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18817300000035

第35章 七年困窘(13)

此时有多少篇、哪些篇?无第一手历史资料。根据蒲松龄“闻则命笔”习惯,参照其生活经历,可推测约百篇左右。除人间故事外,志怪小说构思模式即:神、鬼、狐妖、梦幻、离魂、真人异事、异国他民都已具备。传世名作《画壁》《画皮》《莲香》《青凤》《婴宁》《娇娜》《连琐》《聂小倩》《崂山道士》尽在其中。如果没有丰富多彩、天马行空的构思模式和文采斐然、瑰丽奇诡的故事,淄川文坛领袖高珩、唐梦赉不会写序,《聊斋志异》不可能从一开始就给作者带来巨大声誉。

一 《聊斋自志》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简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哉!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康熙己未春日

《聊斋自志》写出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过程和苦闷。

“自志”表明:《聊斋志异》是发愤之作,孤愤之书。蒲松龄写志怪小说,不是消闲遣闷,而是抒怀言志。蒲松龄以屈原式的忧国忧民之心,韩非子式“孤愤”之志,继承李贺诗牛鬼蛇神想象和苏轼“喜人谈鬼”爱好,继承前辈志怪作家干宝(《搜神记》作者)、刘义庆(《幽冥录》作者)志怪传统,以鬼狐史抒写垒块愁。蒲松龄认为自己前生是“面壁人”,今生注定要像微弱的萤火、微小的灰尘,无足轻重,受尽揶揄。而个人的不幸使他格外关心一切稀奇古怪之事并采纳到自己的作品中。

“自志”表明:《聊斋志异》写作经历了长期艰苦过程。从自己喜人谈鬼,到朋友邮简相寄,积累越来越多。而这些断发之乡和飞头之国的奇闻轶事,寄托了他的志向、抱负、胸怀、对人生的理解。

“自志”表明:创作《聊斋志异》,受到社会冷落,朋友劝阻,世俗嘲笑,但他坚持着,萃毕生心血写书,相信将来会有人像杜甫梦李白那样,成为他的知音。

那么,何谓“聊斋”,何曰“志异”?

二 何谓“聊斋”?

“斋”,书斋也。“聊”,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其一,动词,在无所事事的夜晚漫谈和聆听;其二,动词,寄托、依赖、凭借;其三,副词,暂且、勉强、略微。

将“聊斋”说成“聊天之书斋”,似乎合理,还符合小说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的观点,也与许慎的解释不矛盾。蒲松龄当然会在书斋跟朋友聊天,但说“聊斋即聊天之斋”似乎皮相了点儿。蒲松龄从二十几岁就在外坐馆,“我为糊口耘人田”,哪有闲工夫在家聊天?“聊斋有室大如拳”,“聊斋”既包含书斋之意,更含有聊斋先生之意。

作为书斋命名,“聊”的依赖、寄托之意似乎更明显。“聊”又有“姑且”之意。《诗经·桧风·素冠》说:“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对终生困顿的蒲松龄来说,“聊”字无处不在:

粗茶淡饭聊以糊口;

补破遮寒聊以暖体;

舌耕笔耨聊以养家;

窄屋陋房聊以存身。

聊斋是蒲松龄鹏飞无望、退而著书、聊以存身、聊以明志的所在。

苏联汉学奠基者阿列克谢夫院士把“聊斋”翻译为“聊以自慰的书斋”。二〇〇一年在第二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上,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主持笔者发言时,曾互相交换对“聊斋”的看法,他引用其恩师阿列克谢夫院士的话说:“‘聊’的意思类似‘姑且如此吧’。”

《聊斋志异》躁动于母腹时,蒲松龄就爱用“聊”字。他在《拨闷》中写道:“生涯聊复读书老”。在《草庐》中写道:“闭门聊复拥三竿”。在聊斋词《大江东去·和王如水》中说科场失意的苦恼,用《世说新语》阮仲容的话:“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在求功名路上飞鸿铩羽的蒲松龄只能聊寄情于自然,聊寄情于读书,聊寄情于写作,聊寄情于世人最不看重的“小道”小说。

以“聊斋”为名有何文学渊源?我们聊且管见蠡测一番:

“聊斋”可能取意于陶渊明《归去来辞》:

已矣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从大自然,知命安分,消消停停过日子吧。表现了脱离政治、追求田园生活的情调。生活在所谓封建盛世的蒲松龄虽然很有致君尧舜上的思想,却在科举考试中屡屡铩羽,便只好用陶令来安慰自己。不能蟾宫折桂,就寄意于东篱黄花。不能金殿对策,就写怡情悦性的小说,这是古代某些有才能的知识分子乐意采取的生活态度。

“聊斋”还可能取意于屈赋: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歌·湘夫人》)

竟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余。

(《离骚》)

最重要的是《离骚》。《离骚》写想去天国而天门不开,是屈原报国无门的自叙。蒲松龄有志让自己的鬼狐史与屈赋一样不朽。故而《聊斋自志》开头就拿屈原来类比:“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

“聊斋”还可能取意苏东坡贬黄州姑且言鬼、李贺不得志“二十心已朽”(《赠陈商》)姑且吟鬼,都含“聊以如此”之意。

三 何曰“志异”?

何曰“志异”?“志”是动词,意思是“写”。“异”是名词,新奇怪异的事。“志异”就是描写各种新奇怪异的事。

聊斋“志异”,是对传统志怪小说的创新性发展。

“志怪”二字,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此处的“志”为动词。齐谐是个专门记载怪异故事的人。“志怪小说”连续起来用,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顾名思义,志怪小说,就是搜奇猎异的小说。

志怪小说虚构人世并不存在的人和事。用现代文艺理论术语说,是创造超现实的他界。神、鬼、妖的他界模式与梦幻、离魂,由早期志怪小说家创造,经魏晋南北朝、唐传奇,到《聊斋志异》发挥到极致。

不少小说研究者认为,志怪小说有五大范畴,即神、鬼、妖、梦幻、离魂。我认为志怪小说包含范围更广。凡是人世间并不存在、靠作家想象的内容都应算进去,包括八大范畴,即:神、鬼、妖、梦幻、离魂、远国异民、博物奇趣、常人异行。前辈作家的志怪小说就是围绕这八个范畴展开构思。前五种,研究者早就熟悉。后三种则介于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他界之间,有必要稍做说明:

远国异民,指作家对遥远他国的人和物想象夸张的怪异描写;

博物奇趣,指大自然存在类似事物,志怪小说依靠想象夸大到不可思议的怪异程度;

常人异行,指真实历史人物或现实凡人被赋予超越常人的能力和“类似”特异功能,遇到常人不可能的遭遇。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神鬼妖等几种志怪方式不能截然分开,有些小说可能单纯描写人与神仙、鬼魂、妖怪交往;有些小说,如梦幻常和神、鬼、妖互相融合;有的小说神、鬼、妖、梦幻、离魂多种方式并存。

第二,远国异民、博物奇趣、常人异行,也可能在神鬼狐妖、梦幻离魂故事出现,或成为其辅助性手段。

志怪小说最大特点是作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幻想奔驰,大做“奇”文章,形象奇、故事奇、情节奇。不受拘束的构思,提供给作家才思和文采超常发挥的阵地。志怪小说作者借想象搭建人生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美丽的空中楼阁,给平凡生活中的读者以慰藉,产生极大阅读快感,受到民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