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和中国命运
●体育和中国精神
●“奥运”情结
●一架没有检修的战车
●中国期待2000年
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为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获得多少块金牌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接受——这是西方文化在中国唯一的一次最为成功的殖民。由于这一特殊性,某种意义上讲,西方文化孕育出来的体育自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的命运,休戚相关。
说到西方文化殖民,当然不能不说那场该死的鸦片战争。它像一场巨大的地震,不但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也摧毁了我们“中央大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家园的倒塌,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世界。一个巨大的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参照系统,开始若明若暗地展现在中国人的眼前。让我们瞠目!在西方人的船坚炮厉面前,中国人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承认自己落后了……
于是有了“洋务运动”,有了“中体西用”。
作为西方文化之一的体育,当然随着这场运动一起进入了中国。
【背影资料之一】
近代西方体育开始传入中国,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它的传入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一是聘请外国人来中国传授,如洋务运动中新式军队和学堂所采取的办法;二是派人出国学习;三是从国外书刊中学习;四是外国人自觉与不自觉的传播。所谓“自觉”,即出于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来中国传授近代体育运动。所谓“不自觉”,即外国传教士、商人和军人在留驻中国期间,开展了一些体育运动,这在客观上自然起到了传播近代体育的作用。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的顺序,首先是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继而是田径、球类、游泳等各种近代运动项目及其竞赛。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洋务运动”的初衷,当然是强国运动。强国的目的就是光复中华。中国是一个含蓄的民族,但这一次他们无论从动机到目的,又是那样的赤裸裸和迫不及待。他们急需雪耻!就像一个在欺辱中长大的孩子一样,强身健体的目的和他的人格的一切,简单到只有两个字——雪耻。
雪耻成了那个时代接受西方体育的动因。我们至今仍能看到今天讲述那个年代的电影文本中仍有许多复仇情结。香港拍摄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就是其中之一,霍元甲的一生如其说是弘扬中华武术的一生,不如说是和西方武士斗气的一生,尽管这种说法是偏狭的。但他拳打天下之敌,从根本上讲只为了一句话——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证明自己不是“东亚病夫”的唯一手段,就是在竞技场上战胜强大的敌人。而战胜民族共同的敌人,理所当然被这个民族视为英雄。问题是中国人不分场合。这一点,西方人永远搞不懂。在竞技场上他们只有对手,没有敌人。西方人对两名血腥搏杀的拳击手最后相互拥抱,习以为常,而中国人接受这种观念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大概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吧。正是这种差异,我们几乎对每一次国际比赛,都要上升到两个民族之间较量的高度来认识,对比赛中的胜利者,差不多都被视其为民族英雄。这种把竞技场上的荣辱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直接挂钩的做法,无疑,是中国人的专利。难怪当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的时候,东西方理解出现了差异。西方人只是就事论事,而中国人最先想到的不是金牌,而是52年前的洛杉机奥运会……
半个世纪前的事情,美国忘记了,但中国人无法忘记。
让我们把时间切回到1932年7月8日上午。
地点:黄埔江畔新关码头。
那是一个天气不错的夏日上午,黄埔江新关码头上早已云集着许多有头有脸的人,他们是来送一个叫刘长春的年青人。他要远征美国洛杉矶,代表地大物博的中国参加在那里举办的第10届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这样的体育盛会,尽管只有一个人。上午9时许,当身披国徽服装的刘长春出现在新关码头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中华体育协进会董事王正廷博士偕夫人远远地迎上前去,拉着刘长春的手,一直并肩行至码头浮桥举行授旗的典礼台旁。王正廷从侍卫手里接过一面国旗和一面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旗,执于右手,尔后,用庄严肃穆的口吻对临行前的刘长春训话道:“我国此次派君参加奥运会,为开国以来第一次,实含有无穷之意义,予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授旗与君,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场,使中华民国之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话毕,掌声雷动。在一阵欢呼声中,刘长春作为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就这样背负着四万万同胞的希望,欣然踏上了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当天,国内的一家报刊登了一幅以《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乘小舟单刀赴会的图画,其用意当然是希望刘长春也能像关羽那样,成为我们的民族英雄。
