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唐鬼才:李贺传
18822100000046

第46章 客游(5)

隐隐听到胡笛低吹,凄厉哀怨,引来北风回舞。李贺驻足观望,发现蓟城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枯草连天的景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泛着涟漪的无边沙海。沙海深处,燕山静静地耸立着,没有巫山的险,也没有巫山的高,却更有一种亲和力。夕阳的余晖还没从它身上褪尽,那枚半月便急不可待地爬上了它的肩头。清澈的月光,如水般洒在纯粹得不含一点杂质的沙海上,将每粒沙子都搓洗得晶莹透亮,洁白无瑕。远远望去,浩瀚的沙海像盖了一床厚厚的雪被,舒适惬意,一直铺到天的尽头。如果不是时常响起的胡角声,让人真的会相信它将会做一个天上人间最美最长的好梦。

然而,胡角声声,霜冷风寒,这里注定不是做梦,或者抒发幽思的地方。李贺怅然离去,趁着军中刁斗尚未敲响,回到城中客栈。拣个僻静地方坐下,店家端上一壶烫好的老酒,抿上一口,身体渐感暖和。李贺低落的情绪渐渐活跃,思绪又回到了那片月光下,洁白如雪的沙海上。灵感翩然而至,诗句在心头跳跃:“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记得曾读过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诗曰:“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个“沙似雪,月如霜”,一个“沙如雪,月似钩”,虽有一字之别,但描述的场景却同在塞外朔方,大漠边疆。“不愧同宗同族诗名相埒,连作出的诗都如此相似。难道是祖先在冥冥中的促成,或者是有意安排?”想至此,李贺不禁哑然失笑。

除了《夜上受降城闻笛》,李贺尤其喜欢李益的《六州胡儿歌》:

胡儿起作和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

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循着李益曾经到过的地方,李贺漫游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一带),回乐峰就在此地。不过李贺没有登回乐峰,而是在日落时分登上了受降城。暮色苍茫中,依稀望城下,但见风吹枯蓬起,唯闻城中瘦马嘶。守城兵士,站在无边的苦寒风沙中,麻木了表情,僵硬了姿态。无声无息地站在城头,没有色彩也没有温度。李贺知道,这些守城士兵早在修建受降城时便来到了这里,刚开始主要是筑城,城筑好后,就当了兵守城。由于国力强盛,这些年,边境倒也安宁,没有大的战事。但是由于朝廷只顾着削藩镇,平叛乱,把边境防戍抛在一边。军饷、粮草一年比一年少,致使士兵们连肚子都吃不饱。饥寒交迫,夜守明月,已经没有战斗力可言。

月亮上来了,清冷的月色里,李贺不由得握紧了腰间佩剑。他曾经是那么雄心勃勃地带着它,要立功报国,要“收取关山五十州”,获得“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可如今,一晃多年过去,当年的“吴钩”竟是一次未用。人会老,剑也会老,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剑锈人亡,只留下一具臭皮囊,岂不是白来这世上走一遭!“唯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李贺《平城下》),李贺感慨着望向远方,月光下,塞长连空,汉旗湿红,“青帐吹短笛,烟雾湿画龙”(同上)。

五、邺城下

塞下的苦寒和风沙肆虐地摧残着李贺的身体和梦想,使他不得不匆匆结束塞下行程,返回潞州。

元和六年(811)悄然而至。三月,朝廷的又一纸诏令,将孟元阳调回京城,升任右羽林统军,封赵国公。河南尹郗士美接替他任昭义节度使、潞州府长史。

对于郗士美,李贺多有耳闻,世人对他的评价和赞誉,让他心中升起一线希望的亮光。

郗士美年少好学,与人讨论经传对答如流,不到二十岁,就被任命为阳翟县丞。李抱真镇守潞州时,任命他为从事。潞州两任主帅,都是由郗士美辅佐。此后,郗士美历任坊州刺史、黔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持节黔中经略招讨观察盐铁等官。当时,溪州主帅向子琪连结夷獠,控据山洞,有党羽约七八千人,郗士美将其讨平,得到皇帝劳慰,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再迁京兆尹,后出为鄂州观察使。

郗士美为帅,号令严明,赏罚有度,一改前任积习。与人交往,有求必应,为人豁达,知人善任,为时人所称颂。李贺正是冲着这一点,才在潞州安下心来。他暗地里曾这样设想过:如果自己是良禽,那么郗士美无疑就是他的选择之木。

