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流传在我国民间一门古老的艺术,时至今日,剪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剪纸在不断传承之后,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尽管在地域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剪纸种类多种多样,但山西作为剪纸大省,有着大量歌颂鱼、蛙、虎、兔等主体的纹样构图,这些线条流畅的纹样构图不仅体现着先民的图腾崇拜遗风,更传承着丰富无比的民风民俗。
剪纸是山西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山西人以纸寄情,将内心的美好愿望都倾注在了剪纸之中。因为当地独特的人文习俗,以及婚嫁丧葬等日常生活形式的不同,剪纸内容和样式也不相同。
山西剪纸兼具北方剪纸浑厚粗犷、简练纯朴的特点,同时又因为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差异。因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山西剪纸保留了远古先民的纯真和信仰,与民俗的交融中也形成了注重“盼吉”的内涵。
山西剪纸最具典型的代表是浮山剪纸和广灵剪纸,这两大代表素有“南浮山北广灵”的美誉。浮山剪纸主要集中在山西南部、中部、东南部、西北部和吕梁山区,其涵盖内容广泛,从简单的花草树木,到巍峨的山川,再到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均可表现。这还不是浮山剪纸的独特之处,它之所以闻名还得益于剪纸艺人匠心独具的表现手法。浮山剪纸多为单色,当地姑娘出嫁的嫁妆要用剪纸图案覆盖,因此剪纸艺人采用折叠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案以寓意男女结合的喜庆。
与浮山剪纸不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广灵剪纸为染色剪纸,其风格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广灵剪纸的原料是一种雪白宣纸,人们用刻刀在纸上刻出样子,再在其上点染着色,因此制成广灵剪纸色彩艳丽,造型栩栩如生。
剪纸的体裁通常是根据当地民俗与实用性而裁制的,比如山西剪纸中最为常见的窗花,它的裁制是根据窗格的形状和大小而定。因为窗户格式的多样,窗花的大小和造型也千姿百态,小的一寸左右,栩栩如生,大的则有四、六、八角之分,素雅大方。剪纸的花样多是借鉴生活,通过对常见事物的理解,以谐音、象征的手法,剪制成极具寓意的艺术作品。最常见的剪纸“龙凤呈祥”表达着人们对婚姻美满的殷殷期盼;“柿子和如意”则寄托了人们一年四季平安如意的祈求;“喜鹊登枝”则以形传神描绘出人们对喜事临门的美好向往。
因为承载了人们的祈求,剪纸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剪纸的身影。以节日为例,正月初一,人人欢喜贴窗花以庆新春;正月十五,灯上贴剪纸,为求绚丽;清明节,祭品上摆剪纸,寄托人们的怀祖之情;端午节,贴“五毒”剪纸,以求躲避疫情;乞巧节,待嫁的姑娘齐聚一起,以“搭棚”的方式将自己的剪纸一一展现,以此论智。
再看日常生活,家中有嫁娶喜事,人们会在门梁上贴上大大的喜字,以浮山为代表的晋南地区还会为新娘的嫁妆覆上“鸳鸯戏水”、“鱼儿扑莲”的喜庆剪纸做点缀;在年轻夫妻的卧室里,常常贴满“麒麟送子”的剪纸,以求多子多福;孕妇在美好的孕期过程中也常常剪纸,释放内心的喜悦之情;即使是出殡、送殡过程中所使用的纸幡等用具也是用纸剪刻糊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