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培养的习惯与性格
18263800000191

第191章 培养善待自己过失的性格

【性格解读】人们常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说到底是“性格”使然。所以如何对待身边的事物,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在顺境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唯有面对失败才能考察一个人的魄力和心理特征;因此,善待自己过失的人拥有积极开朗的性格,更容易获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说来容易,但是临到自己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处之。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他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材料,先后进行了上千次实验,但是都以失败告终。这时,有人对他说:“想要用电灯驱走黑暗真是太难了!”爱迪生却坦然地说:“不!我已经进行了上千次实验,知道了上千种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后来,爱迪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采用钨丝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一些人认为“上千次失败的实验”是负担,证明“电灯”是不可行的发明创造;而爱迪生则善待自己的失败,并认为它们是难得的经验累积,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告诉我们,在个人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指导我们日后的实践;“善待自己的过失,”并养成这样一种性格,我们才容易学会“经营”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有更多、更大获得成功的机会。

【心得感悟】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但不能苛求自己。当自己出现错误的时候,首要的问题是找出其中的原因,并采取补救的措施,并注意吸取教训;一味埋怨自己则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它会损耗我们的精力,使自己陷入低谷,无异于作茧自缚。

【行动指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常常主动提供帮助,化解危机;当自己遭遇挫折、犯错时,我们也要学会善待自己,才能顺利走出低谷,迈向成功。

1.正确看待失败。失败的滋味充满了辛酸,除了承受打击以外,我们更容易对自己失去自信,这时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失败,从大局认识失败带给我们的有益借鉴,就容易有更大的收获。

2.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指导自己日后的实践。聪明的人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指导自己的实践,所以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就不会产生消极的看法和认识。

3.出现失误后,采取积极的挽救措施,从而把自己的精力放到有价值的行动上来,而不是自怨自艾。这种“健忘”的处理方式可以把消极转化为积极的力量。

第一百〇一章 培养一切向前看的性格

【性格解读】一年365天,如果以60岁的年轮计算,我们的生命历程是21900天。21900,这与几十万、上百万的财富相比,少得可怜。当我们纠缠于作日的得失、算计着刚刚失去的财富时,是否想到宝贵的时光正在从我们身边悄然流逝?

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我们需要培养“一切向前看”的视野,才能收获快乐幸福的人生。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它包含了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的内容和主题;而得到与失去,选择和舍弃,更困扰着每个人心神难安。在人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由生疏走向成熟的,一时的疏忽会让追求完美的我们耗费许多精力,但是,这种耗费是不必要的,我们需要以豁达的心态专注于明天,学会一切向前看。

20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的时候,毛泽东和周恩来正是着眼于未来,作出了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重大决策;比尔·盖茨当年开发电脑操作系统,也是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获得了成功。因此,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着眼未来幸福生活的塑造,我们需要培养自己“一切向前看”的个性特征,能够调动自己的精力开拓面向未来的积极人生。

【心得感悟】在生活中,过往的历史固然不能忘记,但是未来更加重要。无论昨天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学会一切向前看,善于忘记过去的成败得失,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未来的美好岁月中去。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始终朝着未来的方向前进,这也要求我们勇敢面对未来,而不是与过去纠缠不清。

【行动指南】人生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和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切向前看的性格。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对过去患得患失。悲观的人往往对已经过去的生活纠缠不清,对失去的东西总是不能放手;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被过去束缚住。

2.专注于眼前的目标,努力把事情做好。把握现在才能掌握未来,当我们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办好时候,就是在创造美好的未来,就是在向前看。

3.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生活的背后总有一些残缺。因此,我们要学会忘记昨天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和痛苦记忆,才能坦然面对明天的太阳,微笑着迎接明天的生活。

第一百〇二章 培养善待自己的性格

【性格解读】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会懂得逃避甚至反抗。但是人生充满了复杂和艰辛,我们从成功者的经验、从畅销的励志书上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渐渐失去了怜惜自我的保护手段。因此,当我们终日陷入对名利的追逐而身心疲惫时,要学会善待自己,懂得享受人生的快慰。

美国一位富豪经过多年创业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但是多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有一次,他的心脏病又发作了,医生经过紧急抢救才把他从死神的手中抢救过来。经过这件事以后,这位富翁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不再把财富视为人生第一必需品,开始把健康作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他曾经对人说:“我仅仅需要一颗健康的心脏就足够了,从此我不会无休止地追求财富了,要善待自己。”

生活的丰富多样给人们提供了各种选择的机会,但是一些人执迷于某一方面试图达到理想的目标,结果使自己的健康、亲情等被丢弃,使自己失去了享受美好人生的机会。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态度。许多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往往倍感孤寂,因为他们只拥有了人生部分主题,失去了更美丽的风景,结果只能迷失自己。

