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社会,对管理的价值大家几乎一致认同,但对管理的概念却各有各的说法。
目前,对于管理的概念,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管理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办事的方法。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管理职能可划分为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五个方面,而所有的职能均是工作的细化、简化、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而有效实现目标的科学手段。
第二种,管理是处理人与事的艺术。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管理是要以有效的方法达到期望的具体成果。这就必然要求在实践上设计一种行得通的解决办法。这时,科学的管理就是达到某种所需要的具体结果的“诀窍”。因此,他们认为管理应该是一种行为的知识,即运用实际技巧的艺术。管理所要应对的主要是“人”和“事”,而人的思想、行为以及心理情绪差异万千、难以捉摸,各种事物的形态、种类、关系等等变化无穷,所以管理是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法则来应付千变万化的“人”和“事”的。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运用高超的艺术,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汇集众人的才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总之,如果对管理一词做最通俗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促使人把事做好。比较具体地讲,管理的概念应该是以下四项基本内涵的综合:
(1)管理是一种具有科学原则和运用艺术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2)管理的核心是“人”,建立分工合作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其重点
(3)管理的对象是“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事”
(4)管理的目的是以最高的效率达成目标
人本管理的概念
人本管理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
(1)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
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包含两个内容:人的素质的全面增强和人的解放。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经济组织,在追求自己的功利目标时,应为本组织的员工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与空间,这不仅仅是对员工的一种培养、一种提高,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2)组织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
组织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包括设定工作岗位及任务,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这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面。现时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运作过程中,要创造出完全理想化的符合人们全面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企业本身尚未完全脱离功利目的。但在这方面做一些尽可能的工作来推动员工在个人素质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却是可能的。
(3)自我管理与组织引导
自我管理必须有个引导,否则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个人的自我管理可能会导致组织内目标的冲突,从而使组织的目标难以实现。个人的自我管理只有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之上,才能使员工在自我管理时有方向,有一定的约束,有内在的激励力量。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都认同的,是个人愿景与之统一的结果。人本管理需要组织建有良好的组织共同愿景,而这一组织共同愿景中必然会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人本管理的原则
(1)个性化发展准则
个性化发展的准则要求组织在成员的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工作环境、文化氛围、资源配置过程等诸多方面均以是否有利于当事人,是否按他的本意,按他的特性潜质发挥,以及按他长远的发展来考虑。绝不是简单地处置,绝不是仅仅从组织功利性目标出发。
(2)引导性管理准则
引导性管理准则在组织运作中要求组织中的所有成员放弃由岗位带来的特权,平等地友好地互相建议、互相协调,使组织成员凝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完成组织最终的目标,在此过程中谋求各自的个性化发展。
(3)环境创设准则
组织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本质上是自我管理,它引导组织成员走上自我管理之路,使组织成为个性化发展的场所,所以作为整体的组织就只能创设与上述要求相符的环境,使组织成员在此环境中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能够自我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创设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场所,间接地引导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4)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准则
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准则要求组织的发展不能脱离个人的发展。不能单方面地要求组织成员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等来适应组织,而是要求组织的发展来适应成员个性发展而产生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在全体成员的一致性上面再做发展的考虑。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最终目标实质上是在个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管理的组织。
人本管理的内容
(1)人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的转换模式
