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18259200000014

第14章 柔能克刚

第一节 柔弱胜刚强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说的都是以柔克刚的道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的智慧。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长期以来思考的结果。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万物;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水表面上柔弱无力,却有势不可挡的力量。看着这似乎矛盾的水,老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老子的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水如此,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呢?“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也缘于老子的老师常枞的启蒙。

一次,常枞问老子自己的舌头在不在,老子答在。他又问牙齿,老子答没有了。常枞问他这样答的理由,老子回答说:“老师您年纪大了,舌头还在,是因为它柔软;而牙齿掉了,是因为它刚强。”常枞在肯定老子回答的同时进一步启发他,这个道理不仅对舌头、牙齿如此,对天下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水是柔软的,石是坚硬的,刀是锋利的,但滴水可以穿石,水也能锈化刀。柔弱可以胜刚强。树苗由弱而强,长大成材后,反而会被砍伐;逞强好斗之人凶残暴虐,容易激化矛盾,引人怨恨,被人伤害。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小草看似柔弱,却能在大风袭来时安然无恙,它不怕水淹,不怕火烧,即便压上一块大石头,它还能从坚硬沉重的石块旁顽强地伸展出它的身躯来。道家主张“不为人先”,要以退为进,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胜。启发人们退而结网,不要临渊羡鱼,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可以说,守柔、处弱是《老子》中的决胜之道。在老子看来,柔弱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它不是虚弱,不是脆弱,而是柔韧,有一种不断发展、成长的生机,必定能战胜“强大”。因为,“强大”意味着已在走向死亡——物壮则老。像水那样柔弱,那样趋下,那样平而后止;像水那样深沉平静,那样不求报答,那样洗涤污秽,正是为了“胜刚”、“胜强”。用《管子·明法解》的话说:国君擅生杀,制群巨,富天下,威势尊显。可谓雄强阳刚之至。要保持住刚强,不是立足于正面,而是立足于反面;不是运用刚强,而是保持阴、柔、弱、雌、厚。所以老子提倡:“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即自知刚强,却始终保持柔弱。当然“以柔弱胜刚强”,守柔处弱,并不是“装”字可解释的。因为这里的柔弱指的是发展着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定要呈现出的柔弱。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强弱,这是很自然的。“以柔弱胜刚强”,既是老子为人处世之道,又是治国之道,也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

守柔处弱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大智慧。尤其当一个人处于弱小劣势的地位时,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才是取胜之道。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抢劫惯犯在地铁站盯上了一位妇女,并尾随她在一个偏僻的小车站下了车。此时,夜深人静,他准备就在那里伺机予以抢劫。当他紧走几步赶上这位妇女,不料她突然转过身来,以十分诚恳而信任的口气对男子提出请求说:天黑人少,一个单身女子赶路太不安全了,她很高兴能在这里碰到他,并请求他护送她一段路程。

这位妇女的举动,使准备抢劫的男子一时不知所措,只是很茫然地点头答应了。一路上,妇女把他当做熟人一样聊着天,丝毫没有把他当成歹徒加以防备的意思,使得这个原想作案的男子,不知不觉地将她一直送到了家门口,而始终没有采取任何非礼的行动。事后这个男子回忆说,他原来是想对她抢劫的,但是这位妇女单纯的举止行动,使他内心深处的人性得到了恢复,也使他打消了罪恶的念头。

这位妇女情急之下的纯洁善良之心,唤醒了男子人性中善的一面,也在危难的状况下解救了自己。她运用的就是感化对方,以柔克刚的方法,使自己避免了一场灾祸。有句俗话说:“四两拨千斤”,讲的就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春秋末期,郑国宰相子产在治理国家上采用的也是以柔克刚的方法。

子产为政刚柔并济,以柔为上,以柔克刚。郑国是一个小国,国力甚弱,要想在大国林立的空间求得生存,增强国家的实力刻不容缓。子产提倡振兴农业,兴修农事。同时征收新税,以确保有足够的军费供应和给养。

