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监控与保障
18259100000011

第11章 艺术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2)

二、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一)制定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音乐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在教育、教学及文化艺术领域从事音乐教学及文艺宣传的专门人才。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完规定课程,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掌握音乐教学规律,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一专多能,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必须制定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有利于较为准确地评价音乐学教学质量,以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具体的标准用来检查和测量专业培养状况。标准是个导向,是衡量事物的准则。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具体规定,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成就的尺度与准则。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手段。可见,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质量。

(二)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原则

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导向性原则。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标准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标准靠拢。②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标准的有效性,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自身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力。③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制定的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能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④可行性原则。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为:①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及学生实际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努力完成所学课程。②教学内容熟练,教学思路清晰,既要防止人为地将教学内容复杂化,又要避免教学内容空洞、肤浅;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次序,音乐专业小课要做到因材施教,范唱、范奏准确。③教学方法得当,注意音乐“听觉艺术”的特点,听觉领先,情感入手,充分运用电化教学设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④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炼易懂,普通话标准流利,板书整洁规范。

(三)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讲授一堂好课的标准为核心,以教师传授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重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体现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但因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其课堂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所以必须遵循音乐教学的特有规律来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需要选择的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共同的东西,由此建立科学的和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这是达到评价目的和顺利实施评价活动的关键。因此,在设计质量标准体系时,一要反映音乐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及其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二要确立影响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根据这一思路,我们提出《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如下:

1.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全面、具体,要服从、服务大学音乐课程总目标,通过课堂教学逐一实现。

(2)教学文件:无论是音乐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要有完备的教学大纲,并修改及时;教学进度表完善,符合大纲和学生实际,课时合理有序。

(3)教师备课:备课充分,态度认真;选用教材先进,教案和讲稿(或CAI课件)规范,有特色;必须熟悉讲稿,音乐器材设备及教具准备齐全。

(4)课前准备:教师提前10分钟到达教室或琴房,提前将音响设备等教学用具调试好。

2.课堂讲授

(1)教学态度:治学严谨,精力集中,精神饱满;指导答疑耐心、认真;要求严格,善于管理,责任心强;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改进教学。

(2)教学内容:讲授内容系统、正确,深度适宜,切合实际;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讲述难点深入浅出;个人演唱、演奏技能、技巧熟练,范唱、伴奏准确,注重因材施教,举例贴切,联系学科发展动态,注意培养学生听觉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合理,节奏适宜,能有效利用课时;语言准确、简炼、生动,使用普通话,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能明示技能、技巧要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识谱、试唱、试奏能力。

(4)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动静交替,师生互动;板书、图示规范,字迹工整,教具设计形象直观。

(5)教书育人:教态端庄,仪表大方,言行文明;能遵守教学纪律,为人师表;能挖掘音乐艺术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和创新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3.辅导与作业

(1)辅导答疑:能够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并按计划完成,能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辅导、答疑。

(2)作业批改:乐理、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视唱练耳、复调、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等专业基础理论课能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并能及时批改。

4.教学效果

(1)课堂效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强烈,积极参与,气氛活跃,身心愉悦;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2)整体效果: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时间分配恰当,教学效率高。

(3)考核效果:考核内容覆盖面广,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考分离,考核方法得当,考核过程规范,成绩分配合理,试卷分析完整。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本科教育教学的核心依据。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管理,逐步健全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一套对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强劲推动作用的质量标准体系。

三、音乐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一)课堂教学评价概念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亦称课堂教学评价,是指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它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及时总结、完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评价中应本着指导、激励、调控、促进的原则,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及成绩,以赞扬、鼓励为策略,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出发点,帮助教师找出差距,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不足,进而改进工作方式,调整教学状况,使评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让教学工作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而课堂教学质量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管理者的管理(计划安排、条件保证等)来实现。对高师音乐教学做出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是对教师劳动价值的认同与肯定,也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需求。课堂教学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是完成学校基础教育最基本的途径,而教师的劳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不够准确而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无疑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校方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与晋级加薪等;不准确的评价也会蒙蔽着人们的眼睛,使我们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教师平时教学缺乏真实的了解,因此迫切需要科学而又合理的新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出现。

