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研感悟
18356000000006

第6章 对泾源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语文教学

随着“两基”目标的实现,我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将转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试从七个方面对我县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达到明确优势、找准不足、寻求策略、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之目的。

一、语文教师

我县中小学语文教师大约有650多人,这些教师有公办教师、特岗教师、支教教师,从“两基”档案看,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学历合格达到100%,从主流看,语文教师整体上敬业爱岗、热爱本职工作,近年来,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刻苦学习,认真教学,其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一大批语文素养深厚、教学功底扎实、教学技能精湛、教学效果优异的中年语文教师,长期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耕耘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田园中,为我县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如胜利小学王忠贵老师,上秦小学赵苏福老师、大湾小学贾玉杰老师,板沟小学曹汇海老师,白面小学李智恩老师,瓦亭小学韩立文老师,城关一小郭玉红老师,城关二小吴国胜老师,新民九年制学校李秀莲老师。在中年教师扎根教学一线的同时,新生代语文教师也茁壮成长,已成为我县小学语文教学的骨干力量。如城关一小伍阳霞、任小萍因课堂教学成效突出获得人民教育出版社奖励。城关二小吴芳芳,城关一小伍占福、王慧萍,东山坡小学全兴琴已成长为自治区骨干教师。同时,城关一小赵晓花、牛冬琳,城关二小张旭霞,刘沟小学阎小霞,大湾小学陈志宏等教师在区、市、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泾源一中赵徐洲老师十万余字的语文教学专著《精品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于万宏老师的中考评价与命题的研究,白玉正老师的语文分层次教学研究,泾源二中马治平、禹香芹、伍晓勇老师的小作文教学的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县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语文教学

语文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重任,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县中小学语文课堂最显著的变化是:课堂注重引导、讨论、评价、互动,显得活泼、生动、有效,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了变化,老师们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开始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些老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能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变化更加深刻。一是能够努力去体现“实”——花架子少了,目标更实了。训练意识加强了,更加注重学习效果了。二是能够想法去贯穿“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积极学、自主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能够重视去追求“实”——师与生、生与生真心交往、积极互动,讲读训练、质疑检测、预习自学、反馈评价等环节效益明显提高。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是中小学语文作业与质量监测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第一学段语文作业基本在课堂完成,其他学段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每课都有丰富的课外作业,作业类型有日记、写字、作文、课后习题、同步训练、课文背诵等。语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质量监测评价的质量在不断优化。

三、教学成绩

近年来,我县中小学语文教学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答题认真,书写端正,成绩良好,语文合格率高于数学合格率近20个百分点。从教师期末教学质量分析和县教研室全县成绩统计来看,2007至2008学年度,小学六个年级,学生期末考试卷面得分率在70%以上,有85%以上的班级实现了单课合格率85%的合格指标。从2006年小学升学考试看,语文人均得分71分,合格率达到75%,有31所完小成绩高于全县总体水平。从各校高分学生看,语文高分学生明显多于数学、综合。从2006年固原市五年级抽考成绩看,我县语文人均分达76.8,合格率达79.5%,居全市前列。其中,一小、马河滩小学总体成绩名列全市同类学校第一。从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情况看,一至五年级三个学段四项测评成绩整体良好,65%的学生得星在4颗以上,小学生识字、写字、写话、背诵、听写、讲故事、写作文基本过关。中学语文中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县其他学科之首,及格率保持在93%以上,与课改前相比,学生思维灵活、敢于表达、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勤于探究、善于合作。

四、教研服务

(1)采用多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和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县教研室采用外出培训、专题讲座、现场对话、个别指导、论文评比、案例研究、反思分析、教学竞赛、示范观摩、杂志编辑、光盘教学录制评比、课件制作等多种方式,对全县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多轮次、全方位、实打实的培训指导,使老师们较快地掌握了工程的评价思想和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掌握了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基本建立了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2)远程教育资源三种模式已经覆盖全县中小学。中小学语文教师90%以上都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并取得了等级证书,具备了应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3)以学科负责制为基础的县、乡两级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及时为中小学语文教师传递了语文教学最新信息,并通过各种主题研讨活动,促进了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智慧的提高。

(4)县教研室负责研制的期末语文质量监测试题,遵循课改思想,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体现语文教材意图,兼顾城乡差异,为教师教学、研究、分析、反思提供了很好的样本,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质量标准,更为教师语文教学引领了方向,为学校质量考核提供了评价依据。

五、课程评价

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我县遵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测评思路,结合我县具体实际,依据语文教学的本质,以务实的思想,确定了较为严谨、具有可操作性的测评方案,并在实验中得到了不断完善。一是侧重拼读,让学生及早掌握汉语拼音的功能;二是突出识字,让学生在第一学段过好识字关;三是注重积累,让学生在第二学段过好积累关;四是练习表达,让学生在第三学段过好表达关。具体测评从期末考试入手,采用教师组织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师生互动评价与星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具有我县特色的、能够体现语文教学本质的、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健康发展的评价之路。