因此,在追求自我发展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善于看到人生丰富的内涵,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要苛求自己。

【心得感悟】如果我们用简单的词汇形容人生的最大理想是什么,大多离不开“快乐”、“幸福”等内容。但是面对人生中的激烈竞争和种种不如人意,我们需要在身心劳顿的时候给自己一片休憩的空间,才能在这里获得安宁,充分释放自己。人们的价值观决定了自己的生活追求,当我们以别样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终日的追求和目标时,也许突然有一天会发现它们经不起我们的推敲,因此,过自己喜欢的快乐生活,学会善待自己就成为我们最应该体验的幸福!

【行动指南】1.在追求事业与工作目标的同时,抽出时间反省自己的生活。自省的人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而不至于迷失在日常的烦琐事务中。通过这种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生活状态,对一些不足进行修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秉承不苛求自己的生活哲学。人不可以对不起别人,但也不能对不起自己。培养善待自己的性格,珍惜自己,是我们关爱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3.善待自己并不等于放任自己。善待自己会获得轻松和快乐的感觉,但是它与放纵自己有根本的不同,是着眼长远发展目标而展开的。

第一百〇三章 培养享受寂寞的性格

【性格解读】现代社会是一个繁华的世界,特别是在大都会里,人们进入公司、学校、医院……与自己的朋友、客户展开各种交流和沟通,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紧张繁忙的工作的确带给人充实的感受,但是也很容易让人感觉劳顿,甚至是长久的身心疲惫。所以,追求宁静的生活,渴望安定的时光,成为许多现代人的强烈需求。因此,对待生活,我们要会享受寂寞。

想象一下,结束紧张繁忙的工作回到家里,光着脚在落地玻璃前端着一杯红酒欣赏落日的余辉,这种惬意的人生享受是何等的可贵。人是群居性的动物,然而一个人静静地独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事实上,生活中的许多主题需要我们在一个人的时候回味、思考,进而对杂乱的思绪进行梳理,对繁忙的人生做出新的安排。

培养自己享受寂寞的个性,可以使我们具备从容面对人生的心境,在思考中获得更多人生的珍馐美味。寂寞而不孤独,这是一种人生境界,懂得了寂寞我们才算长大成熟,从而享受生活的平静、安静和寂静。

【心得感悟】寂寞的滋味是人生的一种享受,特别是告别自然经济以后,我们经历工业文明之后,正生活在一个焦虑的信息文明时代。物极必反,当紧张、繁忙的生活围绕在我们周围的时候,能够享受寂寞就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一个人寂寞的时候才会深思,才能着眼长远目标,创造更大的成就。比如,司马迁遭受非刑后被亲友疏远,但他在寂寞中完成《史记》。我们也要善于从寂寞中发现另外一种独特的风景。

【行动指南】享受寂寞的时候,我们会获得不同的心境,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安静的思考和想象,给自己留一片心灵的空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1.学会思考。人是在意识的主导下处理各种事务的,学会思考、深入思考的人才能对各种事务有深刻的洞察力,才能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享受寂寞的味道,而不是难以忍受这种一个人的生活。

2.不追求浮华的生活主题,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就像许多人喜欢辛辣的美食一样,一些人也喜欢追求热闹的生活,而不能从平静的生活中获得幸福和快乐。所以我们要善于反朴归真,从细微的生活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第一百〇四章 培养难得糊涂的性格

【性格解读】“真善美”是人们追求世间万物的一种美好期待,但是生活中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时候采取不偏激的态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因为,无论是人情还是世事都应该包含着多种视角的理解,如果钻牛角尖就很容易把自己带进尴尬的境地。在这里,我们要培养自己难得糊涂的处事个性。

“难得糊涂”,确切地说是我国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提出来的。当年,他书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又加了一些小字作为说明:“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后人把他这段话作出各种演绎,并开创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比如,晚清曾国藩就深谙糊涂学的精妙之处,他在险恶的官场上左右逢源,生前被封为一等侯爵,死后又得“文正公”的美谥,这离不开他对糊涂学的深刻顿悟和出色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各种事物,包括艰险、困难、挑战,以及失望、舍弃等,一味地抱怨和埋怨无助于我们化解各种难题。事实上,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幸福感和快乐程度;因此,不纠缠于对生活偏执的理解,保持“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可以使我们轻松排解各种烦忧,笑对人生!

