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的煽动口才
18269700000149

第149章 措词得当,因人而异——以不同方式给六位国君写信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俗语

为了布置对英国的第二次进攻,拿破仑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和平。为了得到和平,他多年来做了最大努力。

成功加冕后,拿破仑给六个国家的君主写了信,吁求和平。信函根据每位收信人的性格以不同的体裁,斟字酌句,力求收到最佳效果,连如何签名都煞费苦心。下面是他致波斯国王的信:

“我名闻遐尔,您不会不知我是谁。我有何成就,您也不会不知道:我已使法国成为凌驾于西方各国之上的强国。我对东方各国之执政者至感兴趣……东方人勇气十足,精神焕发;但他们对某些技术一无所知,又缺乏军事训练,纪律松弛;他们与北方之军队交战,往往蒙受挫折……请将贵国的愿望驰告于我,我们将恢复友好与贸易关系……写于我的杜伊勒里宫……于我登基之年。拿破仑。”

但是在信的开头,这份函件用了个并不存在的头衔。显然,拿破仑以此来向波斯国王显示,写信者是埃及战争中名震东方的将军。文件注明:发自“波拿巴,法国人的皇帝。”

当他在致波斯国王的信上签名时,桌上还有一封致英国国王乔冶三世的信,虽然当时英、法尚处于交战状态。这封信文笔超凡,既动人,又巧妙恰当:

“目下各方均一无好处地流血牺牲,岂不令各国政府良心为之不安?我不耻于走出第一步。我认为我已向全世界表明:我并不害怕战争及其胜负难测的命运。我内心真诚地渴望和平,但是战争从无损于我的声誉。我请求陛下别错失恢复世界和平之良机!不要把这珍贵的任务留交您的子女。没有比目前更有利于平息愤怒的机遇了。如果失去这难得的机会,战争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以往十年中,陛下已获得了比全欧洲还要大的领地,获得了比全欧洲所拥有的更多的财富。您还想从战争中得到什么?”

马伦哥大捷后,他建议媾和。他给战败的奥皇发出一封劝诫性的信。信写得仍如往常一样坦率(那种坦率令欧洲外交家们不安):

“您知道的,我完全可以利用我的好运向您提出,作为媾和的条件,您得保证,您不得加入与英国的第四次联盟……没有什么比把我国人民的安宁与您的友谊相结合更使我高兴;为此,我提出这一要求,不管你那边我的敌人的数目与力量有多大。”

与此同时,他向维也纳挺进,并以威胁的语气给罗马去信:“告诉教皇,我在密切注视着一切。告诉他,我是查理曼,是教会之剑,是他的皇帝。我希望他以这个身份对待我。”显然,在拿破仑看来,如果他必须向罗马鞠躬,那么他至少也得要求罗马服从。

任何一句话都是说给别人听的。正所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外交也要看交际对象,要受对象的身份、经历、喜好、处境、文化教养、性格等因素的制约,不能统一而论。投合对方口味的言词,总是能收到美妙的效果。

对此,拿破仑就非常注意。他像纵横捭阖的棋手,用他艺术的语言成功地驾驭着纷繁的外交关系,在欧洲错综复杂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的外交大戏。我们可以发现,拿破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夺取胜利,在外交场合,他也是驾驭局势的好手。由此可见,说话与做人、做事是相通的,都需要当事人具备基本的处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