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曹操传
18255600000011

第11章 内讧纷升兵西迁 群雄混战刘备现

曹操自认对天下大势的发展方向,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都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故而才敢大胆地高声指责他的同盟,并提出他自认为高超的战略建议。

但是,大家并不为其所动,曹操看到同盟者如此反应,也终于领悟到时代变化了,汉室的天下再也不存在了。乱世将至,这已是群雄并起,各凭实力打天下的时代,于是,曹操决定退出关东军团,自己再去招兵。

曹操带着夏侯惇及曹洪等人,离开酸枣,到了扬州。他专门去拜见了扬州刺史陈温及丹阳太守周昕,向他们发表了一通征讨董卓的演说。陈温和周昕分别为其鼓动起来,便给了他几千士兵。

曹操就带着这四千赠送的士兵走了。

但是曹操没有料到,这些人根本不愿跟着他去打仗,到了龙亢,即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就发生了叛变。叛兵居然袭击曹操,目的是为了回到他们原先的安乐窝去。

曹操和夏侯惇、曹洪等力战叛兵,将其杀散,才得以保全了自己。

曹操到了河内,才获知酸枣那边出了事。原来兖州刺史刘岱成心要兼并东郡太守桥瑁的军队。他有意派人去向桥瑁借粮,桥瑁说:“我自己的粮草都还不够,哪儿还有多余的借给别人呐?”

刘岱因为这事,趁桥瑁没有任何准备时,进军营杀了桥瑁。把东郡的兵马全部接收了,并另派自己的人去做了东郡太守。这样一来,刘岱的势力比过去大了许多。曹操知道了桥瑁被杀的事后,叹息不已,没想到自己的同盟现在就内讧了。

接着,曹操又听说南阳太守袁术跟长沙太守孙坚一起密谋,轰走了豫州刺史孔伷,而孙坚自己做了豫州刺史;名士刘表占据了江南,做了荆州刺史。

这样一来,原来兴义兵,除强暴的各盟军,现在开始了割据地盘,互相攻打。曹操因此而万分痛心,想到天下这么乱糟糟的,自己又只有这么一点点人马,能干什么呢?一度也产生了灰心丧气之念,还不如回到老家去,春夏读书,秋冬打猎,另待时机了。但他又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当今之国家社稷,因董卓而空前蒙难,任何志士仁人,焉能在家中消闲得住?于是曹操又坚定了重新招兵买马,继续讨伐董卓的意志。

转眼过了年,到了公元一九一年,即初平二年,袁绍和冀州刺史韩馥商议,打算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他们认为董卓劫走了十一岁的汉献帝,生死不明,所以该另外立帝。而刘虞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人,让他做皇帝,比汉献帝还强得多。

袁绍历数刘虞的好处,说:“你看从刘虞到了幽州以后,就注重耕种;在上谷开了市场,让胡人跟汉人做买卖;他发展了渔阳的盐铁生产;百姓生活都有了改善,连青州、徐州的人也有不少跑到幽州去归附他的。况且,为了打击董卓,立刘虞也是必要的……”

袁绍特意询问曹操,问他可有什么意见。

曹操很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们一起兵,各地豪杰就纷纷响应。之所以拥护者众,就因为我们是义兵啊!现今皇上,年轻力弱,故受奸臣压制,可是,他并没有像邑王那样的罪恶,凭什么要废了他呢?要是废了他,另立其他人,别人也可以同样仿效,随意废立,那天下还成什么样子?诸君若硬要北向立刘虞而称臣,我是宁可向西忠于现今之皇上的。”