长期以来,传统的“一言堂”式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制约着教师,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被死板的课堂教学所束缚,近些年来,音乐的教学改革已逐步深入,音乐教师也应在教学改革中冲破旧框框,学习并施行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正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第三节 舞蹈学实践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

大学舞蹈课程是大学艺术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舞蹈教育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要搞好舞蹈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和完善舞蹈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这是舞蹈课程教学质量建设工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和工作。本节主要探讨和阐明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舞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各环节对舞蹈教师的基本要求;二是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内容;三是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评价表。

一、舞蹈学实践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舞蹈与实践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训练舞蹈技能,体验情感,发展身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学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和原则,使技能(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沿着局部掌握——全面掌握——熟练运用的规律发展。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三个基本环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为上好课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备课是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总结利用教学经验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备课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编写教案、模拟演练、教具教物检查准备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单元课次教学内容和要求,在熟悉并钻研教材、吃透精神、明确重难点,了解学生身体、技能、思想情绪、学风和个性特点以及了解教学用物条件等情况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主线,确定教学组织措施、教学方法手段、预计节奏,制定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任课教师应与伴奏琴师协作,进行必要的预先演练,达到娴熟程度。

“课时教学计划”即“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教案是课程教学计划体系中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子计划,是指导课堂教学的文件,对规范教学行为、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奠基作用。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成果,反映教学水平和经验,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观测点。

1.教案的格式:包括无形和有形两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凭经验施教,没有施教文件,属于无形教案。现代教学要求有计划文件,属于有形教案。有形教案根据课程特性和要求以及教师的习惯分为文字表述式和表格书写式两种格式。舞蹈学课适宜用表格书写式教案,简明清晰,一目了然,方便使用。

2.教案内容:①教学基本概况,包括课程名称及类型(普、专基、专、选)、单元课次、课的类型(复、新、综合、观摩、考核等)、开课单位及学生、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地点、器材道具及布置;②教学基本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重点、难点及时间分配等;③教学组织、方法,包括教学方法手段,练习分量(时间、次数)等。

3.教案质量要求:要求所备教案格式规范、内容全面、环节完善、结构严密、步骤合理、图文并茂、简明清晰、练习分量明细等。

附:《大学舞蹈学课程教案格式》:

4.上课(行课)。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课堂教学计划的基本阶段,也是发挥和检验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发掘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时机和过程。上课要求教师教学教态端正、教风好,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风好;课堂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课堂秩序井然,气氛活跃和谐;艺术思路畅通,教学行为纯正;教学效果好、效率高,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没有练习损伤。

5.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主要活动:检查指导课外作业和复习,组织舞蹈表演、观摩;给缺课学生补课,给优差生开“小灶”(指导)使优生提高,差生得到进步。课后辅导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班集体、小组和个别等三种。

教师组织课后辅导要求做到热情、认真、耐心、细致、有针对性、讲究效果。

6.成绩考核。成绩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成效的检验和评定,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观测项。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巩固学习成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不同类型课程的考核其内容、方法和要求均有所不同。普通和艺术专业基础舞蹈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创作实践等。考核方式有:平时考查,期中考试和期末(结课)考试等。考核成绩评定有等级评定和百分制评分法。等级评定一般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较差四个等级。实行百分制评分的成绩是:平时20%+期中30%+期末50%。其中期末成绩理论占30%,实践占7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含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评定。期中安排专题考试或综合考试。期末进行综合考试,其命题要求是:严格按教学大纲命题,覆盖面宽广,重点突出,题型和考核方式多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鼓励创新,其试卷阅改要求公平、公正、准确,有条件的教研室可安排集体阅卷。

二、舞蹈学实践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一)确定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1.正确的指导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和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健康向上,质量第一;坚持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2.遵循舞蹈的教学规律和体现舞蹈特性。舞蹈既是体能活动又是心智活动,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互相关联协同运动;舞蹈教学实践性强,具有一定的强制训练性;舞蹈主要是形象直观视觉性艺术,体现充满情感的形体美;舞蹈教学既有群体组织形式也有个体形式;舞蹈艺术与人体学、文学音乐等紧密联系和相互结合。