诗名和才华让李贺很快受到郗士美赏识,他不仅欣赏李贺的诗歌,也看重他的学识人品,还在意他的诸王孙身份,这些足可以装点起他的潞幕门面。

李贺自然能体察到郗士美的用意,但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他已无须计较那么多,只要有个安身之处,连同安放一会儿心灵,他便心满意足。梦想依然强烈,只是不再一味如云般轻飘于空,而是饱蘸了土地的味道,有了下沉的目标和力量。

这天,是魏博节度使田季安高堂老母的寿辰,河北诸镇均派使厚赂以贺。包括潞州节度。

差事落在李贺头上,他的诗名和才气足以在这个类似于显实力、争名气的“赛诗会”上为潞州幕府争得荣光。“郗士美初来乍到,便委以自己重任,可见他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李贺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起来,“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自己也许便可谋得个一官半职,不是掌书记,便是记室。”在幕府,文职官员最常见的就是记室和掌书记。记室是从七品,而掌书记则为从六品。李贺没有把握当上五六品的官职,但七八品的记室,他相信郗士美还是会为他考虑。

马车,华丽而舒适;官道,平坦而宽敞。然而,坐在车里的李贺,却感到浑身不自在。多少年了,从昌谷到东都,从京师到塞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但无论是骑马还是乘驴,却从未有过现在这种压抑沉闷的感觉。

刚刚收割过的庄稼地,散发着朴实厚重的土香,挟裹着野菊花的清香,悄无声息地扑进车来。大雁悲凉的叫声穿透厚厚的帘帷,触动着听觉,也牵动着视觉,李贺忍不住掀开车帘,眼前一片亮堂,迎面扑来的凉风吹去了一路的疲倦与昏沉。

马车继续平稳匀速地晃悠着。车轮轧轧,马蹄踏踏,单调枯燥,无休无止。阵阵倦意再次袭上心头,李贺感觉眼皮被注了铅水似的,沉重得睁不开,便索性闭上,斜歪着,昏昏欲睡。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长流。”蒙眬中,听到凄婉的送别歌声,李贺不由得一振,头脑清醒过来。细辨歌词,文雅清丽,感人肺腑,乃出自《送红线》曲。此曲在潞州幕府已流传二三十年,为时任潞州节度使薛嵩座下掌书记冷朝阳所作,薛嵩为首唱。

薛嵩是唐太宗、高宗时大将薛仁贵之孙,其父曾官范阳节度使。薛嵩出生在河北,参与过安禄山的叛乱,后降唐,封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军号“昭义”,颇受朝廷倚重,为维护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至于冷朝阳,李贺在京城多有听闻,知其为江宁人氏。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江宁省亲。当时著名诗人钱起、李嘉祐、韩翃、李端等为他大会饯行,赋诗送别,为一时盛事。后来,投入薛嵩幕府,为其宾客。

其时,薛嵩身边有一青衣名红线,善弹阮,又通经史,薛嵩以“记室”相待,并令其执掌笺表。不仅如此,她还是个有勇有谋之人,常为薛蒿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贞元年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觊觎潞州,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三千人,号外宅男,厚恤养之,并卜选良日,将攻潞州。薛嵩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红线知其原因后,凭借高超的手段将田承嗣头边一金盒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然后又送还,借此警告田承嗣,他的项上人头不过一金盒,可随时取走。田承嗣大骇,遂放三千外宅男归田,再无攻打潞州之心。

时过境迁,潞州幕府的主人换了一任又一任,但红线女的传奇、冷朝阳的歌曲却从未消失过。

薄暮时分,来到邺城。从街上走过,对面走来三五垂髫小儿,叽叽喳喳,争论不休。一名红衣小儿唱起了这样的歌谣:“一只箸,两头朱,五六月,化为蛆。”这是一首德宗建中年间流传的童谣,暗示朱泚造反兵败,死于六月。

大概此歌较之前首生动形象些,引起了一绿衣小儿的兴趣。但他却甚为不服,回击道:“什么猪不猪的,我看你就像一只小猪。”众小儿拍掌大笑。其中一名紫衣的,还刻薄地唱着羞辱他:“莫浪语,阿婆嗔,三叔闻时笑杀人。”红衣小儿气得哭了起来,众小儿一哄而散。

晚上躺在床上,耳边依然萦绕着那稚嫩的童声,李贺不觉兴起。又联想起曹操初起邺,至许昌谋迎献帝,在董卓既诛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不禁感慨良多,遂仿效王粲咏曹操之诗,作歌一首。非为刺咏曹操,只为借写曹操以讽刺那些总想擅权专立的跋扈藩镇: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

