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植物百科
18324800000021

第21章 走向繁荣——被子植物(12)

鸦片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17世纪的英国医生、临医学奠基人托马斯·悉登汉姆甚至说过:“我简直忍不住要大声歌颂大的上帝,这个万物的制造者,它给人类的苦恼带来了舒适的鸦无论是从它能控制的疾病数量,还是从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来看,有一种药物有鸦片那样的价值。没有鸦片,医学将不过是个跛子。”这位医学大师因此也旗“鸦片哲人”的雅号。

这种让世人又喜又忧的罂粟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呢?

罂粟为罂粟科罂粟属,一般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60~100厘米。罂粟的茎直立,全株光滑无毛,表面被有白粉;叶互生,叶色灰绿,边缘具不规则锯齿;罂粟顶生单花,花大而艳丽,花芽常下垂,花开时直立,花瓣4枚(偶有重瓣品种),颜色多白色、粉红色或紫色。罂粟的果实为蒴果,呈长椭圆形或壶状,直径3~6厘米,成熟后果皮为黄褐色或淡褐色,果皮表面平滑,具纵纹;种子多,外形为肾形。罂粟的花期为4~5月,果期为6~8月。

罂粟是重要的毒品植物,其茎干及叶含少量吗啡等生物碱,成熟枯干后可切碎作为烟草吸食;将未成熟的蒴果割裂取乳汁,干燥凝固后,即是鸦片,可供吸食;蒴果成熟后乳汁会自行凝固于果壳成为鸦片之原体。

鸦片原本是一种普通的药用植物,有镇痛、镇咳、止泻等功效,但常用能成瘾,以至于后来人们把它开发成一种普通商品,专门以毒品的形式供人吸食,吸食者易上瘾,由此导致了一系列个人生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中医学上也以罂粟壳入药,处方又名“御米壳”或“罂壳”,多用于肺虚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种疼痛、久痢常泻不止;也用于肾虚引起的遗精、滑精等症。罂粟在现代医学中通常是作为吗啡镇痛剂的原料出现。

公元1874年,伦敦圣玛丽医院一位英国化学家向吗啡中加入醋酸而得到两种白色结晶粉末。当时在狗身上试验后,这条狗立即出现了虚脱、恐惧和困乏等—些可怕的症状。

事隔10余年,德国化学家宣布,此种化合物比吗啡的镇痛作用还要高4~8倍,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病症引起的痛苦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在此之后,人们发现它不仅止痛效果好,且迷幻极乐感更强,同时更兼有非凡的提神作用。到公元1898年,德国贝尔药物化学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化学品,当时的制造目的是为了治疗吗啡成瘾者,并且作为强度麻醉剂去推销。与此同时,贝尔公司将这种药物正式定名为海洛因而用于临床。

起初,人们的确是将海洛因当成戒除鸦片及吗啡毒瘾的药物,但海洛因本身比吗啡的水溶性更大,吸收亦更快,且其脂溶性也较大,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发挥作用,同时它本身的成瘾性更强烈。海洛因在诞生之后对个人和社会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已远远超过了其医用价值。1912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鸦片问题国际会议上,到会代表一致赞成管制鸦片、吗啡和海洛因的贩运,之后,美国国会也明文禁止海洛因等毒品的生产与销售。然而,海洛因并没有就此而消失,这种鸦片家族中的最纯精品因其效价高、用量少和走私方便,成为非法使用最为猖獗的毒品,这种白色粉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瘾君子。现如今,海洛因的踪迹已遍布全世界。

罂粟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主要植物,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世界三大毒品植物。现在我困对这三种作物的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及科研外,一律禁止使用。