有意思的是,25天以后,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家报纸在刘长春的到来洛杉机的第二天,登了一幅漫画。当然,美国人不可能知道中国有个关羽。于是,他们就很随便地画了一个中国人形象,举着一面小旗,旗子上画着一个大零蛋。这就是1932年第10届奥运会上的中国人。在这届奥运会上,刘长春在短跑预赛中名列第五,惨遭淘汰。事后,美国漫画家在那张漫画的旁边清晰地写道:随着中国的刘长春在第10届奥运会短跑预赛中被淘汰,整个中国都被淘汰了。
52年过后,历史重复了一个地点,也给中国人一个机会。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一次巧合还是一次刻意安排?为什么中国把奥运会“零的突破”选择在洛杉矶呢?中国完全可以把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放在莫斯科!但中国没有这样做!中国政府抵制了莫斯科。所有的西方人都以为中国是为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响应了美国的抵制运动,错了!在东方人的智慧面前,西方人永远幼稚得像一名无知的孩童。中国人之所以谨慎地选择洛杉矶奥运会,是因为52年前美国漫画家给了中国人的耻辱……
中国人要在这里雪耻,因为饱经沧桑的中国需要雪耻。
中国人抓住了这个显示自己的绝好机遇。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的优异成绩,终于让傲慢的西方人,不得不平等地看待了我们,并开始预言我们和我们这个民族。
【背影资料之二】
一个伟大的形象:中国谦逊地抵达洛杉矶,胜利地离去。他们原预算获6─8块金牌,结果夺得15块。
觉醒的巨人:尽管苏联等东欧国家的抵制对中国获得32块奖牌有利,但这15块金牌、8块银牌和9块铜牌是一个高质量系数。在奥林匹克史上,是自1952年苏联进入奥运会比赛以来在体育运动成绩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一次亮相。1952年苏联夺得22块金牌,但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奥运会的结构。现在中国参加比赛,预示着一个新的力量分配。
——西班牙《阿斯报》
中国人向未来跨出一大步,这是一个大飞跃。我可以预言:从现在起他们将成为奥运会强国之一,将被所有的国家算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
——美国奥委会主席威廉·西蒙
这次奥运会对中国大陆、对台湾乃至全球的中国人而言,在心里上和精神上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影响。由于中国运动员的杰出表现,在那短暂的一刹那,全球的中国人不分地域和政治色彩,都凝聚在“中国人”这个口号下,对于千千万万居住海外的人来说,沾了中国运动员的光彩,中国人一真享受了泱泱大国国民的滋味,在外国人中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知多少。
——摘自《国际日报》
中国选手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成为记者们最注视的对象,他们说:“中国运动员落落大方,相当开朗。”“当把镜头对准中国选手,他们都会微笑一下。”10亿人口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亚洲的德国”,囊括奖牌。
中国在本届大会上宣布:中国是亚洲体育界的首领。竞技方面大显身手,申请2000年奥运会,都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读卖新闻》
毫无疑问。这都是一百年前列强们子孙的惊叹,我们爱听。就像当年列强们爱听我们惊叹他们的“船坚炮厉”一样。今天的结局,当年的“洋务运动”的倡导们,绝没有想到……
一个体育迷的话:
我至今记得那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夏天。那一年,我还是一名受教育的中学生,从老师从父辈们的嘴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做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至今记得所有获得金牌选手的名字——许海峰、李宁、郎平等等,还有那个让中国人伤心透了的朱建华。因为他们的名字,在一年以后决定我命运转捩点的高考关头,作为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十分严肃的政治试卷上。虽然不多,但为我赚取了宝贵的一分,从而改变了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假如没有那一分,我还会不会成为一个体育迷?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而欢欣,为他们一次次失败而流泪?