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

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也许是受童子谣的影响,李贺此诗全用三言体,节奏短促,语言朴实近乎口语,读来朗朗上口。明代文学家杨慎赞赏此诗“唐人诗可入汉魏乐府者”,“有汉谣之风”(《升庵外集》)。更有无名氏叹道:“节愈短,音愈悲;词愈简,情愈切,昌谷之妙如此。”(《于嘉刻本》)

田季安设宴铜雀台。铜雀台始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台高十丈,其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铜雀置于楼巅,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台而过,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其景之盛,亘古未有。后人多悲其意而为之咏,何逊、谢朓皆有《铜雀妓》诗,一描景,一抒情,均给李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前来祝寿的不仅有魏博的邻道友藩,还有朝廷的使臣官员。他们带来了各色贺礼,琳琅满目,车载斗量。祝寿,在这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祝福祝愿,而是邻邦之间联络感情的平台、朋党之间加强关系的纽带、下级巴结贿赂上级的通道。

田季安面无表情、高高在上,坐在正中的位置,身后是那只振翅欲飞的铜雀。围绕他的左右,朝廷使臣,各藩来人皆按事先安排的次序就座。李贺被安排在重要位置就座。这充分说明,昭义和魏博不同一般的关系,以及昭义军在北方藩镇中的重要地位。但在现实中,李贺和那些祝寿的礼品一样,都是为了显示其主人的实力和品位。如果说幕府是个活体,那么财力和军力便是它的力度和速度,而文人谋士以及诗歌文章便是它的衣服脸面。人们在判断一个幕府实力的强弱,以及其统帅能力的高低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看他手下有几个文士,尤其是那些名震京师甚至天下的名流。当年淄青李师道为了装点门面,曾不惜重金高位,力邀张籍入其幕府。张籍鄙视李师道的为人,但又不便明说,便写了一首情诗明志婉拒。其诗曰:“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初读这首诗,人们往往会对诗中的主人公充满了敬佩与爱慕,那是一位何等贞洁柔美的女子啊!但在了解到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后,李贺才真正对自己的处境和所扮演的角色有了认识,并为这种角色感到悲哀。

就在李贺漫无边际想心事的同时,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们正兴致勃勃地吟诵唱和,卖弄风骚,做着一种赞美的姿态。其实,他们未必懂诗,做出那副样子,无非是掩饰自己的无知罢了。

李贺不屑地看了看那群迂酸文人,站起身,放眼四望。铜雀台下,荒草如烟。古冢荒坟,石兽倾倒。当日的雄姿谋略,如今可还有用否?他想到了何逊、谢朓的《铜雀妓》,便以此为题,追和古人一首:

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

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

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李贺《追和何谢铜雀妓》)

此诗别出心裁。自古咏铜雀台的大有人在,“何逊得景,谢朓得情,而李贺于情景之外又吟出一段无情之景,令曹孟德羞惋于地下不已矣。”(清·陈本礼《协律钩玄》)

六、猛虎行

夜黑如墨。星星却亮得出奇,密密麻麻,布满了湛蓝的天空。潞州城外那些高耸苍莽的山岭,在它寒光凛凛的逼视下,羞惭地低下了头。它们的确是错了!错在不该把沟陷得太深,把峰耸得太高,把崖切得太绝,把树生得太多。正是那些沟壑深渊,悬崖峭壁,增加了世人生存的艰辛与苦痛;正是那些荒草密林,恶水险涧,纵容了蛇蝎的贪婪,虎狼的暴行。尤其是那些猛虎,凭着雄壮的体格,锋利的齿爪,残暴的性情,在山中称王称霸,无所忌惮,一山的麋鹿都被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这还不算,它竟然经常大白天在村庄里转悠,抢食人家的牛羊。慑于它的威猛,人们敢怒不敢言,只有等它走远了,才胆战心惊地看着它的行迹唉声叹气。

夜半时分,出城打虎的兵士归来。潞州幕府门前,马蹄杂沓,人声喧哗。李贺的文思一下被打断,便搁了笔,循声朝外走去。

大门外聚集了许多人,有幕府的兵士,还有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正群情激奋地围观着,议论着,人声喧哗中还夹杂着妇人的哭声。

“可打死了,以后能睡个安稳觉了。”

“是啊,只可惜了我家那头黄牛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