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舞者——花的责任
花,在人类世界是美好的象征,或艳丽或清新的花瓣迎风摇曳,或馥郁或清香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带给了人们无数对美好的向往与遐想。在节日里人们会将花环戴在头上用以增添喜庆气氛,在求婚时会将玫瑰递到情人面前以博得爱人的欢心。无数与花有关的词语被用在文章中——花团锦簇、花好月圆、花枝招展……从而为文章添加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但是,花自诞生之日起,作为一个植物体新型器官、植物界的一个奇迹、植物:进化的一个新高峰,花自然也有它本身的责任。花是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器官。关于花的诞生,植物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倾向于将花当作植物体上一个节间缩短的变态短枝;而现在看来,花的各部分从形态、结构来看,具有叶的一般性质。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德国诗人、剧作家与博物学家歌德,他认为花是适合于繁殖作用的变态枝。这一观点得到了化石记录以及很多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证据的支持,并且能较好地解释多数被子植物花的结构,因而延用至今。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了六个基本部分,即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其中花梗与花托相当于枝的部分,其余四部分相当于枝E的变态叶,常合称为花部。花部中四部俱全的花称为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则称为不完全花。如南瓜花、黄瓜花,它们缺少雄蕊或雌蕊;桑树花、栗树花缺花瓣、雄蕊或雌蕊;杨树花、柳树花缺萼片、花瓣、雄蕊或雌蕊。另外,在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同时存在的,叫做两f生花,如桃、小麦的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叫做单性花,如南瓜、丝瓜的花;雌花和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的,叫做雌雄同株,如玉米;雌花和雄花不生在同—植株上的,叫做雌雄异株,如桑。
风媒与虫媒花本身只是植物用来繁衍后代的器官,雄花负责传播花粉,雌花负责接收花粉,孕育后代。
根据进化的观点来看,早期的花其实是植物枝条的一个变态结构,花部部分应该同叶的结构非常相似,它的细胞中应该具有叶绿素,呈现绿色;花粉传播的方式也应该比较原始,是通过风力传播的,这相对于藻类和蕨类等低等植物来说,已经先进不少了。我们称这种利用风力作为传粉媒介的花为风媒花,如玉米和杨树的花。然而风媒的传粉方式却有它自身的缺点。
风媒花一般小而不鲜艳,花被常退化或不存在,也没有香味和蜜腺。但它产生的花粉数量特别多,而且表面光滑,干燥而轻,便于被风吹到相当高与相当远的地方去。
有些风媒花的柱头会分泌黏液,便于粘住飞来的花粉;稻、麦等花的柱头分叉,像两只羽毛,这样可以增加接受花粉的机会;有些花序细软下垂或花丝细长以及花药悬挂花外,随风摆动,这样就有利于花粉从花粉囊里散落出去;有些风媒花的花被退化有利于传粉时减少阻碍;还有些落叶的木本植物,有先花后叶的特I生,可使传粉时花粉不受叶片的阻碍。这些,都是风媒花在长期的进化中发展起来的。依靠风力传粉的植物约占有花植物的五分之一,被子植物的杨柳科、禾本科等都是风媒植物。
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通过风力传播花粉的植物也就拥有了广大的生存空间。然而风本身并没有生命,它不可能与植物进行类似于“共生”这种生物体间才能进行的高级交流。也就是说,风媒传粉不是一个精密准确的过程,它只是随机地将雄花的花粉传播出去,而不能确保花粉能顺利到达雌花,大多数时候,这些花粉只能随风飘散而已,效率非常低,所以通常风媒植物在地球上覆盖面积可能很大,然而是点状分布的。
表面上看来,花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变得如此五彩斑斓,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花打扮自己的呢?