新税征收伊始,民众怨声四起,沸沸扬扬,甚至有人扬言要杀死子产。朝中也有不少朝臣站出来表示反对,而子产毫不理会,也不作过多的解释,耐心等待事态的发展。只说:“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自然需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我听说做事应当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有善始而无善终,那样必然会一事无成,所以,我必须坚持将这件事做完。”

新税照常征收,由于他采取了振兴农业的办法,很快农业发展,民众由怨到赞,众人皆服。子产在各地还遍设乡校,乡校中言论自由,因此有些对政治不满的人往往把乡校作为论坛进行政治活动。有人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安全,便建议取缔。子产却说:“这是没有必要的,百姓民众劳累一天,到乡校中发发牢骚,评谈政治实乃正常。我们可以作为参照,择善而从,鉴证得失。若强行压制,岂不如以土塞川,暂时或许会堵住水流,但又必将招来更猛的洪水激流,冲决堤坝。那时,恐怕就无力回天了,倒不如慢慢疏导,引水入渠,分流而治,岂不更好?”

众人皆服,子产正是采用了以柔克刚的为职之道。

以柔克刚是一种高超的斗争谋略。由于所遇到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以柔克刚的表现方式也不同。但总的表现都是:用柔的,软的,温和的,很合乎礼仪的方式、方法或手段来战胜顽敌——政治斗争中的对手或是军事上的敌人。

第二节 “弱”并不等于“败”

柔弱、谦下是与坚强、争先相对立的品格,我们不应孤立地去品评,而必须与其目的联系在一起。一个人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为了正义的事业勇敢战斗,奋力争先,应当提倡。为了顾全大局,委曲求全,也值得赞誉。如果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刚强、争先是恃强凌弱,是侵略。在同事内部有不同的意见或遇到一点小矛盾,不问青红皂白就大动干戈,势必把事情搞乱。此时不妨学习水的品格,忍让一下,相互谅解,矛盾就可以化解。这一点还可以应用在军事上,对待敌人,根本的办法是刚强勇敢,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刚强的实力,但在战斗中,有时候也需要退让一下,采取“避实就虚、以柔克刚”的战术。刚柔相济乃取胜之道,这种战术也可用于商战和企业管理。实际力量处于相对弱小的一方要“知其雄”、“守其雌”,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柔弱逐渐转化为刚强。另一方面,看问题不仅要作正向思考,也须作逆向思考,辩证理解强弱之间的相互转化,不要囿于“弱”而畏缩,也不要矜于“强”而狂妄。

《明史》一书记载,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100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便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柔弱为不争,刚强为争。运用到企业经营上来,则是指企业最佳的策略,是不与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主动示弱,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在处理一些小事情上,更应主动示弱,力求避开次要矛盾,重点处理主要矛盾。

“君不自贤,委任于臣,问询于民,则智者得立其功,勇者得行其志,愚者得效其力,于是乎能者辐辏,天下垂拱而治也,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即柔弱也;刚强者则不然,事必自为,自为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是故贤者乃去,于是乎国家倾危。”由此可知,柔弱便是借助他人之力,刚强则是事必躬亲。

柔弱者往往见善则迁,知过能改,从谏如流,而刚强者难免刚愎自用,顽固不化,执拗难通。所以,对于一个发展的企业来说,柔弱极其重要!

人的性格有多种,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而你的团队里恰好就有一些不好管理的人,这时运用以柔克刚也不失为一妙计。任何人的不合作态度都是有原因的,或者是待遇太低,或者是不公平,或者是工作量的分配不匀,或者是在对员工的各项政策上有所误解,而这些都与你这个作决策的管理者有关。也许你不是决策者,而只是个执行者,那你又应该怎么面对下属的这种不满情绪呢?这个时候,如果管理者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先给员工发泄埋怨的机会,然后就可以施以缓兵之计,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在管理中,企业在采用“刚”的一套,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必须采用“柔”的一套办法,如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谋略决策和企业文化等。只有这样才可能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商无常情。水因地而致流,兵因地而制胜,商战中如能因竞争环境之变而变者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即是不刻意去做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如果管理者经常保持“柔”的姿态,就会永远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有利于无为而治。他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贵柔尚弱,并不是意味着管理将是软弱无能,而是以柔克刚,这是永远处于不衰、不败、不倒之地的好方法。

