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就业指导
18271200000039

第39章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在本节及下一节我们就人际关系问题和职业转换问题做些探讨,目的是帮助毕业生正确地看待和理解这些问题。

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开社会群体而独立生活,这不仅是生存的物质条件的需要,也是心理平衡或精神满足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如果一个人一旦长时间脱离其他社会成员,其心理发展轨迹和行为方式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因为在一般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思想、感情等的反应,彼此影响对方,同时也受对方的影响。例如一个人的安全感、成就感、事业心与责任感等都与所属群体其他成员对他的接纳与排斥态度有关,一个在单位总是受到冷遇的人,难免产生惶惶不可终曰的感觉。同时一个有理智的人,当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后,他也不会忘记上级的关心、同事和朋友的支持。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必然受到别人的意见和态度的影响。有些人过多的自卑感或自负感也常常是在别人对他的态度影响下逐渐培养起来的。

西方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百分之十五靠个人才能,百分之八十五靠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所说的成功因素比率固然不十分准确,但却足以说明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之重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并且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大学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好的学习成绩。但是到了工作单位,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而且重要了,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制约群体效率和个人能否获得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可以尽快消除陌生感 大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远离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同学朋友各奔异地,生活和工作环境、交往对象都发生了变化,新的交往圈子还没有建立起来,人际关系比较陌生。如果大学毕业生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新的环境里能够主动交往,热情待人,豁达处世,尽快与大家融为一体,便可顺利地打开局面,消除陌生感,摆脱孤独的笼罩,顺利度过适应期。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感到工作顺心、生活惬意。当工作还不熟悉时,人们会热情地给其以帮助;工作遇到困难时,人们会给其以信心和勇气;工作不慎失误时,人们会给其以理解、安慰和希望;生活遇到挫折时,人们会给其以温暖和友谊;工作取得成绩时,人们会告诫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觉得生活在文明的群体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他人的爱心,使人不断地从集体中间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健康成长。

2.沟通信息 据有人估计,人们除了睡眠以外,约有70%的时间都花在相互交往和信息沟通上,在一般的沟通中,9%以书面的形式,16%以阅读的形式,75%以听取别人或自己说话的方式进行沟通。随着传播、沟通手段的不断进步,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子传播时代,人际交往的沟通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因为人际交往是一种思想交换的过程,正是这种相互沟通丰富了人的思想,发展了人的思维。现代心理学业已证明,人的素质只有在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得以改善,人的智力在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人的种种愚昧也是缺乏交往造成的。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获得信息的多少以及信息质量的高低,而信息的获得则取决于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大学毕业生准确及时地获得有关的信息,有助于根据他人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尽快适应职业要求。

3.协调功能 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与自己的群体保持一致,而有效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的。实际上人们通过交往建立了各种联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协调共同活动的需要,使社会成员有秩序地生活,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群体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把信息传达给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促使人们行为保持一致。对这些规范和准则的认识和理解也要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当人际之间发生矛盾时,通过交往可以及时地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同时,通过人际交往,能够传播健康的社会思想,促使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化,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并使之处于主导地位,还可以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使社会处于和谐、稳定、有秩序的状态之中。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单位个体间就能团结一致,同事及上、下级之间会齐心协力,工作高效而愉快。反之,人际关系紧张,必然内耗丛生,涣散无力、缺乏生气。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每个人的奉献和努力,只有每个成员都为集体添砖加瓦,才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大学毕业生如果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能力,不仅给自己带来愉快,也有利于群体的团结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为群体中的其他人所接纳和尊敬。

4.心理保健功能 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赖以同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交往,人们可以减少恐惧感和孤独感,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人都有亲和需要,当心理上发生恐惧时,更需要与他人在一起。人人都有归属的需要,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往,可以诉说各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就增进了成员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产生依恋之情。事实表明,“交往剥夺”同“感觉剥夺”一样,给人的心理损害是极其严重的。

有人发现,生活在孤儿院里的孤儿长期过着孤单的生活,得不到正常儿童应有的抚爱刺激,更缺乏良好的交往机会,结果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发展都较正常儿童差。一个人长期与世隔绝、离群索居,他的精神就会崩溃。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孤独的人,精神会变得忧郁,心理发生变态,甚至影响寿命。通过彼此的交往人们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保持心理的平衡。人际交往还是人们转移和发泄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在交往过程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疏导、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减少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的适应是人类心理适应的重要内容。一些大学生工作后感到工作不顺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际关系紧张,互相猜疑,提心吊胆,杯弓蛇影,生活和工作都感到压抑,思想包袱沉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消除隔阂,打破封闭,使大家处于一种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关系之中,是保持心情舒畅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5.心理发展动力功能 大学毕业生在良好的人际环境下,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往,为个体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性刺激,从而保证了个体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工作岗位上随着个人交往的范围日益广阔,个体接受各种社会思想,形成一定的道德体系,逐渐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人生发展课题,社会意识由低级向高级迈进,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下,人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个体在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组织体系中人们之间有正式关系,也有非正式关系。正式关系是由组织结构系统的职能地位明确规定的,因此也称为职务上的关系。而非正式的关系往往以个人之间感情因素为基础,称为个人关系。在一个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职务关系与个人关系的结合,两种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毕业生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处理好同单位领导的关系 这是大学毕业生遇到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一个方面,对工作、生活影响较大。作为一个下级,在处理与上级的关系时,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上级、严于律己。

