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就业指导
18271200000011

第11章 农业的含义和产业地位

农科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仅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家独立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撑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90年代,农业继续作为基础产业,要支撑国民生产总值在199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农业仍将作为基础产业,支撑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迈向富裕。农科大学生了解农科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适应未来社会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由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不可替代性所决定的。中国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表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中国每一次经济形势的恶化首先从农业开始,而每次调整的成功也都是以农业发展形势的好转为前提。

一、农业的含义

农业是人类依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能与自然力,通过人们的劳动去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物质再生产部门。就其本质和主体而言,农业是种植和蓄养之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发达国家,由于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提高,农业已经涵盖了为农业提供机器、肥料和供应化学物品的各个行业,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农产品加工、销售行业。在我国,历来把农业划分为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前者指种植业,后者指农、林、牧、副、渔五业,加上农业服务业、农产品的加工和生态农业。我们是在广义上使用农业这一概念的。

二、农业的产业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由农业对人类生存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和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发展的制约性作用所决定的。“食物的生产是直接关系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可见,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活动得以进行的起点。

人类社会分工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也只有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能够为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这些部门才有可能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快慢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生产部门提供生活资料所能达到的程度,决定了为其他生产部门提供劳动力和资金积累所能够达到的程度,并成为其他生产部门和职业领域发展的一个限制。

我们通常从以下几个面来说明农业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农业为全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基本生活资料。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逐步走向文明的母体产业和第一产业,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具有先决的意义。农业作为提供食物、衣料的生产部门,无论对经济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农业产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存在的基本保障,是其他一切职业活动得以存在的前提。

第二,农业劳动作为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社会分工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不仅为社会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而且也支撑着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是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中有51%的附加值和64%的就业机会依赖于农业原料③。我国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整个轻工业产值的比例,1991—1995年基本上稳定在67%以上,在乡镇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仍然有相当大的潜力。

第三,农业是出口物资的主要来源,也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将有更多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其中农副产品将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

第四,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供资金和积累。在解放初期,国家财政收人的一半以上来自农业,农业收成状况会直接影响国家财力,乃至影响到投资建设事业。

第五,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绿色植被最大,生物产量最高,光合产物利用最合理,经济效益好,生态平衡最佳等优势。农业作为地球上最大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为农业自身创造了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而且为所有非农业部门提供了发展和进步的生态环境条件。这也是其他部门所难以替代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逐步下降,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会弱化。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很小,但没有任何一国政府对农业不予以重视的。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土地资源的不足,使农业产业的基本功能具有制约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农业份额下降的同时,保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在于使农业的发展同其他部门的发展协调一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国家能够发展多少非农产业和非生产事业,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这无疑证明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客观规律的支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