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18259900000029

第29章 过了30岁就要自立门户

“工字不出头”,一个人不能总是给别人打工,必须做自己的事情才有出路。

——马宝基

潮汕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工字30难出头。潮汕人打工一般都不希望超过30岁,怕被人看不起。他们认为在30岁之前打工,可以获得行业经验,30岁后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去创业,去当老板。

香港“眼镜大王”马宝基,祖籍潮州,1959年随家人来到香港。为了帮助两个弟弟求学,帮扶家里的生计,他外出寻求出路,遇到了一位在眼镜厂做事的同乡,于是也成为那里的一名学徒。

过了几年,马宝基用积攒下来的1000元作为原始资金,在观塘鸡寮安置区建了一个小作坊,采用挫、刮、磨等原始方式生产眼镜。15年后,马宝基用多年的积蓄租了一间3500平方米的厂房,正式拥有了一间制造眼镜框的工厂,并命名为“宝光”。从此,马宝基踏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潮汕人喜欢经商,出了许多大老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拥有自立门户的强烈愿望。即使给别人打工,他们也只把它作为一个跳板,为日后创业做准备。并且,他们认为创业的年龄不应该超过30岁,而且越早越好。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潮汕人从进入商场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独立创业,做出一番事业来,这种广阔的心胸、远大的梦想让他们在给别人打工的过程中不只为薪水做事,不被一时的得失缚住了手脚,更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任何时候,潮汕人都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会积极思考,寻找出路,而不会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其实,潮汕人“工字30难出头”的观念,与“三十而立”的传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确立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专注于自己的理想,做出成绩。

对今天的每个人来说,“30岁”的确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门槛。给别人打工时间长了,早已经没了工作初期的新鲜感,对职场充满了焦虑与倦怠,同时又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自己的事业在哪里?未来如何保障?

潮汕人的观念是,做自己的才叫做生意。哪怕只是开个小小的店铺,哪怕赚钱不如打工来得多,也要走出这一步,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

潮汕人认为,企业和员工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企业支付薪水,员工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这种交易只是暂时的,不可能永久。因此,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有远大抱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们认为,既然投身商海,如果不做生意,不自己当老板,实在可惜。

潮汕人是很现实的,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没有在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也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这迫使他们要凭着自己的毅力、勤奋,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用财富保障自己的未来。因此,潮汕人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并且很早就开始行动了。

在潮汕人看来,30岁左右是创业的一个最佳时机。因为这时候,一个人的金钱、经验、人际关系都积累起来了,并且有很强的创业欲望,更容易成功。

(1)有了一定积蓄。

一个人到了30岁,已经工作了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也存了一笔钱。如果家里又支持并提供资金的话,其实应该有一笔雄厚的创业资金。这时候创业,基本的物质条件可以满足。

(2)有了工作经验。

30岁的人在职场工作过一段时间,学会了如何当一名员工,也对老板的管理技巧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在某个行业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经验。这时候,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大胆尝试,闯出一片新天地。

(3)有积极的心态。

与其他年龄的人比起来,30岁的人做事更积极,充满了热情。这时候创业,往往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懂得主动出击,并且反应力强,学习能量旺盛。与40岁、50岁保守的人相比,30岁的人更适合创业。

■为自己的未来创业

潮汕人认为,打工者的发财观是:工字30难出头。潮汕人喜欢自己当老板,有喜欢经商、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面。其实,从深层次分析,他们过了30岁就自立门户,考虑得更多的其实是自己的未来。

潮汕人认为,今天的努力只是在为别人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选择创业是为了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