袁绍知曹操一旦定了主意,是不可能轻易说转的,便再也没有说什么了。袁绍又写信给南阳太守袁术,向他征求意见。

袁术早有自己做皇帝的心思,看信后,得知袁绍等人要立个年长而有能耐的人做皇帝,顿觉对自己大不利。当然他不好明说自己心中所图,只得堂而皇之地拒绝了。

曹操和袁术虽然各人用心不同,可是他们都明确拒绝了袁绍的主张。

袁绍碰了壁并不灰心,又和韩馥商量,认为不能为了曹操和袁术两个人的反对而误了大事。便决定仍照原计划行事,派使者去幽州,表明立刘虞为帝的意思。

万没料到,刘虞听了并不高兴,当着使者,把袁绍、韩馥狠狠批评了一顿。

刘虞说:“现今天下,皇上正蒙受苦难,我等得朝廷厚恩,至今未能为国家擦去耻辱,已经是够惭愧的了。诸君占据着几方州郡,理应当同心协力辅助王室,怎么反倒谋起反来了?你们一意孤行,后果难料,至于我,是不会被你们拖下水的……”

袁绍、韩馥听了使者回音,也很意外。但是,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系,岂能轻易作罢,于是,又硬着头皮再派使者去请刘虞,刘虞还是坚决拒绝,并说:“你们是要存心逼我逃往外国么?”

这一来,袁绍、韩馥才不再提说此事。二人骂刘虞,说他真是不识抬举。其实这种骂,不过是一种自找台阶下去的做法,只有些自我安慰的效果。

立不成帝,袁绍、韩馥二人并不因此而改弦更张,向董卓进攻,而是仍然屯在各自的地方,无所事事。直到后来粮食吃完了,他们好像已经完成了任务,一个一个悄悄地溜走了……

刘虞不愿意做皇帝,各州郡的义兵首领各有各的打算。袁绍把立帝的事虽然搁下,却还在图谋着以别的办法来扩张自己的势力。

曹操看到义兵首领们纷纷先后散了,自己感到很失望。这时候,只有一个义兵首领愿和董卓作战,那就是豫州刺史孙坚。

原来袁术反对立刘虞为帝,一心想自己做皇帝。他把大军驻扎在鲁阳,利用孙坚去打头阵,替他鸣锣开道。他跟孙坚约定:孙坚出去冲锋,由袁术在后面接应,供应孙坚粮草。

孙坚跟袁术约定以后,就立即带着自己的部下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条好汉,还有一万多兵马,离开鲁阳大营,向梁县那边打过去。

孙坚作战颇有气势,他总是跑在最前面,加上他身材高大,又头戴大红头巾,所以后面的部队都能远远瞧见。因此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所有官兵,只要看见大红头巾往哪儿移动,他们就往哪儿冲锋。

孙坚部队很顺利快速地前进了一百多里,收复了梁县。听说董卓部将徐荣已经调走了,董卓驻扎在那边的兵马并不多,孙坚就把大军驻扎下来,自己带着一部分人马占领了阳人聚,即梁县西边的一个市镇,在那儿也扎了营盘。

但是到了后半晌,董卓手下一员大将华雄,出其不意地率兵出击,将孙坚在阳人聚的人马团团围住了。天还未黑,仅是傍晚时分,华雄令士兵尽举火把,一面放火,一面夺营。孙坚发现四面八方全是敌人的火把和旗号,知道糟了,赶快下令,叫将士们各自作战,分头突围。而他自己则带着祖茂和几十个骑兵汇成一路冲了出去。

孙坚命令手下的人分头突围,原是想以此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方好突逃出去。哪知华雄的兵马偏偏不追别人,就对孙坚紧追不放。他跑到哪儿,他们就围向哪儿。而且,率队追击他们的正是大将华雄,孙坚边跑边想,只有击倒华雄,才能阻止追击。他是个射箭能手,弓箭随身带着,便边跑边弯弓搭箭,向华雄射击。连射两箭,都被华雄躲过。再射第三箭时,由于用力过猛,竟将弓弦拉断。他只好丢了弓箭,伏在马背上拼命逃跑。

祖茂这才提醒孙坚:“他们光追咱们这一路,显然是认识将军头巾的缘故,快将头巾摘下来,让我戴上,再分头跑吧!”

