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18260900000032

第32章 会学习——从轻松有趣之中学习知识在火车上学物理

月月从小接受的都是自愿的学习,如果她不想学习,她的爸爸绝不强求。事实是,每学一样知识,月月总会觉得快乐,并主动要求学习更多的知识。

虽然月月要学许多不同的知识门类,但对这些知识也都是充满激情和兴趣的。月月的父亲不但不把女儿关在房间中,还时常带她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这样说,月月的教育始终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无论是数学、生理学还是物理学,她都在那种近似于玩耍的状态中逐渐掌握的。

有一次旅行中,月月就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月月指着窗外说道:“那些树本在飞快地向后面跑,爸爸。”

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月月的爸爸笑着对女儿说。

“不,我认为我们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木在动。”月月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月月想了想说,“一定是我也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月月充满疑问他说。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女儿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月月的爸爸耐心给她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月月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月月的爸爸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月月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爸爸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事实上,这样类似的讨论在父女之间发生过许多许多次。也正是这种看似闲谈般的讨论,使月月在轻松和有趣之中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显得极为枯燥的知识。

孩子的成绩没有以前好了

经常有学生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子女在小学读书时是一个优等生,科科成绩都很好,但是自从上了初中以来,越读越差,越读越不想读,你说他不用功吗?不是!他跟小学时一样,对学习十分用功,就是成绩上不去,这怎么得了啊!

学生本人亦觉得冤枉,在学习上自问并没有偷懒,甚至比读小学时还要用功,却不知为什么成绩就是不如小学时好。

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不但学习环境变了,更主要是学习内容变了,科目多了,各科的深难度亦增大了。小学注重背诵,中学重视理解、运用,形成技能,把知识系统化。每堂课学习的内容多了,老师讲课时间也多了,有些内容不易听懂,课内和课外作业量不但多了,而且都比较难,做得对不对,不能当即知道,要隔一天甚至隔几天才知道,如果错了,要改正就不那么容易了。刚上初中的学生,仍沿用小学学习的方法,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所以出现成绩上不去,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日本学者铃木镇一在《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一书中说:“培养成为不理想的人,是因为采用了不理想的教育方法;培养成为不会的人,是因为被不会的人所培养的结果。”

生活中有些孩子的童年在忙碌中度过,丝毫也没有快乐而言。由于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使他丧失了学习任何东西的热情。为了使他成才,父母给他安排了许多学习内容。这样的孩子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几乎天天都被关在房间中啃那些无趣的书本。

父母不许他与别的孩子接触,也很少带他到外面玩。读书、学习,几乎是他唯一能做的事,父母以为这样便能培养出一个天才,然而父母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有兴趣的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才怪呢!

而有的孩子天赋不错,学习也十分用功,但成绩并不太好;有的孩子并不是很聪明,也不显特别紧张劳累,成绩却相当优秀。这说明会学习和不会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建议一: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为人父母者的天职。

学习的事,主要是孩子自己的事,他自己应当“投入”;在学龄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则主要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他们必须负责;但是为人父母者在这当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是应当或必须由父母“指点”的那些方面;

第二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配合;

第三是对孩子学习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

社会不能要求父母像专业教师那样负责孩子的学习,但他们必须在对孩子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完成自己的引导任务。作为父母,应该有这种觉悟,自觉主动地弄清自己的责任并认真担负起来。

建议二:帮助孩子过好听、看、说、写、想这五关。

对“听”的基本要求是,不仅要能听到,还得要听清、听准、听懂、听透,并把听到的信息送到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去。“听而不闻”不行;“听三不听四”不行;“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冒”,听了跟没听一样,更不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因为它有“亲眼目睹”的可靠性。“看”这个渠道应用范围特别广,看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看体育杂技表演,参观展览,观光旅游等都靠它。看书、看报刊等文字材料通常称为“阅读”,因而阅读能力也属于看的水平范围。

“说”是嘴的一种功能,本义是“用话来表达意思”,“话”含声音和意思两个要素,声音的输出效果和意思的组织程度共同体现,“说”的水平。

这里所说的“写”不是单指写字之写,还有“写作”之义,而且这还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涵。

“想”是脑的功能,本义是“开动脑筋,思索”。

建议三:让孩子力戒懒、松、浮、粗、僵、懦。

“懒”,即懒惰,本义是不爱劳动,和“勤”相对。它不仅是学习的大敌,也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的大敌。懒敌当道,万事难成。

“松”是松散,这里专指松懈、散漫、泛杂,时间不抓紧,精力不集中。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浮”,是浮躁,这里专指不深入,不刻苦,标准低,易满足,浅尝辄止等毛病。

“粗”是指粗心大意,不仔细,不认真,即大家常说的马虎,这对孩子学龄期的成绩和以后的工作效果都有影响。这是许多孩子都常犯的毛病,改起来很难,但难也得改。

“僵”是指头脑僵化教条,学习中致力于死记硬背,不重视活学活用,缺乏创造性。这是深层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问题。

“懦”是指缺乏勇气和信心,尤其在面对重点难题、重要考试和艰巨任务时,心虚怯阵,望而生畏。这里不完全是学习不扎实、心里没底的问题,根子是自卑和心理素质差。

这六个对孩子学习影响最大的问题,涉及到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诸多方面,帮孩子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将使孩子一生都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落伍掉队。

建议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好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五: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因为各人的智力水平,包括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各有千秋,而且从小学到初中的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比较难以改变的学习习惯,因此孩子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别人介绍的各种方法,如果不考虑自身的特点,盲目照搬,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事实上,成绩优异者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听多了会无所适从。

建议六:引导孩子喜欢老师。

要想学好一门课,第一个要求是喜欢老师,至少不能讨厌。学生喜欢老师,也就会喜欢这门课,上课积极性就高,气氛就活跃,效果就好,考试成绩自然不错。反之,你再努力,可能只是徒劳无功。

有一个学生说:“我是一个重点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我都很出色,唯独英语是我的弱项。刚开学本就对英语不感兴趣的我又遇到一个我很讨厌的英语老师,然后就开始了恶性循环。应为我讨厌他,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进去,下课后花了比别人多很多的力气,但就是记不住,弄不懂,于是英语成绩直线下降,又因为成绩不好就更讨厌代课老师。这就像一个循环不断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