一个能够自我管理的人,他的价值观、思想认识一定与组织的共同愿景、价值观有一致之处,他对自己的发展有相当的认识,他的心理需求一定是追求自我实现。反过来,要使一个人能够自我管理,也要从这个人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下手,使之产生一种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导致他能够进行自我管理。
(2)塑造人的价值观
由于人的思想认识水平、价值观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均有引导、强化和约束等效用,因此塑造一个能够自我管理的人,首先要塑造拥有此种价值观的人,提高其思想认识和思辨的能力。塑造人的价值观最基本的方法是教育。当人们正处于思想空白的时候,强制性的教育对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好处。
塑造这样的价值观除了教育之外,还要求组织形成相应的文化氛围。
(3)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个能够自我管理的人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4)对行为进行引导
人的行为是在内外诱因的刺激下,结合个人需求发生的。如果是有刺激而无内在需求,那么行为不会发生;相如果光有需求,而外界条件不具备,那么需求也将会消失。例如员工希望能够自我实现而组织没有可供他实现的条件,那么自我管理的行为也就不可能产生。
管理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心理的动物,其情绪、价值、思考、意念和抉择莫不被环境、教育和经验所左右。
由于公司的主体是“人”,任何人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事务的观点不尽相同,对利害的反应也不一致,其心理的变化、情绪的高低,都将会刺激其行为。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事的调适,也都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招致许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纷扰。故“管理”与“心理”二者之间,实是具有一种互动的因果关系存在。
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比较复杂,不能忽略其对管理的情境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与心理的关系。所谓行为,是代表个人肉体与精神上的各种动作。其产生的基本过程,依据行为科学家李威特的说法:“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总是因先受到某种刺激,才引发某种需要(即行为动机),而产生某种行为。”从需要到达成目的的行为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紧张状态。故欲了解一个人的行为,通常都可从他的眼神、脸色或一些心理现象中察觉。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无一不是一种选择,而每一种选择,也无一不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而产生的。换言之,人的行为是有原因、有动机的,是目标导向的。
传统的管理理论,将职工当作管理的工具,把个人在工作上的种种努力视为当然,并不认为个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成败存在影响。事实上,组织是由“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任何组织不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到何种程度,也绝不能把人与机器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因为“人”毕竟是有灵性、有意识和心智存在的高等动物。
因此,一个总经理和组织,必须从人性的观点把人当人看,从心理的分析知道其行为的原因,从外部的刺激反应了解他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进而多关切、多尊重,藉以激发其生命共同体的团队精神,唯有这样,总经理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总经理。
管理中的心理学效应
在管理的实践中,各级总经理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和处理一些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管理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很多,简单列举几个,大家可以查阅、了解并学习它们:
(1)贝尔效应
(2)鲶鱼效应
(3)罗森塔尔效应
(4)马太效应
(5)海潮效应
(6)酒与污水效应
(7)首因效应
(8)奥卡姆剃刀效应
(9)晕轮效应
(10)手表效应
要准备把握员工心理
总经理要根据员工及群体的外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行为动机、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
在总经理和员工互动过程中,彼此都会留下一定的印象,这种印象不仅是外部特征,还包括个人的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程度、阅历等特征。总经理正是根据这些特征对员工作出判断的。
人的表情是反映其内心态度、情绪、动机等活动的基本线索,是人的情感的外在形式,是人的心理活动有意或无意的流露和表现。总经理在知觉他人时,首先要通过对方表情来了解对方的动机、情绪和态度。表情有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行为表情。
员工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变化,反映了他的情绪状态;语言的音量、音色、音调、语速等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开朗乐观的人,音量大,音调较高,说话的速度较快;而性格内向的人一般说话比较低缓。人身体的肩、腰、臂、腿、足、手的动作及行为表情,也能反映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如人在灰心时“垂头丧气”,兴奋时“手舞足蹈”,焦虑时“坐立不安”等,特别是人的双手动作更能把其内心的秘密暴露无遗。
总经理常常会根据仪表和外在的气质来判断员工的性格。例如,有的总经理看到某一员工老实厚道,对总经理言听计从,便推测此人是一个踏实肯干、以诚相待、心无诡诈的人,因此放心大胆地提拔任用,也许事实正相反。这就要求总经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加强自己的角色知觉
总经理不仅要对员工进行认知,还要对自我进行认知,即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作出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态度作出客观的自我评价。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有缺陷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一种惊惧的表情。如果被喊起来背诵课文,他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
