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第五辑)
1879600000020

第20章 青岩宗教的现状调查及现代化省思(1)

龚晓康

一、青岩宗教的历史变

位于贵阳市南郊的青岩镇,从明清以来就汇集了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并拥有“九寺八庙一堂”的宗教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宗教氛围浓厚,历史积淀厚重。

据史书记载,道教传入贵阳的时间约为元代,传入青岩则在明万历、天启年间,至新中国成立时,青岩尚有药王庙、水星楼、万寿宫、斗姆阁、孙膑庙、玉皇阁、三官阁、东岳庙等。现今,仅有万寿宫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万寿宫亦称天柱宫,原为江西会馆,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2008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

佛教约在明万历年间传入青岩,至清道光年间已先后修建了十多座寺庙,如朝阳寺、凤凰寺、龙泉寺等,现在尚存的寺庙有迎祥寺、慈云寺、寿佛寺、龙泉寺,但仅有迎祥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恢复宗教活动。迎祥寺建于明天启年初(1621),是贵州唯一没有中断过住寺僧侣的古刹,又因宏福寺开山和尚赤松曾在此削发落脚,所以有“黔山祖庙”之美誉。

天主教在清乾隆年间传入贵阳,咸丰年间由法国人得斯德望传入青岩,咸丰十一年(1861)发生了著名的“青岩教案”,同治六年(1867)天主教重回青岩。1978年末到80年代中期,教堂逐步整修,宗教活动得以恢复。

基督教传入青岩时间最晚,始于1924年贵阳基督教“内地会”教徒陈六姑在青岩杨眉堡传教,1958年停止宗教活动,20世纪80年代恢复宗教活动,1987年由政府拨款修建教堂,结束了青岩基督教无教堂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岩宗教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天主教与基督教和谐相处的特点。陈晓毅先生的《中国式宗教生态——青岩宗教多样性个案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指出青岩宗教具有交涉互动、混融共生的特点,并以“宗教生态范式”来解释青岩宗教的多样性现象。

二、青岩宗教的现状调查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特别是青岩古镇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岩宗教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场所焕然一新

道教万寿宫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为单进院落式格局,由正殿(高明殿)、配殿(慈航殿)、西厢、戏楼(悟道楼)组成,坐东朝西,大门挑檐飞扬,砖作斗拱带有鲜明的江西风格。据说此处有两个贵州之最,一是别具匠心的整木空雕“下山狮”,是青岩古镇的标志;二是栩栩如生的六十真身彩绘甲子图。佛教迎祥寺座西朝东,殿宇巍峨,气势雄伟。进入寺庙山门,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两侧为斋堂、缮房;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为四合院天井,有往生池、游戏功德池;天井北侧为玉佛殿,南侧为祖师殿。观音殿北侧为药师殿,南侧为地藏王殿。青岩天主教堂位于古镇西门,其老建筑为典型的青岩民居,教堂院门上的联语十分值得玩味:“两大包罗统属一元开造化,群生普仰并无二帅可钦崇。”于2006修成的具有哥特式风格的新教堂,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基督教堂于1987年建成,但由于建材质量低劣,在2001年发生水泥板垮塌事件,后在吉林省一个基督教会的资助下重修。现在,青岩主要宗教场所不仅成为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亦成为当地著名景点,特别是万寿宫,由于独具特色,精致典雅,外来游客络绎不绝。

(二)神职人员安心办道

目前,青岩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神职人员14人,其中迎祥寺7人,道教5人,基督教2人,天主教现无神职人员。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仅3人。由于神职人员流动较大,迎祥寺目前只有释通修、释真贵、释祖传常住,住持通修法师今年已是74岁高龄,出家逾30年,现任贵州省佛教协会理事、贵阳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花溪区政协常委。万寿宫住持张崇新道长担任贵州省道教协会会长、贵阳市道教协会会长、仙人洞道观住持等多种职务。基督教堂神职人员为张银忠、黄开翠夫妻,张银忠毕业四川神学院,2008年应教堂邀请来到青岩。天主教堂现无神职人员,由贵阳天主堂代管,在举行重大宗教活动时,一般由贵阳天主堂神父主持。

(三)信教群众分布广泛

在整个花溪区,佛教徒约两万余人,道教徒约三千余人,天主教徒约一千余人,基督教徒约七百余人。信教群众广泛分布于社会各阶层,但以农民、退休职工等弱势群体为主,近年来高校教师、大学生、都市白领等信仰者亦逐步增多。