由于风是自然界最多变的,想靠风精确地把花粉传给雌性花难度也就变得相当大了。于是被子植物们改造了自己的生殖器官,五颜六色、气味芬芳、内藏花蜜的各种花朵产生了。于是,昆虫们因为对颜色、花蜜特别喜爱便勤劳地在这些花上面飞来飞去采集蜜源,花粉也就更加精确地传播于雄蕊和雌蕊之间了。我们将这种靠昆虫传播花粉的植物称为“虫媒传粉植物”。
存在于我们周围的那些姹紫嫣红、形态各异的花大多属于虫媒传粉。一般虫媒花多具有美丽的花瓣、发达的蜜腺和较强的香味,花粉有黏液、黏丝、凸起等,这种结构很容易附着在昆虫身体上。
我们一般认为虫媒花是晚于风媒花出现的。由于昆虫是有生命的,所以它们有可能同花达成一种“共生”的默契,此后但凡有花的地方,也大都会有昆虫存在;这样,花儿们就不用为花粉无法传播而发愁,昆虫们也同样不用为自己的“口粮”而四处奔波了。也正由于此,昆虫们为了生计,会勤奋地在花朵间穿梭摄取蜜源,虫媒传粉的效率和精度也就被大大提高了。
然而,作为生命体,就有了体力的限制,昆虫并不可能跨海越洋地长途飞行,它们通常会在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集中生活,因此虫媒花的分布也通常较为集中,在地球上呈片状分布。
“招蜂引蝶”与“拈花惹草”
大家都知道“招蜂引蝶”的成语,其意指花朵鲜艳,招引蜜蜂和蝴蝶与它亲近,多用来比喻一些生性风流的人。然而这很可能是我们对花的误会,花朵如此芬芳艳丽还很可能是由于蜜蜂和蝴蝶喜欢“拈花惹草”的原因呢。
花之所以受到昆虫的关注,一是因为花色,二是花香,三是花蜜。花色是因为花被细胞的液泡中具有花青素。花的香气来自薄壁组织中的许多油细胞,油细胞能分泌出有香气的芳香油,芳香油很容易扩散到空气里,当这些芳香油在空气中扩散后,送到我们鼻子里,就会让我们领略到缕缕香气了。而花蜜则是由蜜腺分泌的。这三个特点很可能是原始的花随机进化而来,并非是有意而为。但是由于这种进化结果受到了昆虫大军热烈的欢迎,而在昆虫大军摄取蜜源的同时,二者间还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香味越浓、颜色越美的花瓣越受昆虫喜爱,传粉的效率也越高。所以也就有了“争奇斗艳”之说。可以说,花朵的美丽和芬芳完全是由于昆虫有目的地选择的结果。
花的真正责任只是用来生育后代,而它的鲜艳也不过是提高繁殖效率的工具而已。不过这个工具的使用的确很见成效。它将原本“粗放式”的风媒方式变成了现在“精细操作”的虫媒方式。可以说,花的产生使得植物体的生活方式更加“经济”和“高效”。
花香、花蜜与花语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花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至少,生活中肯定会缺少许多的浪漫。想来,动物之问还是有些相通之处的:芬芳的气味、鲜艳的颜色永远对动物的神经有着特殊的刺激作用。远古的女子们为了让自己在众多女子中脱颖而出,便将花作为一种上佳的装饰物以吸引男性的眼球。
不管怎样,花总算作为一种点缀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花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他们发现花不仅能够用来做成花环、项链妆扮自己,还能制成很多有用的东西。香水和蜂蜜便是花的两大衍生产品。
在拉丁语中,香水被称作“薰”,意思是燃烧有香味的植物。在东方,人们认为香水中的香料起源于帕米尔高原,在西方,人们则认为公元前20~公元前18世纪的古埃及是香料的发源地。制造香水的原始香料可以分为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两种,这些香料的种类约有1500种,其中包括了植物提取物和动物油脂两种。古代,人们常常把香花掺在兽脂中制成香油涂抹在身上。
花朵之所以香是因为其中含有特殊的酚类物质,而这种酚类物质属于极易挥发的化学品,像这种用花擦拭身体的方法并不能令香味存留太久。到了后来,阿拉伯人发明了从花中析出液体制成香水的方法,从而开始向世界各地输出大名鼎鼎的戈雷香水。直到18世纪,出现了酒精与香料混合调制的香水。那时的男女老少都对香水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因而谓之“香水的时代”。
路易十五的宫廷被称为“香营廷”。逐渐地,使用香水的习俗从宫廷流传至市民阶层,因而也使整个巴黎变成了“香都”说起蜂蜜,首先要向那名远古时期敢于直面恐怖的蜂窝并将其捅下来拆解,最后取得蜂蜜的伟大先祖致敬。要知道,依照当时的防护条件,这样做无异于自杀。英国有句俗话:“蜂蜜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现在我们的糖料主要是产自甘蔗和甜菜,不过甘蔗和甜菜的加工制作方法是在5000年前才由新几内亚的土著人发明出来。而在此之前,蜂蜜在甜昧剂调料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古学家甚至推断,从古埃及、古希腊、古中国开始一直到现代,人类使用蜂蜜的历史已经超过了8000年。自古以来,拥有蜂蜜就是一种富裕的象征,在圣经中就记载着上帝曾允诺要给犹太人一块流着奶与蜜的土地。
不过花最为重要的作用似乎并非制香料、产蜜。如今,人们更喜欢用花来表达心中的情感与愿望,我们将这种寓意于花的方式称为“花语”。
花语最早起源于古希腊,那个时候不止是花,叶子、果树都有其自身的含义。在古代,由于人们尚处于蒙昧之中,几乎每一种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对人们来说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于是人们常将它们想象为某位神灵为普渡众生而制造出来的。在希腊神话中曾记载道,是宙斯在爱神出生时创造了玫瑰的故事,玫瑰从那个时代起就成为了爱情的代名词。