像他这样一个小孩儿,自我的感受一定很敏感,会回避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并不如此,他虽然有这样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勇气,抑制胆怯的情绪及其带来的表情。他用坚定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齿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惧怕。
从他克服缺陷的毅力和精神,能够看出罗斯福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意识。他不因缺陷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声誉的巅峰。
当然,总经理能对自我作出客观的评价很困难,往往借助与他人进行比较才能完成,即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参照物。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曾说: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赞扬、批评、友好、疏远等,为总经理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线索。总经理不能总是孤芳自赏,只有不断地和同事及员工进行社会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地进一步提高自信心。同样,如果一个总经理总是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就会丧失信心和勇气,从而否定自己。
总经理的角色知觉,是总经理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
优化领导集团的心理
传统的对领导集团的理解,是将其看作一种权力活动,就是由握有并行使权力的人组成的团体。也有将其理解为一种统治形式,即是对乐意接受统治的下级实行指挥与控制的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领导集团是一种围绕其组织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在集团内的各个成员之间发生的心理共鸣的联系之后,共同对被领导的个人或一定的团体组织施加以心理影响,从而协调该集团涉及范围内的人际关系,调动其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其能力并引导其方向,使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种种行为活动的领导组织。
领导集团心理是一般总经理心理的集合。在领导集团中,由于集体组织目标的制约,集团内成员间的相互影响,集团成员处于集体环境下对事物的态度等,使得它在一般领导心理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身的种种特征:
第一,领导集团成员的个体心理,与该集团的组织目标具有一致性。
第二,领导集团内的成员,与其他成员在心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三,领导集团内各成员的角色心理可以产生两极效应。
那么,如何优化领导集团心理,使之达到最优状态呢?要使领导集团心理达到最优状态,集团及其各成员必须做到:
(1)自觉增强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对于巩固集团组织发挥集体力量,促进个性心理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共同建立和谐的感情氛围
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必然会出现心情舒畅、关系和谐的局面。在这种氛围下开展工作,较易形成一致的意见,大家都能同心协力,因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领导效果。
(3)充分运用心理互补规律
从众心理的正反作用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来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从众心理有时是个人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与群体发生冲突,增强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手段。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是从众心理最好的例证。一般来说,从众心理带有被迫性,它是一种在外来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符合群体要求的行为,并非出于个人的自觉自愿。
从众心理的作用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集中全力达成共同目标
至少使成员不拖后腿,特别是当前竞争的现实,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对瞄准了的问题,能适时地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获得更大的效果。
(2)有利于增强集体意识
在群体中大家会同心协力,交流互补,产生新的思维方法,形成新的力量,后进赶先进,先进再先进,即便群体内有个别不太自觉的后进者,也能在从众行为的影响下,促使其改变观念与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目标。
(3)有利于良好作风、习惯的养成
总经理要善于运用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培养良好的作风、习惯。在一个企业内部如果树立几个典型,那么就可以带动身边一部分人,如果这群人都这么干,那就会使另一部分人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带动全部人去积极工作。
当然,任何事物都像双刃剑一样,有积极的一面,就有消极的一面,从众心理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从众心理倾向一致的压力,容易窒息成员的独创精神
如有的人有新的办法或独特的见解,但怕人说“好出风头”,为避免“枪打出头鸟”的风险,从而不敢说心里话。由于深受“一致”的约束,使一些有益的独创的见解埋没了。
(2)影响了群体的内聚力与战斗力
有些群体对持不同看法的人,不能容忍,致使有的成员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沉默寡言,不参与讨论,不发表看法建议,对团队的事件均漠然视之,直接影响了群体的内聚力与战斗力。
概而言之,总经理应当注意运用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消除从众心理的消极作用,这样一定会使团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
总经理要克服五种心理
(1)嫉妒心理
能干的总经理懂得训练接班人,他会把许多的详细资料移交给接班人。只有这样,总经理才能加强自己,从各方面培养自己。人们凭自己的能力促使别人去干工作获得的报酬多于自己亲自去干所获得的报酬,这是永恒的事实。但是总经理的嫉妒心理却在抑制人的积极性,扼制人才的发现和开发,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相容性、群体凝聚性,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不断进步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一个企业,如果总经理嫉妒别人的成就,恐惧别人超过甚至取代自己,那么这个企业如何能够搞好呢?
