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265200000042

第42章 自我效能与警察工作适应水平(25629)(3)

8.3.低自我价值感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8.3.1.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feeling of self-worth)指个体对自身的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一个人对自己悦纳的程度。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有一个固定的得分模式,经过对被试进行自我价值感测试,然后按得分高低平分为两组,结果实际得分范围都在理论分值范围的中上部。用中数划分法对自我价值感得分划分为两组:中数以上者为高自我价值感组,这种人喜欢认同自己的最佳状态;中数以下者为“低”自我价值感组,这组的人对问题大都选择居中的答案。结果是,高分是真的高,低分其实是中间值。低自我价值感者实际上是人群中自我价值感居中者,只是在正常人群中相对而言。因此,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丧失竞争力的,他们的典型特征是中庸,既不绝对肯定也不绝对否定自己。

张焰等人认为,低自我价值感者的自我观念不太明确,很少对自己进行极端的描述,习惯于对自己采用模棱两可的评价和描述,有时甚至是混乱和矛盾的,具有含糊和不确定的自我图示。自我观念的同一性水平较低,缺乏内在一致自我。自我观念的稳定性较小,容易受到外界与自我相关暗示的影响,对与自我相关的信息格外敏感,对社会情景进行反应时非常保守、谨慎、中庸,显得不偏不倚。

8.3.2.低自我价值感者的成就动机特点

人们的成就行为具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相对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倾向远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就高。反之,则低。低自我价值感者出于中庸和保守的特点,他们对失败的恐惧超过对成功的希望,避免失败的倾向大于追求成功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低。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往往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满足心理需求、提高自尊心,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则利用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

一些实验表明,在不重要的情况下,低自我价值感者通过充分准备以减少失败的可能性来努力保护自我形象。当任务与自我关系较大时,他们会减少练习或选择某种干扰,这样在增加了失败机会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合理化”的理由,增加了对成绩归因的模糊性。这样,低成就反映低能力就不是显而易见的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保护自我形象的目的。

他们希望成功又害怕失败,后者又超过前者,因此形成了自我保护的态度。遇到充满未知因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的行为受到保护自身免遭失败、尴尬、排斥和其它侮辱的动机驱使,成就动机水平较低。

8.3.3.低自我价值感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自我效能体现出个体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1982)把个体对成就行为是否成功的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后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成就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活动,他就会产生高自我效能感,并以此从事该活动。

Baumeister,Hutlon & Tice(1989)所进行的“自我表现”的实验研究表明,由于低自我价值感者与高自我价值感者并非完全相反,不是自我效能水平很低的,而是有着中等的自我效能感。受自我保护意识的驱使,他们会很自然地表现得不偏不倚、十分节制,既不十分积极也不十分消极;既不完全逃避困难也不完全正视困难;既不浅尝辄止也不持之以恒。

8.3.4.低自我价值感者的追求目标

德威克(Dweck,1986)指出,人们成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分为学习目标和操作目标。

高自我价值感者追求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s)。他们追求工作成功,同时追求自我成长。成功了会增加成就感,失败了也会吸取经验教训、得到有益的收获、发展自己的能力。低自我价值感者追求操作目标(performance goals)。他们追求的不是真正的工作成功,而是利用这种成功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好评。他们的保守性使他们不在乎工作本身的意义,也不在乎成功或失败会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什么好处,却在意他人对此的看法和态度。因而,他们的成就需要更倾向于自我表现而不是自我成长,他们的成就行为更多地追求操作目标,而不是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