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思想论集
1880200000014

第14章 《方以智晚节考·仁树楼别录》标点正误

《方以智晚节考·仁树楼别录》标点正误——兼谈方密之与左藏一的关系

余英时先生的名著《方以智晚节考》(1972),本着“以实证虚、以虚证实”的原则,论定密之晚年自沉全节而非病死,影响于方以智研究甚巨。其“增订版”(1986)又辑录密之晚年诗文及其他重要参考资料凡数万言,极便于学者研读。唯因所据版本字迹模糊,密之文字又不易通读,所辑材料的识读和断句,尚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下面选取关乎方以智晚年思想颇大的《仁树楼别录》一文,略加辨正,以就教于余先生及密之学说的爱好者。

《仁树楼别录》原收在《青原志略》卷三,共六千五百余字。据题下附注“郭林、方兆兖因左藏一寓此,以朝夕所闻宓山老人者,汇其要而录之”,可知此文的主角儿为左藏一和宓山老人。宓山老人是弟子们对密之的尊称,汇录者郭林、方兆兖乃密之弟子,这些都可从《青原志略》中考见。倒是另一位主角左藏一的身份,需要略做些说明。

除《仁树楼别录》外,《志略》与左藏一有关的材料,尚有数条。一条见于卷十之《呈药地大师》诗。此诗作者题名左,下附小字“藏一”。据此可知,左藏一本名左,藏一可能是他的字。《志略》卷五收有左的一篇文章《中五说》,此文开头云:

或问中五之说于宋山子,宋山子曰:难言也。少见王虚舟先生衍河洛,犹以为一端也。中年降罔,乃始究心性命。极物而知其则,不定中定,《易》其至矣乎。世出世法,近愈离跂。吾乡方野同廷尉公,与吴观我太史公,辨析二十年,而中丞公潜夫先生会之于《易》。合山栾庐,得从药地大师盘桓,始知圣人之神明如是,我之神明亦如是,而乃自负耶。

由这段话可以知道,左还有一个别号叫宋山子。他早年曾经接触过王宣(虚舟)的河洛之学,而王宣也正是方以智年轻时的恩师。当密之为父破关奔丧、庐墓合山时,左又有机会与之交往论学,并且思想上深受密之的启发。《志略》卷八收有一封密之寄左的信,可证即便入主青原后,密之对左同样无法忘怀:“青原荆沥杏仁,正慰妙叶。穷崖多骨立之士,我翁何不来此共盘桓耶?”(《与藏一》)这与密之频招王船山入青原之举,颇有些相似之处。

与船山的婉拒不同,左显然响应了密之的召唤。方文(密之从叔)《嵞山续集》有诗《喜左又见访有赠》,曾经提到过这件事:“君去青原山,言访炮庄老。淹留历冬春,禅学共探讨。当机忽开悟,胸中竟渊灏。……君今婚嫁毕,室又无綦缟。青原有同心,自合归三宝。性命事非轻,口腹何足道。”据此诗,左此次青原之行时间颇久(淹留历冬春),收获亦丰(“当机忽开悟”)。而且此时的左年纪早已不轻(“君今婚嫁毕”),妻子已经过世(“室又无綦缟”),这与密之信中所称“我翁”,刚好吻合。另外,从诗的标题看,左之名又可写作“左又”。

密之的另外两部重要著作《周易时论合编》和《药地炮庄》,也都提到了左这个人。

《时论》本为密之父亲方孔炤未竟之稿,后经密之扩充修订而成。在该书的《凡例》中,孔炤写道:“此编未得卒业,惟有农夫、幼光、右及从子建、诒辈,间过径中。” “农夫”指周岐,“幼光”指钱澄之,“右”显然就是“又”。由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正当密之飘流百越之时,左就已经和周岐、钱澄之等人一道,协助孔炤进行《时论》的编订工作。这足以证明,左与方家的关系,决不是从密之的合山栾庐开始的。

