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卫生
18268700000039

第39章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是指一个人习惯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方面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常伴有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心理。青少年之所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往往时刻关注着自身的变化,这时如果男性觉得自己不够高大,或者女性发现自己不够美丽,就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此外,如果青少年的成绩较差、表达能力不强,也会产生自卑心理。要想避免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父母和老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总盯着他们的缺点,不要一味地贬低和指责他们,而要让青少年明白“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道理。

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自卑容易引发一些不良情绪体验,并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阻碍着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青少年应当学会克服自卑心理,具体方法如下:

(1)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青少年应当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为自己的长处沾沾自喜,也不为自己的短处郁郁寡欢。在看到他人的缺点时,也不要忽略了他人的优点。不必追求完美无缺,要学会充分地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按照这种方式思考,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

(2)坦然面对失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是绝对不可能的,挫折和失败每个人都会遇到。青少年往往容易因为失败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并形成自卑心理。如果青少年能坦然面对失败,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保持平常的心态,那么失败不仅不会转化为自卑,还会促使青少年上进。

(3)改进归因方式。归因是指根据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指出其性质和原因的过程。自卑心理强的人与自信的人的归因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习惯于把问题和结果归结为客观的难以改变的原因。例如,当学习成绩不佳时,他们会简单地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天赋不高、头脑不够聪明的缘故。相反,一个自信的人,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则会从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主观因素上找原因。

(4)增强自信。自卑是由多次的失败累积而成的,自信可以通过一次次的成功来增强。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不妨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这样便逐渐地用自信心取代了自卑感。需要注意的是,自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青少年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