一般而言,作为领导者,总有过人的地方,或经验丰富,或才干超群,或人际关系通。毕业生切不可目空一切,或与别人比文凭,或用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弱点,从而瞧不起领导者,这些都是工作中必须避免的问题。对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尽力完成,力争达到最佳水平,对其正确的意见,要坚决照办、执行。在工作中与领导意见不一致,一定要沉着、冷静,即使自己的意见正确,也不要和领导争高低,应以领导能够接受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方案。一般情况下,不是大是大非问题,越级反映,或当众争论,都是不妥当的,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2.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同事关系是完成工作、获得帮助的最为重要的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平等待人,不能轻视或利用职权随意支使他人。说话不宜过于尖酸刻薄,开玩笑要适度。同事间有矛盾,最好当面解决,切莫背后损人,更不要拉一个打一个,搞小团体。第二,不要嫉妒。当某位同事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时,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大学毕业生,是只会羡慕而不会嫉妒的。嫉妒是一种扭曲的自负,在别人成功前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在别人成功后又感到自卑,甚至对成功者怀恨在心。而羡慕则是把他人的成功视为鼓励自己奋进的激素,引导自己反省自身的不足,调整自己进取的目标。第三,注意消除误会。在工作中,难免会遭人误解,受到一些冤屈。这时,一定要心地坦然,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误会产生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设法消除误会。消除误会可找领导谈,也可找较亲近的同事谈,重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有所表示,逐步消除误会。

3.处理好与朋友的关系 一个人不能只有正式交往,还必须有非正式的个人交往,如果一个人只重视正式的交往关系,他的思想就会狭窄、精神生活就会贫乏。如果只重视非正式的个人交往,则会使他逐渐脱离群体。大学毕业生除了注意与领导、同事的交往外,还应在工作以外建立自己的朋友关系,这是一种感情为基础的关系,或有共同的志趣,或有共同的爱好,或有共同的价值观,朋友关系可以使人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往往是其他关系不能替代的。但是交朋友一定要慎重,朋友有好有坏,有益有损。如果交了“益友”,他能帮助你进步;如果交了“损友”,这可能是你堕落的开始。所以,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提倡“慎择友”,坚持志同道合的标准。志同道合是建立、巩固和发展朋友关系的基础。在处理与朋友的关系时要相互信任,以诚相见,肝胆相照,心胸开阔,大度待人。朋友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可能会犯错误。要学会宽宏大量,能容忍别人的过失。朋友间的友谊是靠赤诚相见,志趣相投来维持的,而不是靠甜言蜜语或重金送礼来巩固的。物质上的交换,肉麻的吹捧,相互利用,甚至尔虞我诈的小人之交都是不可取的。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毕业生刚刚脱离家庭,踏上社会,必然面临一系列复杂的人生课题,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困难,客观上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而朋友之间一般都具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对环境和职业的适应能力。

无论是与领导、同事,还是朋友交往,要实现思想或感情的交流,都必须学会站到对方的角度上去体察和度量交往中的问题,用对方的观点去理解他要表达的观念与态度,去体会他对这些观念、态度所怀的感情,去领会他对该话题的好恶。专家们指出,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在交往过程中要控制偏激狭隘的情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偏激狭隘的情感,如猜疑、嫉妒等等,它是影响人际沟通的重要因素。诚然,人是感情动物。但对这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心理疾患,必须用理智去控制,并逐步加以克服。沟通的一方要设身处地去了解对方的观点和价值标准,较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想法和思维变化的趋势和结果。同时要提高思维水平,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以不卑不亢的平和心态与对方交往。融洽、协调的心理气氛,有利于促进交往的进行。还要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如注意力集中、情绪镇定、态度平稳、不急不躁等,这样有利于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

其次,要以诚待人。诚实、讲信誉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石。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人际沟通的毒瘤。因为正常的人际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意见的一致和感情的融洽,是为了解决人际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为了加深矛盾。因而,交往的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应抛弃有意防范和自卫心理。以诚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地去进行交往。交往的双方都能以现实的态度把问题的分歧点找出来,各自用对方的观点去了解对方的问题而不持怀疑态度,不怀戒备心理,不说假话地去实现这种交往。只要人们在交往中,不是吹毛求疵地去寻找对方的不足之处以证实自己的正确,而是为了了解对方,真正以与人为善的态度体谅和理解对方。那么,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建立起来。

再次,要有坦荡的胸襟,能接受对方的不同观点。交往不仅要了解对方的不同观点,还应该有肚量听取对方的不同观点,并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就像世界是没有完全的两片树叶一样。由于每个人的家庭、环境、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知识结构、民族传统等等的不同,因而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志向,决定了他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难度。例如,一个大学毕业生与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的人交往,文化层次的差异,要求大学毕业生要积极寻求交往的共同点,特别是要有洗耳恭听的心理准备,才有可能达到较好的交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