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思考、多下功夫。
一、工作能力
1.要梳理
首先,对组内教师队伍基本状况的分析。教研组内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男女比例、兴趣爱好、成长需求等方面要了如指掌,针对性地发挥不同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对教研组的优势分析,包括教师的优势(工作态度、课堂教学、教学语言、环节设计、辅优补差、媒体制作等等),教研组自身的优势(团结向上、积极研究、互相协作等等),同时还要思考这些优势有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再次,对教研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和有利于推动学科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角度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哪些可通过教研组的活动得以解决,哪些问题最容易解决。
2.会计划
作为一个学科教研组长,头脑里要有提高本组教师整体水平和专业发展的长远打算,要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在这个长远规划的指导下,设计好每一个学期教研计划以及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安排。
一是找准问题,分析原因。要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必须要准确地找寻有价值的研讨话题。二是针对问题,目标定位做什么,根据计划的核心目标,确定措施途径,明确怎么做。三是人人参与,体现过程。做到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核心作用。充分调动教研组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参与教学研究过程。
3.有问题
教研活动是建立在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教研活动中研究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问题、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都能提出来作为可研究的对象,能否成为研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能否根据行为现象发现并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安于现状,把一切现存的都看成是合理的人,脑子里决不能产生真正的问题,也就是自己的问题。同样,缺乏探索热情和教育责任感,即使面对问题,也不会有改革的意向和追求。
4.善研究
作为一名教研组长,要对自己学科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只有把教情、学情研究透了,才能根据教情、学情的具体情况开展工作,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二、个人素养
1.高素质
教研组长不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积极向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奋进,努力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骨干和学校教师尊重的权威。
2.有热心
校本教研必须有头脑敏锐的教研组长的认真策划,确定工作目标,成为本组教研的引领者。同时根据组内教师的不同情况,通过以老带新、作示范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和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3.有领导力
虽然教研组长在学校里是一个很小的职务,但还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教研组长要负责本教研组的活动,了解本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教学水平,督促教师用心钻研教材,掌握组内教师的教学进度、教案修改、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在摸索教学规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按时做好组内工作总结,以身作则,带领全组同志争创先进教研组。
4.会谋划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做好教研工作,必须有长计划短安排,要有提高本组教师整体水平和专业发展的长远打算。在这个长远规划的指导下,设计好每学期的教研计划以及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安排。在开展每一次活动时,要提前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不管是学习理论、精品课研制、听评课活动,还是讨论问题,都要做到有记录、有总结,以期达到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角色定位
1.活动的组织者
教研组长不应是学校的传声筒和事务员。教研组长的工作不能只是传达学校布置的工作,组织一下例行的公开课、进行各项检查以及考试的拟题与阅卷等工作,至于教学研究,则似乎无须过多地去思考如何开展,也无须努力地去提高水平。但是,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是一项具有研究性质的系统工程,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式。作为学校一门学科的带头人,如果教研组长的研究水平有限,素质不强,那他怎么引领其他教师针对本校实际把课程改革的工作开展起来呢?因此,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教研组长这一关键环节,要对他们进行大力培养和指导,让他们有热情、有水平、有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
2.研究的引领者
教研组长是组内业务的“权威”,在本学科领域内是该校的“领军人物”。教研组长的工作性质客观上要求其业务精湛。教研组长不仅是学生的老师,他还是教师的教师,他要和教师共同成长,他要负责听课、评课、督导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他要能从较高的角度俯瞰教师的教学实践。这就决定了教研组长要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那样:“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唯有此,我们的教研组长这个没有权力的“官”,才能在组内“威风八面”,才能靠智慧点燃智慧,才能领起学科教研来!
3.问题的研究者
教研组长要根植课堂,专心于课堂教学改革。他的课堂要永远荡漾着时代鲜活的春水,要有前卫的课程意识,不仅明晰教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确为什么教。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每位从教者:如果你想使每天的上课不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这种研究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在成功的经验中凝结生长点,在现实问题中探寻突破点,在教育理论中寻觅支撑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捕捉拓展点,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教研组长才能用行动感召周围的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书育人,研并快乐着,教并成长着!
4.学习的示范者
教研组长应把学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永不停息地学习,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也无涯。信息时代知识成级数狂增,新课程改革又催生出诸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加之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勤学不辍。学习是打开每个人通向未来成功之门的钥匙。学习的方式很多,诸如向同伴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等。尤其要多读书,除了本学科的专业书籍,那些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都应该是阅读的内容。不仅如此,还要读一些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与教育教学看似“无关”的书,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阅读,向书本学习之外,还要向他人学习,既要向专家学习,也向身边的教师学习。即使是水平和能力比自己低的人,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总结他人的失败,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研组长的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会激励周围的教师远离浮躁,走向课堂,走向网络,走向大师,与经典为伴,与时代同步!
5.管理的合作者
教研组长上有众多中层干部,下有众多教师组员,处于“中间受挤”的位置,这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差异,甚至另类要学会尊重和接纳,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要学会很好地与学校领导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家长合作,在合作中多赢共进。也正是教研组长的精诚合作,才使整个教研组内可以互通信息,交流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其乐融融。
6.“组内”的超脱者
教研组长要重视组内教师的利益、关注学校大发展,通过努力能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中老年教师可以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教研组长要脱掉俗气,洗去浮气,除掉匠气,要有厚积薄发的底气、愈挫弥坚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地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
7.教师的服务者
具有服务意识。教研组长属于不是“官员”的领导,却要像领导一样,具有“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中,不但要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还要甘为“孺子牛”,成为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们的服务员,在理论武装、实践准备、行动调整、总结提高等等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为广大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与服务。
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教学研究的关键。只有不断强化教研组长在学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不断学习、思考、转变观念,才能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最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常规工作
1.组织学习
教研组长要制订本组成员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效果考核。要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计划的学习,更新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教材观。
2.教学交流
教研组长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比如组内教师的相互听课、评课、说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突出某一特点的特色课;探讨某一种课堂结构模式的研究课。
3.课题研究
一是对上级教研部门推荐的课题或子课题的推广应用和实验研究。二是对兄弟学校已经出了成果的课题实验的应用和研究。更重要的是领导教研组自主开发教研教改课题实验。自主开发教研课题要坚持走两种模式:问题求解模式的研究和理论应用模式的研究。问题求解模式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理论应用模式就是要研究和构建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
4.教师培养
教研组长可以在组内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督促学习提高、“集体诊断”等方式,帮助新上岗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尽早走向成熟,帮助少数“薄弱”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全组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5.集体备课
学科教研组长要帮助和指导本学科的各年级备课组搞好集体备课。指导备课组分析和把握教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指导检查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执行情况。
6.课外活动
教研组长要思考、策划、组织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本学科知识面的学科课外活动。如语文组的作文竞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等;数学组的数学竞赛、计算能力比赛等;英语组的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小品晚会;艺体组的各类体育活动、书法绘画展、歌手赛等。
7.成果总结
教研组长要在日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勤收集、常归纳、多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教研教改成果,形成资料。在收集和积累中不断完善,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