本为织物,奈何错用——大麻

大麻也称“线麻”、“白麻”、在我国古称“火麻”,桑科,一年生草本。

大麻的株高2~4米,挺直。茎多为绿色、淡红或紫色,茎下部圆形,上部多为四棱形,茎上生有纵凹沟纹,表面覆有腺毛;叶多为掌状复叶,由5~11片小叶组成。大麻基部第1片真叶和梢部叶片为单叶,位于中、下部的叶对生,上部叶互生;花为单性,且雌雄异株,雄花为圆锥状花序,白色;雌花为球状或短穗状花序,外部包有绿色总苞,开花时露出柱头;大麻的果实为瘦果,卵形,外部有棱,果皮灰褐色,每颗果实中含有1粒种子,种子表面有纹。

大麻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并不苛刻,而且它们生长迅速,抗虫害能力强。从公元前1世纪到20世纪后半叶,大麻一直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农作物,这种植物的韧皮纤维也是最早用作纺织纤维的品种之一。从大麻中获取的纤维是一种具有天然色泽的高品质的天然纤维素纤维。以前,大麻一直被当作一种只能用来制造绳索等的粗劣纤维,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改善大麻纤维的细度的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麻纤维已经被广泛作为纤维产品、服装、绳索、船帆、油脂、纸张及医疗用品等的优质原材料。

然而,大麻似乎并不是作为一种纤维原料而著名,它风靡全球乃是由于大麻的—个变种(又名印度大麻),其雌株花枝的顶端、叶、种子及茎中含大麻脂,经切碎、干燥制成卷烟吸用或咀嚼、鼻吸、吞服,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轻微的快感,继之倦睡。服用者由于视觉和判断力的改变,可导致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大量服用会造成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可引起幻视、焦虑、抑郁、情绪突变、妄想狂样的反应等精神症状。经常使用可成瘾。国际卫生组织已经肯定了其药品的危险性,并将其置于法律控制之下。

制成可卡因的原料——古柯

可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一般呈白色晶体状,无臭,味苦而麻。其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被吸收后毒性相当强,由于成瘾性强而被列为麻醉品管制范围,并被列为世界毒品通缉榜上的头名。

提制可卡因的主要原料便是古柯。古柯也称作高根、古加,其原产秘鲁,在南美洲及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均广为栽培。

古柯属古柯科,灌木。古柯的株高通常2米左右;叶长椭圆形,革质,边缘光滑;花小,腋生,呈黄白色,花瓣5枚,花序生于一短柄上;果实为核果,红色,内有种子1枚。古柯是—种高热能植物,每100克古柯叶中就含有热量1275焦,因此在盛产古柯的美洲安第斯山区,人们甚至称古柯为“圣草”或‘绿色的金子”,男人们喜欢嚼食古柯叶,他们觉得古柯叶能够让他们更加强壮,帮助他们驱除饥饿、减轻痛苦。

古柯的叶中含有古柯碱,嚼起来味道偏苦,常用来提制麻醉药,可卡因便是其中纯度最高、最为著名的一种。古柯碱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这也是导致可卡因滥用的重要原因。

使用古柯碱时,生理症状包括呼吸加速、血压及体温升高、心跳频率增加、瞳孔放大、口部干燥、磨牙等。用药者自觉兴奋、愉悦、自信、精力充沛、充满智慧,而且无所不能。古柯碱会减低睡眠和饮食的欲望,但对烟、酒的需求增加。

剂量高时喻悦感也会增加,但也可能适得其反,用药者可能觉得紧张、生病、无法放松、焦躁、易怒。其实诸如罂粟、大麻、古柯原本都是被用来当作止痛或麻醉药使用的,它们都是用来抑制疼痛的药剂,只是在大剂量服用之后便会产生对这些化学品的依赖。

古柯碱在19世纪末的欧洲及美国扮演着药品及提神剂的双重角色,但是,当古柯碱越来越广为流行时,它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为大众注意了。犯罪率与古柯碱之间一直存在着若隐若现的关系,以致许多人将犯罪率升高、社会失序归咎于它,并将其喻为自酒精、鸦片风潮之后的第三次灾难。

