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的煽动口才
18269700000017

第17章 敲响警钟,制造危机——用眼前的危机调动士兵的斗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1812年,拿破仑率领50万军远征俄罗斯。但是,拿破仑碰上了平生以来最强劲的对手——俄军元帅库图佐夫。

足智多谋的库图佐夫元帅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战略——不是奋力抵抗,而是不断后撒,直到撤出首都莫斯科。在寒冷的冬季里,法军占领了莫斯科,可胜利并没有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在石头城(莫斯科的别称)迎接拿破仑皇帝的不是成千上万的俄罗斯臣民,而是一场大火。一场大火焚毁了俄军来不及撤走的一丁点儿粮食供给,烧掉了法国人的梦想。库图佐夫的战略就是“将法军困在莫斯料,让其自生自灭”。

当冬天一天天逼近的时候,拿破仑决定在10月19日开始撤退。然而,法军士气颓丧、补给困难,加之大雪、寒风、俄军的追击和哥萨克骑兵游击式的袭击,撤退行动极其困难和缓慢。一时间,厌战思想在军队中蔓延开来。

这时候,普鲁士、瑞典等国家的军队恢复了元气,并且得到英国的军事援助,于是俄国纠集起各国联军,准备对法军发起复仇之战。

联军投入的总兵力只有20万,比不上20万法军,但骑兵却有2.5万人,是8000法国骑兵的三倍。拿破仑统率着连大炮都不会使用的新兵部队,企图把敌军围困在法国中央。为了鼓舞士气,拿破仑亲自检阅部队,宣布说:

“我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参战,而是以波拿巴将军的名义对敌人作战!你们呢?我亲爱的兄弟们,你们是以法兰西的保卫者的名义参战的!放眼看一看四周吗,警钟已经敲响了,普鲁士人、俄国人已经将枪弹和大炮倾倒在法兰西的土地上了!”

法兰西帝国在拿破仑的语言下岌岌可危,法国人民亡国灭种的威胁滚滚袭来,警钟长鸣,巨大的危机感袭上将士们的心头。在拿破仑天才的鼓动下,重重的危机反倒增强了法兰西将士们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法军一度低落的士气因之振奋。那些新兵再也不在乎他们是否会操纵大炮,也不管素质怎样了,他们现在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战——其实,拿破仑的军队是在德意志的土地上作战的。

1813年5月2日,拿破仑率领20万大军。在莱比锡西方的列登附近,反击11万联军的奇袭,将其击破。随后,列登战役、布森战役都取得了一些胜利。可是,由于骑兵不足,拿破仑的战略意图难以充分实施,战争不可能向着有利于法军的方向发展。

拿破仑率军攻战的结果是死伤2.5万人,占领了德累斯顿。接着,拿破仑开始排兵布阵。通过精心谋划,法军采取中央突破战术,迫使联军放弃阵地,取得了微弱的胜利。

此时正是拿破仑帝国坍塌的前夜,法军一贯的骄傲已经在战争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在这样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尽管战斗越来越艰苦,拿破仑仍然能鼓动新兵们奋力一搏,用法国的危机境地,激励新兵们产生出巨大的勇气。

优越的环境常使人丧失斗志,危机重重反而使人异常警觉。因此,优秀的领导者总是善于利用危机激发部下的斗志。历史上,项羽破釜沉舟,把士兵推向了无路可退的境地,结果大家求生的本能被激发出来,产生了强大的作战意志;后来,项羽带领大家背水一战,反而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也是制造危机感的激励方法。

纵横无敌的拿破仑和法军受到了惨重的失败,这是难以想象的。对于战争而言,胜利能鼓舞斗志,失败则必定挫伤锐气;拿破仑清晰地看到了眼前的危险局势,为了获得转机,他发挥自己惯于激励将士的本领,利用眼前的危机调动大家求生的意志、甘为祖国牺牲的渴望。结果,士兵们勇气倍增,义无反顾地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