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中的五个心理误区
商战变幻诡谲,险象环生。很多总经理由于走入误区而心陷迷境,歧路难返。不走出心理误区,总经理将陷于失败的境地。
能否避免陷于心理误区,往往取决于总经理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观念等。总经理要走出歧途,需从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同时要注意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
商战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有:
(1)急躁冒进心理误区
这种心理表现为不顾客观情况如何,为达到目标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要消除急躁心理,首先要提高文化修养,增强自信心,磨砺自己的忍耐力;还有就是要充分了解自身所陷处境,正确分析自己与对手的长处与短处,这样能够增强自信心,避免急躁,逐步而又稳妥地成功地渡过难关。另外,可以做一些自我心理调节,力避急躁心理。
(2)功利心理
这种心理就是不管条件是否允许,一心想做大事业,赚大钱,是一种贪婪心理。激烈商海之中,要看得远些,想得远些,更要面对现实和客观实际情况,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达成目标。不能存在“一口吃成胖子”的急功近利心理。否则,必定会造成重大损失。
(3)自满倦怠心理
许多人只知创业,不知守业,事业成功了,便产生安乐享福的心理,对事业自满倦怠,不思进取,停步不前。这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随之而来的失败。过去的成绩,只是过去的,过去的经营方式、营销观念只适应过去的市场客观需求。商家只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观念、经营方式,开辟新的经营领域,才能在商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4)欺诈心理
现在各大媒体上的广告“竞赛”愈益激烈。对商家来说,扩大知名度就意味着产品的热销。但是在吸引人的广告之后,必须要货真价实,有真东西,经得起考验;徒有虚名,终会败坏声誉,为自己抹黑。商战不能走歪门邪道,欺诈别人,终被人欺。
做生意要走正道,欺诈心理要不得。商家必须端正营销心态,为企业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短期效益。欺诈只会使企业走向自我毁灭。
(5)恶性竞争心理
恶性竞争心理源于人的狭隘、嫉妒和争强好胜。这是商战中极不成熟的心态。
商家在商战中要根据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来考虑竞争策略的变换问题,切不可一味与对手缠斗。因为商家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击败对手,而在于使自己获得丰厚利润。因此商家不仅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还要有健全、理智的竞争思维,万不可步入恶性竞争的心理误区。
克服投资时的赌博心理
投资上的赌博心理也称投机心理,是凭侥幸靠运气,期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的心理。
总经理在企业投资中,在赌博心理下产生的投资是要不得的。这是因为,如果企业投资失败,不单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直接关系到诸多员工的生存问题。因此,企业投资一般以稳健投资为主,步步为营,以稳求胜。
美国著名的投资专家沃伦·巴菲特堪称世界级的“天才理财家”,他的投资即以稳健而取胜。巴菲特认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做到:
(1)希望赚钱,但不能利欲熏心,不能贪心过重,不能性急
如果投资者不爱财则会缺乏应有的动力,如果太爱财则有可能因孤注一掷而失败。投资者对投资过程必须比对投资的结果——钱有更浓厚的兴趣。
(2)投资者要有耐心
投资的前提是因为企业真正有价值。首先确定企业值多少钱,再决定每股股票值多少钱,然后决定买不买。不要猜测股价的运动,只要公司真正有价值,股价便宜,买好后就不应该担心。
(3)要能独立思考,不要因他人而轻易动摇
别人赞不赞同并不等于人对或者你错。要是你的信息正确,判断正确,就不用担心。如果你没有充分的信息,就不要作决定。
(4)要有自信
自信来自知识,头脑不要顽固,不能草率鲁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自己懂什么,不懂什么绝对诚实。不要投资到自己不懂的行业,即使股价便宜,如果你不懂或者不喜欢这个企业或行业,也不要投。如果你以为买下一种自己不想要的股票以期卖给一个比你笨的人,那受害的往往会是你自己。
(5)不要借债投资
借债投资无异于又给自己增加了一种风险,倘若投资得利,尚可化解风险;倘若投资失败则置自己于双重风险之下,最终会把自己搞的焦头烂额,血本无归。
(6)由于很难发现好的公司,发现后就不要轻易卖掉
不能贪图便宜去买不好的公司,也不能为了占一点便宜而把手里的绩优股卖掉。一般公司的业务很少按计划进行,全靠领导班子能干。在选股时要选自己愿意长期持股的公司,但也要相机而动。一旦发现股价已超过潜在的价值就应该卖掉。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或许对克服赌博心理有所帮助吧!总经理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投资的收益是最主要的。千万不可为一时之利而丧失一身之财,最终落得两手空空。因此稳健投资最重要。
总经理要克服贪的心理
求利之心人皆有之,贪的心理就是在求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追求收益。然而,物极必反,过分地求利并不见得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可能使事态向预计进程的反方向发展。
