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18260900000009

第9章 学习理财——经济意识是孩子快乐一生的保证

洛克菲勒母亲的理财课

商界巨子、亿万富豪无不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天才,然而这往往是传记家们的“看法”。事实上,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一面被他们忽略掉了。

洛克菲勒在回忆他的成长经历时说:

母亲总是慈爱和严厉地管教着我们这一群孩子。记得在3岁时,我像洛克菲勒家的所有孩子一样,在这个年龄开始得到一笔每周15美分的固定薪水。每周六晚,母亲便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而平时极爱打玩喧闹的我们,这时便安静下来,迫不及待而喜悦地等待着母亲宣布我们每个人下一周能得的‘赏赐’。

钱并不发到孩子们手里。母亲有一个记账本,她把每人的那份记到各人的‘账号’上。她给我们规定了这笔钱的花销方式:5美分由我们自由支配,需要使用时到她那儿去支取;5美分用于储蓄;另外5美分呢,每周礼拜天母亲总带着我们去做礼拜,把它投到教堂的奉献箱里。

除了每周的‘定例’外,我们还有许多额外收入,比如帮母亲摆饭桌,淘土豆等,时常能得到额外的5美分。母亲总把它记到我们的账上,每周公布一次。

大约到了5岁,我已存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再加上每周固定的零花钱也涨了,母亲便开始指导我制订每周的开销计划,直到我进入学校……

“至今回想起来,这些从小养成的习惯,给我商业上的成功帮了莫大的忙。”

炒股票、买基金不再是大人的专利

杭州启正中学一位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在自己的班里做了一个有关理财投资的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全班46人,有12人有炒股票、买基金、买彩票的经历。在这些“小股民”中,有几个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将钱投入了股市,可谓“老股民”,目前账面上已经有了几万元。有个学生甚至已经开始关注“期货”。“我们都是做长线”是这几个孩子说得最多的话。还有几个孩子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在家长协助下淘字画和各种具有收藏价值的钱币。

浙江大学也曾经在小学生的家长中进行过类似的调查,结果发现,有一成的家长不仅自己热心于各项金融投资,也非常乐于让自己的孩子投身到股票和基金市场。他们支持孩子从小学习理财知识,平时也常常给孩子灌输投资理论。调查对象中有一个四年级男孩的爸爸,自己投资股市,据他说,他的儿子“对股票、K线什么的都清楚得很”。在送儿子进理财班的时候,他特地要求:“讲深一点,讲具体一点。”

把孩子送进理财班学习的家长,想法基本一样:让孩子从小对投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产生兴趣,早早地培养金融意识,并且学会用自己的零用钱或是压岁钱做投资。这对孩子将来是有好处的。

让孩子从小学习投资理财是现代社会必须具有的教育,事实证明,这种财商教育越早越好。传统思想使大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更有甚者,认为让孩子学习投资挣钱是不务正业,是大逆不道的事。中国的大部分家长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等孩子走上社会后再谈挣钱理财与生存。现在看来,这样的思想是非常落后的,“考上大学就等于贫穷”“毕业就开始失业”这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了。

摩根家族的老祖宗——老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开小杂货铺起家,但发了财后却要求他的儿女为他们每个月仅1美元的零花钱制订一个财物支出账目。香港富豪李嘉诚每次给孩子零花钱时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曰“所得税”在孩子购物前则要求他们必须先预估价格,确定预算,然后才能购买。可千万不要以为老摩根、李嘉诚是吝啬鬼,两位商界巨人不过是在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和习惯,你若知道摩根家族人才辈出以及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成功执掌李氏基业,你就可以理解到这些富豪在培养孩子理财意识方面的良苦用心。

富豪们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是为了培养接班人,普通人教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则更为重要,因为既然家财不多,孩子们更应从小懂得尊重父母与自己的劳动成果。

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方法,供参考:

建议一:财商培养宜早不宜迟。

“经济是基础”、“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些话都是生活真理。发达的经济使美国成为了世界霸主,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国家逐步成为世界大国,财富的汇集使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公众人物。就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说,有了钱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可以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

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犹太人,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他们认为智慧和金钱是最完美的组合,这种认识使得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的优秀民族,也使得犹太人成为了真正的世界经济领域的统治者。犹太人善于利用智慧赚取财富,财富智慧造就了无数世界经济巨人,美国2003年《福布斯》公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世界上300亿美元以上的财富巨人中,犹太人所占比例高达75%。

我们应该相信: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经济是一个家庭的支柱,经济是一个人生存的必须。

东西方传统对于金钱和财富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延及至儿童则更为明显。“君子不言利”,何况小孩子!然而社会总是在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势不可挡,中国家长对于儿童与金钱的看法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目前,多数家长已基本认同“对儿童进行理财教育”的观点。

