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行健
18804900000046

第46章 大趋势(1)

教改:21世纪的呼唤

追求健康,是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医学的根本任务,是维护与促进人类健康。而现代医学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学的整个面貌发生着根本改观。1811上纪以后,自然科学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着医学的进步。特别是20世纪中叶,爱因斯的相对论、普朗克与尼玻尔的量子论、克里克与华生关于人双螺旋结构模型等伟大发现,使医学科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细胞、分子水平,并逐渐形成广分子生物学,给现代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主要表现为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全新发展、医学模式及医学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

人类有医学以来,被称作医学模式的教育便经历了古代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等历史阶段。而不问历史阶段的医学模式,是对—定时期内人类关于健康、疾病观念的概括。它折射出—定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卫生保健水平。历史证明,新的医学模式的提出和医学模式的每—次转变,都预示和推动着医学的巨大进步。

当历史走到20世纪末叶的时光,人类的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等已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因索,意外损伤、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吸毒、吸烟、酗酒、纵欲及社会竞争的压力等成为致病的重要原因。只注重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够全面准确地解释疾病。美国罗格斯特大学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为了理解疾病的决定性因素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必须建立—种超生物医学的模式的观点—就是说,随着人类对疾病与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必将从原来的纯生物模式彻底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从传统的—个医生,—个病人,开—个处方,做—个手术的纯治疗型模式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的模式,医学服务也将从以医生为中心的单—、片面性,更新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主体化,从而更好地体现医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当历史急速滑入20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医学教育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卫生工作的发展状况,每五年召开—次的世界医学教育学会,曾在1988年和1993年连续两次讨论全球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素质要求问题。大会通过的《爱丁堡宣言》和最高峰会议建议提出:必须为21世纪重新设计和培养医生。

世界卫生组织人力开发教育处的有关专家在《医学教育改革需采取全球行动》—文中,结合近几年对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讨论,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引起世界医学教育界的强烈反响。所谓五星级,即未来医生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能根据病人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总体需要,提供卫生服务;

二、能从伦理、费用与病人等多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和合理选择各种诊疗新技术;

三、医生不只是诊疗疾病,更应承担健康教育的任务,主动、有效地增强全体和群体的健康保护意识;

四、能参与社区保健决策,平衡与协调个人、社区和社会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五、21世纪的卫生保健,决不是在卫生部门—个机构里能独立承担的,要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必须在卫生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社会机构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

五星级标准及其观念,已被许多国家的政府与团体接受,并作为医学教育的目标。

1993年8月,世界医学教育爱丁堡高峰会议对全球医学和医学教育发出改革的召唤,培养21世纪人类健康需求的医学专业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

教育改革,这是人类走向新世纪的历史大趋势!

1996年6月,我国原国家教委高教司下达了关于实施《高等医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项跨世纪改革和发展工程,对于探索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医药专门人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四医大于1996年9月,向原国家教委申请进行临床民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被批准立项—这—项目后被国家教育部命为高等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课题。

学校的教改与审报211工程同时展开,彼此呼应,互为联动;珠连璧合、相得益彰!

学校成立由苏博校长挂印,陈胜秋、马飞、殷进功、林永超、尹继宏、高爱国、王东兴、栗文彬、盛金海、董晓建、杨振中、何伟、刘涛、赵瑞刚等15人组成的项目组,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具体校情,汲取我国历次民药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和国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经验,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成果。

用副校长陈胜秋的话说:审报211工程和教改两大战役同时在全校铺开,这在四医大校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扩大影响力,提高凝聚力,促进创造力是最好的诠释与证明……

学校训练部马飞部长说:这仗是越打越大,仅教改这—课题,除课题主要成员以外,就有600余名教师参与,1500余名学生参加,历时5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如今回过头来看,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这—路上洒下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眼泪……

笔者在与马飞部长访谈时了解到,1993年他率领的调研组跑遍了沈阳、兰州、南京三大军区和空军、海军、二炮、国防科工委以及其他军内外有关院校等近百个用人单位,进行毕业学员质量跟踪调查,天涯海角,边防哨所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这位从南阳盆地走出来的训练部部长不无感慨而诙谐地说:仅大调研那段时间,天南地北的跑,屈指算—算,等于绕地球跑了两圈半!为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这次改革和确立21世纪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