通过六年的实践,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对此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最突出的是学生和教师在评价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发展,我们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了一套完整的测评方案,并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第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测评机制,促进了语文评价工作的深入实施。

第三,造就了一批务实的实验教师,提高了他们实施语文课程的能力。

第四,探索了语文教学评价的新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路径更加敞亮。

六、问题与困惑

1.对语文教学的本质认识还不够清晰

语文究竟要教什么、学什么?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学生学好语文的标志是什么?学生获得了多少语言训练,收获了多少语文知识,提高了多少语文素养,这些问题还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写字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写文章词不达意、文理不通,甚至出现这样的极端现象:一位教育专家询问女儿学习语文的感受时,女儿说,学习语文,越听老师的话越学不好。在有些语文教学名家看来,要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就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关键是目标意识不强。这些问题可能是语文教学的共性问题,也无一例外地存在于我县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不断学习、深入研究、真正明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今后我县语文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

2.对语文教材的解读还显粗糙肤浅

不久前杨再隋教授撰文指出,语文课出现了一“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抠字词,不辨读,不背诵,不板书,不训练,虚有其表,搞形式主义。二“闹”:学生活动样式多,唯独读书不多。三“杂”:内容很杂,非语文活动、非语文学习太多。四“闲”:上课像野马行空,上到哪里算哪里。五“碎”: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喜欢哪一部分就学哪一部分,喜欢读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六“偏”: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轻视双基训练;重能力的培养,轻视知识的传授;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轻视教师的传授;重正面评价,轻否定性评价,从而不敢正确评价学生,爱而不严;重愉快学习,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更不用说形成坚毅的学习品质。

如果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的话,我认为问题的根本是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出现了偏差,导致语文课成了“四不像”课。在教研中我发现,有些老师备课的通病是:未读懂、读通课文,就急翻教参,查阅现成教学实录,有的老师甚至照搬现成教案,搞文字搬家,还有的老师不读课文就上课,有的老教师,教了大半辈子语文,一篇课文翻来覆去教了好多遍,仍无新的发现,更无独到的见解,一如既往地停留在对教学参考书简单重复的浅层面、低水平上。有学者指出:现在的语文教师,不要说深入发掘了,就是文本的基本阅读面,也没有自己的理解,完全成了一个毫无理性判断力的知识或现成结论的搬运工。诚如于永正老师说,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没法。一些上得成功的课,大多是教师在教学前没有读懂教材,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管什么样的教参与实录,都不能取代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解读教材,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3.对读书学习还普遍不够重视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承文明之重任。从我县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情况看,长期在一线教学,天天接触的只是课本和教参,知识得不到更新。原本知识丰富、生动活泼、趣味无穷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老师们死扣环节步骤,语文课机械重复,显得十分无聊。对教学中的问题也是熟视无睹,见惯不怪,对学生学习成绩低下的问题束手无策,还有些老师每天得过且过,享受不到职业的尊严与快乐。更令人焦虑的是好多中小学语文老师对学习、对读书不够重视,有的老师甚至从来不读书,除去课本教材外,从不去读一本课外书,就连教材也不去深入地阅读。有位老师在公开课后听到评课的老师说自己课堂问题太多、效果太差时说,我把教案写了,却没有看书。这样的老师、这样粗糙的备课在小学语文教师中还存在。针对读书和学习问题,我曾有意识作了一些调查观察,其结果非常令人难过。大多数老师的书桌上,除过语文教材和教参外,很少有其他的书籍。有些老师自参加工作,连一本教育类的书籍都没有读过。有近五成的老师很少去关注语文教学的前沿信息和历史传统。许多老师没有督促学生读书的习惯。在谈及读书时间、购书支出、个人藏书等话题时,许多老师都显得冷漠。可以说,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学习读书热情不高,是我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这个问题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师生关系对立,教师工作焦灼、烦躁,身心得不到调节和放松,心理疾病丛生,对教育工作的热忱度锐减,天长日久,造成恶性循环。

七、反思对策

1.深入探究,明确语文教育的地位和性质

很多语文教育专家都谈到了语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自己的内在生活、心灵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与历史、文化发生联系,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说,“不学语言(特别是母语)就不能成为人”。这就是说,在学校里,特别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所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如果具有了较强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就能为终生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提供无限的可能性,语文学习的基础意义正是体现在这里。从语文的基础性质出发,特别想强调的是“打底子”概念: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与终生发展的底子,以保证每一个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文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

