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唐鬼才:李贺传
18822100000031

第31章 奉礼(15)

“病体好些,就回昌谷。”李贺累了,前所未有的累,一个小小的奉礼郎不值得为它身心交瘁,虚掷青春。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到头来还不是噩梦一场?这里不是京城,是葬送青春、理想、才华、志向的血腥坟场。不如归去!何如归去?南园田桑,北园新笋,昌谷才是他人生的天堂。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李贺《题归梦》)

李贺心潮起伏,彻夜难眠。理智上,他不能辞官,也不想离开京城。亲人以他为荣,以他为生活的支撑。然而,现实的残酷与无情,使他不得不在去与留之间做出选择。

谢秀才前来造访。李贺暂时平息下纷乱的思绪,回到现实。一番寒暄,谢秀才说明了来意,他是替一位姓杜名云卿的朋友来请李贺为其新得的一盆五粒小松作歌的。以李贺的个性,这样的事情他根本不屑,不过是棵珍贵些的盆栽,值得这样支使谢秀才来烦扰他?但谢秀才又是位厚道人,待李贺不薄。前些日子,缟练改嫁,谢秀才挽留不得,受尽了嘲笑。只有李贺,同情他,宽慰他,不仅解了他心结,还使他对缟练不再那么怨恨。自此,谢秀才对李贺另眼相看,热诚待之。而李贺对谢秀才也视如兄长,尊重有加。所以,谢秀才来请,他不能推辞。尽管为人作歌,受命于人让他反感,但为了不致谢秀才难堪,他还是答应了谢秀才的请求。

清晨的杜家宅园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淡蓝的雾岚之中。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唱跳跃,花瓣草叶上缀着晶莹的露珠。空气中,饱含着栀子花的甜香。李贺不禁深呼吸了一下,让那花香、草香、叶香、露香,不绝如缕,源源而来。

杜家明显是个权贵之家,但主人的情趣并不高雅。正堂的壁上,挂着粗俗的州县地图,来往之人多为志趣不高者。五粒小松委身于昂贵的花盆中,针叶如鬣,五根一丛,孤独、凄凉,悲哀地散发着与室内环境并不协调的松香。

看到李贺到来,杜云卿很是高兴。为了炫耀五粒小松的珍贵,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喷向小松。谢秀才见状,眼疾手快,拿起旁边的花洒,熟练地为小松罩水。一罩之下,小松更显青翠欲滴,神采奕奕。谢秀才替杜云卿向李贺介绍这棵五粒小松,称其用去了培栽人几十年的心血,长安城中,再找不出第二棵这样的五粒小松。看着小松身上琥珀似的黄澄澄的松脂,李贺相信谢秀才没有吹嘘,这株小松看上去的确有些年月,叶子龙须一样,枝干遒劲苍翠,没有几十年的光景,它是不可能长成这个样子的。

但是一想到小松是被人为扭曲成那个样子的,李贺不禁悲从心来。它不该生长在盆里,被人供养在这里。这里太过舒适,而舒适往往会让人丧失斗志。没有斗志,松将不再是松,而是一棵经不起风雨的花;没有斗志,生活将黯然失色,生命将迅速枯萎。李贺仰慕生长在危崖绝壁上的松,栉风沐雨,坚韧挺拔;怀念生长在昌谷田野的松,与竹为友,与人为邻,安静谦卑,不慕繁华……然而,现在它却来到了这个地方,委身于一个小小的花盆中。虽然有了养命的土肥,可它的根系再也没有了生长的空间。赖以活命,苟延残喘。为了活着而活着,即使再活一百年,生命的意义又何在?京城三年,难道自己不就是这棵五粒小松吗?李贺猛然惊醒,起身欲去。

杜云卿惊愕不已,目询谢秀才。谢秀才急拉李贺,极力夸赞小松的漂亮、珍稀,称其高不过二尺,却尽显苍生之感。虬枝蜿蜿,虽不伟岸挺拔,倒也颇具龙的风姿气势。几粒香脂,红里透黄,珠圆玉润。针叶如鬣,根根直立,像在绿汁中浸染过似的,光润亮泽,绿波闪动……他巧舌如簧,可李贺再提不起兴趣,没有犹豫,没有顾忌,竟仰头出门而去。留下谢秀才和杜云卿面面相觑,不知就里。

