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通典
18977500000490

第490章 边防十六(7)

锦按:殿本、局本讹「文」。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作「名」。

「武太后又于明堂后造佛舍」注「因驾为九龙盘虬之状」。刊本脱「为」字,据别本增。

锦按:明刻本、殿本、局本脱「为」。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王吴本均有「为」字。

「大野夫黄冠」注「大罗氏掌鸟兽」。刊本「掌」讹「业」,据礼记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业」。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均作「掌」,与礼记郊特牲合。

卷四十五礼五

「夏至日礼地大宗伯以匏爵酌醍齐以亚之」。刊本脱「酌」字,据别本增。

锦按:明刻本、殿本、局本脱「酌」。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王吴本均有「酌」。

「别为主以象其神」注「盖用石为之以石为土类故也」。刊本「故」讹「是」,今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是」。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均作「故」。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刊本上「祭」字讹「食」,据周礼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上「祭」讹「食」。北宋本迭「祭」字,与周礼大宗伯合。

「剡其上以象物生方其下以象地体」。刊本脱「生」字,据唐书增。

锦按:各本均脱「生」。唐会要卷二二有「生」。唐书不见。

卷四十六礼六

「周制祭五岳王及尸皆服毳冕」注「史记云周公祀泰山以召公为尸」。案:此出白虎通,非史记,注误引。

锦按:「周公祀太山召公为尸」,此语见诗经既醉正义引白虎通,今传本不见。

「岐山吴山」注「岐在今之岐山县见山两岐故俗呼为箭括岭吴山在今汧阳郡之吴山县」。刊本脱上「在」字,「见」讹「岐」,「括」讹「阔」,下「在今」二字互倒,并据汉书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脱「在」,北宋本「在」作「即」。北宋本及汉书郊祀志颜注均作「其山两岐」,王吴本、殿本、局本「其」讹「岐」,考证「其」讹「见」。汉书颜注作「箭括岭」,通典改「括」作「阔」,避德宗嫌名,丧礼中「括发」,杜佑于礼典中亦皆改作「敛发」。「在今」各本均倒作「今在」,应据汉书注乙。考证校语「汉书」下脱「注」字。

「湫泉祠朝那」注「湫泉在安定郡」。刊本脱「泉」字,据汉书增。

锦按:各本均脱下「泉」。汉书郊祀志及颜注均作「湫渊」,杜佑避高祖讳改。考证校语「泉」上脱「下」,「汉书」下脱「注」字。

「籍田晋武帝诏曰今循千亩之制当与群公卿士躬稼穑之艰难」。刊本脱「与」字,据晋书增。

锦按:各本均脱「与」,应据晋书礼志上补。

卷四十七礼七

「后妃庙宋孝武大明二注」。刊本「大」讹「太」,据宋书改。

锦按:各本皆讹「太」。

卷四十八礼八

「诸侯大夫士宗庙祭曰来日丁亥用荐岁事」。刊本「日」讹「月」,今改。又注「直举一日,则己亥辛亥亦用之」。刊本「直」讹「宜」,据仪礼注疏改。

锦按:各本皆「日」讹「月」,「直」讹「宜」,应据仪礼少牢馈食礼经注改正。

「雍人抡肤」注「肤胁革肉也」。刊本「胁」讹「员」,据仪礼注疏改。

锦按:各本「胁」皆讹作「负」。应据仪礼少牢馈食礼郑注改。考证云「胁讹员」,不确。

「嘏于主人」注「眉寿万年」。案:仪礼此下有「勿替引之」四字,刊本脱,今增。

锦按:各本均脱「勿替引之」四字,应据仪礼少牢馈食礼补。

「祝先尸从」注「君与夫人灌各一献然后迎牲」。刊本脱「后」字。又「设馔于堂然后迎尸于奥」。刊本脱「然」字,今并增。

锦按:各本皆前脱「后」,后脱「然」。

「凡宗庙之器」注「宗庙名器尊彝之属」。刊本「名」讹「盟」,据注疏改。

锦按:各本「名」皆讹「盟」,与礼记杂记下郑注违,应改。

「稻曰嘉蔬」注「稻菰蔬之属」。刊本脱「菰」字,据礼记注疏增。

锦按:各本皆脱「菰」,应据礼记曲礼下郑注补。

「卿大夫士神主及题板晋刘氏问蔡谟云」注「重主道也埋重则立主」。刊本「埋」讹「理」,据别本改。

锦按:北宋本作「埋」。殿本讹「理」,局本已改正。

「诸藏神主及题板制公羊说主藏太庙室西壁中」注「宗庙有祏室」。刊本「有」讹「在」,据别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在」。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均作「有」。