具有贪的心理的总经理在企业投资过程中表现出的过分求利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有些时候也是很明显的。连续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时,总经理看到产品的销售处在旺盛时期,就认为加大产量,多出产品,投入市场可以更多地赚钱,便一味扩充投资规模,而不去调整产品的结构,不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这种简单呆板的投资操作缺乏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很容易造成产品积压和投资浪费等完全可以避免的无谓失误。
贪的心理会让总经理在投资决策上见小利而忘大利。由于求利心过盛,在分析市场需求和现有产品是否在长期内仍然能满足市场要求等方面会出现偏差,导致投资失败。
那么,如何克服贪的心理呢?
总经理必须克服过分求利的心理,保持冷静的头脑,市场状况不好时也不气馁,要继续开拓。香港有位半文盲的家庭主妇,在炒股时,只抱着普通的求利心理,而不过分贪婪。采取当股价上涨三成就果断抛出,下跌三成就果断购进的“三成涨跌法”来操作,仅在几个月内,便获利十余万元。因此可以看出,过分地求利不见得能过分地得利;用平常的求利心理引导实践也会有喜出望外的收获。
精明的总经理在进行商业投资时,每次投资总求取最大利益,但不求取更大利益。这是因为最大利益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周密投资计划基础之上的,而更大利益则是在获取最大利益之后在远离前期计划的基础上所追求的,这就容易陷入贪的心理,最终会连前期的最大利益也赔进去。
培养正常的风险性心理
投资具有不确定性。水涨船高,如果被投资方获利,那么投资者也可获得较好的收益;如果被投资方破产,那么投资者也将血本无归。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在风险的商业投资面前如何选择,是总经理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总经理的风险心理。
风险心理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避险心理、冒险心理和谨慎心理。
(1)避险心理是许多投资者都存在的一种心理
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繁复激烈的竞争。有竞争就有风险,回避竞争,时间稍长必然惨遭淘汰。这种回避态度在风险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是变相放弃良机。投资者的避险心理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事业发达。对企业家来说,必要的避险心理是应该有的,但不能因为投资有风险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投资,如果安于现状,定会失去市场竞争的能力,最终被淘汰。
(2)冒险心理与避险心理恰恰相反
具有冒险心理的投资者一般喜欢选择风险性较大的投资项目。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风险大的项目,其收益往往也很大,一旦冒险成功,所获收益不可估量。二是冒险本身具有非常诱人的刺激性,成功的冒险行为在投资者看来是一种很有乐趣的活动,同时也能反应投资者技巧的娴熟,操作手段的高超,使其产生一种心满意得之感。但这种冒险投资一旦面临厄运,投资者所承担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其所受打击也特别大,容易使人一蹶不振。
(3)谨慎心理是投资者需要具备的良好心理
谨慎投资者取前两家之长,弃两家之短,集智勇于一身。既不因风险而怯步,也不为利大而盲目。通过对投资风险大小程度进行科学理智而又客观的分析,对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不测事件的因素进行全面周密的思考,来权衡风险和收益的消长关系。尽可能制订好有效的防御措施,以备应付运作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投资风险压缩到最小极限,从而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对企业家来说,企业投资的谨慎心理是必不可少的,总经理在投资时,多一分谨慎心理,少一分冒险心理或避险心理,就会多一分成功的希望。
总经理如何作出最优决策
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逻辑过程,它是根据决策的规律性来制定的。只有理解了决策的全过程,弄清楚每个程序各自的具体分工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决策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决策的第一步。即通过调查研究、预测和信息反馈等方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既是总经理的重要职责,也是总经理进行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经济技术目标,这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目标,需要对有关事物进行定性、定量、定时的分析。为此,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科学预测方法和调查研究技术。
(3)收集信息
要使决策做到正确有效,收集信息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信息是决策的基本依据,信息是否准确、充分而及时,会直接影响到决策分析的质量。可见,收集信息在决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4)确定价格准则
确定价值准则就是建立评价标准,以此作为方案选择的衡量尺度。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决策实际效益而设置必要的限制性条件。
(5)拟定方案
