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浩劫风暴卷(1969-1976)
18598700000009

第9章 庐山惊雷(1)

1959年林彪在庐山取代彭德怀走上政治前台;1970年又在庐山,林彪集团权力遭到大挫败。毛泽东以弃卒保车策略打倒林彪文相陈伯达,这对林彪一伙是致命的打击,林彪集团陷于一片恐慌中……

毛主席革命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次重大斗争。在这些重大的斗争中,他善于明察秋毫,驾驭全局,团结多数,孤立少数,因势利导,夺取胜利。197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他及时揭露和击败了林彪集团企图夺取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

1970年8月18日下午2时,我随毛主席乘专列从杭州出发去江西,19日到达九江市。我们在九江市下火车后,换乘汽车于当天下午上了庐山。

8月19日、20日、21日,毛主席看书和休息。

我从19日上庐山后,就投入到召开党的九届二中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去了。

8月22日下午2时,在庐山三所毛主席的办公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毛主席、林彪、周总理、陈伯达、康生出席了会议。我列席这次会议,并作了记录。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和确定九届二中全会的议程。

九届二中全会原定有两项议程:一、讨论和修改将要在四届全国人大提出的宪法草案;二、讨论国民经济的年度计划。在这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毛主席建议增加一项内容,即谈一谈当时的形势。毛主席说:“除了讨论修改宪法、计划问题外,还应该加个形势问题。据我所知,大家有兴趣的问题是形势问题。”

康生说:“修改宪法搞了很久,宪法委员会也开过第一次会了。全国人民正在讨论宪法修改草案。”

毛主席说:“宪法修改草案可以发给大家看。但是大家有兴趣的还是形势问题。”

林彪、周总理、陈伯达、康生都表示同意毛主席的建议,并提议由毛主席讲形势问题。

毛主席说:“我主持会议,由总理讲形势吧,修改宪法问题由康生讲。”

康生推说:“宪法修改问题也由总理一道讲吧。”

毛主席说:“那你们两个人去商量解决好了!”

周总理接着谈计划问题,他说:“自今年开了计划会议后,收效较快。五个月以来,全国有一定的生产效率,地方上的积极性大了。”

毛主席说:“原来这个下放,讲是讲了,但是他们没有摸到下放的底,交代不那么清楚,这次计划会议解决了。”

周总理接着说:“各省、市、自治区不仅仅是农业有了生气,有了发展;而且现在看起来工业形势也好。今年的计划完成的情况和原来预计的差不多,虽然‘文革’的头两年有一点下降。”周总理是说1970年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基本上达到了“三五”计划的原定指标。

毛主席说:“解放以后,统一了全国,出了个南粮北调、北煤南运的问题。解放以前,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不知道。不晓得蒋介石统治的时候,煤要不要南运?粮呢,要不要北运?看来,要逐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南方找到很多煤矿,北方粮食也逐步自给了。”

周总理说:“人民生活确实是改善了。这种形势,主要是靠毛泽东思想的传播。毛泽东思想传播了,生产和经验也就传播了。”

康生接着说:“哪里的毛主席思想深入了,哪里的工作、生产一定就好了。规律完全是这样的。”

毛主席听了摆摆手,表示不赞成这种说法。毛主席说:“看我们是依靠谁的问题了。有的人依靠专家治厂。工业这方面,我看要依靠专家、科学家,甚至洋专家,除这之外,也还要依靠工人。”毛主席的意思是说,工业上既要依靠专家,包括洋专家,也要依靠工人阶级。

林彪跟着说:“主要是调动全国亿万人民的积极性。”

陈伯达随声附和说:“我到下边看了一下,形势很好。群众积极性很高,干劲也很大,连中学生都自办工厂。”

谈完经济问题后,常委们又议论政治问题。

周总理提出:“还有党代会的问题。”

康生说:“恐怕有些县、市,甚至有的省、市要开党代会。”

毛主席说:“党代会不仅是从下到上开,有的要用从上到下的办法开。”

康生说:“两个办法都可以。”

周总理分析说:“等到明年九大召开两周年的时候,各省、市、自治区开成党代表大会,我看基本上是可能的。”

毛主席问:“整党,各个地方不是早都开始了吗?这个‘吐故’吐得怎么样呀?大概吐得不多吧?对蒋南翔这样的人留下来好。”

周总理回答说:“现在挂起来的较多。”

康生补充说:“我说‘挂故’多。”

毛主席说:“我们讲挂起来的多,我看吐得也不少了,还是要以教育为主。”

周总理说:“有的人长期挂起来呀?我认为还是下去劳动接触群众比较好。”

会议讨论得差不多了,毛主席就说:“今天把大会的议程定下来了。会就开到这里吧!”

8月22日晚8时,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和出席九届二中全会的各大区召集人。周总理、陈伯达、康生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对九届二中全会议程安排的意见。

周总理的传达中,还介绍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他说有些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比“文革”初期有所下降。

这时,江青打断周总理的讲话,说农业生产没有下降。周总理说:我讲的是工业。当周总理谈到解决南粮北调、北煤南运问题时,康生插话说:日本侵华时,南北交通中断了,那时南粮北调、北煤南运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我们还不知道。

周总理、陈伯达、康生把常委会讨论的情况讲完后,让我作了补充。

1970年8月23日下午3时,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礼堂开幕。开幕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礼堂的小会议室碰头,毛主席问周总理和康生:“你们谁先讲啊?”

毛主席刚说完这句话,林彪突然说:“我要讲点意见。”(毛主席于8月31日写的《我的一点意见》,题目中用“一点意见”,我看是针对林彪在这里说的“讲点意见”的。)

林彪提出讲话后,周总理、康生就说:“那好吧,你先讲。”

林彪要讲话,讲些什么内容,多数常委事先都不知道。在常委会讨论九届二中全会议程时,林彪并没有说这个问题。

毛主席看了看林彪,说:“你们三人讲吧!”

