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18816200000043

第43章 谪守抚、湖(2)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璟碑》。还在撰书《麻姑仙坛记》、书《大唐中兴颂》之前,宋璟的孙子宋俨就请求颜真卿为祖父宋璟撰写神道碑铭。宋璟,弱冠进士及第,历经武后、中宗、睿宗、殇宗、玄宗五帝,正色立朝,“善守文以持正”。武后朝,佞幸之臣张易之诬陷忠良,强令张说作证。宋璟叮嘱张说,无论如何,不可与张易之之流沆瀣一气。如果违逆了圣上之意,要外贬或流放,你将流芳于后世;如果后果不测,我必将闯进宫去拯救你,与你死在一起!到了中宗朝,韦月将上书告发权臣武三思暗通韦皇后作乱,武三思得知,唆使手下官员诬陷韦月将大逆不道。中宗听信谗言,不查不问,便下令将韦月将斩首。宋璟不从,请求查实验证。中宗大怒:朕已下旨,你敢违抗吗?宋璟道:既然有人告发韦后与武三思有私情,不经查问就推出斩首,恐天下忿然,沸然,难以心服。中宗起而拍案,怒火腾天。宋璟仍无惧色:请皇上先斩了我宋璟,然后再斩韦月将。不然,臣不敢奉诏!中宗无奈,免去了韦月将死刑。此后,宋璟几次被中伤,屡经贬谪,而一如既往,奉公守法,不徇私情,不屈于权贵,铁心为国,守文持正。睿宗、玄宗朝,宋璟官至相国,励精图治,与姚崇一起,于内忧外患之中,开创了大唐帝国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被人赞为“有脚阳春”196;玄宗尝以“金筷表直”197——玄宗在一次御宴中“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宋璟一时诚惶诚恐,不知所措。玄宗看见了,说:不是赐给你黄金,赐给你筷子,是象征你处事的端直。

颜真卿对宋璟景仰已久,把宋璟视作自己的楷模,欣然答应宋俨之请,并立即进入碑文的构思和写作之中。

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

於戏!逆鳞劘上,匡救之义深;守死不回,人臣之致极。况乎,文包风雅,道济生灵,建一言而天下倚平,含九德而三光式序。超无友而独立者,其惟广平公乎!

颜真卿满怀发自肺腑的深挚敬慕和滚烫激情,赞叹宋璟敢于违逆皇上心意,抗颜直谏,匡救社稷的凛然大义,赞叹他坚守正义,不惧危难的崇高风范。在他看来,宋璟不但能够坚守大义,风范“致极”,而且,文采沛然,深得风雅之旨,处世为人都着眼于有益庶民百姓。他采取的每一策略,无不使天下太平和畅;他的德行至高无上,日月星辰都因之各耀其光,运行有序。他甚至认为,能达到这种崇高境界而无人能够超过的,普天之下,恐怕就只有宋璟一人吧!

在深情叙述了宋璟的身世、生平和非凡功绩之后,颜真卿以沸腾着激情的诗化语言感叹道:

震电凭怒,谠言而不有厥躬;鼎镬沸前,临事而义形于色。蠢迪检押,难长情之所易;志深直谅,易古人之所难。外其身而富贵不离,行其道而死生勿替。非夫含一之德,格于皇天。不二之心,形于造次,则何以异是乎?允所谓振古之元龟、皇王之威宝者矣!且夫公之德烈,充塞寰宇;还之谋猷,著明日月。

即使皇上发了雷霆之怒,犹自直言进谏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即使面对滚煎的烈油,仍然义形于色,无所畏惧。在检查、办理公案之中,对于按照常情可以轻而易举地处理的事,也要一丝不苟地认真办理,而对于那些连古代贤明者也会感到十分棘手的案件,却能轻轻松松地办得妥妥帖帖。恪守大道行事而无视生死祸福,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却总是处于富贵之中。如果能够身怀这种始终如一的“含一之德”,有一颗遵循上天准则而绝不违逆的“不二之心”,并将此“德”、此“心”贯穿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之中,怎么能够不是这样的呢?这大约就是自古以来神灵启示的奥秘所在,也是威力无限的王者珍宝。何况,宋璟公的崇高德行、宏谋大略的光辉,如日月般照耀着整个寰宇、大地人间啊!这些光华流离、掷地有声的语句,既是对宋璟的赞美,也是颜真卿自我人格理想的激情表达!

一颗忠贞不渝的灵魂,一腔凛凛然行道的正气!