拟定方案是指为了达到决策目标而寻找途径。它包括对各种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分析研究,而后制定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拟定方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6)方案优选
方案优选,即在对各种方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目的性、可行性、时效性等原则,选定一个最佳方案。
(7)贯彻实施
通过模拟试验,进一步证明最佳方案切实可行后,就不失时机地进行大规模实施。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最后检验决策是否合理与有效,才能发现新问题。
(8)追踪检查
在决策付诸实施之后,要随时检查验证。要按照决策的方案,一步一步对比检查,对没有能达到预定效果的项目要找出原因。
总经理的决策关系着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总经理要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并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来拟制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定最优方案,做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向员工灌输团队心理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强调,企业最终的关键是“让员工众志成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为企业创造绩效”。因此,建设高效的团队尤其显得重要。那么作为一个总经理,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一支高效团队呢?
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总经理必须让员工从心里了解、喜欢、支持你的决定,今儿才能把个人目标升华为团队的整体利益。所以,建立一个高效团队要求总经理必须时刻向员工灌输团队心理:
(1)团队的表现是第一位的
作为总经理当你评功论过的时候,要把团队的表现放在第一位,时间久了员工就会形成“先从团队角度考虑”的心理。
(2)无益于团体发展的个人表现不好
你要通过行动让员工知道:尽管有时候他的成绩也很出色,但真正出色的成绩应该是那些可以帮助团队实现整体目标的努力。
(3)用团队来纠正个人工作的不足
用团队来帮助员工工作的不足,可以让员工养成“团队对自己更有利”的心理。
高效团队具备的七个特征
团体的概念一般被定义为:团体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人群结构。
一个高效的团体或称为士气高昂的战斗群体,本身应具有以下七种特征:
(1)团体的团结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非起源于外部的压力
(2)团体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倾向
(3)团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以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4)团体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团体中每个成员对团体的目标及总经理,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6)团体成员都明确地意识到群体的目标
(7)团体成员承认团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其团体存在和发展的意向
领导集团要达到高效的目标,就应该内部团结一致,就应朝一个方向努力,减少分歧。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各个企业都应该探索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团队管理精神。在这方面,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社长北田先生为了更好地团结团队,更好的管理企业,创立了一套“金鱼缸”式的管理方法。他在解释这种管理方法时说:“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一举一动,员工都看在眼里,如果以权谋私,员工知道了就会瞧不起你。”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所谓“金鱼缸”式管理,就是管理具有透明度。管理的透明度增大,自觉地将总经理的行为置于众目监督之下,就会严于律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感染力,团结了内部,排除了分歧,提高了团队效能。
作为领导团队的主要领导,总经理在明白了高效团队的特征之后,就应该学以致用,提升你所领导的团队的效能。
提高团队内聚力的五妙招
团体的内聚力,是指团体成员留存在团体之内的吸引力,是团体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满足程度的反映。它既包括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对团体的向心力,同时还包括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由此可见,团体内聚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是维持团体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增强团体功能,实现团体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它对团体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团体内聚力呢?
