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拿破仑的煽动口才
18269700000134

第134章 寻找借口,兴师问罪——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威尼斯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1797年的春季战役使拿破仑占有了威尼斯共和国的大陆部分。不过,该国仍保有达尔马提亚沿海一部分和伊奥尼亚群岛。尽管该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中立的,但拿破仑却借口它在战争中曾帮助过奥军,把该国作为敌国对待。

拿破仑现在已是整个意大利北部的主人,只有威尼斯领土除外。威尼斯使节前来要求保持中立,拿破仑答应了他们的恳求,他说:

“保持中立吧,但是注意,你们的中立必须是真正诚恳而严格的。如果我进军奥国期间,后方发生骚乱,切断了我的交通线,如果有任何行动背弃了你们的意愿,帮助了法国的敌人,我一定立即报复,从那一刻起威尼斯的独立就不再存在了。”

当拿破仑与奥地利进行谈判时,威尼斯恰巧发生了反法叛乱,一些法国士兵遭到暗杀。听到这一报告,拿破仑意识到,这是再好不过的借口了。威尼斯,它也已老朽了,萎靡不振了,应该遭到摧毁。

“自从发现了去印度的好望角路线,随着德里雅斯特与安可纳的兴起,威尼斯已日趋没落。”拿破仑给督政们去信,以减轻他们的担忧,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战役辩解。“它不堪一击。这个不配享受自由、没有土地或水源的怯懦居民,当然应该移交给拥有腹地的领主。我们可以取走他们的舰只,搬空他们的兵工厂,运走他们的大炮,关闭他们的银行,我们也将占领科孚岛与安科纳。”

经过这样的榨取以后,拿破仑正式把魔爪伸向了威尼斯。

《论语》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夫而已矣!”对孔老夫子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师出有名,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名目、旗号,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历史上,人们在发动战争的时候,为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占据主动,都会给自己寻找合适的借口。尽管这种做法没有道义可言,甚至渗透着强盗逻辑,但是当事人都会对它情有独钟,寄托很大的期望。因此,在口才表达中,善于给自己找借口,其实是在逻辑、气势上占得先机,恫吓遗老,改朝换代——完成对威尼斯共和国的占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797年,拿破仑在军事上取得了对威尼斯共和国的胜利。接着,他开始以大刀阔斧的方式对付这个地区的元老显贵们,彻底完成绝对统治。

拿破仑的考虑是非常周全的,并非杞人忧天。因为,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地区的元老显贵们统治着威尼斯,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反动的政权之一。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不把这些势力打倒,将很难有所作为。

“你们挑动农民来反对我们”,拿破仑一面与奥地利人谈判,一面这样写信给威尼斯的耆老:“由于你,每个人都在喊:‘打死法国人!’我们成百名士兵已死于你的阴谋。别向我撒谎吧!是你,挑起了这些骚动。你以为由于我身在德意志,我就无法迫使人们对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表示敬重?我将为战友们的血债报仇!战争抑或和平!除非你即刻交出祸首,否则我将宣战。”

拿破仑就是用这个口吻恫吓10多个步履蹒跚、垂垂老矣的贵族。当元老院的使节来到营地时,他假装暴怒:

“我可以不再给你们宪法或元老院。对待威尼斯,我就是阿提拉第二,别再向我提什么建议,我将是你们的立法者。”

当城市被移交时,90岁高龄的都督倒地猝死——这是威尼斯的最后一位都督。威尼斯作为筹码划给了奥地利,从此丧失了独立地位。拿破仑改组了其政府,还向威尼斯索取了300万法郎黄金,300万法郎海军物资,5艘战舰,20幅最精美的油画和500部珍贵的原稿。

就这样,拿破仑恫吓遗老,终于通过改朝换代灭掉了威尼斯共和国。这个等待已久的胜利,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拿破仑天才般的口才表达技巧。除了军事上的武力进攻,他还具备一副铁齿铜牙,在气势汹汹地恐吓、威胁、煽动下,他似乎掌握了人间最高真理和生杀予夺的所有大权。这样想来,就不难理解那些都督们只得任凭摆布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方占有强势地位,往往会在无形中给另一方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利用这种优势表现出强硬的一面,能够让对方产生更加强烈的恐惧,从而可以打乱对方的思绪和正常的逻辑思考能力,最终在交流、沟通中达到我方的目的。坦率地说,这是一种力量不均衡状态下的优势利用技巧。

拿破仑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威尼斯,并取得军事胜利以后,需要对付的是这个地区的元老显贵们。不可否认,这些人有着强大的势力和影响力,但是他们失去了军事保护,自然成为砧板上的鱼肉,所以就不具备任何优势了。拿破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对他们加以恫吓、威胁,打破他们的心理防线,最终逼其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