(四)宗教管理渐入正轨

首先是健全宗教管理组织网络,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花溪区成立了由分管宗教工作的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具体日常事务由区民宗局负责。各乡(镇)、办、村(街道)明确了分管领导及宗教工作干部,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负责的宗教工作网络。其次是综合施策,突出依法管理。一是狠抓宗教活动管理。建立健全了经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组织管理、教务活动管理、财务管理、治安消防管理等场所规章制度,加强了场所内部的自身管理,指导它们正确处理好场所与信众之间的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开展非法宗教活动点和非法传教人员摸底调查及治理工作,维护宗教领域的稳定。三是密切排查,坚决抵御外来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五)管理制度逐步规范

作为青岩宗教的主管部门,花溪区民宗局以国家宗教法律法规为基础,于2005年5月6日下发了《花溪宗教场所管理制度汇编》。其中,《各民主管理小组职责》规定各宗教场成章民主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五至七人组成,经信众和居士代表发扬民主,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产生。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两人,组员若干人,报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管理小组任期三年,连选可连任。《宗教活动管理制度》规定宗教场所内不准跳神、赶鬼、扶乩等封建迷信活动;国外信徒可以在宗教场所内过正常宗教生活,但不得干预宗教事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各场所财务独立核算,民主理财,接受区民宗局的监督;各场所的一切经济收入都必须纳入财会账目,归集体所有,用于维修和保护文物古迹,安排信众生活和日常开支,任何人不得无偿调用和私自占有;严格财会审批手续,加强收支管理,配备会计和出纳,严格遵守国家财务有关规定;财会审批范围、经常性开支1000元以下由管理小组副组长审批,一千元以上由正组长签字审批报销;财会一切收支,必须账账、账物相符,出纳必须有现金、银行账,会计、出纳不得私设账目、自设小金库,备用金数目不得违反银行规定,要存入保险柜,由专人负责,开箱或其他收入,一千元以上必须入行。根据《花溪宗教场所管理制度汇编》精神,各宗教活动场所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万寿宫为例,制定了《道观创建和谐宫观标准及管理制度》,内含《道观创建“和谐宫观”标准》、《道观教务管理小组职责》、《道观教务活动制度》、《道观财物财务管理制度》、《道观治安消防安全制度》、《道观会议和学习制度》、《道观吸收道教信徒制度》等,基本上做到有章可循、依法办事。

(六)宗教活动正常开展

青岩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活动主要是围绕宗教节日与仪轨展开。佛教方面主要有正月初一日的弥勒佛圣诞、二月十九的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民间俗称“观音会”,清岩万寿宫一般也在这几日举办“慈航会”。节日期间,由于参加人员众多,特别是迎祥寺香客有烧纸习惯,所以花溪区民宗局一般要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消除火灾隐患。青岩天主教堂每周日晚进行主日礼拜及祈祷。主日礼拜除学习《圣经》、唱诗外,最主要的宗教活动是望弥撒。祈祷所念的经有圣号经、天主经、圣母经、信经、悔罪经、望德经和爱德经等,参加者约有二十余人,以年老者居多。天主教堂最重要的节日有四大瞻礼,即耶稣复活瞻礼(复活节)、圣神降临瞻礼、圣母升天瞻礼、耶稣圣诞瞻礼(圣诞节)等,参加人员较多。青岩基督教堂礼拜一般是星期日上午开始,参加者约有五十人。其重大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受难节、圣灵降临节等,参加人员有一百人以上。

(七)宗教自养有效实施

宗教自养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宗教界培养自身造血功能,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旨所在。青岩宗教活动场所严格执行宗教事物管理条例,坚持宗教自养原则。在四大宗教中,迎祥寺每年约有四十万元收入,主要来源于信众捐献及举办法会收入;万寿宫每年约有二十万元收入,主要来源于信众捐献及门票收入(万寿宫系青岩唯一收取门票的宗教活动场所,且导游一般会带旅游团队进入);天主教堂每年约有三万元收入,主要是房屋租金收入、田地出租收入、教徒捐献;基督教堂每年约有两万元收入,门面房租收入约一万五千万元,教徒捐献约五千元。支出方面,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维护及神职人员补贴。迎祥寺现正在修建客房及斋堂,耗资约三百万元,主要来源信徒捐献。神职人员补贴方面,迎祥寺出家众每人每月七百元,服务的居士三百元至六百元不等。基督教堂内专职传道人员每月补贴九百元,天主教堂无专职人员,有一名信众负责日常维护,不领分文。花溪区民宗局作为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各种关系帮助各宗教活动场所发展,如协调到位天主教堂修建资金八万元,基督教堂五千元等。

(八)慈善与社会事业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