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265200000041

第41章 自我效能与警察工作适应水平(25629)(2)

8.2.自我效能与环境适应

8.2.1.个体适应的含义

适应是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映,如对光等物理刺激变化的适应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变化适应等。J.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它即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由于人是社会的人,因此个体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环境;由于人有意识,因此人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与外部世界取得平衡,而且要取得内部心理世界的平衡,实现良好的自我适应。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个体适应的丰富内涵。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因此,可以认为适应是人生永远的话题。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环境,并且能改造环境,发展自己。当一个人较长时间既不能改变环境也不能适应环境,产生较强烈地适应困难,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和能力的发挥,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人的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水平与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其实,人的成长、发展就是一个由适应----不适应----适应,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其中,任何对适应,不适应绝对化的理解都是不妥的。从人的一生看,由小到大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适应过程。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活动中心由游戏转为学习,有的孩子会表现为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困难、不听话。这就是适应与不适应矛盾的体现。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类似的不适应大都能顺利地得以解决,而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也不会把个别孩子的适应困难看得十分严重。可见,不适应并非都构成问题。人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会面临着适应的问题。所不同的是,随着人的长大和持续社会化的要求,人的适应问题将由简单趋于复杂,且更具社会性。

某省两所警察学校在公安和保安两个专业中各选择了一个班进行了学习适应水平、自信心和意志品质的调查。以期对心理辅导课程和学校管理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和思路。

两个班分别是9802公安专业N=49,99z6保安专业N=58,以下简称98、99。调查采用我们自己设计的“心理辅导调查问卷(4)”和“意志品质自测简表”。问卷(4)共50个题,其中有6个开放性问题,其余为封闭性问题,答案选择为三个梯度。整个问卷分为两部分,前24题,反映个体的目前学习适应状况,后26题反映个体的自信心水平。以上两个问卷均采用署名调查的方法,课堂完成。

问卷分析

对当前学习环境适应状况

由于该校是全日制寄宿制军事化管理,学习环境只是整个生活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状况当然不能排除生活环境的影响作用。通过(表8—1)可以看到对于目前环境的适应,两个专业的学生差别并不显著。但是,仅此不能反映出其中的作用因素和在哪一种水平上的适应状况。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暂时对涉及人际关系、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等因素的问题不做分析,选择对学习动机有着更直接关系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表8—2)可以看到专业及是否分配工作与对专业的满意程度成正比,与学习努力程度及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成反比。由于开放性问题所反映的信息内容不同不能进一步比较两个班在适应水平方面的差异,但在一点上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9802班在开放性问题中有10%的人表示,由于与初高中比学习压力不大,比较轻松,其中一个同学说:“考上了大专,负责分配,所以自己堕落了(不严格要求、不努力了)”;另有31%的人认为缺乏学习气氛,学习受到干扰而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环境。99z6班在辅导活动课中组织同学针对有关问题进一步讨论,经过同学们自己统计的结果显示,有11%的人承认在课堂上经常看课外书;只有24%的人从来不睡觉,坚持认真听讲;有10%的人因为早晨出操体能消耗较大或基础差听不懂,几乎天天课上睡觉,并认为困了就可以睡,想睡就睡;5%的人承认自己几乎每天都要在课上说话,干扰影响他人的学习。同时,问卷中显示也有31%的同学,因为缺乏学习气氛,学习受到他人干扰而不满意现在的学习环境。

自信心、意志力状况分析

由于对自信心的问卷调查与“意志品质自测简易量表” 有较多的接近部分,因此把两个结果放在一起对照统计。考虑到计分标准的差异因素,可以认为,两者之间确实具有非常大的内部相关一致性,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也体现了两个专业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见(表8—3)。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自信心水平和两个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从26道题中选择出部分题比较分析。由于年龄相同、在一个学校里生活,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接近之处大于不同点。无论是公安专业还是保安专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存在共同之处,可以不具备较高的学历,但必须具有相应的心理素质,否则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该调查研究显示,目前的在校学员,未来的警官和保安工作者与实际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体现了较低的“自我效能”水平,见(表8—4)。

尤其值得注意在(表8—4)中标有“*”的问题,显示在自主意识方面、拒绝暗示性、挫折承受力等方面,公安专业的学员水平低于保安专业的学员。这种情况可能与两部分学员中一部分人家庭生活情况的差别、在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的差别、自我期望值的差别等因素相关,此问题在这项研究中尚不能解释。

