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色中的生死经
18273100000079

第79章 络脉望法提纲

在经络系统中,上下直行的是经,左右横行的是络。所有经脉中,浮现于体表而外观的,都是络脉。络脉是本经分出的,与经脉相联络的旁支,其功用是加强十二正经之间的联系。分析起来,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十五条络脉都应该根据循行特点,分出其各自所在的部位,然后再根据发病的部位来推断病变所在的经络。

《素问·经络论》载:黄帝问岐伯:“络脉表现于外,它的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区别,这是什么缘故?”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是不变的,而络脉却没有固定的颜色,是经常变化着的。”

黄帝问:“经脉固定的正常颜色是什么?”岐伯回答说:“心主赤色,肺主白色,肝主青色,脾主黄色,肾主黑色。经脉和脏腑相通,所以经脉所主的颜色和内脏主色相对应。”

黄帝问:“阴络和阳络,也与其经脉的颜色相应吗?”岐伯回答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而阳络的颜色却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变化的。”就是说,阴络的颜色对应五脏,阳络的颜色对应四季。阳络之色取决于外,阴络之色取决于内。如果寒冷过甚,气血就会迟滞,迟滞则会表现为青黑色;如果温热过甚,气血就会滑利加速,滑利则会表现为黄赤色。这些都是正常的色泽,都不是疾病引起的颜色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是受时令影响的,不是因病所致,所以是正常的。不过,如果体表络脉上五色同时出现,则是患有寒热病的缘故。因为它不与时令之寒相应,也不与时令之热相应,所以就认为有寒热。

《素问·皮部论》说:“络脉如果大多是青色的,就说明有痛证;大多是黑色的,就说明有痹证;大多是黄赤色的,就说明有热性病;大多是白色的,就说明有寒性病。倘五种颜色都存在,就是寒热相兼的病。”阳络的颜色,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这是顺应天道规律的正常变化。如果是因病而出现的变化,那么变就是由内部产生的,是自身的原因。所以,将时令与病症结合起来考察,就可以了解变中之常与常中之变了。

至于两脚背上本来微微鼓起的青筋下陷的,是病在足阳明经。手上鱼际络脉充血的,是手阳明经的病变。鱼际脉络色发青的,是胃中有寒;颜色发红的,是胃中有热。鱼际脉络色发黑的,可能是癫痫;如果突然发黑的,那就是痹证日久所致了;络脉短而色青的,是气虚。

颈部脉常搏动,并见喘咳症状,为水病。耳部有青脉突起的,是牵掣疼痛的缘故。耳后颞骨乳突上络脉发青鼓起,不能安睡的,是痫病。臂部经脉经常不自主地跳动,是将要大出血的征象。臂部经脉经常不自主颤抖的,日久即会发为痿证。经脉跳动不宁的,是脉络空虚。面部出现青紫色脉络的,是外感风热。两腮脉络红赤的,多是痘疹。

这些都是阴阳之络因病而出现的变化,也应该将时令与病症结合起来考察。

我认为,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流走于脉外。络脉显现出来的时候,都应该有隐隐的红润之色。如果左侧的络脉出现变化,是身体左侧有病;如果右侧的络脉出现变化,则是身体右侧有病。如果两侧的络脉都出现变化,就是身体两侧都有病变了。通过观察何处络脉的颜色出现变化,就可以知道病在哪一脏、哪一腑了。

脉络的形容,有粗细、浮沉、长短、缓急的区别。具体来说,络脉粗的表示邪气实,细的表示正气虚,这就与脉洪大的是病气有余,脉细弱的是形气不足的道理是一样的。络脉位置浮浅的,是病在表;络脉沉的,是病在里,这与浮脉主表、沉脉主里的道理是一样的。络脉长的,说明气机顺畅;络脉短的,是气已伤,这与长脉主正气不衰、短脉主正气不足的道理是一样的。络脉拘挛紧绷的,是寒证;络脉松弛的,是热证,这与紧脉主寒、缓脉主热的道理是一样的。在这里,还要根据体形的大小,来确定络脉的粗细;根据人体的胖瘦,来确定络脉的浮沉;考虑季节的寒暑,以验证络脉的缓急;考虑时令的冷暖,以验证络脉的长短。以上这八个方面,要相互参照,综合络脉的颜色,参考脉象与症候,就基本上了解其变化规律了。

《灵枢·经脉》说:“十五条络脉,如果邪气实则血满脉中而明显可见,正气虚则脉络陷下而藏伏。”如果络脉粗大,位置浮浅明显的,是血液充盛;络脉细小,位置沉隐的,是气不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儿科的食指指纹望诊,望的是手太阴肺经的络脉。痘科望耳后青筋,望的是手少阳经的络脉。这些都是参考上述原则来进行观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