孙坚这才恍然大悟,忙将自己头巾与祖茂的头盔换了,分两路跑去。

果然,华雄的兵马只认大红头巾,孙坚这才松了口气,抄小路跑回去了。

祖茂戴着孙坚的头巾东窜西逃,忽东忽西躲着敌人。后来跑进了一块大坟地。华雄的兵马追了来,看见坟地烧着火,隐隐约约有大红头巾在动,就四面围上去,围了好几层。华雄要活捉孙坚,叫士兵万不可放箭。

想活捉孙坚,没想到祖茂已经掩护着孙坚逃跑了,祖茂也早就逃了。华雄的士兵拿不着孙坚,就拿了那头巾去向华雄禀报。

祖茂跑回大营,见了孙坚,二人自是庆幸。孙坚后悔自己不该分散兵力,以至吃了大亏。第二天,孙坚把军队查了一下,损失不大,还有一万多人。便又全军出发,重新占领了阳人聚。

孙坚不敢再冒险了,重新很细心地观看了地形,将程普、黄盖、韩当一一作了布置,之后,带着祖茂,又戴了新的大红头巾,去跟华雄交战。

华雄的盛气还没有消退,再战一场,士气仍然很嚣张,一交战,孙坚就败下阵来,华雄穷追不舍。孙坚退退战战,战战退退,很快将华雄引到自己兵马埋伏的地方。一声号令,程普、黄盖、韩当先后杀出,把华雄围住,截断了去路。华雄挥舞大刀,力战程普三位将军。孙坚又拉满新弓,连着向华雄射了两箭。他正准备射第三箭时,却见华雄从马背上摔下来了。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华雄脑袋割下。

华雄一死,全军慌乱,孙坚挥师围剿,几乎将其全部消灭。

直到这时,徐荣才赶到,但飞马报来前军已经覆没,徐荣一惊,马上退却,这一退,徐荣的兵马争先恐后乱了起来,自相践踏残杀,死伤无数。孙坚趁着一鼓胜军之气,杀入徐荣军中,徐荣兵马还手不及,死亡半数以上。

孙坚连胜两仗,一斩华雄,二败徐荣,好不荣耀,立即派人向袁术报功。同时催袁术快运军粮,以便速攻洛阳。袁术一听,沉默良久,最后决定:“免发军粮。”

没有军粮,怎么了得?孙坚当夜亲自赶赴一百多里,去见袁术。

孙坚在袁术面前气喘吁吁,指手画足。袁术被说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只得表示即发军粮。

孙坚回到阳人聚,等军粮一到,即向洛阳进兵。

但是,还没等孙坚发兵,董卓已经派李傕向他求和来了。李傕传达董卓意思,愿与孙坚结为亲戚。还说只要孙坚说一声,孙家子弟,想做什么官就做什么官,他董卓一概担保,向皇上推荐任用。

但是孙坚根本不听这一套,言道:“董卓颠覆王室,屠杀百姓,罪行滔天。我孙坚唯有讨伐一途,若不能将董卓灭门灭族,将那罪恶的人头高挂示众,我死也不得瞑目。他董卓怎么还有脸来求和呢?”

李傕无言以对,但孙坚并没有为难他,放他回去了。

李傕走后,孙坚立即向大谷进军。一到大谷,距洛阳就只有九十里地了。

董卓当然着急,立即把汉献帝送到长安,自己还是屯兵洛阳。他对亲随人等说:“关东将士屡败于我,他们并无能耐,唯孙坚这小子有股憨劲。你们千万不可小看他。”

董卓叫吕布为先锋,自己则带了李傕、郭汜等,要亲自跟孙坚见个高低。

孙坚叫程普、韩当抵挡吕布,自己跟黄盖带一队精兵去打董卓。董卓、李傕、郭汜出阵迎战,不几回合,就被黄盖杀退。孙坚头戴大红巾,飞马驰向董卓。董卓望见,心中一虚,脱口说出了一个“退”字。这一下,全军动摇,阵脚全乱。吕布见了,只好扔下自己这一头的程普和韩当,鞭着赤兔马赶来保护董卓。

