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微机的普及率还相当低,一些较老的教师连摸也没摸过,更不用说用于教学了。但孔庆程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得力的新工具,学好了肯定会大有用处。因而他一有时间就去学微机,越学越入迷,常常苦于找不到微机。他在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器的情况下,征得夫人同意,动用全部家底近万元购买了一套386电脑。从此之后,他把更多的零散时间给了微机,也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益。王码五笔字型是公认的一种简便高效的汉字输入法,但孔庆程在学习中逐渐感觉到它不太适合自己,双拼法当然更不适合带有浓重苏南方言的他。于是,他独辟蹊径,与他人共同推广使用“五笔画”软件,平均两键一字,还可以带词组、短语,提高了录入效率。这一简便快捷的汉字输入法已传播到全军各部队,为一些半路出家学微机者提供了捷径。
学会了微机,如同插上了双翅,使他备课、看书、科研更加得心应手。应邀参加《机关公文写作大辞典》、《千种文体写作》、《后勤指挥手册》、《军事后勤辞典》、《军队后勤主题辞表释义辞典》、《全军后勤训练教材》、《军用主题词表》等大型工具书的编纂,都使用了微机。现在,他的软盘中已储存近千万字的资料,还可以随时从军队院校网上查阅和下载各类资料。借助微机进行广泛的涉猎和研究,为他进一步完善军队后勤文书学插上了翅膀。
外语,也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门技能。孔庆程上中学时学的是俄语,成绩还不错。如果仅仅满足于评高级技术职务的需要,把俄语拣起来熟悉一下,就可以考试过关。如果再拿点时间取得大学本科文凭,可以更早地晋升教授。如果只有大学专科学历,不管有多少学术成果,都得副教授任满8年后才能晋升教授。但他看到反映外军改革与建设的资料中,英语较多,而俄语很少。为了取得研究外军的主动权,他毅然放弃了拿下大学本科文凭和提前晋升教授的计划,捧起了许国璋英语。
看到年近半个世纪的他整天像小学生一样背单词,夫人心疼了:
“老孔,弄不上教授就当个副的算了,整天咿咿呀呀折腾个啥?”孔庆程习惯地笑笑说:“要是光为了评个教授,我把别的工作缓一缓,突击一下,早就弄上了。可是教授只是个头衔,应当有更高的学问才行。特别是像我这样搞应用学科的,不研究外军,不研究现代战争,怎么能跟上形势的发展。长期下去,岂不是得误人子弟,拖军队后勤建设的后腿?”
“我学英语,主要是为研究啊!”
经过几年努力,孔庆程的英语水平显著提高。他把得到的资料归纳整理,结合我军实际,先后撰写了《海湾战争后勤保障研究》,获优秀专著奖;《浅谈未来战争后方新特点》,获得《军事展望》论文三等奖。参加学院《摩托化步兵师濒海山地进攻战斗后勤演习辅助训练系统》研制,获得优秀教学软件特等奖;《战时文书处理系统》已用于教学。由于孔庆程的研究始终站在学科前沿,贴近部队实际,瞄准实战需要,所取得的成果总是深受部队欢迎。
公文处理自动化,一直是孔庆程和他的同事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他们感到,这个问题不解决,课程建设就没有生机与活力,没有发展的潜力。经过反复推敲,他们确立了自己的目标,逐步建成平时文书处理快捷高效,战斗文书自动传输、快速拟制,文书查询、修改、排版、打印自动处理,教学成果自动评估的军用公文写作系统。
其中辅助生成系统,可以用键盘输入文书内容,采用人工干预,实现自动确定格式,用多种方式输入文书、自动编辑排版,进行咨询与储存。参预生成系统,可以建立各种公文重点库、文例库、常用公文词语库、主题词库,按照需要调阅。通过人工干预,自动造句组段,自动标引主题词。自动生成系统,可以自动整理资料,进行分类、选优;自动确定框架,提炼观点;自动检测评估;自动校正纠错。
为了加紧研制这些软件系统,孔庆程和他的同事们倾注了无数心血与汗水。1994年7月9日,孔庆程剐刚陪儿子考完高考的最后一门课,来到院图书馆。这是事先选定的电化教材的拍摄现场,盛暑炎天,加上摄影灯的烘烤,现场温度超过40摄氏度,为了防止同期声出现噪音,不能开启空调机,而当时规定的情景是着夏常服拍摄。中同几个同志几次差点晕倒,体格健壮的孔庆程最后也顶不住了。只好暂停拍摄,喝几口淡盐火,脱光了膀子到院里吹一会儿风,打开空调机给拍摄现场降温。反复折腾十几次,直到次日早操的号声响起,才完成一部20分钟的录像片。
孔庆程对教材、教案总是字斟句酌,常改常新,永无止境。他基本上是一年一本教材,本本都有创新;一课一个教案,个个与前不同。因而他的讲授深受学员和部队欢迎。他的《军用公文写作20讲》出版4年。再版4次,内部发行近2万册。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安郁宝称赞他的书为“为数不多,独树一帜,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某集团军剐军长谈文虎称赞他的书“贴近部队工作,贴近院校教学,是机关干部难得的一本工具书。”某集团军后勤部部长王新斌称赞他的书“体系完整,选材得当,内容丰富,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教科书。”