(2)浮躁心理
浮躁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这是一种经不起长期考验、缺乏耐力、急于求成的心理,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浮躁容易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稍有进展时盲目冒进,一遇挫折就烦闷急躁,甚至气急败坏干出蠢事,有严重急躁情绪的总经理,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不等于急躁冒进。经济建设不能急躁,做人处事更不能急躁,欲速则不达。
(3)忧郁心理
忧郁心理是一种情绪低落、遇事多虑甚至焦虑的心理现象,是急躁的一种反面极端。过分的小心谨慎,就会寸步难行、丧失机遇,就会斗志衰退、疑而不决,有时后果会不堪设想。忧郁心理的最大危害是影响总经理果断决策,影响领导群体的奋进斗志。犹豫不决不等于深谋远虑,特别是在信息社会,不抓住机遇及时决策,就会耽误大事。
(4)固执心理
固执是坚持成见、不懂变通的心理现象。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缺乏民主作风、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固执心理对于总经理,尤其是主要总经理来说,其危害性是很大的。久而久之,领导班子民主作风削弱,战斗力削弱,这既影响事业发展,也会使总经理处于苦恼的孤立地位。
(5)奉承心理
奉承是一种只听好话,听不进坏话,爱听报喜、厌听报忧的心理现象。爱听报喜、不爱听报忧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明明是企业亏损,却上报盈利;明明下面问题严重,却说成“形势一片大好”。爱听报喜的总经理,往往不能了解下面的实情,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给事业造成极大损失。
竞争心理激发团队效能
竞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组合。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动机,使动机处于活跃状态。竞争是一种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心理。竞争可以对人的智力起一种强化作用,它可以促使人的知觉更敏锐准确,注意力更集中,可以使人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
竞争对企业内部是有积极影响的。主要表现在:
(1)竞争可以起到冲淡成员之间的分歧,增加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心理相融,消除内部分裂因素,加强成员之间的团结,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的作用。
(2)竞争会促使成员更加关心群体的工作,更加积极地完成群体交给自己的任务,并主动帮助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同时积极为群体的发展和建设出主意、想办法、花力气。
(3)竞争造成了成员之间意见交流的增多,容易形成思想观点和态度、情绪的一致性,并形成统一的行动。
(4)竞争使群体中的弱点暴露出来,引起群体的重视,从而使群体进行改革,追求创新,调整目标,加强管理,严格纪律,提高素质,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使群体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5)竞争可以把群体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避免矛盾在潜伏状态下越来越大,促使双方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矛盾,及早解决矛盾。
(6)竞争也可以改变群体的一些错误观念。如对自己群体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过分强调独立而忽视与其他群体的团结协作冲突之后,人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主动地加强与其他群体的合作,在客观上造成了群体间的联合。
竞争对团队效能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1)增强团体内部的团结
(2)重视团体任务的完成
(3)团体领导方式日益趋向专制型,而团体成员又自愿忍受专制型领导
(4)团体趋于高度的组织化与沟通化,成员间构成稳定的分工合作关系
(5)要求团体成员高度的效忠与服从
竞争是必要的,竞争也是残酷的。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竞争力,也就失去了生存最基本的活力,就好像一潭死水,慢慢就会耗干的。因此,作为竞争团队的总经理,必须坚实而又果断地走好每一步,只有这样团队才会有大的发展。
内部管理参照交往原则
作为总经理,要搞好内部的人事管理,就应该遵守以下交往原则:
(1)平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这样做,才能深交。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平等的一些限制。即:平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平等是现实的,是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在交往中,注意用对等、求同、交友和谈心等方法去寻求平等,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
(2)互利原则
交友是互利的,有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三种模式。
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人都有被人关心,被人注意的需要。那么,在和他人交往中,要想得到他人的关心、注意和爱护,应考虑他人也需要关心、爱护,在交往中,可用互助法、竞争法、交换法等来实施互利原则。
(3)信誉原则
信誉的含义有:在交往中,说真话,不说假话——言必信;守诺言,践诺言——行必果。
讲信誉,在交往中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感觉,不会让别人感到上当受骗,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的成功。在人际交往中:要守信;要信任人,信任是守信的基础,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不轻易许诺,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也是取信于人的方法;要诚实,以诚待人是获取信誉,取信于人的积极方法;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4)相容原则