建议二:不避讳和孩子谈钱。

“孩子还小,怎么能染上铜臭气?”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是“一片净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因此,不能让孩子过早接触钱,在孩子面前也绝口不提“钱”字,即使孩子从爷爷奶奶、舅舅阿姨那里得到了压岁钱,也要悉数上交,由父母做主。

持这种观点和做法的家长无疑有较深的传统思想,主观上想将孩子与钱隔离开。其实这多少有些一厢情愿了,因为现在的孩子见的、听的太多了,五六岁的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对钱的认识和想认识的欲望,家长如果一味遮遮掩掩,避而不谈,不仅会使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使孩子对钱更加好奇。如果孩子在童年时对金钱的认知产生了歧义,缺乏掌握能力,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会很不利。所以,家长切不可将孩子放在“罩子”里。钱不是“恶魔”,关键是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和运用。

多数现代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钱不给孩子花给谁花?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比较溺爱,有求必应。孩子在物质上太容易得到满足了,他们会认为钱来得容易,钱永远都在父母兜里,拿不完用不尽,这样就容易养出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金钱挥霍无度、虚荣、攀比、自私、冲动、盲目的人。分析一下经常见诸报端的“耐克班”、“啃老族”等社会现象,通过追溯他们的童年经历,通常都能找到类似的原因。前车之鉴应足以引起家长的重视,是给孩子“金山”,还是给孩子“地图”和“渔网”?这正是教育的本质问题。

建议三:学会花钱。

小郭:“记得我外甥丁丁吗?就是父母离婚的那个。这孩子现在可了不得,花钱大手大脚,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从来不知道节约。”

小路:“父母有钱也就不在乎了嘛。”

小郭:“他妈哪有那么多钱。可是孩子向她要,她又做不到不给,说总觉得孩子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里,很可怜。”

老高:“但是孩子要是从小就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以后长大了可是个‘败家子’,再改也来不及了。”

小张:“是啊,现在不教育会害了他的。”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少年儿童的通病之一就是乱花钱,不懂得计划,不知道节制。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个问题是理财教育的首要内容之一。

在美国,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花钱的方法有很多,列举如下:

①制定和执行预算。

制订预算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懂得花钱是要负责任的,在自己的收入范围内要保证自己始终有足够的钱。而避免那种因买太多想买的东西而无法付款的尴尬,方法就是作一个预算表,它是管好钱、有计划用钱的基础,这是避免孩子乱花钱的安全阀。

由于孩子小,可以每周制订一次预算,列表时,按下述4个步骤进行。

步骤一:列出每周从各种渠道能获得的可靠收入。

步骤二:列出每周必须要花的钱。

步骤三:列出想要但还没动手的东西的清单。

步骤四:现在列出想攒钱购买的东西。

从收入中扣除必须花费的,剩下的就是可以花或可以攒的钱了,这就是孩子的每周预算。

②了解商品和讲价钱。

大多数人都不愿挥霍金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那些可能会为一张价值并不高的超级市场的赠物券而争来争去的消费者,却因为自己不善于同人讨价还价而不明智地把成千上万元钱多付给卖方。因此,在对孩子的理财训练中,购物的眼光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训练内容,要让孩子学会在购物时务必了解商品和讲价钱,而且越早越好。

一般而言,聪明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往往要检验许多方面的情况:

a.商品的价格。

b.商品的质量。

c.商品的耐用性如何。

d.所买的商品多长时间使用一次。

e.这次具体的购买活动的花费。

f.是否现在就需要这种商品。

g.是否现在就能支付得起这种商品的花费。

h.可能会牵扯到哪些相关的花费(诸如维修、保险或者必需的零配件)等等。

教育孩子掌握这些手段和方法,在购物时成为一名精明的顾客,只有这样才能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

③不要轻信别人的承诺。

要教育孩子在购物时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承诺所左右,必须要在这种承诺得到证实后才可作出自己的决定。

④识别广告。

广告常用如下一些手段来捕获顾客:

a.赶时髦。鼓励人们跟上消费潮流,不要落伍。

b.名人示范和保证。请一个公众最钦佩也最有名的人士向顾客推荐某种产品。

c.无所不能的暗示。广告人使用精彩的想象、音乐和离奇的镜头画面创造出令人入迷的场景。

d.情绪感染。广告用充满诱惑的想象给予观众强烈的情绪感染。

e.引入歧途的宣称。广告有时会声称一些根本不可能的事。

f.我们是最好的。这些广告试图让你相信它的产品比其他牌子要好,但又不提供严格的证据。

因此,要告诉孩子,广告中存在虚假成分是公认的事实。这种虚假对成人有害,对孩子更加危险。因而要让孩子认识到:商品广告其实是一种能影响你去购买你并不真正需要或力所不能及的东西的手段。大多数厂商依赖广告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广告传递了产品的信息,而是广告能说服顾客购买他们的产品。