花语的盛行始于法国皇室。那时,一些’悠闲的贵族们经常到王宫外面散步、游玩,也就将民间的一些轶事带回宫里,久而久之,老百姓们对于花卉的传说也就被皇室的贵族们备了案,这里面就包括了花语。花语在凡尔赛御花园后期的园林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不同的花卉组合成了—个花语的集合,表达了王族自身高贵与对其王朝的期望。大众对于花语的接受是在19世纪左右,那时候,矜持的人们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下表达爱意的,所以恋人间赠送的花卉就成为了爱情的信使。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卉成为了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载体,更加完善的花语代表了赠送者的意图。而通过对不同种类花混合集中种植,人们也就在满足了观赏需要的同时,也通过这些花语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蔷薇科三杰——玫瑰、月季、蔷薇
我们常常用“花海”来形容花园中的花,这些花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徜徉其中,令人如痴如醉。我们通常将这些种在花园中专门用来观赏的花称为“花卉”,不过花卉所属的科并不多,它们大多集中于被子植物的蔷薇科、菊科、芍药科和兰科四大家族中。玫瑰、月季和蔷薇被称为“蔷薇科三杰”。
爱的鲜花——玫瑰
在西方国家,男性表达爱意通常会送对方玫瑰,因为在欧洲现代文明起源地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玫瑰象征他们的爱神厄洛斯(Eros,也称丘比特) 以及美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也称维纳斯)。
传说,众神之王宙斯在厄洛斯诞生之时创造了玫瑰这种植物,一是为了庆祝爱神的诞生,另外也是为了向众神炫耀自己无上的神力以及创造力。原本玫瑰只有白色,但有一次美神阿芙洛狄忒路过玫瑰丛时不小心划破了脚,美神的血液染红了玫瑰,世界上从此也就有了红色的玫瑰。而玫瑰由于有了美神和爱神的灵气而被人们赋予了挚爱与护佑爱人的双重美好含义。
玫瑰,又名徘徊花、刺玫花,属于蔷薇科、蔷薇属的落叶灌木。玫瑰本身具有粗壮的主根,枝条直立丛生,植株高可以达到2米。
玫瑰的茎部健壮,表面布满了针刺和刚毛,枝则密生绒毛。叶为羽状复叶,叶柄有绒毛和刺,小叶5~9枚,叶片呈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边缘有钝锯齿,叶表面呈现深绿色,无毛且有光泽,叶脉向下凹陷,与皱纹很相似,叶背灰绿色,密布细小的灰色绒毛。
玫瑰的花或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花托平滑,花朵有单瓣、重瓣或半重瓣之分,而花色则有紫红、粉红、白等少数几种色系。玫瑰的花具有浓郁的芳香。花期根据各地气候的不同,通常在夏季开放。玫瑰的果实呈扁球形,砖红色。由于玫瑰的花期短,花色单一,除一些植物园和爱好者外,已很少被作为观赏花木栽培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月季。
以假乱真的“玫瑰”——月季
月季属于我国的原生种,早在汉代就已经广泛栽培。18世纪前后传人欧洲,园艺学家用月季与玫瑰、蔷薇反复杂交,逐渐培育出现代月季。现代月季简称月季,它不论在形态或遗传物质结构上,都已经与中国月季差异巨大。1867年培育成功的“天地开”杂种香水月季,是现代月季诞生的标志,该品种由法国人以中国月季与当地的欧洲蔷薇经数代杂交而成。
现代月季为蔷薇科、蔷薇属的落叶或半落叶灌木,主根细弱,须根发达,老干呈现灰褐色,而嫩枝条呈现青绿色,有时新枝甚至呈紫红色。除个别品种外,大部分品种都有皮刺。现代月季的叶为羽状复叶,有卵形或长圆形的小叶,叶数3~5枚,叶片先端有尖,边缘有锯齿,叶两面都无毛,表面为绿色,光滑无皱纹,有光泽,背面稍淡。花少数集成松散的伞房花序,花朵有重瓣和半重瓣,花色则有白、红、粉、黄、紫、绿等多种颜色,有些还具条纹及斑点或复色。香气的浓淡则因品种而异。在适宜条件下全年都可以开花,且部分品种的花期较长。月季的果实为卵圆形或梨形,成熟后外表为红黄色。现代月季大致分为杂种香水月季、丰花月季、壮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和灌木月季六大类。现代月季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庭院美化及家庭装饰。
蔷薇科中的旺族——蔷薇
在蔷薇科蔷薇属中,除一些玫瑰和木香花外,大部分品种都可泛称作蔷薇,如黄蔷薇、白蔷薇、野蔷薇、矮蔷薇、香水蔷薇、粉团蔷薇、十姊妹等,种类繁多目变异极大。
蔷薇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北半球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为落叶灌木。蔷薇的植株丛生,蔓延或攀援,小枝细长,茎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组织,无毛。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枚,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有短柔毛,叶轴与柄都有短柔毛或腺毛。多花簇生,野生蔷薇为单瓣,也有重瓣栽培品种。每年开花一次,花期5~6月。果近球形,红褐色或紫褐色,径约6毫米,光滑无毛。
蔷薇除了可广泛用于观赏外,其花、果、根等还可供药用或制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