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就业指导
18271200000040

第40章 正确对待职业转换

所谓职业转换也称职业再选择,是指劳动者由于社会工作条件和个人自身条件的变化,从一个职业岗位转移到另一个不同种类职业岗位从事新工作和适应新环境的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生产率的日益提高,职业岗位越来越多,未来职业的发展呈现出更快速化、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职业的转换不可避免。据有关人士研究,未来职业发展,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或在一个单位长期工作的现象将不复存在。职业转换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大学毕业生要珍惜职业机会,不能因为暂时有些不适应,就盲目地或随意地转换职业。了解职业转换的原因和原则,有助于帮助大学毕业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职业转换,也是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转换的社会原因

造成职业转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就业观念是造成职业转换的主要社会原因。

1.职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已深入到各个领域,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传统产业和手工工业开始衰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我国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促使职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从所有制形式来看,过去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已向多种所有制发展,而且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了一批新型职业的产生,同时淘汰了不少传统职业。职业结构的这种变化为职业转换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是职业转换的重要社会基础。在未来的社会里新产业、新职业将越来越多,新技术将不断涌现,国际间经济交往更加频繁,职业转换现象也会更普遍。

2.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劳动、人事制度开始进行重大改革,如:干部终身制的废除,国家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人事制度上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有个体经济、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加之各地人才交流机构的纷纷成立,劳动市场的不断的完善。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等措施为职业转换提供了政策保证和机遇。

3.就业观念的转变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由过去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重国营、轻集体、鄙视个体职业的等级就业观念转变为现在的以发挥个人才能和个人社会作用为主的多元化择业观念。特别是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多次就业”、“流动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

第二,改变过去那种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重义轻利”的陈旧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把经济利益、物质待遇放到应有的地位,这是一种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能给社会和个人同时带来更大利益的新的择业观念。

第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等待分配的依赖观念转变为现在的要求独立寻找适应个性要求知发展的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观念。这是一个由消极被动等待分配向积极主动寻求就业的转变过程,是实现职业转换的必要心理条件。

二、职业转换的个人原因

根据职业需要与动机理论,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职业转换的内部原因,无不是由需要的变化而引起的。原来的需要满足,又产生了新的需要,当原来的职业或工作岗位不能满足这种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强度又达到足够大时,就产生了职业转换的动机,从而推动了一个人去选择更能满足自身需要的职业或工作岗位。

归纳起来,引起职业转换的个人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用脱节 由于就业形势的缘故和择业时某种条件的限制及其他种种原因,造成专业不对口或职业要求与自身特性不符合的现象普遍存在。用非所学、用非所长、自我实现的需要不能满足,其才能也得不到充分施展。处在这种状况中的人们,大多难以安心现有工作,而渴望走上理想中的职业岗位。因此,他们希望有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

2.个人条件的变化 首先是个人文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使其对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新的需要。因而需要职业转换,以满足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个人兴趣的变化。随着人们的年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职称提升,人的职业兴趣也在发生变化,当新的职业兴趣产生后,要求变换职业也就是自然的了。

再次是个人身体条件及健康状况的变化。有些工作对人的身体条件有特定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身体条件会发生变化,以致于不能从事原有的工作,而不得不变换职业。

3.择业标准的多元化 有的人追求高收入职业,有的看重职业的稳定性,有的人追求职业的地位,有的人选择职业以求闲、求便为目的,有的人喜欢选择有挑战性的职业,有的人把社会的贡献作为择业的标准,因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择业标准。由于人们的择业标准不同,当某个职业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时,就要求转换职业。

4.第一次职业选择的失误 由于就业市场不规范和职业指导工作的不完善,往往不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面对就业压力和就业难的现状,不少大学生面对就业没有选择的余地,因而毕业后的第一次职业选择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当他们一旦意识到第一次选择职业失误时,他们就会根据自己掌握的新的信息或对职业的新的理解设法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

另外,也有因为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原因而转换职业的。

三、职业转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转换的目的在于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使自己能发挥自身特长,最大限度施展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明确职业转换的目的,才能避免职业转换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任何因为好逸恶劳,惟利是图,逃避困难,害怕艰苦,好高骛远等原因引起的职业转换,必然导致见异思迁,频繁转换工作,盲目从众,追求所谓“热门”职业,都是不可取的,其结果既有害于自己,也不利于社会,所以职业转换作为职业选择的一种形式必须遵守选择职业的基本原则,在了解社会需要和个人特长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发挥自身特长的职业。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转换后的职业要优于原职业 所谓“优于”原有职业,并不仅仅指新职业在社会地位、工作报酬、工作条件等方面优于原有职业,更重要的是强调新选职业必须更加合乎个人的素质状况。如果人们职业转换后,新职业不比原有职业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不比原有职业更有效地刺激劳动者工作积极性,那么职业转换就是多余的。

2.转换后的职业要与原来职业相似或相近 相似或相近的职业有利于职业转换者的自信心在新职业岗位上得到进一步强化,增加转换职业后的成功机会,因为原有职业岗位上的经验可迁移到新职业岗位上去,为顺利适应新职业提供基础,这也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需要指出的是强调与原有职业相似是就一般职业转换而言,如果一个人的特殊才能和爱好与原来职业相差甚远则另当别论。

3.职业转换既要慎重又要果断 慎重是要珍惜自己选择职业的权利,反复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通过反复比较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所谓果断,就是要排除一切干扰和各种诱惑,一旦选定了转换方向,就不要徘徊观望,而应果断抉择,否则只能贻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