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曾国藩:中兴第一名臣成就大事的42种手段
18272500000010

第10章 修身之智(6)

6 为人不可有傲气

曾国藩深知,世间儒者和将者傲气最重,自己既是读书的儒者,又是带兵的将者,“戒傲”更是自己必须要做的。

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曾创造过京官一年连升十级的奇迹。对此,曾国藩反而以“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态丑”而自谦,由此可见,曾国藩个人修养的成就非同一般。

然而,年轻时的曾国藩并非如此。有一天,好友窦兰泉来到曾国藩家中,两个人平日都比较喜欢理学,因此,刚一坐下来,两人就往理学方面的问题扯开了话题。窦兰泉平时为人谦虚不好表现,因此在发表意见时,总是留有一番余地;曾国藩恰恰相反,少年气盛,说话做事锋芒毕露,喜欢在人前表现自己,因此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用语狂妄,并且谈话中,曾国藩好几次在未了解好友意思之前,很没礼貌地打断好友,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时间,只有曾国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畅抒自己的高见,好友则在旁边成了听众。

好友走后,曾国藩回想自己刚才的表现,懊悔不已,他不断指责自己在朋友面前不虚心,狂妄自大,太过于表现自己。自己这样做,不但对好友不尊重,对自己也无任何好处,还会让自己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改掉骄傲自大的毛病。

曾国藩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内心愿意改过,但事到临头,又身不由己。过了些时日,前辈朱廉甫偕同邵蕙西来访。在长辈面前,曾国藩不知虚心求教,反而一派少年得志、才高八斗的架势,让不惜屈尊来访的朱廉甫扫兴而归。

待他们走后,曾国藩同样又后悔不已,在经历了内心几次折磨后,曾国藩开始注意“戒傲”这一修身之要。

曾国藩在写给他四弟的信中,很有感触地说:“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能,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恃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又写道:“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足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如粪土,或好作诗古,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制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曾国藩深知,世间儒者和将者傲气最重,自己既是读书的儒者,又是带兵的将者,“戒傲”更是自己必须要做的。曾国藩不但自己“戒傲”,也劝免弟弟“戒傲”,他在写给四弟澄侯的信中说:“弟言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此却未然,余观弟近日心中即甚骄傲。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弟于营中之人,如极高,次青,树堂诸君子,弟皆有信来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次三次者。营中与弟生疏之人,尚且讥评,则乡间亡与弟熟识者,更鄙睨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则诸子侄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可知矣。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傲耳。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戒子侄也。”此信语气甚为严厉。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曾国藩深深意识到“傲”不仅会成为一个人事业发展中的绊脚石,往往也可导致一个大家族的迅速衰败。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对家人以“傲”来警醒,犹如一个人对毒虫的惊悚。

他在一封家信中说到:“家中雇长沙园丁已到否?菜蔬茂盛否?诸子侄无傲气否?傲为凶德,惰为丧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望弟时时留心做戒。如闻我有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时时警戒自己增长傲气,也时刻关心着他的四位兄弟及子侄们也能否“戒傲”。

曾国藩少时狂妄自大,但能及早觉醒,这与曾家的家教是分不开的。从曾国藩的祖父、父辈起,家中便时刻以“戒傲”为训。如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二十八早待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星冈公曰:‘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今吾谨述此语告诫两弟,总以除傲字为第一义。唐虞之恶人曰丹朱傲;曰象傲;桀纣之无道,曰强足以拒谏,辩足以饰非,日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皆傲也。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惰字以做无恒无弊。近来又力戒傲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引注:指李元度)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即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曾国藩一生恭谦,他作为长房长孙,给予家族的威仪和他作为三军统帅给予诸将的严厉,谈得最多的,也是他所最为担心的,便是家族和三军的傲气。

在那个年代,曾国藩能这样想是十分不容易的。他要求湘军内部自将领至兵卒,必须精诚团结,努力作战,有功不能骄傲。受他的影响,湘军虽然屡立战功,但从不自傲,这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代圣贤的过人之处。

曾氏家族因人才辈出,繁荣富贵让曾国藩内心更加警醒。对于出生富贵的曾家后代,他内心更是甚为担忧。他在家书中说:“家兴,不过三世。”曾国藩深谙其中的道理,而家败皆因“傲”字。因此他多次劝诫其子侄做人要力求“戒傲”。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说:“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临行前,教以三戒之首,末二条及力去傲惰二弊,当已牢记之矣,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身子始,务知自重。酷热尤须保养身体。此嘱。”

在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作为严父对子女的关心,告诫儿子:虽为“世家子弟”,但要牢记“及力去傲惰二弊”,“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但是最后一句“酷热尤须保养身体”,让人感动不已,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儿子是严中有慈。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凡事皆然,愿与诸弟交勉之。此次微贼窜浙,若浙中失守,则不能免于吴越之痛骂,然吾但从傲惰二字痛下工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