【心得感悟】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有一种理论叫“模糊管理”;在工业控制技术上,也有一种方法叫“模糊控制”。事实上,它们都可以统称为“模糊学”。在人生哲学上面,“难得糊涂”是一种独特的心态和处世方法,它可以化解我们焦虑的身心,让人生得到放松和休息,获得惬意的享受。因此,培养难得糊涂的性格是我们需要尝试的一种努力。

【行动指南】1.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要保持释然的心态。生活中的琐事会牵扯我们过多的精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自己处于烦恼和忧愁中,加速人的衰老,而且也容易患高血压、心脏病、肝胆病等疾病。所以,要不被小事束缚住。

2.要学会理智处事。“难得糊涂”并非一味地放任自己,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绪,懂得什么时候“糊涂”。相反,沉不住气的人不能提醒自己做到理智行动,因而就不会控制心态,掌控感情。

第一百〇五章 培养勤俭的性格

【性格解读】“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勤俭的品格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与文化产品,获得了幸福的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勤俭的品格,是享受富足、收获幸福的关键。

建国以后,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作为一国总理的周恩来负责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使命。在这种背景下,他与大家同甘苦,勤劳俭朴,既发挥了表率作用,又推动了社会财富的积累。比如,“修房子事件”就集中表现了这一点。当时周恩来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阴暗潮湿,光线很暗,影响到主人的健康。正好这时周恩来夫妇都在外地出差,秘书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就把房子简单维修了一下。但是,周恩来回来后发脾气了,直到把室内原来的东西换回来才住进去;此外,他还多次在国务院会议上做自我批评,要求大家不要效仿。

正是严格遵循“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周恩来在考虑和处理各种问题时做到了厉行节约,带领全国人民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但是培养勤俭品格和勤俭持家的作风仍然十分必要。当人们热衷谈论奢侈风潮的时候,我们还要看到,世界各地的富豪大多是以简约生活为美的,他们不炫耀,勤俭持家,体现了一种优秀的生活哲学和人性价值。

【心得感悟】勤劳勤俭精神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在创业的时候我们要依靠它开创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当我们富有时,还要依靠它才能守护一生的财富资源。在现代富裕的商业世界中,勤俭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要求。那些通过经营管理获得财富的人正是依靠出色的节俭技巧才有了今日的地位,懂得合理消费是他们日常必修的一门功课;反观国内一些暴富人群,到国外旅游时经常“摆阔”、“露富”,不但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些人甚至招来盗被的祸害,这种警示是非常深刻的。

【行动指南】1.培养勤俭的意识。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能源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厉行节约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勤俭节约的意识,才能在行动中去体现。

2.以理财、经营的意识掌控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生活消费在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为此我们要具备出色的理财技巧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达到理想的标准,而不至于坐吃山空。所以,当我们在财务上经营自己的生活时,就容易实现勤俭的目标。

第一百〇六章 培养感恩的性格

【性格解读】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感恩节。在这一天,全国人民要表达对自己提供帮助、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这反映了美国人民一种良好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感恩”的元素,即对他人怀有一种由内而外的信任和祝福,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可以看作人生的一大福气,是一种满足感的表达。我们常常谈论幸福和快乐,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呢?应该是满足的人,当自己的欲求实现以后,自己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满足感,会使我们获得极大的快慰。

日常生活中,尽如人意的事情是很少的,面对这种不圆满的状态,时时怀有一种感恩的心,就会使自己享受难得的快乐,处于积极乐观的状态中。在得到他人的帮助时,我们会抱以衷心的感谢,当时的心境就是幸福的;在平日的生活里,如果感谢他人对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关爱,也会自发地形成一种快乐和满足感,会发现人生是如此美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心得感悟】学会感恩生活,我们的人生境界将会大不相同。感恩的性格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它更是一种生活中的大智能。英国作家萨克雷指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当我们尝试着感恩生活时,就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充满灿烂的阳光;反之,则会被一味地怨天尤人淹没,使生活失去亮丽的色彩。培养自己感恩的性格吧,我们将会体验到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行动指南】1.正确认识感恩的价值。一些人不屑于感恩生活,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对现实的逃避,是阿Q精神胜利法。其实,它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主动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

2.认识到自己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人是群居性的动物,任何人脱离整个社会,就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是一种灵魂贫乏的人生态度。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享受他人为我们提供的便利服务。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需要对同伴表达感恩的心,养成感恩的性格。

第一百〇七章 培养保持平常心的性格

【性格解读】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在生活中要扮演各种角色。渴望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每个人的目标,但是在整个行进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才容易体验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有一次,一位弟子问慧海:“和尚修道,还要用功吗?”慧海回答说:“是的,当然需要用功。”弟子又问:“那么,应该如何用功呢?”慧海说:“这很简单,当我们感到饥饿就吃饭,感到困乏就睡觉。”弟子疑惑不解,于是接着问:“天下的人都和您一样用功修道吗?”慧海说:“当然不是。有人吃饭时,不肯用心吃,会有很多要求;睡觉时不肯好好睡,而是胡思乱想。”

