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求人就这几手
18260800000003

第3章 拉关系需知“天时地利”

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拢关系的“天时地利”。

“关系”通常要花一点工夫才能取得。一家公司若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

事实上,“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和外界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关系”是怎么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后,练成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社交高手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此他们会随时竖起耳朵,收听精彩的内幕消息或飞短流长。

最会拉关系的人,不但舌灿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记者。

仔细观察,并多学习,你将一生受用不尽。要取得一技之长,单靠教科书总是有限,一定要不断地模仿、学习。对这些高手来说,拉拢关系是一门技巧与艺术并重的哲学。

“拉关系”的方式千变万化、多种多样。有些人光把注意力集中于各种各样的社交聚会上,结果发现收效甚微。

美国每天都有这样的聚会:不论是专业组织、企业界、非营利事业、教会,还是校友会等,时不时就会设法齐聚一堂。在喧闹的人声、淡得出奇的酒、令人毫无胃口的糕点中,人们所能得到的大概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友谊。

这些有名无实的社交聚会,对于“拉关系”的帮助实在有限。这种场面放在美国还可以,放到中国来,能有多少成果?恐怕是徒劳无功。运气好的话,有一两个可穿针引线的人在场,可有几个人知道“贵人”在哪里?一般他们最想看到的“有力人士”,如高级主管、高级人事主管、猎头公司老板以及经贸协会主席都不在那儿。因此,何必白白浪费时间?

因此,参加这些聚会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因为结果可能只比去酒吧喝一晚上的闷酒好一点。如果你不信,还是想参加,那么劝你冷眼旁观,不要急于在众人中穿梭,这样可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宝藏往往就在最平凡之处——你不是打过数以千计的电话,跟朋友、同事联络过吗?不是在高尔夫球、网球上花了不少时间?不是三天两头就是烟雾缭绕的聚会和老友闲聊?这种种行为都是人际关系的“长期投资”。

对急于靠“关系”吃饭的人来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有为自己拉关系的机会。

“拉关系”也有“业余”和“职业”水准两种等级:“业余”的总以为对方如果帮不上什么忙,再谈也是白谈;有“职业”水准的人认为每一次与人接触都是难得的机会,就算没有直接的好处,也有间接的收获——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是个厉害人物?你如何确定对方知道多少事情?你想要认识的“贵人”不会在胸前挂个名牌,告诉你他是谁。要记住“人不可貌相”这一点,看走了眼就后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