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18807800000052

第52章 一句话的联想

我发现,无论走到哪里,有句话的使用频率总是最高的,几乎要成为第一话语,那就是:当有人告诉你某个传闻或你告诉别人某个传闻后,总不忘赶紧添上一句叮咛:“可别给别人说啊。”这类传闻往往与单位的圈子、熟人的圈子、职业的圈子有关。“可别给别人说啊”这句话,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如口头禅,似不加这个“保险”,就有灾殃似的,加上了就心安得多。既然这个话语如此重要,不妨思索一二。

我也这么说过,而且改不掉,但我还是觉得这很可笑。既不让别人说,又何必说给别人听?既要说出来,又何必立即收回?说者真的只想说给第一个听者听就打住吗?当然不这么简单。说而义止之,是一面希望达到传播、宣泄、影响他人的作用,一面又保护自身不致暴露,不受伤害,其根源既可追溯到“文革”,也可追溯到整个历史,它是人们趋利避害的生存经验的不自觉的遗传。

其实,不要给别人说大抵是一句空言。在今天,流言的传播是世界上最迅捷、最无孔不入的飞翔物,微机、光缆、信息高速公路也不一定赶上它的速度。越叮咛“切勿外传”的,越加速传播,越不愿扩散的,扩散得越快,越不愿外人得知的,外人偏能得知,世事就是这么悖反,人就是这样把握不了外面的世界,弄得人凡事偏要反着看。再者,“君子无隐”的时代似早结束,现代人呈现着空前的复杂和多面,每个人的秘密都增加了,古典的道德感正在丧失,热衷于褒贬别人遂成为时尚。

问题在于,为什么明明知道这是一句空言,人还是忍不住要不断重复这句话?为什么明明是自由感的丧失,人还是要逃避自由呢?这就与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关系密切。我们的民族性格从闭塞的地缘中形成,视野脱不开家族、乡土、地方性的狭局,目光中没有陌生人,思维跳不出固有的圈子,一说话就生怕圈内的“别人”听到,便很自然。事实上,社会日日开放,那点生怕“别人”知道的话,感兴趣者日稀,效用日微,等到人人都奔波正事,无暇顾及别人的飞短流长,“可别给别人说啊”的附加语就会自然地寿终正寝;而到了这附加语消灭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国人(包括我自己)真正的心理健康、精神自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