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卫生
18268700000040

第40章 怎样防止和纠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例如,我们常常发现有的青少年总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老师或家长“顶牛”、“对着干”。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很强,是因为他们正处于一个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阶段,往往以成人自居,不希望父母像过去那样把自己当成小孩看待。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熟”,以及让别人意识到他们的存在,青少年们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此外,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不适当,也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如果不能得到纠正并不断增强的话,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不良性格,并出现意志消退、学习被动、生活悲观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因此,必须找出有效的方法来防止和纠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体做法如下:

(1)父母和老师应当认识到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要能够泰然处之,不要为青少年的“不听话”而大发脾气,要仔细分析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的逆反心理进行矫正和教育。

(2)父母和老师有必要改变观念,不要再用老一套的方法来教育子女和学生。注意多正面教育和引导,反对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方式对待青少年。要根据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尝试理解和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赢得他们的信任。有了信任作基础,才可能帮助青少年克服逆反心理。

(3)不要把青少年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让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教育。也只有在实践中,青少年才会进一步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主动地完善自己,逆反心理也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