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女兵方队
18815600000002

第2章 瘦岛

重读完光寒的中篇小说集,已是壬午新年了,窗外的天空自然要布满烟花爆竹,在浮华与烟尘散尽之后,树还是那颗树,灯还是那盏灯,小说还是那小说,道路上还是那三两个行人。这样的时候倒也不错,且再抽上几口光寒制造的苦难牌香烟,体会一下一个“坚守”者眼中铅汁之泪能深藏多久,尽管一时也找不到灵丹妙药,亦不妨用手轻轻按住“映山红”拼命溢出的血。当然,此刻花店老板应当理直气壮地进入甜美梦乡,毕竟58元一枝的百合今天卖得相当不错。至于“映山红”们,命中注定由“宗政”、“路杰”们来呵护,谁让她们把青春托付给山谷与大海。

实际上,我是痴人说梦,毫无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宗政来点一次名,这小子倒有一点职业军人意识,坚守者钟离和就不要难为他了,不要说他本人,谁看了他妻子含嗔蓄怨的眼神谁不揪心?况且,在实际意义上,中国能有几个职业军人。我们且听听宗政用诗人的激情朗颂他们的名字:苏怡雯、李轩、李白玲、卫景宁、红红、刘歆、周毓玮、米彤……,这些美丽名字确切地说这些映山而红的苦难之花却给光寒带来无边的忧伤,正因如此,光寒找到他文学所要表现的或者说坚守的东西。

现在,我想把目光转移到作家本人身上,尽管我与他相知多年,但我无法找到贴切的语言表述他生命相当精彩的瞬间。有一天,我用“海上光寒”四个字概括他,想想还是不达意,作罢。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似乎找到与光寒的一个区别所在:我尽量把道路上空的飞翔物看成是飞鸟,而光寒却能够直逼本质,指出那是一个毫无归宿的塑料纸片,他会为这个空旷道路上的塑料纸片而忧伤,而无法入眠。简而言之,光寒的心相当柔软,而他的目光寒气逼人。

我在想,如果没有文学,光寒或许能成为将军,至少他具有一份职业军的素质,至少他有钢铁般的意志。这里我要插一句,光寒每天早晨都得喝一壶盐开水,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这看似一件小事,可是谁能坚持这么长久。如果没有文学,光寒或许成为足球明星,他的生命力旺盛得让自己都感到自豪,在军营他被称为“体育博士”,即使在今天的球场上,他照样是金戈铁马,轻松自如地晃过三两毛小伙,把球射入网中。如果没有文学,他或许会是个书法家,十五岁时他的书法作品就在上海的书法展览会上出展,那时他对书法的痴迷可以让他在假期里连续写上四五个小时不觉得累,这种痴迷一直延续到大学。我还可以如果下去,但生活不相信如果。是命运在捉弄他,还是他主宰了命运?我相信后一种说法,光寒最终为文学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光寒是幸福的,他毕竟主宰了自己,他尊重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内心的需要。同样,在文学的殿堂里他算得上是一个赤子。我不想用殉道者来形容,那样太悲壮了。

“人活着就是含辛茹苦。”这句话在光寒的作品中反复提到,它既表达对生活的正视又隐藏着深深无奈。那么,光寒为什么反复强调这点,我觉得这与他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有关,在他目光深处,他发现一个又一个青春之梦破灭,一个又一个坚守者倒下又挣扎起来,他的胸腔里浸满了苦难之血。他想救赎,但无能为力。于是,他的小说全部表现的都是苦难,也许他觉得让人感受苦难,人在坚硬的世界里会感觉温柔一些,或者说人更人一些。因此他的小说不愿去刻意技巧,不愿去打造一个完美的故事,他的叙述相当率真和简洁,像一个短跑手直奔终点,一吐为快,等你读完之后你会品尝到,忧郁的诗情、苦涩的浪漫和皓月般的苍凉。

说到光寒悲天悯人这一面,我不禁想起一件事,有一天光寒带着他非常可爱女儿小易安走在大街上,他发现街头跪着一个年轻的行乞者,光寒立即让女儿去递上十元票子,聪明的小易安并不愿意,小易安说,他这么年轻,肯定是个骗子。光寒为女儿的话震惊了,光寒对女儿大声道,你首先应当想到他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其它。这件事让光寒想得很久。