《药地炮庄》的眉批中,也有十几处题为“藏一曰”,它们当然都是出自左之口无疑。但是,左对《炮庄》的贡献决不仅仅如此,该书《总论中》篇的大部分内容都出自于他之手。《炮庄》总论凡三篇,上篇是自汉至明诸家庄评之汇编,略近于庄学小史;下篇为方以智本人文章。唯有中篇分成了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前面一小部分是三位高僧憨山德清、鼓山永觉和觉浪道盛的庄论,后面的大部分内容则有另一个小标题“黄林合录”。从讨论的问题看,《黄林合录》所收并不限于对庄子的评论,对王学末流批评的篇幅远远超过了对三教关系的反省。极有可能的是,此文并非为《炮庄》而作,只是因为涉及到三教关系,后来才被纳入到《炮庄》之中。《黄林合录》的末尾有一段识语,让我们知道编录者“黄林学者左锐”,原来与左是同一个人:

藏一曰:世道交丧矣。……吾桐方廷尉野同先生(大镇),与吴宫谕观我先生(应宾),激扬二十年,而王虚舟先生(宣)合之。廷尉本诸本庵先生(学渐),传之中丞潜夫先生(孔炤),三世研极,遍征百家,而愚者大师承之。……大师庐墓合明,幸得朝夕,剥烂复反,乃叹曰:大道易简,私黠乱其神明。备物无我,善刀无敌。学问饮食,享其性天。消息时行,何用跃冶乎?因合录之,时自省览云尔。自有仁智夙愿者,总持幸甚。圉噩岁涂,黄林学者左锐识。

这与前引《中五说》中的话如出一辙。近似的文字在《仁树楼别录》开头的两段话中,同样可以找到。这足以说明,“黄林学者左锐”,也就是那位被人们称作“又”、“右”、“左”、“左右”、“藏一”、“宋山子”的人。

综上所述,对于左其人,字、号虽难辨识,但大体上已可获得一初步的印象:安徽桐城人;年岁与密之相当,甚至可能还稍长一些;早岁曾从游于王宣、方孔炤之门,对密之家学和师门相当熟悉;中年以后究心于性命之学,常与密之论学往还。由其诗句“自惭已齿希苦获,但得渔父声中传两濯”(《呈药地大师》)来看,他与密之的关系当在师友之间。

鉴于二人的这种特别亲密关系(“青原有同心”),由左所辑的《黄林合录》(成于密之47岁,圉噩岁涂即顺治十四年),由左提问、郭方二人汇录的《仁树楼别录》(成于密之54岁前后。方文诗作于乙巳年,上推一年为康熙三年),皆可视作密之庐墓之后十数年的思想“实录”。凡考究密之中晚岁之思想变迁者,均不应漠视此二文也。

《晚节考》增订扩大版始由台湾允晨出版(1986年),后重印于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两者除繁简转换外,内容无更动。故下面的正误皆以三联版为准。所据以校正的底本,取自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45册影印的《青原志略》十三卷(康熙八年刻本)。

(1)误:蜀、洛角争,我见为崇耳。(《晚节考》第230页)

正:蜀、洛角争,我见为祟耳。

说明:《晚节考》误“祟”为“崇”。《药地炮庄·总论中》引有此语,正作“祟”:“方先生大镇曰:洛、蜀相争,我见为祟耳。周谓无欲、程谓大公者,无我也。”

(2)误:三一参(吴观我公,中丞之岳)曰(第231页)

正:三一斋(吴观我公,中丞之岳)曰

说明:“三一斋”为方以智外祖吴应宾之别号。“斋”,康熙刻本为“亝”(斋的异体字),故极易误读为“参”也。

(3)误:止有一事实一切,究竟坚固,法住法位,何反不信耶!(第231页)

正:止有一事实,一切究竟坚固,法住法位,何反不信耶?

说明:“一切究竟坚固”,梵语首楞严的义译。济时《楞严经正见》卷一:“梵语首楞严,此云一切究竟坚固,谓在体上也究竟坚固,用上也究竟坚固,理上也究竟坚固,事上也究竟坚固。”

(4)误:尧舜知历数而授允中,孔子举朸闰而明大衍。(第231页)

正:尧舜知历数而授允中,孔子举扐闰而明大衍。

说明:“扐闰”,《易·系辞上》“归奇于扐以象闰”的省称也。

(5)误:定静格致,忘其动静,二见操履存养泯其键羡,二机一心,如是岂复有世间之人我得失龉龊乎?(第231页)

正:定静格致,忘其动静二见。操履存养,泯其键羡二机。一心如是,岂复有世间之人我得失龉龊乎?