卷四十九礼九

「时享王乃以玉爵酌献樽中醴齐以献此三献也」。案:礼疏作「以玉爵酌着尊泛齐以献尸」。

锦按:礼疏指礼记礼运孔疏。孔疏引崔灵恩说大祫九献。杜佑据崔说而参以己意,故尊齐有异。下同。

「于是王以玉爵酌象樽盎齐以献尸此五献也」。案:「象」礼疏作「壶」。

「礼齐以酳尸」。案:「醴」礼疏作「泛」。

「诸侯为宾者以玉爵酌盎齐」。案:礼疏作「以瑶爵酌壶尊醍齐」。

「季冬之月天子乃尝鱼先荐之寝庙」。刊本「季冬」讹「仲夏」,「先」讹「咸」,据月令改。

锦按:各本皆作「仲夏」和「咸」。「仲夏」盖高堂隆误记。「咸」字则不误,「咸」承上文羔、鲔、鱼而言。

「禘祫上将祫祭前期十日之前夕肆师告具」。刊本「具」讹「其」,据别本改。

锦按:北宋本、殿本讹「其」,王吴本、局本作「具」。

「白黑形盐膴」注「囗生鱼为大脔」。刊本「囗」讹「膴」,据周礼注疏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膴」。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均作「囗」,与周礼笾人郑注合。

「茆葅麋臡」,刊本「茹」讹「茅」。又「蠃醢」,刊本「蠃」讹「羸」,并据周礼改。

锦按:各本均作「茅」。考证校语有误,应作「刊本茆讹茅」。北宋本、殿本作「麇」,与周礼醢人合。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讹作「麋」,殿本原不误,考证摘句反而讹「麋」。殿本、局本讹「羸」,北宋本作「蠃」,与醢人合。

「箈葅鴈醢」注「箈箭萌」。刊本「箭」讹「笋」,据周礼注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笋」。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箭」,与周礼醢人郑注合。

卷五十礼十

「禘祫下文帝元嘉六年」注「晋以春烝曲沃齐十月尝太公」。刊本「十」下衍「一」字,据宋志删。

锦按:各本皆衍「一」,宋书礼志四作「十月」,是。宋志上文有「诸侯孟月尝」之语。

「孝武孝建元年十二月」。刊本「孝建」讹「建元」,「十二」讹「十」。又注「宗庙大礼宜依古典」。刊本「依」下衍「旧」字。又「用来年十月殷祀为允」。刊本「来」下衍「二」字。并据宋志改删。

锦按:各本讹衍与殿本同。考证校语应作「十二讹十一」,脱「一」字。

「大祭宗庙谓之禘者审谛其昭穆也」。刊本「昭穆」下衍「百官」二字,据魏志删。

锦按:各本皆有「百官」。魏书礼志一、册府元龟卷五八0均无「百官」。

「春祭特礿」。刊本「祭」讹「废」,据魏志改。

锦按:魏书礼志一亦作「废」,不作「祭」,考证误。魏志、通典「废」下俱脱「祫」,应据礼记王制订补。

「禘其所自出之祖」。刊本「禘」讹「祖」,据魏志及礼记改。

锦按:各本「禘」皆讹「祖」。

「天子先祫后时诸侯先时后祫此于古为当在今则烦」。刊本「于」讹「施」,据魏志改。

锦按:各本「于」皆讹「施」。

「四时行事而犹未禘」。刊本「时」讹「月」,据魏志改。

锦按:各本皆讹「月」。

「宜待三年终然后祫禘」。刊本「然」讹「乃」,据魏志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与魏书各本均无「三」。魏书礼志二亦作「乃」,考证误改「然」。

「冬公如晋」。刊本「晋」讹「齐」,据春秋及唐书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递修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均讹「齐」。局本已改作「晋」,与春秋昭公十三年、旧唐书礼仪志六、唐会要卷一三合。

「二周有半实整三年」。刊本「整」讹「枕」,据别本改。

锦按:各本均作「枕」,通典此处用「枕」字,甚为精当。考证改作「整」,大失原意。旧唐书礼仪志六作「准」,唐会要卷一三作「概」。

「太庙为始封之祖」。刊本脱「太」字,据别本增。

锦按: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局本全句作「周以后稷配天庙为始封之祖」。「庙」字衍,旧唐书礼仪志六、唐会要卷一三即无「庙」字,应据删。考证增「太」,非。

「伏请据魏晋旧事为比」。刊本「为比」二字互倒。据别本改。

锦按:「事」应据旧唐书礼仪志六、唐会要卷一三、册府元龟卷五八九改「制」。「为比」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殿本均倒误。局本已乙正,与诸书合。