时任后勤指挥学院院长(现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徐根初欣然为他的书挺笔作序:“没有军用公文,军队的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军用公文写作的质量与效率,往往成为反映一个单位综合素质的窗口。目前,军队各级机关对军用公文写作的学习越来越重视,但过于缺乏师资力量和通俗易懂的教材,学习效果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军用公文写作20讲》一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时而作的,它的出版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该书无论对初学公文写作的新同志,还是对长期从事公文写作的老同志,都将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由此可见,孔庆程创建和发展的军队后勤文书学,影响已远远不止后勤文书,也远远不止后勤机关,而是对整个部队的公文规范化,乃至部队的正规化建设都已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巨大影响。
不知疲倦,传播军队后勤文书学
1999年,后勤指挥学院组织全体学员投票评选最佳教员,孔庆程名列榜首。这是继1997年军队后勤文书学被评为全军优秀课程二等奖、1998年孔庆程被评为学院“名师”之后的又一次殊荣。孔庆程对这一来自群众的褒奖看得比任何官方的特等奖、一等奖都重,因为这不仅是对他学术成果的认同,而且是对他教学成就的认同。他认为,检验他创立的这一个学科、他讲授的这一门课程、他这一个教师的最高标准,应该是学员满意不满意、机关适用不适用、部队欢迎不欢迎。
现任参谋教研室主任刘振起说:“老孔备课特别认真,有些做法,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常人难以置信。他是学科创始人、学科带头人、学科代表人,对相关知识应该说是倒背如流。况且年过半百,体力、精力已大不如从前,他每年要讲几百个学时课,是课时最多的教授,但每课都认真准备,力争讲出新意。学员们反映,自己想的,就是孔教授要讲的。”
“学员交了作业,他都要逐一批改,在下节课上讲评。凡增加新的内容,他格外慎重,常常对着镜子练口型、看手势,卡着秒表放录音、找毛病,直至满意为止。他从笔杆子成为嘴皮子,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更令人吃惊的是:只要孔庆程讲上午或下午第一节课,他都要提前半小时左右到教室,擦净黑板,架好幻灯,调好多媒体。夏季和秋季,还要打开电扇和窗户。说实在的,他连自己的独生子也没这么照顾过。
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面对比自己儿子年龄大不了多少的学员们,他每次都这么做。当学员们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时,听到的是催人奋进的音乐,看到的是赏心悦目的画面和精辟励志的诗词、名言,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稳定了情绪,不知不觉地安静下来,过渡到了正课内容。为了准备这似乎与专业课关系不大的附加课,孔庆程还购买了夏青朗诵唐诗三百首录音带,收集整理了五百多条名句赠言,配以相关的画面,做成多媒体,利用课前和课间播放。开始有人认为在课前、课间放听音乐、诗歌、名言不太严肃,后来慢慢地才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好处,也开始找孔庆程拷贝课件或自编类似多媒体。孔庆程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且不说课前课间播放对稳定学员情绪,使之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影响,仅就播放内容的直接影响,按一天一个多小时计算,一个星期下来等于多上了一天的文学修养和音乐、美术欣赏课。这对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课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时间一长,一些学习骨干和文艺爱好者每逢孔教授讲课,便提前到教室来帮他做课前准备,欣赏那些艺术品,还提出不少修改和充实的意见和建议。
