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18260900000034

第34章 每天阅读15分钟——让孩子从课外知识中获得快乐

亲子共读

孩子年龄小,很难安分下来独自看书,这就需要父母抽出时间来进行亲子共读,逐步引导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儿子原本也不爱看书,每次买了新书给他,他都只看几眼就扔到旁边。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和他一起阅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描绘书中的故事,有时还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复述。坚持一段时间后,儿子慢慢地对书本阅读有了兴趣,喜欢找我一起看书,劲头也越来越大。

童年的梦想

在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

由于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家里仅有的一点节余都给父亲买了药。想拥有一本自己喜爱的‘小人书’是我童年的梦想。

上学以后我成了一名小学生,对发下来的新书总是爱不释手,我喜欢闻它那清清的书香,唯恐不小心把它弄脏弄坏了。童年时代唯一的一份课外读物是供全班传阅的《中国少年报》。在那样一个信息贫瘠的时代,《中国少年报》带给我的快乐无与伦比。它是黑白的,却带给我许多彩色的梦;它的版面就如同考卷一般大小,却承载我整个精神家园的分量。至今,《中国少年报》仍然是我至真至纯的美好回忆。

“那时的我特别羡慕有的同学出生于‘教师之家’,特别喜欢读语文课本中的《童第周》,就因为那字里行间总能让我对‘教师之家’或‘书香门第’充满快乐而美好的想象。我想他们家里一定有很多好看的书,那书里一定有很多无穷无尽的乐趣。甚至有时希望自己也能像同学那样在作文的开头写上一句‘我出生于教师之家或书香门第’。这几乎成了我整个孩提时期对幸福的理解和向往。”

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成长于现在服务于未来的孩子,在他童年的背囊中除了盛满健康、除了盛满快乐、还应该喷洒一点书香!是追寻儿时的童年书香梦?亦是为孩子多学知识读好书?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小有书相伴,与书相随的孩子很快乐很幸福。

日本儿童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先生说过:快乐的孩子总是在识字之前就在听故事和欣赏故事中受到熏陶,幸福的孩子总是在母亲的怀里体验用听觉欣赏美丽的语言和故事里的乐趣。

建议一:多给孩子买故事书。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印象深刻,不少孩子还善于模仿他们的行为。父母应挑选描写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的童话、故事,讲给孩子听。

这样的好处是不仅仅给孩子讲明道理,还有利于孩子顺着故事的情节发展,知道怎样一步步帮助别人。

比如小熊维尼成长系列丛书中的《咿哟的幸运日》、《温暖的床》、《找金子》,讲述了维尼如何从烂泥中把咿哟救出来,百亩林里的动物们怎么帮他盖房子;冬天,维尼让无家可归的咿哟住到自然家里;维尼给没找到金子的猫头鹰采了一罐子的莓子,让猫头鹰感悟到“好朋友像金子一样珍贵”等等。

在讲故事时,父母也可和孩子一起,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让孩子在模仿中,在戏剧化的表演中,学习并养成助人的品质。

建议二:不可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书。

不同年龄的孩子接受能力不同,所以阅读当然也应分年龄。

摇篮童话期(2~4岁),即所谓“教养时期”。这一时期孩子最喜欢看“摇篮童话”。

摇篮童话是这一时期孩子最能接受的感兴趣的读物,其特征:一是短小;二是动植物和非生物也作为登场人物出现,但多数是听者即孩子本身,或者讲演者即大人演主角;三是采取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用语言表现出来,然后再来辨认的形式;四是有节奏感、幽默感,并含有少量教育性的东西等,可以采用不拘故事形式的即兴的虚构故事。

另外,画册也是这一时期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孩子由于不识字,只能看一些画册。可以让孩子将画册内容讲给同伴们听,或者看图说话。最好给他们看一些如以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家具等生活周围的东西命名的画册、观赏画册之类的东西。

民间故事期(4~6岁)。这一时期,正如被称为“第一反抗期”,又被称为“撒娇时期”那样,是孩子任性地自我主张、为难父母、个人适应表面化的阶段。这一时期初期的孩子非常喜爱画册,可以引导他们看简明的《科学画册》,帮助识字的《字母画册》,十位数以下加减法的《数字画册》,以及以民间故事为主的《故事画册》等。这一时期后期的孩子开始喜爱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的特征,一是以“从前,有个地方……”开头,超越时间与空间,脱离现实世界;二是素材取自儿童周围的生活环境;三是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出现,用形象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概念,以及虚构当作现实来描述;四是故事有头有尾,价值判断明确,如格林童话之类。

寓言期(6~8岁)。这一时期的孩子除了仍然喜爱民间故事外,还喜爱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的特征,一是将民间故事的形式精简;二是对此添加了单纯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寓意,如《伊索寓言》之类。另外,他们还喜爱轶事,这些轶事所说的往往是真实的大人物、英雄人物少年时的插曲,或者是社会公认的理想行为的榜样。

童话期(8~10岁)。这一时期孩子主要喜爱阅读生活童话。这些童话的特征,一是取材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用想象来证实;二是这种想象是作为对艺术产生兴趣的志向出现的;三是用诗的形式让他们学习正义的东西等。代表性的作品有安徒生的童话等。另外,这一时期的孩子还对培养科学萌芽的图书以及描写自然、社会真实情景的读物产生兴趣。

故事期(10~12岁)。这一时期儿童所喜爱的读物主要有:英雄故事、空想故事、少年故事、阅读冒险、推理故事、体育故事、新发明、新发现故事等。女孩儿则喜爱阅读伤感故事等。

建议三:读书要讲究方法。

同是读书,会读和不会读,效果不大一样。父母对孩子读书的指导,一是读什么——怎样选择书籍,二是怎样读——教孩子掌握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读书方法也会不一样。父母在引导孩子掌握具体的读书方法之前,首先要让孩子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读书,即明确读书的目的。从孩子开始接触书籍起,父母就要运用一些他们那个年龄能够理解的事例,逐渐使他们明白,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不能为满足个人兴趣而读书;更不能把读书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读书只能是获得知识,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修养品德的一个途径。

建议四:要有个读书计划。

当孩子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对课外阅读通盘考虑,安排个计划,配合课堂学习,根据课余时间和精力,对要读的书分一下主次、轻重、先后、缓急,一本一本地读,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把读书、做作业、复习、游戏、休息统筹考虑,切勿顾此失彼。

建议五:尽量亲子共读。

孩子年龄小,很难安分下来独自看书,这就需要家长抽出时间来进行亲子共读,逐步引导孩子对书本感兴趣。小明原本也不爱看书,每次买了新书给他,他都只看几眼就扔到旁边。后来小明的妈妈改变了策略,和他一起阅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描绘书中故事,有时还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复述。坚持一段时间后,儿子慢慢地对书本阅读有了兴趣,喜欢找妈妈一起看书,劲头也越来越大。

亲子共读时,建议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先示范复述,然后再让孩子尝试,即使孩子复述的内容并不完整,也别忘了鼓励和表扬,给孩子以满足感,从而养成学习的兴趣。

建议六:利用各种媒体对孩子的感官造成不断的反复刺激,加深孩子对外界了解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现代媒体发达,了解世界的渠道很多,有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街头广告等;有文字、漫画、图表等。有人说,现在是读图时代,无论怎样,利用各种媒体来刺激孩子对外界了解的欲望和兴趣,对语言文字的掌握,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