三国时期,魏国在灭掉蜀国后,又派了羊祜去镇守襄阳,以防止东吴的镇东将军陆抗的进犯。羊祜接到命令以后,立即整顿兵马,预备迎击敌人。羊祜很受襄阳百姓的欢迎,吴国有投降过来的人又想回国的,羊祜都听其自便。同时,他又减少在边境巡逻的士兵,用来垦田种地。他初来的时候,军队里连100天的军粮都没有,可等到年底,军粮积存足够用上十年。羊祜在军营中,经常是身着轻便的皮衣,腰系宽宽的带子,不穿戴盔甲,身边的警卫也不过十几个人。有一天,部将来到军帐之中向他禀告:“侦察的人报告说,吴国的士兵防守十分懈怠,可以乘他们没有准备去袭击他们,一定能够取得大胜。”羊祜笑着说:“你们这些人小看陆抗吗?这个人足智多谋,前些日子,吴国的国君命令他去攻打西陵,他斩了步阐及其将士好几十人,我去救援都没赶上。这个人做将军,我们就只好守住边境,等到他国内情况发生了变化,才能攻取,如果不考虑时势而轻率进攻,这可是自己往失败的道上去走!”众位将领很信服他的这一番言论,于是便一心一意守卫自己的边界。

一天,羊祜带领众位将领出外打猎,正巧赶上陆抗也出来打猎。羊祜命令道:“我方的军队不许超过边界。”众位将领接到命令,便只在晋国的地界内围猎。陆抗见到此情此景,赞叹道:“羊将军纪律严明,不能够冒犯他呀!”当天晚上,各自退回自己的驻防地。羊祜回到军营,查问所猎到的禽兽,如果有被吴方先射伤的,全都送还对方。吴方的人自然高兴,连忙来向陆抗报告。陆抗将送还猎物的人召了进来问道:“你们的主帅能喝酒吗?”来人回答:“必须有好酒他才饮。”陆抗笑道:“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了。现在交给你带回去,请转告羊将军,这是我陆某亲自酿造供自己饮用的,特此奉上一壶,以表达昨日出猎时以礼相待之情。”来人答应了,携酒回去。陆抗身边的人问陆抗:“将军送酒给他,是什么用意?”陆抗说:“他既然对我们表现出恩德,我怎么能不予以答谢?”大家都感到十分吃惊。

再说来的人回去见了羊祜,把陆抗的问话以及送酒的事,全都报告给了羊祜。羊祜笑着问:“他也知道我善饮酒吧?”便命令当场打开酒壶取出饮用。这时部将陈元说:“其中只怕有奸诈,将军还是先别饮的好。”羊祜笑道:“陆抗哪里是给酒下毒药的人,不必疑虑。”竟倒出就喝。从此,双方使者往来,彼此互通问候。一天,陆抗派人去看羊祜,羊祜问:“陆将军身体好吗?”来人回答:“主帅卧病在床,好几天没有出来了。”羊祜说:“他的病大概跟我的一样。我已经制好了成药,送给陆将军服用吧!”来人带了药回去见陆抗。众将领说:“羊祜是我们的敌人,这药绝不是什么好药。”陆抗说:“羊将军怎么会毒害人呢,你们不要多疑。”也服用下去。

第二天病便好了,众将领都表示祝贺。陆抗说:“他是施行恩德,我们总是施行强暴,这样他就会不战而胜我。”

老子曾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在对人生和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认识到:在天地万物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内在因素,坚强刚硬的事物将逐渐失去生机,往往容易被毁坏;而柔弱的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表面上的坚强刚硬往往并不是真正的强者,柔弱才是真正的强者。因此,老子说:“守弱曰强。”要想持守柔弱这种实质上的坚强,就要戒除表面上的刚强。

柔弱胜刚强的规律运用于战争,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战略思想上,老子主张人们在战争中应当“守柔”,自觉处在柔弱地位,然后向对立面转化发展,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最终以弱胜强,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