马飞说,—次他带领刘玉峰、柯金水等几位教授去南海舰队、陆军学院等单位调查,在到过的—些岛屿上,亲眼目睹了这样的情景:守岛战士长年累月没见过女性,把上岛慰问演出的女演员的手都握肿了;送去的巡逻犬到岛上两个月就站不起来/;看不到电视,送去的几片光盘反复看;官兵吃水困难,大都患有皮肤病、阴囊炎、烂裆……

此景此情,叫人感受到—种心灵的震撼:作为军医大学,为部队培养更多的深受广大官兵欢迎的医务人才是多么的迫切!我们更感到肩上的使命重大啊……

也许,是他的名字使然,他这匹马,不是在跑,而是在飞;或者说是以飞的速度赛跑。

哦,难怪他被同事们称之为汗血马!他和他的同事们背负着教改的使命,在探索的征途上—路走来,这—路上都散放着汗血马们丹心侠骨的香气……

迎接挑战,以悖于常规的方式

历经几代人的创业拼搏,四医大已成为—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专业设置齐全、教学设备先进的名牌医学院校。然而,同全同许多医学院校—样,进入20世纪90年代,—个个挑战接踵而至:

——专业设置狭窄,培养模式单—。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负面影响,人才培养还停留在纯治疗型医生的特征上,人文社会科学、预防医学等知识不足,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最少的仅4门,素质教育被忽视。—名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分到工作岗位,往往由于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底蕴,过低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社会。

—教学内容滞后。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大多还是沿袭前苏联的,主体框架仍以20世纪初的课程体系为主。1996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全国49所医学院校临床厌学专业必修课程,开设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药理学的为4.3596,设急诊医学和老年医学的为20%,开设临床免疫学、临床营养学和卫生管理学的为45%。……当我们的社会医学课时比例仅为5.6时,美国41的医学院校已把社区医学或家庭眹学课程列入必修课计划中。的医学院校还利用社会医疗机构,进行非住院病人的初级卫生保健见习。至于边缘学科、新型学科,如基因工程及分子医学、神经科学、行为医学、环境医学和群体医学等,更是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材更新差距甚远。—些老教授疾呼:未出校门,—半知识已老化。

——教学方法陈旧。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考分为标准,及从基础到临床再到实习的老三段教学程式,使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临床与预防严重脱节。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最多达50多门(平均37.83门),必修课最多为4593学时(平均3575学时),填鸭式、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的结果,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如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如何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个又—个接踵而至的挑战,引发了四医大党委深层次的思考:必须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借鉴世界各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体化改革,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别人忙商海,我们搞教改,这样值不值?教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任何的与时俱进,对与时俱进者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学校党委抱定—条:教改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迎接挑战,追赶世界医学教育的潮流。

—场大讨论之后,紧接着是—场大调查:学校专门成立教改办公室;校部领导亲自带队分赴南京、沈阳、兰州三大军区及空军、二炮、国防科工委等77个部队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广泛调查,并到北大、清华等4所综合大学、10所医科院校及欧美—流大学进行调研学习;借助联机检索形式,在国内外270余种刊物中检出了2000余篇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文献资料;组织上百名专家教授,对学校培养的人才进行全面评估;召开教学—线人员、教学管理干部及专家教授座谈,倾听他们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向50余名专家咨询意见……

1996年7月,学校党委果断地启动了《第四军医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研究计划》,并确定了30多个子课题。由校长、业务副校长、有关部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及专家教授组成课题组,使课题内容的每—次研讨实际上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专项研究会,课题研究中确定的许多改革措施也很快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部分,并引导着全校人员不断探索新时期办校治学的特点和规律。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是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医学教育为什么亟待改革,这是因为整个教育体系跟不上世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苏博校长说,作为军医大学,除了与地方医学院校遭遇诸多同样的挑战外,同时还要迎接现代军事斗争形态变化的挑战!它要求军医大学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出与其相适应的医学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深刻改变人类经济、政治、文化面貌的同时,也改变了现代军事斗争的形态,引发着军事领域的—系列革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新军事革命时期,以英阿马岛争端、美军入侵格林纳达为端倪,以海湾战争为雏形,战争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核威慑下的高技术战争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主要形态。在突发性、复杂性、多维性、残酷性的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伤类伤情的变化均对部队卫勤保障人才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作为军医大学,教学工作除了要积极适应现代军事医学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发展的趋势外,还必须深刻认识到现代军事医学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新要求,坚持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立足于培养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高素质的新型卫勤保障人才,重新审视军事医学人才教育训练的各个环节,建立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深入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办学效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担负起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输送合格军医人才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