直到十数日后,李贺才“聊道八句”,是谓《五粒小松歌》,交了差。

随着天气回暖,李贺的病也在逐步好转。至三月中旬,基本已痊愈,只是身子还有些虚,走起路来,只觉头重脚轻,懵懵懂懂。但强撑着,已不影响骑乘。

这天早上,一切准备妥当,李贺和巴童早早动身,乘上雇用的马车,一路向东而去。心情还算平静,只是当官舍的大门在身后沉重地关上时,当走到崇义里幽深的小巷尽头时,李贺还是控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走出春明门时,天刚大亮,路上行人还很稀少。空气清澈透亮得仿佛用水滤过一般。官道边,去冬新栽的槐树,抽枝拔节,树冠已经长得有张开的仙鹤翅膀大小。嫩绿稠密的叶片,兔子眼睛似的睁着,一眨不眨地盯着东来西往的车、马、驴、人看。红日东升,像个硕大无比的红玉盘,照得东方的天空血色一片,连周边的云朵都被晕染成了绯色。

李汉和张又新前来为李贺送行。元和十年春闱,张又新勇夺状头,加上此前获得的京兆解头、宏词敕头,刚好“三头”。于是张三头就成了他的另一个名字。人都说张又新的眼睛是长在头顶的,一般无权无势的人,他是看不见的。但对于李贺,他却少了几分世故,多了几分真诚。李汉对此评判得颇为客观。他说,不管怎么说,张又新也是个才华横溢,有见识、有眼光的年轻才俊。他懂李贺的诗,对之有着极高的审美鉴赏能力。惺惺相惜,一个有才华的人,对另一个有才华者关注、欣赏也是情理中的事。

面对李汉、张又新的理解和关心,李贺不知说什么好,一句“感谢”无疑太过苍白平淡。那么,就让他作首诗吧。唯有此才能来表达他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他们的敬重:

我就要离开京城了,此时正当崆峒方春之时。官街鼓隆隆的响声,在身后渐行渐远。内心的不舍与不甘,唯有归家的喜悦才可冲淡一些。我命薄如赵壹,难得显职;家贫如司马长卿,不能留滞长安。家书封封,字里行间尽是紫蕨生石云的恬淡和宁静,牵动着我的思乡之情。昌谷和长安,我生命中两个重要的地方,但是,现实和前程,让我只能选择偏爱长安。长安,玉桂之国,侯门戟带森然。气虽阴惨,地自光荣。宝马连钱,不论昏晓。更有那腊春游戏上苑,车声辚辚,丽人如云。苑中所植名花,绿网施之,金铃缒之。水湄池岸,绣帐铺张。远远望去,恍如云舒霞卷。这般景象,最宜兄弟聚欢,剑客并辔。然而,小人妒嫉,心如污泥。切切生事如荆棘胸中,阴险无情对我抨击排挤。如今,皇图跨有四海,百姓愿施长绅,正是兴起文明之事的大好时候。然而,光明不发,庸才高位,腰间徒佩龟纽银印。吾所司者,礼乐之事,自当制作清新,歌咏休明。千年润色,后世仰羡。华实并茂,文教丰美。不过,我既已为人所挤,若再开口论说,必将遭到更多忌嫉。因此,只能一去,远离是非之地。今将东下,酒酬祖道之神。虽前途莫测,道路多陂,我也要快马辞官而去。二位贤兄,才高品正,与我志同道合,常论处世清浊之道。曾记冬夜调笑,不惧严寒。不知不觉中,墙角那丛小竹穿宅过院,来到了我们面前。曾记秋夜闲谈,彻夜不眠。抬头看时,已是曙风四起,秋月东悬。然而,好景易逝,欢乐短暂,现在我只剩下“赋诗面投掷,悲哉不遇人”的哀伤。别泪沾胸,越布巾湿!

(据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