⑤教孩子学会买大件商品。

买食物之类的家用品是一回事,买大件商品又是一回事。因为大件商品买错了,会花很多冤枉钱,因此,要教育孩子尽可能地了解商品并在不同牌子之间作比较:

a.和有这种东西的亲朋谈一谈,看他们是否满意?花了多少钱?以免重蹈覆辙。

b.在网上查阅产品的相关资料。

c.货比三家。

d.注意保修单。

建议四:学会合理使用信用卡。

当孩子长大一些,如12岁(上中学)时则应改变理财教育方法,由于这时孩子对外交往多,花费越来越大,因此采取使用信用卡的方式更有效。如果给孩子一个信用卡,让他们直接跟银行、取款机这样的器械接触,肯定能使他们有一种长大成人的感觉,因而愿意接受。这时,家长首先应每月给他存入一定数量的钱(例如50元),要求他必须在月底保证信用卡平衡,其次,告诉孩子强行超支的后果,如果他不顾一切用光钱,那将取消他使用信用卡的权利。

使用信用卡的原则有三条,这三条原则有助于孩子将来负责任地使用信用卡:

原则一:不要一时冲动地购物;

原则二:每月结清账单;

原则三:在信用限额内使用。

让孩子使用信用卡能使即将长大成人的孩子注意不多花钱,不乱超支。养成习惯后,孩子们就不会乱借债去消费。

建议五:让孩子自己去买礼物。

节日期间让孩子自己去买礼物是教他们学会合理消费,学会合理支配钱财的良好机会。

首先要让孩子确定要买礼物的大致价格,不准超支购买;其次,买礼物时,孩子自己必须从其“小金库”提出钱来承担礼物花费的20%~30%,若要使用自己的钱,孩子就不会铺张浪费,避免他们买东西时以为是在花别人的钱而大手大脚,事实上,每次让孩子购买他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时都可以坚持这一点;第三,鼓励孩子购买降价物品,如他们愿实行,可给予奖励,这样他们就会从小养成去超市或仓储商场这样的平价商店,而不是为图舒适去大商场购物的习惯;第四,假如预算超支,则应劝孩子选择其他礼物,而不能放弃对预算的坚持。

建议六:学习赚钱。

鼓励孩子靠自己付出劳动来获取收入,其目的只有一个,即让孩子懂得:想要有钱,得靠自己去挣,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作为孩子,只有两种收入来源:一种是家里给的零花钱,一种是在外打工或提供其他服务的收入。

通常,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如下一些选择:

a.提供服务的工作。

如:扫雪;修整花园或看护各种植物;打扫落叶,割整草坪;打扫房间卫生;照看宠物;打字;放录音或在派对上演奏音乐;照看孩子等等。

b.可以售出的产品。

如:旧衣服和旧玩具;自家产的蔬菜;花和植物;自制饰物或其他工艺品;自制生日贺卡、礼物签等等。

在帮助孩子寻找工作时,一定要突出其爱好和特点,帮孩子寻找富有创意的工作点子。

工作常常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挣钱,就得鼓励孩子想出更有创意的招数来使得其所做的工作与众不同。如:

跑腿:为忙碌的和不方便外出的人跑腿;

组织派对:帮人组织生日派对,包括装饰场地、招待客人,等等;

组织表演:为朋友和邻居举行表演并收取入场费等。

对孩子的“挣钱”教育要谨慎。现在有些年轻家长很西化,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他们会模仿西方的做法让孩子以家务劳动来换取报酬,认为这就是理想的理财教育。诚然,体验通过劳动得到报酬的过程确实可以使孩子产生成就感,这比光从家长手里要钱也更有积极意义和教育价值,但在具体做法上还是要仔细斟酌。

有这样一些建议可供父母们参考:不是所有的自我服务和家庭劳动都要给报酬,因为这里涉及到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感以及爱的培养等问题。五六岁的孩子完全可以,也应该在生活上实现自我服务,比如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图书和卧室,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做得很好,很自觉,为了表示肯定,可以用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方式作为奖励;如果孩子给生病的爷爷奶奶端水送药,及时地鼓励和赞扬就是最好的奖励。而当孩子因为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额外付出了劳动,如孩子想通过收集、变卖自己的废旧玩具,来换得一些钱去参加捐助或购买有用的图书、玩具,或报名学一样新本领时,家长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包括以钱的形式收购孩子的玩具,帮助孩子达成自己的心愿。即使这样,在孩子得到劳动报酬后,家长也还是要关注孩子是如何花钱的,并及时给予正面引导。

