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血才是命根子
18790900000013

第13章 气血为标,五脏为本——五脏顺安一身正气(2)

总体来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对肝脏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电脑、酒精、久坐、压力等等因素都是损害肝脏的罪魁祸首,如何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肝脏呢?

1.神志养肝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调节神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是有益于保肝养生的最好方法。

2.顺时养肝

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与春气相应”。就是说肝与自然界春季生长之气相应。春季最适合养肝,也是肝病容易发生的季节,所以在春季应注意肝的养生保健。当春季来临,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抛开一切烦恼和杂念,让自己融于大自然中,体会蓬勃生长的感觉,这对养肝护肝养颜有很好的效果。

3.穴位养肝

穴位养肝可使气血充足。

(1)揉中封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中封穴(内踝前1寸),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中封穴,手法同前。

(2)按曲泉穴:用左手拇指按曲泉穴(屈膝,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用拇指用力按揉多次。

(3)揉行间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行间穴(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行间穴。

还有大敦、太冲、三阴交都是肝经养生穴位。

4.饮食养肝

中医认为,肝是多气多血的脏腑,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保证肝脏正常健康的重要条件。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肝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

(1)猪肝粥:猪肝50克,粳米100克,猪肝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能益气生血、养肝补虚,适用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肝炎者。

(2)胡萝卜猪肝粳米粥:猪肝100克,胡萝卜100克,粳米100克,胡萝卜、猪肝切碎,加粳米煮成稀粥服用。能补益肝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夜盲症。

5.勿久坐久视

不要长时间在电视、电脑前工作。要适当换个姿势,按摩按摩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

脾统血,脾好血才不会乱跑

【气血养生经】 脾统血,脾虚则不能统血;脾化血,脾虚不能运化,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

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以下,形如镰刀,脾与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

在气血养生的课题上,脾也是重要的一章。脾胃不好,气血不足,健康也会大打折扣。

因为晚上同事们聚餐,珂儿吃东西不慎,回家就闹起了肚子,第二天早上浑身没劲,也没吃早饭,但还是拖着病体按时上班。一到单位,同事们被失色的美女吓了一跳,珂儿的好皮肤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脸色不是白里透红,而是苍白里透着黄,大家关切地问她怎么了,得知珂儿的病情,一位细心的同事帮她叫外卖送来一碗红薯大枣粥,并冲泡了一包红糖姜片茶。珂儿喝下去,顿时感觉胃里舒服多了,过了不一会儿,脸色就有所好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常识,一个人生病了,只要能吃,医生就会说:能吃饭就问题不大,能吃才好得快。为什么医生在治病救人时这么关注患者的胃口呢?这是因为脾胃对气血的摄纳生发相当重要,能吃饭就说明能补气血,其依据有二:

1.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头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再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向。

运化水谷,即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小肠内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运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为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

运化水液,也有人称为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运转和布散作用,即对被吸收中的水谷精微中的多余水分,能将其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因此,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也产生湿、痰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

2.脾统血

脾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曰:“脾裹血,温五脏”,指出脾具有包裹血液、防止血溢的作用。脾的统血作用是以脾主运化为基础的,脾气健运,气血充足,统摄力强,则血行脉中,而不溢出脉外。故此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说:“血生于脾,故曰脾统血。”若脾失健运,脾气亏虚,统摄无力,则致血溢脉外,而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出血,月经过多,甚或崩漏症。

脾统血与肝藏血是相互关联的。血液之成,源于脾胃;既成之血,藏之于肝,依机体所需而运行诸经。血液之行,以心肺之气为动力,以肝脾之气为约束。脾气健运,血液化生充足,则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行之于经,则脾有所统,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既然脾胃是“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后天有了脾胃的滋养,人才能长得好、长得美。那我们该如何打好脾胃保护战呢?

1.神志养脾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没胃口,什么都不想吃。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所以脾的保养保健重点在于避免思虑过多,尤其是吃饭的时候不能胡思乱想。

2.顺时养脾

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农历六月,雨水较多,湿气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恶湿,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这个时间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较油腻的食物。

3.穴位养脾

(1)揉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2)按揉天枢穴: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

(3)揉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4)揉阴陵泉穴: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侧凹陷处)旋转揉20次。

(5)揉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左右旋转按压30次。

(6)揉公孙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赤白肉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4.饮食养脾

避免“饮食所伤”,一是饮食没有节制,包括饥饱失常和饮食规律失常;二是饮食偏嗜,包括偏食、过寒或过热、过于肥腻或味大,嗜酒;三是饮食不洁。养脾方法是不要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吃饭要定时,饮食清淡,不吸烟酗酒,要讲卫生。

