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良师益友
18362600000098

第98章 袁宝华同志德高望重

宋致和

我到物资部工作以前,和宝华同志不认识。1965年到物资部工作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和宝华同志在物资部共事时间虽短,但我对他有突出的印象,就是德高望重。宝华同志待人接物,坦诚亲切,心地好。他是物资部党政一把手,不论对领导班子成员、对一般工作人员、对职工群众,都是这样。现在,物资部的老人对宝华同志都怀有深刻的尊敬的好印象,这就是德高望重。

我从河南省委调到物资部工作后,同宝华同志开始相识。宝华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困难时期参与和主持组建了物资总局、物资部的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度过困难时期,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经过1963年、1964年贯彻执行,经济情况开始好转。在那个时候成立物资总局、物资部,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不幸的是一搞“文化大革命”就乱了。当时,全国物资工作,少奇同志抓大政方针,抓方向,而具体实施还是靠宝华同志运筹帷幄。

在国家困难面前,宝华同志忠心耿耿,努力为党工作,那是没有话说的。物资总局、物资部成立了又撤销,撤销了又恢复,倒来倒去,足以说明物资工作很重要,没有管理机构是不行的。我认为,在三年困难时期,成立物资总局、物资部,宝华同志带领一班人马,抓物资管理工作,是很得力的。当时,物资部上边一个计委,一个经委,是两个婆婆,都想把物资工作揽在自己手里。我看宝华同志工作很为难又不好说话,但关系的处理是满不错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对内对外之间,错综复杂,困难重重,很难处理。但宝华同志处理得却很好。在物资部党组(党委)会上,有的同志难免暴露点这样或那样的畏难情绪,而宝华同志都表现出很大的耐心,深思熟虑。不但部委关系处理得当,而且部内同志关系也很好。“文化大革命”那是另一种情况,老实讲是没有是非可言的。就是“文化大革命”那么乱,我敢说物资部绝大多数人,包括那时候的“造反派”,对宝华同志都是尊重的,认为宝华同志是对的。至于个别人有错误认识,以后也逐渐清醒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宝华同志就挨整了,这实在是一个悲剧,当然,整个“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场悲剧。但是宝华同志顶住了。我对宝华同志说,你顶住了,这真不简单。当时,由于我说了一些公道话,宝华同志挨斗时,就要我陪斗。“文化大革命”确是一场悲剧,有些老同志也跟着说瞎话。毛主席说过,人是会变的,一点不假。宝华同志是很沉着,很有涵养的。“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受到那么大的冲击,但他宽宏大量,毫无报复之意,是不记仇、不记账、品德高尚的人。

宝华同志作风民主、正派,考虑问题周到、细致,能耐心地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那时候的物资部领导班子成员,现在就剩我们两人了。李哲人、李超伯、刘炳华、谢北一、刘生标等都先后去世了。当时这个班子也是新凑起来的,物资部和别的部不同,是新成立的一个部。宝华同志是班长,大家对他的民主作风,印象深刻。我在地方工作多年,调到物资部工作,总感到各部委集权太多,什么都管又管不过来,管不好。我和李哲人为了这个经常争论得很厉害,李经常挖苦我,好像我这个人不听中央的话,实际上那时就是集权太多。

1970年我到新疆工作之后,物资部有许多同志出差到新疆。在见面交谈中,都认为那个时候,什么物资都集中在上边,工作非常难做;由于宝华同志一班人工作抓得实,抓得细,不说空话,真抓实干,那段工作是很不错的。所以,我说宝华同志德高望重。

1995年12月30日

宝华同志主持物资部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