建议七:学会积累和储蓄。

懂得了该怎样去挣钱、花钱,这还不够,还应该知道存钱。因为生活中常常会遇上这样的情况:想买的东西一时买不起,想办的事因缺钱一时办不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就只有是攒钱了。其实,哪怕是没有什么东西要买,没有什么事情要办,也要教育孩子将多余的钱及时地储存起来,而不要胡乱花掉。

①两种攒钱方式:

a.短期攒钱,指那种为了在不久的将来买上一件什么东西而攒钱;

b.长期攒钱,则为时更长,金额也较大,所追求的目标也更昂贵,这些钱可放在银行存款账户上。

②银行是存钱的好地方。

有许多家庭为孩子上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储蓄和保险,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银行存钱或交保险,并利用这些时机给孩子简单讲解:把这些钱存起来是做什么用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用钱,钱既可以越花越少,也可以越理越多……这样的方式对于6岁乃至更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有投资启蒙的意义。

③学会使用自动取款机。

孩子可能已见识过父母使用自动取款机,如果孩子在使用时,应该告诉他小心遵从如下安全规则:

a.小心看护自己的密码;

b.避开不安全的自动取款机。

④建立“小银行”。

西方著名的理财专家凯·R·雪莉对家长们的建议是:在孩子4~10岁时使他们掌握理财的最基本知识——消费、储蓄、给予,并进行尝试,而为孩子建立“小银行”是一种最简单的尝试方法。

为孩子建立个“小银行”,决不是简单地为孩子开一个储蓄账户,你可以从孩子六、七岁生日开始(即孩子上小学,会数数时),每周或每月让孩子自己存上五元或拾元。一是让孩子自己对他的账户存款负责——孩子们总是喜欢他的账户上的钱越来越多——这样,他就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二是规定他每次花钱时使用量不准超过账户的30%,这样,他买东西时就会开始精打细算;三是告诉孩子,他的账户里的钱还必须尽一些义务,如过年过节时给爷爷奶奶等亲人买些小礼物,这样孩子还会想应省些钱做别的用途。从小如此练习,孩子的储蓄意识就将不断强化。

建议八:使钱增值。

在西方国家,投资被认为是管理钱财的最重要方式。因此,投资活动的学习和训练应是少儿理财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少儿不具备进行大笔投资的条件和能力,但如下方式,则可在父母指导下进行。

①让孩子成为收藏家。

收藏品可以成为获得利润的途径,有些东西买进来再卖出去,可能就会有可观的收益。孩子现在可能已收藏了一些东西,如:棒球或其他运动的门票、邮票、漫画书、硬币、玩偶、旧唱片等等。

但这还不够,这样做仅仅是收集,他还应该知道什么东西有升值空间,而什么东西则没有升值的可能。以下是一些收藏的诀窍:

a.对所收藏东西的一切相关信息都要掌握,明白收藏品的价值;

b.到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搜寻,如跳蚤市场和废品店等,价格会相对很低;

c.为自己的收藏品作一个目录和简要说明,记载买进价格等;

d.妥善保存自己的收藏品;

e.热爱自己的收藏品。

②买基金。

小华的爸爸想培养她风险投资的意识,就给她1000元钱让她学习买基金。

小华的爸爸想:“想法有了,就看女儿喜欢不喜欢了。”

喜欢做的事才容易成功,强扭的瓜不甜啊!得想办法让小华发自内心喜欢才好。晚上,小华的父母一边看电视一边商量,小华也非常了解当今的现实,父母的话小华很快就接受了。

第二天早上,小华和爸爸一起收看中央二台的经济节目“财富课堂”,正好播的是关于基金投资方面的内容,他们一边看一边交流。小华的爸爸告诉小华,给她一段时间的了解期后,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行动,行动,只有行动才会有收获。”小华的爸爸说,“我将努力让想法变成实际行动,让孩子走出一条自己的成长之路。”

③炒股票。

炒股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大人的事情,在美国,不少家庭则鼓励孩子也积极参与,家长们将这看成是引导孩子们熟悉经济和培养理财能力的好途径。

购买股票和炒股票之前,孩子们应该知道:

首先,什么是股票?商业经济的增长需要金钱,为了弄到钱,一些商业机构出售股份——即他们公司每一单位资产的所有权,这些股份即股票。

其次,当决定买股票时,孩子应寻找这样的公司:一个他感兴趣并生产他喜欢的产品的公司;赚钱的和有前景的公司;一个有特殊责任心的公司,如有环保意识和人权关怀的公司。

④鼓励孩子购买债券。

在美国,孩子在购买债券之前,父母常要求他应该具备这样一些基本知识:

债券是筹集资金用于建设和发展的另一种方式。政府或公司发行的债券不是政府或公司的股份,而是人们借给它们的贷款。这种债券承诺到期连本带利归还。

债券有一些比股票更好的地方,如:大多数债券风险较低,最安全的是政府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