孔庆程有一句名言:“老师是学生的学生,学生是老师的老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他常常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到学员宿舍随访。耐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真诚地和大家交流做事和做人的体会。每一节课上,他都要安排几名学员上讲台,用四五分钟时间,就所学的内容谈思路、讲写法、说体会,允许带多媒体软件,但不准照本宣科。几名学员分别谈了不同看法之后,他再加以总结、讲评、引导,加深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谈到总结讲评的诀窍,孔庆程说,一定要采取友善的态度、妥当的表述,以鼓励为主,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讲到这里,他谈了收看中央电视台组织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感想:在综台素质评委中,赵方幸是老专家,学问不比滕矢初差,而且她的讲评也很中肯,常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美中不足是表述得太直,常常使一些歌手下不了台,观众也感觉有点过于苛刻。滕矢初的点评另是一种风格,他采取比较婉转、诙谐的语气指出歌手的不足。比如,歌手唱得不准,他说有很大“创作的成份”。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答题吃力,他首先讲,“这个题出得有点难为你了”,再公布标准答案。而且多有鼓励的成份:答上来曲名再让歌手试着唱下来,答对了的说“很好”,答得不全对的说“再完整一些就更好了”。总之,能给人以亲切感,使人受到鼓舞。教员在课堂上讲评也是这个道理。
孔庆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军队后勤文书课,重在教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规律,重在提高学员写作公文的能力。既要解决好“知”的问题,更要解决好“行”的问题。在他的课上,讲授时间通常只占30%左右,70%的时间用于给定条件作业、讨论、练习、总结和展示。
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了“讲、析、练、结、展”五步教学法。“讲”,要精要实用,少讲基础理论,多结合具体公文讲写法,包括标题如何拟定、观点如何提炼、内容如何安排、主题词如何标引,让学员听了解渴,学了管用。“析”要举一反三,强调把握规律,提倡提问讨论、交流体会,释疑解难、深化认识。“练”,要熟能生巧。加强情况诱导,让学员自己去综合分类、归纳整理,梳辫子、戴帽子、填肚子,把公文材料写好写实,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结”,要画龙点睛,从就事论事、就事论技到就事论理,使学员的认识得到升华,印象更加深刻。“展”,要鼓励竞争,确实好中选优,举办优秀作业展览,开展学习竞赛,比学赶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孔庆程既重教书,更重育人。首先是为人师表,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形象、严谨治学的形象、严于自律的形象,让学员服气。与学员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病时进去问候,毕业时前去送行,有困难主动帮助。由于情况掌握准,讲授的针对性强,他讲的课最受学生欢迎。据考证,他是孔子73世嫡孙,大概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也算孔门遗风吧。当然孔庆程不仅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他还潜心研究了孟子、墨子、朱熹、王国维、徐特立、陶行知和洛克、马卡连科等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记下20多万字的笔记。
1996年的某一天,孔庆程上课时一反常例,没有用简短的一两句话引入正题,而是沉痛地对学员们说:“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学员张天华同志的母亲今天早晨不幸病故,让我们大家为她老人家肃立默哀,以示深切的怀念。”一些同志感到奇怪:学员母亲病故,教授怎能马上就知道。原来,孔庆程态度谦和,以生为友,学员们对他无话不谈。天津警备区战勤处选送的学员张天华接到母亲病故的电话,准备回去处理后事,又担心误了孔教授的课。孔庆程得知这一情况非常同情,嘱咐张天华尽快回家,误了多少课都可以单独给他补。张天华也不忍心多耽误孔教授的时间,他估计车还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就坚持到教室听课。听了孔教授这番话,悲感交加,潸然泪下。四天后,他处理完母亲的后事,立即前来上课。在孔庆程的帮助下,不但补上了误的课,还成为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