肺主气,肺好全身气则通

【气血养生经】 人能够从小到大,茁壮成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适应各种环境,而且繁衍后代,美好地度过一生一世;或者疾病缠身,医药不断,这都与心肺功能是否协调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善待和精心地呵护自己的肺。

人的身体构造的确很神奇又有趣,上面我们已经说过,心是人体的“君主之官”,那么有君就有臣,在心的旁边,也有一位形影不离的好宰相,就是肺。肺与心同居上焦,位高近君,犹如宰辅,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相辅之官”。

为什么说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肺为“相辅之官”,是因为肺在调节气血方面有以下三大功能,即肺主气,主肃降,朝百脉。

1.肺主气

肺主气是指肺具有主管机体之气的出入和管理呼吸运动的功能。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肺主呼吸之气

肺具有主管呼吸运动,以实现体内外自身气体交换的作用。作用正常时,则表现为呼吸均匀,气道通畅,气体出入平衡,其他脏腑才能得到滋养,保证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在病理上,若病邪犯肺,则影响其呼吸功能,临床症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畅等。

(2)肺主一身之气

肺通过呼吸运动,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脏腑组织之气的作用。肺是通过生成宗气而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作用正常则有使宗气充足,气机通畅,呼吸调和的生理功能。在病理上,若呼吸功能失常,必然影响宗气的生成和气的运动,临床症候为咳嗽喘促,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短,肢倦乏力等。

以上肺主二气虽是互根互用的功能活动,但又都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因为肺的呼吸调和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基本条件。若肺呼吸功能失常,必然影响宗气的生成和气的运动,也势必导致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作用减弱。若肺的呼吸功能丧失,清气不能吸收,浊气不能排出,新陈代谢难以继续进行,人体生命活动则必然随之终止而死亡。此外脏腑组织之气不足或运行失常,反过来也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而造成呼吸功能异常。

2.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即为宣通、布散之意;肃降,即为清肃、洁净和下降之意。

(1)肺主宣发

肺气具有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使体内浊气不断排出体外;其二是使气血、津液输布至全身,以发挥滋养所有脏腑器官的作用;其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通过汗孔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在病理上,若肺失宣散,即可出现临床症候如咳嗽、吐痰、喘促胸闷、呼吸困难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

(2)肺主肃降

肺气具有清肃下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功能。其生理作用有三:其一吸入自然界清气;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于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在病理上,若肺的肃降功能失常,临床症候则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胸闷、咳嗽、咯血等。

以上肺主宣发与肃降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肺气宣降正常,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和,保持人体内外气体之交换,才能使各脏腑组织获得气、血、津液之温煦滋养,以免遭受水湿痰浊停留之患。在病理上,若肺气失降而使宣发无力,临床症候则咳喘日久而体弱形寒,津气亏虚难以布达体表。

3.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也可以说是百脉朝肺,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经过经脉而会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至全身的功能。在生理功能上,肺主气,心主血。人体的全身之血脉,均流属于心,虽然心脏的搏动是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而血液能够正常运行,还需依赖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如肺气虚弱,则宗气不足,气机不调,就不能使心脏推动血行,会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而在临床症候为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唇舌青紫等。

肺的以上三大功能决定了它在身体中的地位是宰相。宰相的威严自然不可冒犯,冒犯必得报应。

曾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去看病,说她得了一次肺炎后,脸上就生了很多的小痘痘,大便也不通畅了,吃了很多药不见好转。医生仔细一检查,原来她的肺功能受了影响,肺气宣降失常了。吃了点宣肺降气的药,很快小痘痘褪掉,大便也正常了。

为什么小痘痘和大便不通都和肺有关呢?因为中医中有“肺外合皮毛”的道理,《内经》中更明确指出,肺脏病变常常引起皮毛发生焦、悴、夭、败等变化。那么怎样才能养护好我们的肺呢?

1.笑能清肺

中医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使胸腔扩张,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消除疲劳、驱除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使肺气下降、与肾气相通,并增加食欲。清晨锻炼,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的“清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心肺气血调和,保持人的情绪稳定。

2.运动健肺

每天坚持跑步、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肺脏的功能和抗病能力。

3.练习腹式呼吸

人的呼吸形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平时我们所做的呼吸就是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的健康,这是因为在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4/5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这样长年累月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进而引发疾病。

腹式深呼吸却可以弥补胸式呼吸的缺陷,是健肺的好方法。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常做腹式深呼吸运动,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气,也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

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腹式深呼吸的初期,切忌急于求成地去追求呼吸的深长细缓,不要过于注意自己的呼吸,以防止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憋气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