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良师益友
18362600000038

第38章 高迈的水平 高洁的人品——我心中的老会长袁宝华

李俭

1989年下半年,我当时还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原铁道兵),就受邀参与了中国职工政研会的研究工作,到1990年6月,正式调入这个单位,至今已经近15年。在这15年里,特别是从1994年我担任研究部主任以后,由于工作关系,我多次聆听袁宝华会长的指示,并受到他的关爱。回顾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我深深感到老会长有着高迈的水平、高洁的人品。

如果说,这些年来中国政研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基层单位的普遍认可,这与老会长凭借他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眼光进行指导是分不开的。

20世纪90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大力推进之时,新情况层出不穷,新问题纷繁复杂,企业里的热点多、难点多、焦点多。有鉴于此,宝华会长指示研究会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于是那段时间,每年研究会的秘书长、副秘书长都要带着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到各地企业了解第一手资料。记得1989年底,中央先后下发了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的两个《通知》。为了解对《通知》的反映,调查对《通知》的落实,按照宝华会长的指示,中国政研会以及不少地方政研会都派出调研组,最后写出了综合报告,上送中央有关部门,受到他们的重视。1992年初,各地都加快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这其中,有的地方提出,以“‘三铁’(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破‘三铁’”,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政研会迅即派人进行调查,提出“以‘三铁’破‘三铁’”不利于改革的推行,不利于职工的稳定,不利于干群关系的改善,建议停止使用这一口号。宝华会长当即支持并在自己的讲话和文章中宣传这种主张,被多家媒体刊用,其中,发行很广的报刊文摘在头版头条摘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1993年,按照宝华会长的要求,中国政研会调研小组赴辽宁、吉林,围绕企业实行“三句话”的领导体制情况,尤其是对“一肩挑”的情况进行调查。回后在调查报告中对“党政合一”的提法与做法提出不同看法,对“一肩挑”的利与弊进行具体分析。这份报告送到中央有关部门后,受到肯定。在此后不久召开的企业党建研讨会和中央领导参加的一次会议上,“党政一体化”的提法受到批评。

老会长宝华同志总是以其前瞻的眼光、敏锐的见识,察人所未察,料人所未料,解人所未解。1994年下半年,《工人日报》根据广大读者的反映,以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版面,开展“怎样看待和评价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的价值”的大讨论。在讨论行将结束之际,这家报社请宝华写一篇总结。他的秘书曹明新约我起草初稿。在与老会长交谈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用联系的观点看改革、发展、稳定,看思想政治工作与它们的关系,再从这种联系中看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观点是此次讨论中几乎就没有的。在这次“点拨”中,迄今难忘的,还有如下一些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也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的价值是精神价值,而精神价值不是用货币能衡量出来的,是不能用净产值的增量来计算的;只有为群众所欢迎的、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创造价值。这样的一些理念,10年前就由宝华同志提出,不能不说他有远见卓识。更让全国政工界、社科界赞佩的是他首创的“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概念。作为一位年近90高龄的老同志,在20世纪末,提出这样一个十分前沿的理念,令我们晚辈交口称赞,让全国政工人员眼界大开、思路大开!

老会长宝华同志高迈的水平还表现在他特别重视基层建设。比如,他多次与我们搞研究的同志说:企业改革推进得如何、发展得如何,至关重要的是取决于观念转变;改革伴随四化建设的全过程,观念转变就伴随改革的全过程。全国政研会要始终关心企业的观念转变工作,并将它作为研究工作的“经常项目”。正是在他的指示下,1997年我们在邯郸钢铁公司成功召开“国有企业观念转变与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研讨会”,既对此前观念转变的研究成果进行检阅,又对新情况下观念转变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化。这次研讨会取得了“用思想政治工作推动观念转变,以观念转变促进两个转变”的卓著成果,引起很大反响。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远洋集团邀请我会一些人员随船考察中国海员的精神风貌。几批人员考察归来后,写成综合报告,呈送宝华后,他十分重视,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他与远洋公司领导磋商改进。自此,远洋船员反映的文化生活单调、伙食费偏低、航贴较少等问题都逐步解决,促进了基层建设。

老会长袁宝华同志所具有的高洁人品更是我们的楷模。参加会议,无论什么人的发言,他都是那么认真地听,时不时地还要做一些笔记,他自己讲话,每次都让人获益匪浅;到基层调研,他总是那么随和,饮食起居从不给基层添任何麻烦,而且每每总是要帮助基层解决一些问题;基层的同志有求于他,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他一定应允。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但对他人又关爱有加。我们中国政研会的一些同志相继帮助他起草一些文稿,报刊寄给他的稿酬,每次他都要由秘书转给起草者。实际上,大多文稿的思路是他老人家所出,最终成文是他老人家修改,因此我们这些人拿这样的稿酬心中总不是个滋味。

他老人家特别注意扶植中青年成长。1996年初,我的一本小册子——《关于“人”的话题》出版前,想请老会长作序。我先写下一篇草稿,供他参考。当时老会长身体不适正在住院,可看到我的这本书的提纲和序言草稿,老人家竟挥笔完全用自己的语言为我写下一篇楷书序言。足见他老人家对中青年人的关爱。还记得有一次,一位外地企业的刚满30岁的年轻人写了一本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著作,想通过我们请宝华同志为其作序。这时,宝华同志已经收笔,不再为人写序。但当他得知是位年轻人时,便打破常规写下一篇序言。这位年轻人得知后,十分感动,并下决心好好工作以不负老人家的厚望。后来我们得知,这位年轻人工作很是出众,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

2004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