说明:原文中“定静格至”与“操履存养”对,“动静二见”与“健羡二机”对。《晚节考》失读。

(6)误:层峦激湍,但以写其孤往,原非抹搬一切后,乃以为藏拙之伎乎。(第232页)

正:层峦激湍,但以写其孤往,原非抹杀一切后,乃以为藏拙之伎乎。

说明:“抹搬”无义。“杀”,康熙刻本作“摋”。下文“若执空亡之无,则或抹杀道理”(第234页),《晚节考》亦误作“抹搬”。

(7)误:胡安定教学分科,朱文公兼尊邵、蔡,正谓节度藏神,化薪火泯理事也。(第232页)

正:胡安定教学分科,朱文公兼尊邵、蔡,正谓节度藏神化、薪火泯理事也。

说明:“神化”与“理事”相对成文。张载《正蒙》云:“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密之《大宗师总炮》亦云:“元会朝夕,薪火并传。”

(8)误:《法界品偈》曰:具足智慧,无所碍,善达医方等诸论,书数、天文、地众相、及身休咎,无不了。(第233页)

正:《法界品》偈曰:具足智慧无所碍,善达医方等诸论。书数天文地众相,及身休咎无不了。

说明:此四句偈文选自《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实叉难陀译),乃普贤菩萨所说。

(9)误:学悟道,法成性存存。火候熏感神不可知。(第234页)

正:学悟道法,成性存存。火候熏感,神不可知。

说明:“成性存存”出自《系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据密之前言“既耜之牛,无绳亦能转疁。既络之马,虽逸而听圉人。梦魂得力,正在其醒时得力也。醯酱红麹,罨腐而变,人见腐则恶之,何知其后之香美耶?”此句大概是说,学道悟法为的是变化气质,但转变之火候和机缘,却是无法预估的。

(10)误:山林晦夜,不见乃人。目不见而山林如故也。(第234页)

正:山林晦夜不见,乃人目不见,而山林如故也。

说明:此句是说山林之存在并不依赖于人眼之见不见,意在证明“理无断灭,但有显晦”。《晚节考》失读。

(11)误:镜卜者信步出门,听言成識(识),而事往往验。(第234页)

正:镜卜者信步出门,听言成谶,而事往往验。

说明:識(识)、讖形近。“听言成谶”,不幸而言中也。

(12)误:体道于无,可以养神虚受;还事于有,便知物则咸宜火候。自适于两忘之无,所以调气践形而泯性情也。实务藏用于法位之有,所以随身安时,而无思虑也。(第234页)

正:体道于无,可以养神虚受;还事于有,便知物则咸宜。火候自适于两忘之无,所以调气践形而泯性情也;实务藏用于法位之有,所以随分安时而无思虑也。

说明:此句由两个对称句型构成。“体道于无”对“还事于有”,“火候自适”对“务实藏用”。《晚节考》失读。

(13)误:若不善用者,食争执有,则德慧亦累于矜傲,而况声色货财乎?(第234页)

正:若不善用者,贪争执有,则德慧亦累于矜傲,而况声色货财乎?

说明:“食争执有”无义。《晚节考》因食、貪(贪)形近而误。

(14)误:同此宇宙日月,同此身心性命,称谓有方,语正宜通,而互征之。(第235页)

正:同此宇宙日月,同此身心性命,称谓有方语,正宜通而互征之。

说明:“方语”,方言也。方以智《通雅》卷十一“月魄谓之决鼻”条云:“《乾凿度》曰:月八日成光,穴鼻始明。注:穴,决也。决鼻,兔也。纬书为汉人所造,则汉时方语必有以月魄为穴鼻者。”

(15)误:鄙愿茅塞,浮才苟偷,有杨宗黄帝,墨宗禹,犹芝草也。(第235页)

正:鄙愿茅塞,浮才苟偷,忽有杨宗黄帝、墨宗禹,犹芝草也。

说明:《晚节考》夺“忽”字。

(16)误:徐幹不忧异术,而疾恶,内关何待阳明激发乎?(第235页)

正:徐幹不忧异术而疾恶内关,何待阳明激发乎?