(1)作为团体的主要总经理,其领导方式应具有个人魅力
研究发现,在“民主”、“专制”和“放任”这三种领导方式下,以“民主”型领导方式最好,在该组领导下的成员比其他组成员间更友爱,团体思想更活跃,情感更积极,内聚力更强。
(2)应该提高团体的忧患意识,增强团体的竞争性,要争做该行业的“领头羊”
将内部矛盾化解转移为外部矛盾,就可减小内部矛盾产生的机会,而使团体内部出现“一致对外”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增强团体的内聚力和自信心。
(3)确定团体内部一致性的长远的发展目标
加强成员的一致性,同时将团体成败的利害关系与团体成员产生直接联系。在外国的许多企业都采取让员工直接参股的方式,来密切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团体的内聚力,提高生产效益。
(4)团体内部管理机制应该完善
应当做到赏罚严明,公平公正,而且应该将个人奖励与团体奖励相结合,把个人目标与团体的目标相结合,这样就会增强团体观念和团体内聚力。
(5)加强团体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密切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个团结的团体,内部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团体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加强团体的一致性,密切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增强团体内聚力的作用。
总而言之,团体内聚力提高了,该团体就会为其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从而提高生产率。
心理气氛促进团队的效能
团队的心理气氛是一个复合结构,它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如团体内聚力、团体竞争和协作、团体人际关系和团体决策类型等方面。
团队心理气氛对于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例如一个团队是心理气氛好的团体,即使分配的任务十分艰巨,他们也能够较好地完成。反之,如果团队心理气氛不好,就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他们也完成不好。
一个良好的团队必然会有良好的心理气氛,同样,良好的心理气氛也必然会促进团体产生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劳动成果、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在良好的团队心理气氛下工作,工作的创造性程度也必然会提高。团队心理气氛的形成并不是团体每个成员个体品质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中,消极的成员常常会得到改变,而且团队也会形成健康、和睦的工作气氛,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并使团体获得较好的效能。
名闻遐迩的松下电器,早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松下七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在理念上奠定了基础,正因为有这“七精神”的带动,企业上下团结一心,积极向上,在这里没有消极者的身影,只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正是这个有良好心理气氛的团队,创造出了世界闻名的松下企业。
心理气氛对于促进团队效能的作用在于:
(1)促进形成正确而有效的团体关系
(2)用经过选择而形成的社会准则调节团体成员的行为
(3)形成团体成员心理上的一致性
(4)完善优化团体构成
(5)解决团体成员间以及团体与领导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6)创造企业内部良好的心理气氛是总经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对企业的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内聚力与效率的四种关系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高的团体内聚力是不是就一定能够产生高的生产率呢?内聚力低,是不是就说明生产率低呢?早在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们就认识到,要提高生产效益,就必须重视改善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高内聚力的团体中,成员的士气和满意感都比较高,内聚力将有益于团体任务的完成。然而,有研究表明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二者的关系往往是十分复杂的。
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总经理的诱导方向,而且还取决于团体的态度及其与组织目标的一致程度。随着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程度不同,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将有四种不同情况出现。
(1)高内聚力、高一致性
就是说团体的态度与组织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性,这时,团体的内聚力越高,生产率越高。
(2)高内聚力、低一致性
即团体的态度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此时,团体的内聚力越高,生产率越低。
(3)低内聚力,低一致性
