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18260900000030

第30章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留守儿童,你们快乐吗

爸爸或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几乎所有的留守孩子都表示“很孤独,特别想爸爸妈妈”。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们的性格往往更内向、孤僻。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十分之一的孩子会把心里话对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说,另外有十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会把心事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

珍珍特别想念外出打工的爸爸,经常睡到半夜要找爸爸,有时候做梦还会喊“爸爸救我”。白天的时候,珍珍经常盯着电话发呆,接到爸爸的电话就很高兴,可当爸爸回来时她又认生,躲在一边不出声。

令人心酸的是,有一半的留守儿童表示:“想和父母一起在打工的城市生活。”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我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

这是一名初二男生的作文。这个名叫杨洋的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杨洋学习习惯很不好,生活也极为懒散,行为习惯很差。老师为他十分伤脑筋。而像杨洋这样的留守儿童,父母成了他们最亲近的陌生人!

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其实,孩子们所期盼的愿望也并不大。只是希望父母能与他们一起说家常话,做一下游戏,看一场影视片。

而长期离开父母的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性格方面都会显得孤僻。

有的孩子虽有爷爷奶奶照管,但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因为爷爷奶奶带小孩的方法跟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每家孩子都少,老人家会过分宠爱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惯坏了的孩子将来大了很难纠正过来。

再加上教育、卫生等诸多的问题,有条件的话孩子还是在父母身边生活好。

建议一:不管条件怎么艰苦,都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别把他们“抛弃”了。

留守儿童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首先孩子会感觉自己被爸爸妈妈抛弃了,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其次没有了父母在身边关爱,孩子也很可能丧失爱别人的能力。加上爷爷奶奶的养育方式可能是纵容、溺爱,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建议二:如果不能和孩子在一起,在开始时,妈妈和孩子分离最好有一定规律。

重要的是在开始的时候,妈妈和孩子的分离最好有一定的规律性,尽可能不要时间太长,妈妈每次回来都要带给孩子一些惊喜,让他慢慢觉得分离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建议三:常给孩子通电话。

瘦弱的徐娇,与8岁的同龄人站在一起,整整矮了一个头,小姑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透着点点失落。徐娇3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分别外出打工,从4岁一直到现在,徐娇就再没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

“爸爸妈妈平时会给我寄玩具,有熊猫,有小兔子,爸爸每个星期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会问我学习好不好,身体好不好。”

“你会怎么回答呢?”老师问。

“还是好。”小姑娘腼腆地笑了。

“爸爸妈妈如果今年中秋不回来的话,你会怪他们吗?”

“不会,因为他们打工赚钱都是为了我,为了供我读书。”老师听到的是这个有点过于“懂事”的回答。

建议四:尽量回家“过节”。

一位小学校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说,在中秋节等大节日前,孩子们会表现得特别焦虑,患得患失。有些孩子上课会发呆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问到,他们直接就会说,“我想爸爸妈妈了。”

这个时候,如果百忙中的父母能够抽时间回家看看孩子,留守儿童的焦虑能得到明显减缓,并且能慢慢在同龄人当中建立起自信。

建议父母尽量回家“过节”,或者给孩子写封信、打个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心灵,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