说明:“不忧异术”、“疾恶内关”皆出自《中论·考伪》篇。“昔杨朱、墨翟、申不害、韩非、田骈、公孙龙,汩乱乎先王之道,诪张乎战国之世,然非人伦之大患也,何者?术异乎圣人者易辨,而从之者不多也”,不忧异术也。“假先王之遗训以缘饰之,文同而实违,貌合而情远,自谓得圣人之真也……斯术之于斯民也,犹内关之疾也,非有痛痒烦苛于身,情志慧然,不觉疾之已深也”,疾恶内关也。

(17)误:圆机之士分合皆可乘愿,补救正须互穷。(第235页)

正:圆机之士,分合皆可。乘愿补救,正须互穷。

说明:左《黄林合录》曾引莲池语:“经世,《大学》足矣。言太高深,则诸法不成安立。出世自应穷高极深,乃能解脱。圆机之士,分合皆可。否则执分固非,强合更病。”

(18)误:差别智为圣人茶饭,现有河洛秩序,为生感裁成之天符。(第235页)

正:差别智为圣人茶饭,现有河洛秩序,为生成裁成之天符。

说明:“生成”,《晚节考》误为“生感”。

(19)误:破相者逃玄,机欺者据物。(第235页)

正:破相者逃玄,核欺者据物。

说明:此句重出于《药地炮庄·齐物论》“庄周梦蝶”章的评论中,亦作“核欺”。“核欺”者,畏数逃玄、不达物理之谓也。《药地炮庄·天下》“惠施”章云:“观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此似商高之《周髀》,与太西之质测,核物究理,毫不可凿空者也,岂畏数逃玄,窃冒总者所能答乎?”

(20)误:深几而言,为物不二而代明错行,尚不信欤?夫不得不两,不得不参,皆大一之所布濩也。愚故统征之,以易而藏天下于学。(第236页)

正:深几而言,为物不二而代明错行,尚不信欤?夫不得不两,不得不参,皆大一之所布濩也。愚故统征之以《易》,而藏天下于学。

说明:密之易学世家,大别《炮庄发凡》所谓“潜夫中丞公,会之于《易》”,左《中五说》所谓“中丞公潜夫先生,会之于《易》”,皆此意也。

(21)误:混沌分阴阳,则为二;种性分五行无为,五种性从此析之。乌附热芩连寒,而寒热甘苦又各异也。又况灵蠢资质之殊乎?(第237页)

正:混沌分阴阳则为二种性,分五行则为五种性。从此析之,乌附热,芩连寒,而寒热甘苦又各异也,又况灵蠢资质之殊乎?

说明:密之此句是要说明物性之千差万别,即所谓独性。混沌分阴阳,则有阴性和阳性。分五行,则有水性、土性、木性、火性、金性。以此类推,层层不尽。种性,不改之性分也。

(22)误:学问变化,礼乐熏陶,右手秉筋笔,水居能浮汓,潦之丸,昌之射,习伏众神,习即性也。(第237页)

正:学问变化,礼乐熏陶,右手秉筯笔,水居能浮汓,潦之丸,昌之射,习伏众神,习即性也。

说明:筋、筯形近。筯,筷也。此句以右手持筷运笔,喻习与性成也。

(23)误:高明得少畏数逃玄,正宜以实学欺不得者,沉潜之又得质建之正眼为万世鉴,若有此人,吾先下拜。(第238页)

正:高明得少畏数逃玄,正宜以实学欺不得者沉潜之,又得质建之正眼为万世鉴。若有此人,吾先下拜。

(24)误:直告不信,自须反复曰:不为生念所缚而生,即为死念所缚而死,将何道以免之?(第239页)

正:直告不信,自须反复。曰:不为生念所缚而生,即为死念所缚而死,将何道以免之?

说明:《晚节考》误合两段为一段。“直告不信,自须反复”是密之回答博约问题的结语。“曰”后云云,乃左錞等人的提问。

(25)误:不知其故,绳修版植,如隔日疟,不炼定力,射不至矦。先为所摇,将空指一无生死以为脱乎?莽荡不免矣。(第239页)

正:不知其故,绳修版植,如隔日疟;不炼定力,射不至矦,先为所摇。将空指一无生死以为脱乎?莽荡不免矣。

说明:此句对称成文,《晚节考》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