曾有人戏称: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因为有中国参加,得以第一次成为盈利的奥运会。这当然是假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洛杉矶奥运会因为有中国参加,观众人数创下了历届奥运会之最。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体育迷们也许还会记得:凡是有中国人参加的竞技项目,美国人的广告就会铺天盖地飞来。美国商人知道——即使是平时不喜欢体育的中国老百姓,这时候也要打开电视,和他们的运动员一起,为国争光。
为国争光——成了那个年代国人看比赛的动因。在大学里,不看女排比赛被激进的同学视为不爱国,就连平时视时间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教授们,这个时候也要放下手头的工作,一本正经地坐在电视旁。尽管他们中的好多人对什么叫“触网”、什么叫“后排进攻”一无所知,但只要有“中国”两个字,中国人最终胜利了,这就够了……
好多人就是抱着这一单纯的目的,来到体育场,成为体育迷。我至今忘不了一九八七年某个夏夜的情形。那一天,高丰文率领的中国足球队在日本的某个体育场,与日国家足球队为争夺汉城奥运会东亚赛区唯一的一张入场券,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当中国国家队将2: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时,沸腾的中国球迷纷纷涌向街头,手挽手,高唱起“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这是一首曾经与中国命运休戚相关的歌,中国球迷为什么要选择这首歌来欢庆胜利呢?
在中国球迷看来:一个球队或一个人的胜利,就是一个民族的胜利。这一点,在中日两国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中,表现得尤为激烈。当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战胜日本运动员星野的时候,当中国女排在第三届女子世界杯上战胜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的时候,当中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取得8连胜的时候,当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乔红在第26届奥运动会上战胜前国手何志丽、现东嫁日本改名为小山志丽的时候……容国团、聂卫平、乔红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都被视为中国的民族英雄,因为他们为国争光了。甚至国家体委总结中国女排精神时,也把“为国争光”这个词条作为中国女排精神而大加颂扬。有意思的是,当中国足球运动员范志毅和孙继海赴英国水晶宫俱乐踢球时,媒体也没忘为他们的行动加上这句词条。假如范志毅和孙继海去的不是英国,而是越南和朝鲜,中国媒体还会用这个词条吗?
让国人欣慰的是,自中国恢复奥运会会员国以后的历次重大比赛中,对日本的战绩总体而言胜多负少,就连最不起眼的中国男子足球队,对日本的战绩也是平分秋色。中国足球队可以得恐韩症,但不可以得恐日症……
对外国人来说,中国汉语言是不可琢磨的,就像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一样,是一座看不见的谜宫。而在这座谜宫里最善于行走的,莫过于中国的新闻媒体。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0的比分战胜美国女排时,中国新闻媒体用了这样一句标题——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可是,当中国男子篮球队以59:108大比分败给美国队时,中国新闻媒体却在上述标题上改了一个字——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于是,美国人不理解了,怎么中国人永远是胜利者?
在语言学上,老外不得不臣服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在老外看来,同样一层意思,在中国人眼里,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譬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老外觉得:这完全是一个事件结果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可是中国人不这么认为,中国人喜欢后者,因为它包含着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种“百折水挠”的精神,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无论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精卫填海”或“愚公移山”,还是史书中记载的越王句践卧心尝胆;无论是历史上苏徇六十岁金榜提名,还是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六十岁中举,都为中华民族拥有这种精神,作了最好的注脚。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是不是中华民族有了这种精神,某种意义上才注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在通向辉煌的道路上,取得每一次成功,要比其他民族承受更多的磨难和艰辛呢?但是,一个不能承受磨难和坎坷的民族,是绝对不可能到达其辉煌的顶点的!
我无意用很多的笔墨去讨论一个很形而上的问题,我的文坛先辈们已做过许多高明的见解,无须我再做什么画蛇添足的标新立异。重新提及这一话题,莫过于想藉此来关照一下中国体育,希冀从中找到点什么?因为新中国的体育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