慧海的描述反映了生活中许多人的真实心境。人们在希望获得宏大的伟业时,只专注于崇高的目标,在日常事务上却不肯认真对待,结果失去了许多快乐和幸福。吃饭睡觉是平常的事情,但是许多人却不能把这两件事情办好;自己在事业与情感上遭遇挫折时,不能奋发图强,而是沉迷于失败的回忆,这些都是不能保持平常心的表现。生活的艺术在于把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而这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培养自己坦然的心态。

【心得感悟】所谓“平常心”,是指人们在任何环境中、任何条件下,都能以平常心泰然处之。在生活中,我们既要有积极向前的斗志,又要有坦然面对结果的勇气。在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赢得起、输得起,得意不忘形,失意不落魄,越挫越勇。具备了这种心态后,我们才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世间的万物,提升豁达的人生境界。

【行动指南】1.正确看待金钱、名利、权力。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我们许多时候难以割舍和放弃,并以此为根基建立自己不同寻常的自我认同,怀有一种深深的自我优越感。事实上,人与人这间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我们要正确看待那些闪耀的名利,才能在内心深处确立释然的心态。

2.摆正自己的心态。态度决定结果,只要我们树立不凌驾于任何人之上的信念,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普通人,就会以平常心看待周围的一切,从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

第一百〇八章 培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性格

【性格解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宝贵的时间里有所作为、收获幸福和快乐,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眼花缭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常常让我们费尽思量;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发挥自我潜能的事物上,创造最大的成就,收获最多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原则。

1945年,杨振宁考取了清华留美奖学金,开始赴美国留学深造。经人推荐,他来到著名物理学家泰勒门下;而泰勒仔细考察后发现杨振宁不擅长实验物理,但对理论物理方面却显示出出色的才能。经过痛苦的挣扎,杨振宁放弃了实验物理的志向,开始专心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在不断研究和经验累积过程中,杨振宁接连取得了无数硕果。直到1956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果断改变主攻方向,并竭尽全力奋斗,这是杨振宁走向成功的关键,而背后作为支撑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策略。生活中的许多事务都需要我们去面对,但是在最主要的生活主题上,我们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收获快乐的那些,要善于主动放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一来,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在限制、专注中收获快乐。

【心得感悟】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要知道限制自己。”在生活中,我们必须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作什么。即使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也必须确立具体的行动计划,否则就是空想了。成功学的研究表明,一些人之所以取得了成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专长是什么,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也需要我们作出选择,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不同选择的机会,也塑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所在。

【行动指南】1.懂得人生的缺陷美。世界上没有纯净物,没有永动机,也没有完美的事情。对待生活,我们要确立一种“缺陷美”。因为人生的许多美好理想都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空间里我们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心愿。

2.区分兴趣与能力之间的界限。兴趣是一种偏好,尽管它有助于我们把事情做好,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一定有把事情做好的能力。事实上,除却最初的新鲜感外,任何事情都可以培养后来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有所为的时候要看自己是否胜任这件事情。

第一百〇九章 培养对命运说“不”的性格

【性格解读】生活中可能充满了种种不幸,带给我们种种挑战,但是只有不向命运低头,奋起拼搏,我们才能越挫越勇,成为坚强的勇士。培养自己与命运抗争的个性,是创造幸福和价值人生的基础。

1955年9月生于济南的张海迪曾经有过快乐的童年,但是五岁时却患上脊髓血管瘤,并导致高位截瘫。不能进入校门,张海迪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在随父母下放到一个贫穷的乡村时,她坚持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并学习医学知识为乡亲们针灸治病,默默贡献自己的热情。1983年,张海迪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先后完成《轮椅上的梦》、《绝顶》等长篇小说,《鸿雁快快飞》、《生命的追问》等散文集。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完成了研究生课程考试,被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面对生活的不幸和挑战,没有惧怕未来的困苦,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这就是张海迪对命运说“不”的原因。她曾经深情地说:“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

【心得感悟】生活是可以改变的,许多人通过劳动、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是对命运说“不”的人。今天,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人都有不断进取、努力向上的机会,只要我们敢于迎着目标前进,就会有收获。

【行动指南】1.对现实生活不满足。不满足是行动的力量,当我们对现实产生强烈的不满时,就会有强烈的改变自我的欲望。借助这种内在力量,我们可以培养对命运说“不”的性格。

2.把人生的苦难看作一种磨砺。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现实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对自己面对的苦难我们需要以战斗的精神来化解,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这样一来,才能具备对命运说“不”的勇气,进而采取有效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