在组织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在交往中,贯彻相容原则,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心胸宽广,像海洋能纳百川之细流。相容是与民主、平等、独立相关联的。相容是民主社会的产物。能相容他人的人是有宽阔胸怀的,能宽容别人是有自信心、坚定意志、远大目标和理想的表现。自信心越高的人,相容度越强。
高效总经理的十个步骤
许多总经理不得不从一次次失败中获得经验与教训,为了使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那么如何成为高效总经理呢?以下十个步骤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1)明确组织的目标
不但总经理本人要明确组织的目标,而且要使每名团队成员都能明确组织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角色
明确你在组织中的角色,同时,使你的团队成员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明确自己的资源
真正了解自己所支配的资源,对所分配的资源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并根据资源的利用效果对自己进行考评,这样才能使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4)明确需要的管理规定及执行程序
为达到既定目标,明确需要制定的管理规定及执行程序,使每位员工都能真正理解和接受基本规章制度。
(5)明确自己的职权
明确自己的职权,并使你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明确各自拥有的职权。
(6)明确需要建立和维持的工作关系
明确你在部门内部、部门外部分别需要建立和维持的工作关系。必须对内外部组织关系进行详细了解,确认内外部组织涉及到哪些人,每个人所起的不同作用是什么。毫无疑问,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有助于提高你的管理效率。
(7)明确对员工进行考评的标准
当员工认识到自己在考评指标的制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他们就不会认为这些指标有失公平,心甘情愿为达到这些指标而努力工作。正是因为员工事先已经清楚将要执行的考评标准是什么,他们才会按照标准的要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没有必要坐等总经理的指导和建议。
(8)得到工作情况的反馈意见
及时的意见反馈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这种效果不是一年一度的业绩考评这种形式上的工作所能达到的。
(9)明确需要得到的帮助和支持
明确你和你的团队成员需要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对于任何一名总经理而言,最宝贵的资源莫过于来自于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建议、劝告、帮助和支持。
(10)明确员工得到的奖励
员工最希望得到的奖赏方式就是继续受聘和薪酬上调,此外,他们还渴望自己能有机会肩负起更多的任务和责任,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商战中常用的心理战术
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谓风云莫测,变幻无常,各式各样的巧谋奇计令人眼花缭乱,许多商场老手就因一招不慎而满盘皆输。因此,所有的总经理都要明白一个道理:想在商战中取胜,如果不懂得商战谋略,最终只有失败。要了解掌握并运用好各种商战战术,首先要对商战心理战术有所研究。常用心理战术主要有:
(1)瞒天过海
商战中采用此术,与一般的坑蒙拐骗有根本的不同。即商战中的欺骗不允许有危害性。运用“瞒天过海”战术,首先要做好“欺骗”,如果一切内情都摆在明处,对方一览无遗,那么“海”就很难“过”了。其次,瞒后表现出的假象要逼真,使对方从心理上失去戒心,不做丝毫防范,为计策的继续实施打好基础。最后在具体执行该策略时,要注意避免出现漏洞,善始善终将其贯彻完整。
(2)迂回突破
该战术一般多为弱者所采用,是以弱胜强的法宝。其中要旨是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和办法达到预定的目的,变不利为有利。对手的侧面相对于正面来说往往较弱。采取迂回突破战术能够避免硬碰硬所造成的两败俱伤。在运用迂回战术时要注意选择好迂回路线,不能选择对方较强实力的侧面,也不能选对方无关痛痒、舍留均可的侧面。
(3)反其道而行
反其道而行,其意指对手意料不到且无力救援之处,是投入实力攻击的突破点。想找出对手意料之外的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反向思维,避开对手正向思维所能想到的每一个方向,然后反其常规而行之,便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此战术运用的关键是运用“逆反思维模式”,从“逆”处求变,从“反”向取胜。
(4)以柔克刚
在利用以柔克刚术时,对柔克之道应该很好地领悟。“过刚则折,过柔则废。”刚柔相济方是此中真味。此战术要点在于避开对手锋芒,袭击对手弱处。在这一过程中,要顺应对手的态势,借助对方之力反制其身,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5)出奇制胜
弱者欲与强手一搏,出奇制胜是有效的战术并可收到有效的结果。出奇制胜从不同角度分析确有不同的奇妙之处。或招法奇特,如天降奇兵,或因巧成奇,独辟蹊径,或险处生奇等等。无论何种奇妙的战术,万变不离其根本——出奇者都有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处险不乱的稳定心理素质。出奇制胜大都是非常情况下的非常之举。这便是出奇制胜的实质和精髓。当然,正确理解奇与正的关系,是运用出奇制胜的基础。
(6)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其方法是先迎合对方的心理和兴趣,从情感上使其对已产生亲切友善的心态,减少对方的对立心理,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逆转,顺势擒住对手。在战术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纵的尺度,这是该战术的关键环节。
(7)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意在当对方内部矛盾日趋激化而产生混乱时,采取“坐壁上观”的态度静观其变,而后从中渔利。隔岸观火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和激化对手的内部矛盾,这是战术运用的前提,然后还要静观待变,使其在自乱中达到战术运用的第一步。
(8)随机应变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市场竞争中所能运用的战术是层出不穷的,这关键是看总经理运用之妙。一个好的心理战术如运用得当,便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法无定法”,商战中心理战术的运用并非一成不变的,这需要运用者的随机应变。相信您一定会借此而达到获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