3.遵守一般教学原则并符合舞蹈特定要求。这些原则和要求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传授渗透到实践教学中;启发认知自觉与强制训练相统一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遵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循序与超前、有所超前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结合;共性与个性兼顾,既有集体发展和要求,同时照顾个性发展,允许个别超前;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旧内容与新内容相交叉;单动与组合相结合。

4.在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中完善标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和学会质疑、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等等。这些经验来之不易,非常宝贵,是教师长期以来遵循课堂教学规律,按照约定俗成的教学质量标准观念,加上教师个人的创造性,以及严格执教、恪尽职守而得来的。可见,注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对于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具有特别的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二)舞蹈学实践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对教学满意程度的概括,较全面和准确地反映课堂教学本质。舞蹈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必须贯彻舞蹈学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反映教学实际和教学规律,体现舞蹈教学活动的要求。这一标准的制定在客观上要求:所制定的指标明确无歧义;吸收教学改革新成果、新技术;项目指标适中;文体结构严谨、精炼,层次级别分明,适合一定学科专业不同课程类型;领导、专家、教师、学生都能认同;以定性表述为主,辅以必要的定量要求,做到科学、先进、合理、全面、准确。

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对教学系统全过程及其构成环节、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按照标准化法则、质量原理进行逻辑分析,从而抽象出质量要素,以简明扼要的“关键词”条款式加以概括,以形成质量标准。

(三)大学艺术专业舞蹈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1.教学准备

(1)教师:备课认真,遵守大纲,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规范、全面、合理、结构严谨、简明清晰、操作性强;仪表大方,着装合适,教具齐备,精神饱满,准时上课。

(2)学生:情绪饱满,着装得体,按时到课。

(3)场地道具:室(台、场)况合格,把杆、镜子、道具齐全;琴(乐)况好,布设合理,整洁美观。

2.课堂教学

(1)教态教风:认真负责,执教严谨,治学谦虚,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丰富业务,教书育人,发扬人文精神,重视纪律管理教育,主导作用显明。

学态学风: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学练勤奋,善于探究,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纪守秩,主体地位突出。

(2)教学目标:全面、合理、确切、具体、简明。

(3)教学内容:服从大纲,承旧引新,先进适用,选配合理,分量适中,重点突出。

(4)教学组织:遵循常规,步骤合理,组织严谨,热身适当,教学内容充实,思考讨论深入,课后作业重点突出,教学目的要求明确,时间分配恰当,队形、位置合适,气氛和谐,情绪活跃。

(5)教学方法与手段:优选教法,运用得当。口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逻辑性强、情感丰富。身授:动作示范规范、准确熟练、形美神俱;单一、组合有效结合。练法多样,运用得当,有效镜模,地面、把上、中间、元素、综合练习,练量适中。重视指导,因材施教,提示及时,多感官配用,有效领练,点拨恰当,互动协作,启发想象,身动情舒,寓教育性。辅助物媒巧用,伴奏和谐。引新法、创新招。

3.课后辅导与作业

(1)积极主动地组织集体辅导,热心随机个别指导。

(2)作业布置合适,有检查,有指导。

4.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完成较好;审美教育、思想品德教化作用明显,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秩序井然;应知、应懂、应会基本解决,优差生均有所获;心智、技能、体能有发展有提高;学生成绩考核符合有关规定,考核过程规范,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试卷分析合理。

(四)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解读

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涵盖并反映课堂教学系统的各环节、各要素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