也就是团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团体的内聚力亦低,则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不明显。
(4)低内聚力,高一致性
就是团体的态度对组织目标是支持的,即使内聚力低,生产率也能提高。
所以,并不是任何内聚力都是有利于提高生产率的,只有在团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基础上,增强内聚力才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反之,如果团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则高内聚力反而会使生产率下降。
一个内聚力强的团体总是要求它的成员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在这种团体里,个人服从团体的倾向较强,如果总经理善于诱导,使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生产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这时内聚力与工作绩效成正比。反之,如果总经理不善于将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这时,团体的内聚力越强,反而会增加团体的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使生产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内聚力和工作绩效成反比。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一个团体的绩效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使团体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二是增强团员体内的内聚力。
克服盲从心理和犹豫心理
投资过程中有许多总经理会有盲从心理出现。在自己不熟悉情况、不了解行情、不明白消费者心理及市场需求等客观条件的情况下,毫无主观上的理智判断,就稀里糊涂地投资,结果造成投资损失,严重者血本无归。
在企业投资中,有盲从心理的总经理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商战中占有一锥之地。即使偶尔“投中一矢”,但随着运作的进行,时间的推移,终归要走向失败的深渊。
盲从心理是投资者心理上的一个误区。存在盲从心理的投资者在商战中是极危险的,时刻都有全军覆没之险。
另外,在投资者中还存在一种犹豫心理。就是在投资过程中欲左顾右,欲右顾左,左右不定,焦躁不安。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便会一点一点逐渐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
有犹豫心理的投资者,在即将决策前,原本深思熟虑的投资方略和经过细致研究制定的投资计划,在决策时或是忽然间产生了自我不信任感,或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自己已策划完善的投资计划发生动摇,最终得不到实施,丧失了获取投资收益的大好良机。犹豫心理在企业投资中,导致投资者瞻前顾后、决策不明、错失时机的事例是很多的。这种现象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企业投资过程是从产生投资动机开始,经过对自身主观状况和外界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然后据分析结果做出决策,最终将决策内容付诸行动。犹豫心理往往是在马上就要行动的关键时刻出现,使投资者改变决策和回过头来重新思考。等到再一次确认原决策并准备实施之时,外因或内因已经起了变化,所决策的内容已无法正常进行了。
要克服这两种心理误区,作为投资者,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似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也不能对任何事物都持一种怀疑态度,导致犹豫心理出现,最终错失良机。其次,应当减少对成功的渴望,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怕失败,败了还可以东山再起,但良机错失就会抱憾终生。
会议场上的十个有效忠告
优秀的总经理,当他主持一次会议的时候,总是十分清楚会议的特定目的是什么,或者应当是什么。他在会议上就会牵着众人绕着自己的目的转,取得会议的高效率。他不能容忍某一个人滔滔不绝,而是让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兴趣及机会。总经理要用好会议这个工具,提高会议的效率,就必须做到会议十戒。
(1)每一个会议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不开无目的的会议
(2)每个会议只应解决一个中心议题,不开有许多议题的会议
(3)会议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不开无准备的会议
(4)只开非开不可的会议,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
(5)会议的参加者必须与会议的主题直接相关,与主题无关的不要参加会议
(6)开会时,不作离题的讨论而要围绕中心发言,总经理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7)表明观点应简洁明了,会议不能容许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题
(8)会议一定要有决议,不开无决议的会议
(9)会议应该杜绝两种相反观点的激烈争吵
(10)会议应该禁止与会者频频进出会场
