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在治理国家的工作中,宗教事务始终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如果说拿破仑在宗教政策上有什么特点的话,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什么教派都不信仰。
在拿破仑看来,宗教从属于政治。因此,他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可以在任何时候宣称自己信仰任何宗教,可以非常容易地取得任何教派的信任和支持。在拿破仑的眼里,上帝和真主只是可以随便利用的工具,和自己的剑一样能够辟出新的天地。
在东方的开罗,拿破仑知道怎样争取当地酋长们的支持。他声称,他爱慕和敬仰土耳其和苏丹的敌人。为了争取埃及人的支持,拿破仑宣布:“我在埃及是伊斯兰教徒。”
拿破仑不放过任何迎合当地人的机会,把自己打扮成伊斯兰教徒的解放者。他一登陆,即用各种文字大量刊行布告。布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卡迪们,舍伊赫们,乌列马们,伊马姆们,绰尔巴德日伊们,埃及民众们!别人侮辱法国已经够了。报复的时刻到来了……你们大家依靠的真主说道:马木留克人统治的末日到来了……有人告诉你们说:我是来恢复你们的权利的……在整个世纪里,我们都是大苏丹的朋友……表示赞成我们的人,一定三生有幸!保持中立的人也是幸福的,他们将会有时间来了解我们。
“灾难将降落到那些拿起武器来反对我们的狂人身上,他们是必定要灭亡的!想请求我们庇护的村庄。可将苏丹旗树立在大清真寺的尖塔上。军队也可照样办理……对于居民作出敌对行为的村庄,将照军法处理。如果这类事件发生了,就放火烧毁村庄。舍伊赫-阿耳-别列德们,伊马姆们,穆厄德津们,你们要确实负起本身的职责。”
拿破仑这些说慌的技巧,较之欧洲的外交家们更为高明。在这里,他始终遵奉着东方的习俗,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当地宗教的信奉者和崇拜者,最大程度上迎合当地宗教势力的信任。这种做法,无疑会帮助拿破仑加强对当地的管理,稳固自己对被占领地的统治。
人类之间相互敌对的普遍借口是种族、民族和宗教。它们就像一条条深深的鸿沟,把人们界定在自己的框架内相互仇视。而其中尤以宗教的裂痕最为根深蒂固,历史上曾有过十字军东征这样庞大的宗教战争,现代社会更是以文明的冲突为世界和平的唯一障碍。要成为异教统治者,除了要有优势力量以外,还必须弥合宗教差别。尊重地方信仰,甚至可以利用宗教,对异教采取理解与宽容的态度,让宗教为统治服务。
拿破仑坚持入乡随俗的本土化战略,遵奉东方习俗争取酋长支持,这帮助他加强了对异族的统治。在许多人的眼里,拿破仑或许有曲意逢迎的欺骗性,但是在政治活动中这种手段无疑具有现实性。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