1.舞蹈学实践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舞蹈学教学总体目标是通过舞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和优秀的艺术人才。不同的培养目标(普通学生、艺术专业学生和舞蹈专业学生),教学目标不相同。不同类型舞蹈课程,教学目标有所不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线,完成教育、教养、发展三任务,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要求是:教学任务全面,教学内容难度适中,经师生共同努力绝大多数学生能达成,表述不能含糊其辞。表现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一般应表明行为主体、行为动向、行为对象、行为条件等。如:谁……做什么……怎样做……在什么情况下做……做到什么程度上。舞蹈课教学目标或目的具体到教学内容层次,例:通过演练复习,巩固并提高学生舞蹈技艺。进行单动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舞姿;进行新旧动作串接练习,使学生熟悉舞段;进行腰髋膝练习,提高学生柔韧素质;通过练习互动,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2.舞蹈学实践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信息(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等)的载体,是所学对象,是教学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舞蹈学课堂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单元课次设定的内容及要求选用合适教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细化了的教学活动内容和安排,包括舞蹈理论知识、动作技能、体能、心理素质及融寓的教育因素。舞蹈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一堂课容量很有限,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和要求,本着先进、新颖、实效、超前、循序、可行的原则,体现教育性、艺术性,注意纵向渐进、横向并行,学新复旧结合,长短结合,单一和组合结合,关联结合,动作与情感结合,优选搭配。

3.舞蹈教师。舞蹈教师是舞蹈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是舞蹈技能的训练者,是舞蹈专门人才的培养塑造者,是舞蹈教学系统的能动主导要素,对学生具有教育引导、潜移默化等重要作用和影响。舞蹈教师自身的素质,其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态度作风、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舞蹈教师除学历资格要求之外,必须是:思想好,教学态度端正,钟爱舞蹈教育事业,尽职献身,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工作热情,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以身作则,朴实大方;具有教育教学训练及组织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理论思辩能力,艺术创新能力;心理素质良好,反应敏捷,精力充沛,情绪稳定,注意力和兴趣持久,意志坚韧;舞蹈理论知识渊博,有一定的音乐、美术、文学、人体科学学识;身体健康,保持优美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

4.学生。学生是施教对象(受教者),是课堂教学最具能动作用的主体要素,教学成效优劣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风气与教学的有效进行和质量有极大关系。尽管舞蹈学课程类型不同,培养目标要求不尽相同,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求是一致的,必须做到:认识明确,态度端正,情绪饱满,积极主动,有强制耐受力,学练刻苦,遵守纪律和秩序,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悟性,善探索,有创造精神。

5.教学场地、器材、设备、道具。场地、器材、设备、道具是舞蹈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及保证条件,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舞蹈教学场地必须是模拟舞台的教室或场地,有时也直接用舞台或广场。场地面积应在11×9-14×12m2左右;专业舞蹈地面、专业设施,三边设把杆,正面(台口)装镜子,“台口”侧斜置钢琴;配备必要的音响器材和影像电教设施;不同的舞蹈配备适合的道具。

舞蹈场地器材、设备、道具的标准要求是:齐全、适用、合量、布置美观、安全卫生、现代化。

6.舞蹈学教学组织。舞蹈课堂教学是舞蹈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组织状况影响教学运作和效果。普通和专业初级基础训练型教学,一般采取男女生分组教学,每班(组)15人左右为宜。集体教学目标统一,有利于节省教学资源,有利于动作技能规范统一,有利于学生互助提高。集体教学中学生学练队形的要求是:间隔距离适当,有利于学生听、看、练,方便调整和变换;教师位置应便于有效地讲解、示范、指导、教学监控和课堂秩序的管理。经验表明:学生队形和位置安排,一般把自觉性强、记忆力好、动作技能掌握快的学生安排在中心靠近教师的位置或把杆的前方。把自觉性差、接受能力差、动作技能掌握相对慢的学生安排在中后位置。高层次级别舞蹈训练,多采取个别施教形式,体现因材施教,强化技能。课堂教学组织和组织教学的要求是:遵守常规,注意力集中,队形合理,秩序良好,教学步骤有序,时间分配恰当、美观、安全。

7.舞蹈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为教学的“桥梁性”因素,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舞蹈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既有普通教学方法的应用,更有适合舞蹈教学动态、节奏、抒情、直观造型以及音乐、诗歌、美术等融合特性的特定方法。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学方法有教法,有学法,有教与学结合的方法;有传统方法,也有创新方法。