卷五十一礼十一

「七祀袁准着正论以为五行之官祭于门户行灶中溜中溜土神也」。刊本脱下「中溜」二字,据别本增。

锦按:殿本、局本涉上而脱「中溜」。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有。

卷五十二礼十二

「上陵外国朝者」注「薛综曰」。刊本「综」讹「琮」,今改。

锦按:各本皆讹「琮」。通典此节辑自后汉书礼仪志,刘昭注作「综」。

卷五十三礼十三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注「武王践阼召师尚父而问焉曰」。刊本「曰」上衍「师尚父」三字,据礼记注疏删。又「王行西折而南」。刊本「行」下衍「而」字。又「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刊本脱「则」字「恩」字,「矣」讹「也」。又「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矣」。刊本脱「则」字,「匮」讹「遗」。又「退习而端于太傅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刊本讹作「退习两端则德智理矣」。并据大戴礼及礼记注疏增改。

锦按:此节辑自大戴礼记保傅篇、礼记学记郑注。各本误同。

「献帝建安中」注「晋挚虞决疑」。刊本「挚虞」二字互倒,据晋书改。

锦按:「挚虞」各本皆误倒。晋书有传。

「宋明帝太始中置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刊本脱一「科」字,据别本增。

锦按:「太始」应作「泰始」。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均有两「科」字。

「释奠北齐将讲于天子讲毕以一太牢释奠孔宣父」。刊本「齐」讹「斋」,今改。

锦按:唯殿本讹作「斋」。「将」字不当有,杜佑编写失误。

「景龙二年皇太子释奠令从臣皆乘马刘子元议曰方履高冠自是车中衣服且长裙广袖不宜驰骤于风尘之内」。刊本「且」讹「宜」,据监本改。

锦按:「景龙」应据旧唐书礼仪志四、唐会要卷三五、册府元龟卷五八八改「景云」。「二年」下脱「七月」,应据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补。殿本、局本讹「宜」,以上五本皆作「且」。

「孔子祠黄初二年以孔子二十一代孙羡为宗圣侯令鲁郡修庙置百石吏卒」。刊本「石」讹「户」,据魏孔子庙碑改。

锦按:晋书礼志上作「百户吏卒」,与通典同。

卷五十四礼十四

「巡狩望秩于山川」注「乃以秩望祭」。刊本讹「乃望秩遥祭」。又「言秩者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也」。刊本脱「者」字。并据史记正义改增。

锦按:各本讹脱同。当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改补。

「归格于艺祖用特」注「特一牛也」。刊本「牛」讹「牢」。又「每归用特者明每一岳即归也」。刊本下「每」字讹「祭」。并据尚书注疏改。

锦按:各本「牛」皆讹「牢」。殿本、局本讹「祭」,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作「每」,与尚书舜典伪孔传合。

「诵训氏亦夹王车以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刊本「所识」讹「上古」,据周礼注改。

锦按:各本均作「上古」。

「天子乃令太师采人歌谣之事」。刊本「师」讹「保」,据别本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保」。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师」。

「晋初新礼」注「挚虞」。刊本「挚」讹「贽」,今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贽」。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挚」。

「封禅建武三十年」注「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刊本「窔」讹「突」,据马第伯封禅记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突」。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作「窔」,与后汉书祭祀志上刘注引马第伯封禅仪记合。

「四月己卯大赦」注「梁松被诛盖亦诬神之咎也」。刊本「咎」讹「荅」,据别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荅」。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均作「咎」,与后汉书祭祀志下合。

「麟德二年仪注为金绳以缠玉匮为金泥以泥之」。刊本「为金泥以」下衍「金」字,据别本删。

锦按:「为金绳以缠玉匮」,应据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及御览卷八0五「金」上补「黄」,「玉」上补「金」。傅校本、明刻本及御览均作「为金泥以泥之」,「以」下无「金」字。

「以五色土封之」。刊本脱「土」字,据别本增。

锦按:殿本、局本脱「土」。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均有「土」字。

「岩岩岱宗衎我神主」。刊本「衎」讹「衍」。又「中宗绍运旧邦惟新」。刊本此下脱「睿宗继明天下归仁」二句。又「匪功伐高匪德矜盛」。刊本「伐」讹「成」,「矜」讹「务」。又「方士虚诞书儒龌龊」。刊本「龌龊」讹「不足」。并据明皇纪泰山铭增改。

锦按:旧唐书礼仪志三「岩岩」作「岩巍」。各本「衎」皆讹「衍」,旧唐书作「卫」,全唐文卷四一作「衎」唐文粹卷一九下、全唐文卷四一有「睿宗继明天下归仁」八字。旧唐书、全唐文作「匪功伐高匪德矜盛」,各本均「伐」讹「成」,「矜」讹「务」。各本及旧唐书皆作「儒书不足」,意自圆通,考证改为「书儒龌龊」未得。

卷五十五礼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