1916年起,古柯碱成为禁药,得到它的合法疗式是经由医师处方,但这也未遏止古柯碱的风行。如今,古柯碱已在世界范围内被严格控制流通及使用。

染毒与戒毒

毒品作用于人体后,会使得人体的生理活动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药,由于新的平衡被打破,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不得不持续用药,随着人体对其产生的耐受性不断增加,最终就会导致用药量的不断加大。

另外,毒品进入人体后还会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强烈的用药渴求,这便是所谓的”精神依赖”。

对于那些想要戒毒的人,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毒反应基奄得以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但对毒品依赖性的消除则非常困难。这就是许多戒毒者复吸的原因,复吸也是世界医药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在此,要告诫好奇心旺盛的人们,毒品就是一条温柔的毒蛇,一旦沾染,便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

奇异植物的那事儿

植物界的食肉族不知何时,人类世界开始流传这样的故事——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神秘的植物,这种植物能够感知附近的生物,并且生出卷须将生物卷入体内消化掉。

不过,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举出确凿证据来证明食人树的存在,消化人类的植物的说法,大概源于几种能够捕食昆虫的植物,这些植物甚至能够消化昆虫放置在叶子上的小块肉类。不过,科学家们毕竟还没能证明食人植物不存在,或许有一天,当你行走在某个神秘所在时,就会有些奇异的食人植物出现在你面前——只是不知那时,你还有没有命活着走出林子了。

那么,让我们先回到现实的已知世界来吧,认识一些奇异的捕虫植物。

猪笼草是猪笼草科植物的总称,是著名的热带食虫植物。所有的猪笼草都拥有一副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

猪笼草因为不从土壤中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故被称为食虫植物。

猪笼草的捕虫囊内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昆虫进入捕虫囊后,囊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合上。事实上捕虫囊的囊盖是经常打开的,囊盖的主要用途是引诱昆虫,由于捕虫囊的囊口内壁很光滑,并有很多消化腺,这些腺体能分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囊底,这些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虫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种与猪笼草同样著名,也具有捕虫能力的植物——茅膏菜。茅膏菜也称石龙牙草,属茅膏菜科,为多年生的柔弱小型草本植物。高只有6~25厘米。叶片弯月形,横径约5毫米,基部呈凹状,边缘及叶面有多数腺毛,能够分泌黏液,当昆虫停落在叶面时,即会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极敏感,有物触及,便会向内和向下运动,将昆虫紧压于叶面。当昆虫逐渐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消化后,腺毛重新张开,再次分泌黍占液,因此,人们常会在叶片上见到昆虫的躯壳。

另外,同属于茅膏菜科的捕蝇草也是一种著名的食虫植物。它们的叶均基出叶柄扁平,有广翅,叶身圆形或。肾形,两裂,除边缘有刚毛外,每一裂片上有3条十分敏感的刚毛,昆虫触动此毛,叶即闭合,继而叶面分泌消化液,将“猎物”消化、吸收。

是动物还是植物?

捕虫植物的诱捕器设计是很巧妙的。达尔文和生理学家伯登·桑德森曾对茅膏菜的捕食过程进行了研究,达尔文观察到,茅膏菜叶部的刚毛受到刺激后,要间隔一段时间叶片才开始运动。因此他推测,一定有类似动物神经的电脉冲信号从刚毛传到诱捕器的运动细胞,从而产生运动。伯登·桑德森用电流计来进行测定,结果电流计指针显示出有一股微弱的电流。这实际上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以20毫米/秒的速度通过叶子,正是这种电信号调节了捕蝇草的捕食运动。研究者还发现,如果对刚毛的刺激强度不够,便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诱捕器也不发生运动。后来,美国科学家威廉斯和皮卡德发现,捕虫草的动作电位,产生于每根刚毛顶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觉细胞中发生的受体电位,而每一个受体电位都产生若干个动作电位,使刚毛不停地运动。这种结构已经具有了部分动物的特性。

唯一使得这些食虫植物保持着植物特性的是它们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是说,这些植物的粮食部分是通过捕虫所得,部分则是通过光合作用所得。这种特点使科学家们更加肯定了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微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