这时,开会的铃声响了,常委们进入会场并在台上就座。毛主席宣布开会,林彪首先讲话。

林彪开头说:“昨天下午,主席召集了常委会,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这几个月来,主席对于宪法的问题和人代会的问题都是很关心的。宪法的修改、人代会的召开问题,都是主席提出的。认为这很有必要,很合时宜。在国内、国外大好形势下开人代会和修改宪法,对于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反帝反修斗争,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有深远影响的。”

林彪在讲完开场白之后,逐渐转入正题,他说:“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同志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毛主席是我们党、政府、国家、军队的缔造者……我们有今天的胜利,决定的因素就是毛主席”。

林彪还说:“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草案,表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毛主席的这种领导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这个领导地位,就成为国内国外除极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认的。……我们的工作是前进还是后退,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取决于毛主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巩固还是不巩固。”他强调说:“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的,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这次宪法里面规定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规定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思想。我最感兴趣的、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林彪翻来覆去地讲他的这些观点,讲了一个半小时,他显然是有准备的。他讲话时,讲台上放着一个稿子。林彪的讲话,既没有讲形势,’也没有讲其他新的问题。虽然台下的热烈的掌声,但我看到坐在台上的毛主席听得越来越不耐烦,明显的不高兴。周总理、康生也表现出着急的神态。陈伯达则听得很认真。

林彪讲完后已经4点半了。毛主席对周总理、康生说:“你们讲吧!语气中流露出不悦的声调。

周总理见状说“计划问题有本子,材料都有,我就不讲了。”

康生也说:“宪法说明已印发给大家,不讲了。”

毛主席宣布散会。

这天晚上,周总理召集政治局委员和各大区召集人开会,安排会议各组分别讨论宪法和计划问题。吴法宪却在会上说林副主席的讲话很重要,提出要很好学习,要求再播放他的讲话录音,大家附和了。周总理只好根据大家的意见,决定24日上午会议代表听林彪讲话的录音,下午进行讨论。

8月24日上午8时,除毛主席、林彪之外,参加九届二中全会的全体人员在庐山礼堂听林彪的讲话录音。会议由我主持,周总理、陈伯达、康生都参加了。录音一共播放了两遍,11时半才散会。

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有人提议将林彪的讲话稿印发给大家,到会的人都鼓掌,表示支持。周总理要我去请示毛主席。散会后,我报告毛主席了。毛主席说:“他们都同意印发,我没有意见,你就印发吧!”毛主席还嘱咐说:讲话稿要由林彪审定后发。我将毛主席的指示立即用电话报告了周总理。周总理说:“你抓紧办理,先印出清样,送常委审阅。”我让王良恩同志去林彪处取讲话稿,他没有拿来,25日又去拿,还是没有拿来。

24日上午散会时,陈伯达在礼堂门口塞给我一份材料,对我说:“这份材料请打印5份。”

我问:“你是要发给常委吗?”

他说:“是。”

我一看要打印的材料是几条语录。我考虑常委看完后,可能要发给政治局委员,就交代会议秘书处打印20份。

陈伯达打印的几条语录如下:

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

一、恩格斯称马克思为天才

恩格斯称赞马克思写的《路易·波拿巴特政变记》一书为“这是一部天才的著作。”

卡·马克思著《路易·波拿巴特政变记》中弗·恩格斯为本书德文第三版作的《序言》《马克思恩格斯》

二、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为天才

1.“当你读到这些评论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是在亲自听取这位天才思想家讲话一样。”

《卡·马克思致路·库格曼书信集俄译本序言》《列宁选集》第一卷第769页

2.“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78页

3.“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从这里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提示的结论,并且一贯地推行了这个结论。这一结论就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82页

4.列宁在《预言》一文中,在引用了恩格斯谈到未来世界大战时所说的一段话后,赞扬恩格斯:“这真是多么天才的预见!”

《列宁选集》第三卷第593页

5.“在现代社会中,假如没有‘十来个’富有天才(而天才人物不是成千成百地产生出来的)、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能够很好地互相配合的领袖,无论哪个阶级都无法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怎么办?》《列宁选集》第一卷第422页

三、毛主席称马、恩、列、斯为天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8月24日下午,各组讨论林彪的讲话。陈伯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分别在各组带头发言。他们在同一时间,引用同样的语录,按照事先商量好的统一口径,进行大肆煽动。

下午3点钟,陈伯达来参加华北组的会,他来时,有一位同志正在发言,主持人打断了他的发言,请陈伯达先讲。陈伯达说:“这完全拥护林副主席昨天发表的非常好、非常重要、语重心长的讲话。林副主席说,这次宪法中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写上这一条是经过很多斗争的,可以说是斗争的结果……现在竟然有人胡说‘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话是一种讽刺……有人利用毛主席的谦虚,妄图贬低毛泽东思想……有的人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天才,但是他认为他自己是天才。我们知道,恩格斯多次称马克思是伟大的天才,他的著作是天才的著作。列宁多次称赞马克思是天才。斯大林也称马克思、列宁是天才。我们也称过斯大林是天才。否认天才,是不是要把马克思、列宁全盘否定呢?更不用说要把当代最伟大的天才一笔勾销。我看这种否认天才的人无非是历史的蠢材。”他在插话中还说:“有的反革命分子听说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高兴得手舞足蹈了。”

陈伯达讲的一口福建话,别人听不懂,能听懂的同志替他作翻译,他讲到“手舞足蹈”时,还动手动脚地比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