让每个人参与的心理技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总经理在布置完一件任务后,觉得如释重负,但是发现执行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顺利,许多人并没有真正领会会议的意思,导致任务执行的中断或拖延。总经理常常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怒,但从来都不找自己的原因。
每个总经理在主持会议的时候,不仅有进行决定、发布命令的权力,更有调动全体与会者真正参与会议的义务,只有全体与会者真正参与到会议当中,会议才有效率,才会出成果。然而达到这种境界却十分困难,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开会的时候下面有人看报纸、聊天或者干脆闭目养神,整个会议显得十分懒散,只有领导一个人在台上滔滔不绝,这种会议还不如不开。开会的目的就是达到共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都是总经理提出问题,再说出解决方法,下面的人不想也懒得想,认为“就这样吧,反正是你的责任”,问题就得不到有效解决。
所以,要充分调动所有与会者的积极性,使整个会议活起来,有效率起来。
总经理应喜欢这样的开会形式,即总经理提出问题,不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而是让大家自由发言,并进行辩论。这样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但是可以肯定每个人都在想,能达到这个程度,开会的效果也就有了。
让每个人参与有下列一些技巧:
(1)开会的议题必须和与会的每个人都有关系
反对将与开会议题无关的人请到会场上,因为他们的无所事事会影响其他人,从而导致会议效果的降低。
(2)创造一种有压力的气氛
迫使每个人都认真地听,认真地想。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总经理拿一张与会者的名单,可以随时请任何一位与会者起来重复刚刚讲过的一句话,或者简单发表一下对某某问题的看法,这样每个人都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使他们不敢马虎。
(3)加强引导作用
比如可以在提出问题之后,再提出若干种解决办法,让参与者广泛地讨论,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在讨论者分歧太大时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引导,尽可能使与会者意见统一起来。
(4)鼓励发言者
总经理主持会议讨论的过程中应不时对参与者的发言进行肯定或表扬,即使有时这些发言毫无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与会者踊跃发言,而这位发言者会在表扬与肯定的鼓励下进一步思索,或许会想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主持会议的实用心理技巧
(1)开宗明义,先声夺人的实用技巧
作为会议主持的总经理必须明确开会的目的,把握会议的主题,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成竹在胸,方可临危不乱,游刃有余,不至于处处捉襟见肘,被动挨打。尤其是会议的导入阶段是会议讨论的关键。
(2)因境制宜,调动情绪的实用技巧
“现在开会了。请××同志作报告,大家欢迎……”、“请同志们坐好,现在开会。第一项内容……”这是我们所经历的千篇一律的格式。这样的开场陈旧死板,令人生厌。开场白要陈述的内容包括会议主题、目的、意义、议程和开法等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绝对不是要囿于程式、不加变通的开始,而是要根据实际,因境制宜,灵活安排。
(3)有备而来,自然衔接的实用技巧
我们开会往往是因为没有找到向人们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更好的途径。正因为如此,会议是为实现某种目的的一种重要形式,要有明确的议题和清晰的程序。
(4)控制节奏,紧扣主题的实用技巧
会议的时间有其限度。一般会议的时间以两小时为限度,这是根据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条件设定的。超过两小时拖拖拉拉、松松散散的会议,只会增加疲劳而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满意的结果,作为主持人的总经理有责任控制会议的节奏,有张有弛,即使与会者充分交流意见,又要避免发生互相扯皮的现象。
(5)打破沉默,积极引导的实用技巧
如果把会议搞成一言堂,主持人在上面唱独角戏,就失去了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本意,也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领导的水平并不体现在以个人权威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虽然要有“唯我独尊”的威仪,但在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变。在会议上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使会场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毫不拘谨的局面,才有可能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善始善终,不留蛇尾的实用技巧
做什么事情务求善始善终,成功的会议总结方式也很重要。“虎头蛇尾”会令与会者有草草收场之感,该明确的认识还模模糊糊,该布置的任务也没有落实,结果大家觉得无所适从,一切照旧。通过会议要收到的预想效果没有实现,白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好的总结方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强化与会者的记忆,统一认识,并再次鼓动大家的情绪,有效提高会议讨论的质量,巩固讨论业已取得的成果。