通过对(表8—1)(表8—2 )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到,对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远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决定了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中每个同学是在积极地还是在消极地适应环境,是在发展的水平上还是在逃避的水平上面对和要求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解决学生学习动机和目的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开展素质教育,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学生整体的自我效能水平。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在校预备警官和在职民警的适应水平和自我效能,已经成为警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自我适应主要与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有关。良好的自我适应表现为个体自我感觉的敏锐性、自我评价的恰当性和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即个体对自己内部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有清楚的觉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有恰当的评价,以及对自己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肯定自己、悦纳自己,既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局限和缺陷,又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对自己的努力有成功的信心。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表现为个体对环境适应的主动性、反映的适度性和调控的灵活性,即个体能够主动地搜集和分析信息,恰当、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及时根据个体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调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组织和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使自己事业和生活的目标得以实现。

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是相互联系、影响、作用的,构成了个体的适应水平。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个体从自己活动的成败及他人评价的反馈信息中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并产生相应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体验。个体肯定性的自我评价倾向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构成良好的自我适应状态,否定性的自我评价倾向和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会造成自我适应不良。同时,自我适应的状况和水平对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定向、目标选择以及在群体中的自我定位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影响个体适应环境的结果和水平。

8.2.2.自我意识、自我效能与自我适应

自我效能与自我意识的水平密切相关。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自我所形成的比较全面的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自豪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

个体在社会活动中不断获得有关自我及相关的信息,通过对自我状态的知觉、体验,通过对各种活动结果的了解,通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评价,通过与他人的比较,经过一系列的信息接收和整合过程逐渐形成了对自己的认识。这是一个多次反复、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原有的自我意识会影响着个体自我评价的倾向,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个体的发展,新的自我评价又会不断肯定或否定、巩固或修正已经形成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水平较高的人对自己有较多的肯定性评价,自信心较强,即使面对困境和挫折,也经常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寻找原因,寻求走出困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会轻易地自暴自弃。自我意识水平低的人缺乏自信,在困境和挫折境遇非常容易体验自卑、否定自己、放弃目标。可见,自我意识水平,即如何全面地认知自己决定了自我效能的水平。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都有局限性和不足。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在顺利和成功的时候不会妄自尊大,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在逆境和困难的时候又能够扬长避短,保持进取精神。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水平低的人,平时有可能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处于逆境和困难之中又会悲观失望、放弃努力。

可见,个体能否自我适应不仅取决于自我意识,更重要受到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一个拥有正向思维能力,保持积极进取精神的人,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的人,也就是较好自我适应的人。

8.2.3.自我意识、自我效能与适应环境

在同样的环境中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这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但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水平永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绝不仅仅是消极被动的。个体适应环境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水平低的人,有可能感受到环境的压力放弃自我,一切听天由命。还有的人可能会在一个低水平的层次上去适应环境,他们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现实的一切,包括那些落后、消极的东西。这样的所谓适应,使人付出了放弃理想、目标和进取精神的代价。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认识、了解环境,通过对自己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角色和发展目标。他们首先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同时利用可能的条件发展和改造环境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在发展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对各种环境因素做出可控和不可控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积极适应环境的调控决策。对于可控因素,选择适当的时机,确定适当的方式和程序,采取渐进或者是“革命”的步骤,积极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发展自我。对于那些目前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个体目标由于环境因素而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能够主动调适自我、面对现实、升华或健康地宣泄过剩的心理能量,并在行为上及时调整方向,保持心理的平衡。

8.2.4.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

个体心理活动是内在结构而成的系统,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是个体生活适应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密切作用的两个方面。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活动的效果和他人的评价等反馈信息,逐渐形成对自己能力、性格、情感等各方面的认识,并产生相应的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自我评价倾向和情感体验也会形成不同的自我适应状态。自我适应状况也会对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行为定向、目标选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产生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体适应环境的水平。

心态平衡、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取得较好成就、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又会促进内心的自我肯定。个体自我适应水平和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水平同时影响着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的水平。自我适应与适应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用系统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个体适应困难问题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也使我们看到心理辅导在提高个体适应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