关于语文教学,许多语文教育专家都强调必须按汉语的特点来建构新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在今天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不但不能忽略,而且应该加强对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字词句段篇训练,听说读写训练,这在基础教育中尤为重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以知识为本位。课程要为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这个意义出发,强调“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学生的语言实践本质上是一个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过程”。这已经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共识。从此出发,探询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起来,把他们的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的潜力开发出来,得到充实、升华与提高,获得健康的发展。(钱理群《以“立人”为中心——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以上是从思想理念方面对语文教育本质的一些思考,下面着重从语文教学角度对语文教育的性质和地位进行一些探讨。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窦桂梅说:“一个语文教师,往简单里说,也就是教给孩子三件事,写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漂亮文章。往复杂里说,语文教师大量的阅读,方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方能有丰富的情感,细腻敏锐的感受与体验。”

著名语文教育家朱作仁在《语文教学法原理》中提出了“大三实”与“小三实”的思想。“大三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小三实”:扎实、朴实、真实。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在《这样上好语文课》中谈道:小学语文效率不高的关键是目标意识不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很明确:

一识:识3000字,会写2500字。

二写:写字规范、整洁、正确,有一定速度。

三读:多读书,拥有基本感受与理解能力。

四背:背诵大量经典语段,拥有较为丰厚、扎实的语文积累。

五说:能在实际活动中用普通话明白、流畅、生动、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六作: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具体明确、文从字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张志公在论语文教学时指出:语文学习说法越多,头绪也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语文怎么学,我以为“简简单单就好”,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体现“四好”——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听得懂——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说得清——敢于表达,表达有条理,注重语言美;

读得透——善于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情感;

写得好——勤于写作,倾诉真情实感。

再往简单里说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语文要为培养这样的人打好基础:谈吐文雅、文明得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语文要学内容:识字写字,读书背书,说话写话。

语文怎么学:听、说、读、写、背、默。

有种说法叫:写字人人过关,作文个个盯紧,课文篇篇背出,默写字字见真。

怎样把语文教好:厚积薄发、熟读精思、博闻强记、抄写练笔、批注点评、咬文嚼字。

以上谈的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目标,也是语文学习的方向方法问题。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是养成习惯,“苦到习惯便不苦”。

2.要从钻研教材开始,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教师无疑应首先要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中挖掘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教学元素,正如窦桂梅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把课文读厚。语文是加法的艺术。但上课是做减法还是加法,就需要在备课中深入思考。钻研教材最重要的是文本解读,文本解读要求教师要重视文章的一字一句,重视文章的标点、提示,重视导读与练习。要把文本读厚。因为,选入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经典之作,内蕴非常丰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老师备课,首先要多读。要特别强调“开口备课”——也就是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通常教师备课大都是浏览、默读教材,很少开口诵读。反观名师备课,自身的语言修养已非常出色,但备课时还是下功夫诵读。靳家彦老师说:“我在备课时,总要先放声诵读,一丝不苟,反复吟诵,口诵心惟。”“教一课书必先烂熟于胸,熟读成诵,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于永正老师向读者介绍自己的备课经验,第一步: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第三步:“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学生最鄙视不学无术的老师,从专家的课堂和言论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课是要用心去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

3.要走进阅读,带着智慧与真情上课

教育是教师一生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如何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一点就是读书。有专家称:今天的不少教师确实已经从脑力劳动者蜕化成了体力劳动者。老师们不停地上课,不断地解题,拼命地做试卷。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书架上,一字排开的,除了教科书就是教学参考书,很难找到其他的书。读书对不少教师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当然,教师也是普通人,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他也会变得浮躁,会慢慢地降低自己的精神尺度,他的心灵也会渐渐变得麻木。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唯有读书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在商品社会的今天,不至于迷失自己,才能焕发出教师作为人的特质。只有教师自己多一点书卷气,学生才会少一点世俗气。拿我县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知识储备太少,在课堂教学中表达不清、语言干涩,教学时不着边际、脱离主旨,令自己尴尬、令学生糊涂的现象时常发生。一位教育学者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说:“教学中有价值的发现几乎都与预设无关,发现本身在于偶然。然而如果缺乏积累,也就是不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会与种种有价值的机会擦肩而过。”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经历,有些教师十几年、几十年都没能读懂那几百字背后的意思,而积累多的教师,也许初次接触就能有所感悟。近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教师,大多得益于读书并富有探究意识。曾有人说: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助跑器,底气来自于广博的学习。有句话说得好:“再繁忙也要看书,再贫穷也要买书,再怎么没交情也要送书。”上海师范大学教师尚友敬先生说:“教师不读书,怎能教人读书?书是读出来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所以,当你以一个读书人的姿态站在讲台上,你还怕你教的学生不读书吗?”

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排除诱惑和干扰,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读一些自己该读的书,在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的同时,用新思想、新理念浸润自己的灵魂,用新思路、新成果磨砺自己的灵气,用新发现、新收获丰盈自己的底蕴。带着智慧与真情上路,做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本文收录于宁夏人民出版社《管理与教学探究》一书,2008年10月第1版,主编段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