谈判不能伤害对方自尊心
任何一个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都有维护自尊心的心理功能。对于一个谈判者来说,最严重的自我损伤莫过于不能维护其自尊心。这种自尊心一旦被破坏,心理上就会产生攻击效应,进而影响谈判。
如果谈判对手的自尊心受损,随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防范措施。
(1)文饰作用
在谈判中,谈判者即使有所失误,在心理上也总是在替自己辩护,通过似乎合理的途径,来使不利于自己的情势合理化。这就是一种文饰心理。例如,有个房屋买卖谈判,由于卖方说走了嘴,将地盘价格泄露出来,立即丧失了继续讨价还价的能力。他虽懊悔不已,但在嘴角上却向别人说:“也许对方已经知道这种价格了。”谈判中若出现了这种心理反应,聪明的谈判者总会顺水推舟,满足对方的这种需求,以获得皆大欢喜的谈判结局。
(2)逃避
谈判中如果出现了困境或令人焦虑的事情,谈判者则试图以某种理由为借口逃脱出来,并会列举困难、满腹牢骚,失去了挑战精神。这种自我防卫心理对于谈判者是极为有害的。培根说:“逆境中的美德就是忍耐。”可见忍耐是医治逃避心理的良药。
(3)反向作用
这是谈判者受到某种心理压抑而产生一种反向冲动的心态变化。处在此种防卫心理状态的谈判者,其外在表现与内心向往背道而驰,即向外输出的是一种相反的信息。在谈判桌前常能看到这种情况:谈判者的某种需要遭到对方拒绝时,对方便大怒说:“不谈了!没法谈了!”这就是反向心理的一种表现。例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刘备摔阿斗”的故事,其实也是一种反向作用。如果谈判者认识和理解这种心理作用,就会在谈判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4)自我显示
谈判中常见夸张、说谎或带有戏剧性的言行,借此来表现自己,哗众取宠。这是又一种自我防卫机制的行为反应。在谈判中,细心留意这些言行,可能获取对己方很有价值的信息。老练的谈判者还会借助于对方显示自己的慷慨、果断之机,达到获利的目的。但谈判者不可对对方由于感情冲动而作出的慷慨承诺深信不疑。当自我显示者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之后,会设法讨回先前的承诺。
(5)攻击
当谈判者的锐气受到挫折时,会产生一种激烈的攻击反应,将自己愤怒的情绪直接宣泄出来,有时还可能通过无关的事务反映出来。如果谈判者在谈判桌上出现莫名其妙的情绪变化,可能就是攻击心理的外化形式。有的谈判者即使在家里、单位里或者公共场所遇到不快,也会在谈判桌前暴露无遗。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不必太在意。
洞察心理,巧解谈判僵局
在谈判中时常遇到谈不下去的情况,也就是说陷入僵局。这时,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真的把谈判推向了死胡同,相反,如果能恰当地应用某些策略和方法还是可以“起死回生”的。
一般情况下,打破僵局的艺术有以下几种。
(1)首先要头脑冷静,切不可直言冲撞对方
双方经过激烈的磋商后,很有可能会达不成一致的意见,这时,千万不能为了速胜而说一些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话。比如,片面夸大对方产品质量的低劣,令对方感到十分懊恼;或者对对方的谈判人员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或者取笑对方:让对方“失了面子”;或者对对方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进行攻击,都有可能使对方对你产生反感,即使你作出某些让步,对方在心理上还是会蒙上一层阴影,谈判极有可能不欢而散。
(2)更换谈判组成员
让可能刺激对方的成员离开。非常有经验的谈判专家不会触怒对方而被要求离开,因为他可能要在“坏人策略”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现在是处于僵局,是要减轻对方压力的时候,可以让这些人从你的谈判组中离开,以作出让步。在谈判技巧中,有一种很常见的谈判策略就是“好人”和“坏人”的策略,或者叫做“红脸”和“白脸”的策略。
(3)转换话题
包括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一些娱乐新闻,或者讲一些幽默的故事,以缓解紧张气氛。
转换话题也就是不谈和谈判议题有关的事,谈一些毫不相关的东西,以使双方紧绷的神经得到暂时的缓解。当然聪明的谈判者还可以通过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和共鸣以作为下一步双方谈判的主旋律,并且将话题逐渐引到正题上,从而为打破僵局,抢占谈判主动权赢得先机。
(4)幽默以对
在谈判中,幽默是不可缺少的技巧。当谈判陷入僵局无法继续进行的时候,恰到好处地使用幽默,有利于打破僵局,使冷场的窘境在笑声中得到缓解。
我们要学会理解幽默和善于运用幽默,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培养。一方面要不断地清除自身琐碎、渺小、卑微的缺点和陋习,陶冶自己的情怀,提高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经受实际考验,使自己寓于才华和机智,遇事才能显出敏捷的思维和机智的应变能力。
(5)采取暂时休会的方式,使双方冷静头脑,整理思路
对己方来说,最好在休会前将自己的方案再作一次详尽的解释,提请对方在休会时作进一步的考虑。休会是使双方冷静的最好方法,由于双方都在火头上,此时稍有不甚,随时可能有“着火”的危险。富有经验的谈判者一般都会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主动提出暂停。暂停的时间可以依据各个谈判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一个晚上,也可以是一顿饭的时间,甚至可以更长一些,以给对方充足的时间考虑自己的谈判策略,并重新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