颜真卿字斟句酌于宋璟碑铭的撰写之中,却为政事所扰,不得不暂且搁笔。两年之后,即大历七年(772)九月间,抚州任满归于东京,才重新提起笔来写完全文。又过了六个年头,大历十三年(778)——七十岁时,又为该碑撰写了“侧记”。这是对心灵偶像的刻画和赞颂,是对人格理想的描述和表达,颜真卿字斟句酌,笔下的《宋璟碑》,笔笔专注,字字精心,全文健笔正书,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方正虚和,纡余荡韵,而一改往常的浑厚圆劲为痩润疏朗,匀稳隽秀,在其书法作品中风格别具。也许,在颜真卿看来,唯其如此,才与宋璟正直、正气的人格珠联璧合。

真是有所失必有所得:谪守抚、湖,是颜真卿忠而见谤,正气郁抑,心灵喋血的屈辱日月,却也是其书作的繁盛期、辉煌灿烂期,许多熠熠闪光的稀世瑰宝,都产生于这将近十年的洒脱而风雅的日月里。

湖州雅韵

大历七年(772)十一月,六十四岁的颜真卿改任湖州刺史。

颜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一如既往,政尚清静,而忠心耿耿,为国家之中兴,为百姓之福祉,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治政之余,以其虚己下士高风,延纳贤彦,宴会名流,诗酒讲论,雅韵风流。众多儒、释、道文士,慕名相投,追随左右。

湖州为江南大郡,乃三国时代吴国所立吴兴郡。江南之富庶、清丽,无过于此。湖州北濒太湖,城西南有杼山,景色秀绝。颜真卿在抚州时曾在门人姜如璧等协助下修纂、增补《韵海镜源》,成五百卷,此时又招集各方贤士于此,予以修订,补充释、道内容,删繁就简,终成三百六十卷音韵学巨著。

杼山之阳有妙喜寺,后来有着“茶圣”之誉的陆羽,曾应妙喜寺方丈皎然之邀居于此,考察远近各地所产茶叶,品茶研茶。大历八年(773)属癸卯年,这一年十月为癸卯月,月内二十一日为癸亥日,年、月、日同一天干——癸,陆羽选择了这一天在妙喜寺东南处创建一亭,即起名为“三癸亭”。颜真卿曾以《题杼山三癸亭》为题,作诗称赞其风光之美:

……

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

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

……198

三癸亭的创构,匠心独具,虽长宽不过方丈,却给人以如登云霄之感。巍巍然紧挨着峭美的山洞,举目瞭望,远远可见古老的渡口。左右两旁是层层叠叠的苔石,还有或高或低的丹桂等名贵花木。山上的僧人与猿狖相伴,飞翔的鸟儿在珍稀的拐枣树上筑巢建窝。颜真卿深为三癸亭营造的这种如同天造地设、缥缈云外、鸿蒙旷古、隔绝红尘的情境所陶醉。

三癸亭的创建者陆羽,不知其父母是何人,竟陵199智积和尚拾于水滨,养育以为弟子。陆羽长大后,智积和尚为他卜了卦,取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安史之乱爆发后,陆羽隐居于湖州苕溪,与吴兴僧人皎然结为忘年之交,平日闭门读书,唯与名僧高士谈宴终日,或独行野外,读佛经,诵古诗,行歌行泣,至日落尽兴方归。陆羽所写文章,多有讽喻,看到别人的善行,就会喜形于色,频频予以赞扬;而看到别人的丑行,则如同自己做了错事一般,羞愧不堪,并直言规劝,即使有所得罪,也在所不避。这个被人视作“今之狂人”的陆羽,以嗜茶闻名于世,所著《茶经》,讲述茶源、茶法、茶具十分详备,后人以为“茶神”、“茶圣”。颜真卿引以为至交,彼此心心相印,友谊深挚,常常一起在三癸亭内外,或编修《韵海镜源》,切磋训解,或徘徊于芳草幽径,吟唱联句。

颜真卿从陆羽而深得茶的妙用,以为喝茶可以洁净肌骨,疏通脏腑,澄澈心思,常常与文朋诗友一起煮茶品茗,吟唱出了“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200的妙句。陆羽也洞悉颜真卿书法之妙,将鲁公书法与名噪一时的肃宗李亨朝吏部侍郎徐浩相比较,认为颜书高于徐书一筹;徐、颜二人都效法王羲之,而徐浩从王羲之那儿学到的只是皮毛,颜真卿的书法,表面看不相似于王书,却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灵魂、神髓。鄙以为,陆羽对颜真卿书法的评论是贴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