有引起我对投保的兴趣。”

这时候,年轻人愣住了,老和尚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 老和尚最后说了一句:“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5个同事或投保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一种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剥落了下来。随着劣根性的消除,他感觉到了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和成熟。

这个人就是被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到l939年为止,他的销售业绩荣耀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l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为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很多人认为原一平是幸运的,但看了这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了,他的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他改变自己之后得来的。所以,你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学会先改变自己。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你首先要好好检讨自己,看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记住,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来的。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具备了幸运的前提,才会被幸运之神眷顾。

21最难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美国运动》画报上刊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是一名拳击运动员累得瘫倒在训练场上。旁边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突然间,你发现最难击败的对手竟是自己。

“要赢人先赢自己”,这是一首歌里面的歌词,其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发现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成功了。究其原因,前者是被自己打败了,而后者却是打败了自己。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比如特殊场合紧张胆怯,遇到困难害怕退缩,受到挫折悲观沮丧,遭遇厄运沉沦绝望,稍不遂意心浮气躁,取得成绩骄傲自满,面对诱惑失控放纵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心理上的敌人。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自己是否敢于向自己进攻,冲破这些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征服自己心理上的敌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很是发人深省:

有一位伟大的军官即将带领他的军队去奋勇抗敌,他们面临着敌强我弱的窘况,但是他们不得不出兵,不得不奋勇前进。于是士兵们登上船,开到敌阵去,等士兵和装备都下了船,他下令把这些送他们渡水而来的船全部烧毁。在进行第一决战之前,他向自己的军队发表演讲,他说:“你们已经看到所有的船全被烧成灰烬了。这表明除非我们打了胜仗,否则我们就无法活着离开这里。”最终他们打胜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向自己进攻,原因就在于缺少这种切断所有退路,破釜沉舟的勇气,而胜利和成功也因为我们的胆怯离我们而去。

你知道吗?鹰可以活到70岁,与其他的鸟类相比寿命可谓最长。但是要维持如此长的寿命,它就必须在40岁时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无比痛苦的,却可以让它的生命获得新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决定呢?原来,在高空飞翔、在荒野中抓捕猎物的鹰到40岁左右时,它那尖利的双爪便开始老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伸展自如地抓捕猎物;它的喙上也已经结上一层又长又弯的茧,一动便可碰到胸膛,对进食阻碍很大;最让它痛心的是,双翅上的羽毛也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使它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天空中轻盈地飞翔。这时候,它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等死,要么历经磨难和痛苦让生命重生。

鹰在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让生命新生。经过细致的观察,它会选择一个除自己之外,任何鸟兽都上不去的陡峭悬崖,然后用150天左右的时间让自己获得新生。首先,它会在飞翔中突然撞向悬崖,把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当然,它必须利用很大的力气,只有这样才能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然后它就飞回洞穴,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

过了一段时间,新喙终于长了出来,它立刻进行第二道工序:用新喙把双爪上的老趾甲一个个拔掉。那同样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更新,不久,新的趾甲长出来了。它紧接着进行第三道工序: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再等几个月,新的羽毛又长出来了。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酷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30年的生命。

鹰的这一系列生命重生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使自己疼死或饿死,但它依旧勇敢挑战自己,向自己进攻,让自己在死亡的边缘获得再生。

鹰如果不敢向自己进攻就会失去生命,而作为人如果不勇敢地向自己进攻就会失掉一次次的机会,看看那些成功的人、成功的企业,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三头六臂,只是他们有更多勇气向自己进攻。在超越一个个目标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更高的目标来征服。

生活中你会发现,为什么有着同样经历、同样出身的人,有些成功了,而有些人仍然在底层苦苦挣扎?就是因为失败的人没有这份挑战困难、挑战生活、挑战自我的勇气。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打倒自己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是的,人生最难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人生最难以战胜的也是自己。在生活的战场中,人只有具备了敢于进攻自己的信心与勇气,才能克难攻坚,走向成功。

22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

的路

犹太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完。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再拿出来卖给行人。如果豆浆卖不完,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完,变硬了,就当作豆腐干来卖。而豆腐干再卖不出去的话,就把这些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

还有一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改卖豆芽。豆芽如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

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可以有无数种精彩的选择,一个人更是如此。当你发觉前路不通的时候,不必气馁,不要放弃,“条条大道通罗马”。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只要稍加变通,或许就会有美好的前途。

美国著名人物詹姆斯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你可以超越任何障碍。如果它太高,你可以从底下穿过;如果它很矮,你可以从上面跨过去。总会有办法的。”詹姆斯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变通,他能根据不同的困难,采取不同的方法,最终克服困难。所以,对于善于变通的人来说,世界上不存在困难,只存在暂时还没想到的方法。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人,或才华横溢却不知变通,或死守书本和教条,不做一丝改变,留下种种悲剧。

战国时代,赵国大将赵奢临终时,劝诫赵王不要重用他的儿子赵括,因为他虽精通兵法,却只会纸上谈兵。后来,秦军无法突破廉颇的防线,便到处扬言最怕赵括,赵王信以为真。就让赵括当了赵国的统兵元帅,结果中了秦国大将白起的妙计,战死疆场。这一战,秦将白起杀了赵国40万精兵,赵国再也没有还手之力了。赵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死守兵书,不知变通导致的。

三国时期的马谡,也爱纸上谈兵。诸葛亮派人去镇守街亭,他主动请缨。因为街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诸葛亮再三叮嘱,必须在要道口驻兵,为了以防万一,除了派王平为副将之外,还派出了三支接应的兵马。可是马谡到了街亭,不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又不听王平的劝告。他不在当道屯兵,却屯兵在路边一座孤零零的小山上,一味信奉兵书上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被司马懿打得大败。

不会变通,死守着教条,不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改变战略的人,通常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生活中,顽固陈旧的观念、思维像是沉重的铁链,人生在负重中早已失去了生气。只有让思维的枷锁如种子的死皮一样蜕去,才能焕发新的光彩。

成功的人,不是因循守旧、没有任何压力的观光客,而是积极投入、努力创新的参与者。善于突破自我,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最有希望与成功为伍。

23给自己一个悬崖,才能激发出生命的

潜能

总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人的能力就会渐渐消退,心智就会渐渐老去,致使潜力生锈,沦为平庸。因此,一个人若想脱颖而出,必须时时给自己一些压力,让自己去接受挑战,如此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发挥潜能,走向卓越。

给自己一个悬崖,你才能有被逼到绝境时的感受,才能激发出你生命的潜能,从而一扫过去的慵懒,走向成功。

有时候,我们就是要体会一下粉身碎骨的痛,因为只有经过磨炼,才能认识到什么路可行,什么路不能走。而在止痛了之后,我们才能够找到前进的方向,取得脱胎换骨的进步和成长。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患了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医生让她做一点儿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却拒绝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但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有一点儿进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勇气,争取更大进步。甚至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但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这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

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的成绩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

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别以为剩下一只手就做不成什么事了,“一个巴掌也能拍响”,一个巴掌也能给自己鼓掌。

身处逆境,人们将比平日更能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因此,你不必因恐惧逆境和挫折而去当温室里的花朵。温室里的花朵固然可以安全舒适地生活,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逆境来临,首先被摧毁的就是失去意志力和行动能力的温室花朵,经常接受磨炼的人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天地。

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立即干”、“做到最好”、“尽你的全力”、“没做并不意味着不能做”、“让我们干”、“现在就行动”,这些都是攀登者热爱的语言。他们是真正的行动者,他们总是追求行动的结果,他们的语言恰恰反映了他们追求的方向。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人生的冷遇也可能成为你幸运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