8.口传身授。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口传即以口头语言讲授传递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讲授要求:理论观点正确,表达清晰,用语准确;联系实际;富有启发性;技能讲解准确、精炼、生动,比喻恰当、形象,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激励性。身授即教师自塑动作形象做示范,供学生观察、认知和效仿。教学过程技能示范的运用,起初宜全面、完整,继之应逐渐减少、简化,复杂冗长动作宜用分解示范。学生学习过程由模仿逐步过渡到想象发挥。动作示范要求:准确、熟练、优美、情感充沛、神形兼具、以情带形。

9.训练与练习。训练与练习是教与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舞蹈身形、体能素质、舞蹈技巧技能和心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舞蹈节奏、速度、时空控制能力、情感渗透、熟练形成定型的必由之路。训练是教师指令学生进行一定规格和负荷量的身体练习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和练带有强制性。练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把教师的指导转化为学生的自觉学练行为。练习方式多样,通常有:同一动作定时或定量连续重复练;同一动作间歇重复练;同性质动作变换姿态或变换伴奏音乐练习,以提高情趣,活跃气氛。训练与练习方法的要求是:科学、合理、严格、适量、恰当、实效。

10.间歇法。间歇是指练习间的休息,与练习法紧密联系并结合。由于舞蹈学练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心理紧张、体力劳累,必须有一定的休息,以消除疲劳,恢复身心,预防损伤,保证学练继续有效进行。合理的间歇针对练习负荷量和强度确定。间歇有静歇和变换活动形式两种方式。利用间歇时机进行“反刍消化”并想象动作,“念动练习”,身体微动,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式。

11.练习指导法。练习指导是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采用最多的多法综合运用方式。主要有教师带领学生做练习(领练)和学生做练习过程中教师施加指导两种类型。具体方式有:口头提示、口令、补充讲解、补充示范、动作点拨帮助、纠正毛病以及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给优差生“开小灶”的因材施教等。练习指导的组织有集体指导形式和个别指导形式。练习指导要求做到:热情、及时、主动、合理、严谨、恰当,练习(次)时间、强度、密度合适。

12.模仿法。舞蹈是动态形象艺术,模仿是舞蹈学习的重要方法。新动作的学习和提高过程都必须由模仿练习入手。模仿学练形式主要有:模仿教师示范、对照镜子自模、模仿他人(同学)、影像演示观摩并模仿等。模仿运用应注意:仿正仿优不仿缺错;模仿与记忆紧密结合;具体运用时尽可能缩短模仿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13.单一与组合法。单一(分解)与组合(完整)是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教学方法。舞蹈由单一动作组成段落,段落组合成整套。单个动作有简有繁、有易有难,段落有长有短。由于受授课时间、学生接受能力和体力限制,教学不可能将全部一股脑完成,必须采取套分段、段分动的肢解办法。一般先进行单一动作教学,之后再进行组合成段和成套教学。单一与组合运用应注意分解的合理性,选好衔接点;为避免影响整体效果,分解不宜过多且时间不宜过长,一旦接近熟练即进行组合。组合的时机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渐进式、递进式、分进式。

14.教学手段。舞蹈学教学十分重视声像影视等电化教学媒体和其他辅助教学物的运用。运用教学手段的要求是:有针对性、合理、科学、先进、注重创新。

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总的要求是:合理、科学、先进,强调针对性、可行性,多中选优。

三、舞蹈学实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掌握教学信息,总结教学经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积极重要作用。

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原则有:①科学合理。符合舞蹈学课堂类型的实际和特点,全面、客观、公证、准确;②具有时代先进性;③评价方法实用可行,易操作;④领导、专家、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均能认同。

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的基本要求是:既评结果也评过程;既看效果也看效率;既评教也评学;既评单项(局部)也评整体(综合)。

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及基本要求是:获取教学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得出评价结论;定性为主,辅以定量;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他评为主。

舞蹈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形式包括:领导和管理部门评;专家和教师(同行)评;学生评。由于参评者所处地位不同,观察角度有所不同。客观性评价一般采取几个方面结合,按评价比重相加得出评价结果。百分比重评价一般领导占20%,专家占30%~40%,学生占40%~50%,具体评价量化结论可采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法或比重分制法。同类型多人参评,可采用评分平均法或去掉高低评分平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