写到这里我才发觉我的笔调过于凝重,有违我的初衷。于是我突发奇想,这种时候与光寒喝上几壶,岂不快哉?我常说光寒南人北相,酒量来得个好。喝酒时我们避而不谈文学,三巡过后,光寒就掏出宝贝女儿照片、爱人的照片,你瞧瞧她们多优秀。他的爱人曾经是位非常棒的女兵连长,光寒许多作品并非空穴来风,他的灵感往往来自于他的女兵连长。然后,他神采飞扬,快人快语,说一些在军旅生涯中的奇事。譬方说,他这个主张非暴力者如何以武力制服军营某些小人的,他说的人与事我相当熟悉,我不知不觉要多喝几杯,为他的行侠仗义。酒到八分时,尼采抱着马头痛哭的身影就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的眼睛便开始湿润。他的爱人说,他像个孩子。

我已经打扰光寒太久了,现在我们回到作品中去。

我最喜欢的是《坚守》,连长钟离和由于连队一个意外事故,身背行政记过处分,尽管6年来他把一个号称土匪连队带得象模象样,但一直得不到提拔,而为他含辛茹苦的妻子一直等待随军。作为农民军人,他不得不考虑生存危机,他必须挣扎或者说坚守。他没有上层关系只能靠业绩说话,因此,他只能冒险习武。和平年代,军营一些长官最怕军人去摸枪,说穿了就是保平安保乌纱帽。最后钟离和带领官兵抗击台风,排除万难完成重大通信保障任务,坚守了自己的职责。当胜利来临时,钟离和在狂风暴雨中眼里滚出深藏了17年来如铅汁一样的浊泪,他感到他能战胜自然却无法战胜来自人类的打击。作家的目的并非要塑造一个平民英雄,而是给人以最大关怀,看是写实,实是写意,没有生活积淀是难以为之的,很有张力。

《女兵方队》最贴近作家的主观经验,借宗政视角完成对一群当代女兵的叙述,同时完成对指导员宗政刻画。宗政总想呵护自己的女兵,而陶瓷一般美丽的女兵又容易受伤。更何况在现实面前,带有浪漫情怀的宗政也难以完成职业军人之梦。尽管如此,宗政还是把美丽、青春、忧伤集合成女兵方阵,踩出整齐步伐,踩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踩出了一曲含泪的壮歌。作品的语言简洁而诗化,依靠细节打动人心。

《映山红》是一朵奇葩。作品背景放置在三十年代,一个叫米彤的花季少女,一个高雅的教授之女,为了逃脱一桩婚事,怀揣美丽梦想,步入军营,最终命运可以用破灭二字概括。整个作品不仅散发无尽的忧伤,同时还散发无边的恐惧,米彤结局只能是灵魂与肉体双重扭曲。如果男性与女性之间甚至女性与女性之间只剩下性的连接,那我们就看到了人性黑暗的部分,作家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展现人性最黑暗部分,所以说《映山红》有惊世之味。

《忧伤似皓月》作品背景同样放置在三十年代,说的是另一个女兵,她的名字叫叶叶,与米彤一样的美丽、高雅,她与米彤最大不同是:米彤是生活的被动者,而她是生活的主动者,由于得不到理想的爱情和理性的空间,最后陷入性的迷惘。尽管作家给她设计了两种结局,我觉得除了伤痕累累,她并非能找到出口,只有一轮皓月空挂。其作品一唱三叹。

《倒影》是一个女兵连长的生活流。基层连队千条线一根针,作为连长可谓大事不断、小事不断、烦恼不断,结果是路杰累倒在地,被抢救醒来时,丈夫告诉路杰,医生说你怀孕了。这时候我们注意一下作者如何结尾的——“路杰也不清楚,自己高兴还是什么”。有了这么一句作品便有了深度,这显示了小说的力量。

《最后的爱情》里面的左兵旗,在婚姻和军营作出取舍时,选择了踏上回归军营的列车,作为男子汉承受了苦难,承受了应该承受的东西。作为作品显示了一个作家应有的责任感。

我对光寒作品的解读完全是蜻蜓点水式的,我不希望由于我的解读而扰乱读者的视线。

光寒非常苛刻自己,他一直痛苦没有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按照他的毅力、体魄和才情完全可以有更大的建树,当代中国文坛在烟尘散尽之后,剩下的就是真诚而又从容的行走。我觉得在那三两个夜行者中间有着光寒的身影,他会坚定地跨越屏障,倘若碰到碎石,他会一脚把它射入天网。我们期待这精彩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