董卓不愿意再回洛阳了,嘱吕布往西退到渑池,驻扎下来。董卓听说孙坚还要来攻到渑池,就派几个主要的将领分头守住重要的关口和县城,自己则带着吕布往长安去了。

孙坚得知董卓往长安去了,就率部进了洛阳城。他首先派人打扫了那个尚未烧毁的宗庙,杀了牛、羊、猪三牲,置于寺庙,隆重祭祀了一番,以尽他做大臣的本分。

之后,孙坚又安排士兵把董卓刨过的坟墓大略收拾了一遍,将所有暴露的尸骨尽皆掩埋。有几个士兵在一口枯井里捞起一具尸首,是个宫女。这宫女从头到脚都是金银珠宝。士兵们你争我抢,互相吵骂起来。孙坚闻讯,马上下令:金银珠宝一律归公,不得私藏。他令程普专司此事,继续清理大井,凡有值钱的东西尽皆上交。

洛阳城南有口大井,井栏上面刻着“甄官井”三个大字。井里乱七八糟扔了不少东西,程普立即叫士兵进行清理。开初捞起来不少东西,有值钱的,也有不值钱的。最后又将井水掏干,便发现有一只玉匣。程普将玉匣捧在手上,发现这只玉匣也是很名贵的,便捧来交给孙坚。孙坚打开玉匣一看,是颗大印。大印四尺见方,一只角是用金子镶成的。捧起大印,倒过来看,竟有八个大字在上面。他仔细一看,才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他恍然大悟,此乃传国玉玺。

孙坚很感奇怪,传国玉玺怎么会扔在井里呢?

程普就说:“当初后宫发生兵变的时候,不是失落了玉玺么?当时何太后瞒着这事,许多人并不知道。后来并未听说找到玉玺,我看那失落的玉玺,就是这颗了。”

孙坚点头认可,却还是纳闷,是谁把玉玺扔到井里的呢?

程普推测估计是管理御玺的人怕御玺被人夺走,所以才藏到井里的。孙坚听了,喜不自禁,言道:“这或许是一种预兆呢?”

孙坚吩咐左右,切不可将这消息传出去。

孙坚将那玉玺抱在怀中,抚摩了好久,当晚,竟把它放在枕头下睡了一夜。

第二天,孙坚下令撤军,回到鲁阳去了。

孙坚击败董卓的消息传到河内,袁绍心里痒痒的也想进兵。忽又听说孙坚回鲁阳去了,袁绍便想把洛阳拿来作为自己的地盘。可是,各路兵马这时大都已经散了,袁绍军队的粮草还得依靠他的上级冀州牧韩馥的接济。仰仗于人,并不能自主自如,需要粮草时不能按时送来,这真叫袁绍大伤脑筋。

袁绍的门客南阳人逢纪知道袁绍的心思,便说:“将军胸怀大志,要成一番大事业,可粮草还得依赖别人,这怎么行呢?若不占领一个州,必将自身难保,何谈举大事呢?”

袁绍说:“我何尝不想拥有一州?可冀州兵强,没法跟他争啊!”

逢纪说:“我有一计,定叫韩馥将冀州拱让……”

袁绍催道:“快说、快说!”

逢纪便对袁绍悄悄说了,袁绍不断点头叫好,决定照逢纪的话去做。

袁绍依计写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叫他以征讨董卓的名义进攻冀州。公孙瓒阅信后,无比高兴,因为他正朝思暮想扩充地盘,但又找不到适当机会。袁绍鼓动他进攻冀州,合他心意,于是当即便向冀州发兵。

韩馥得知公孙瓒来攻,便亲自率兵抵抗。但是他挡不住公孙瓒进攻的锋锐,连战连败,急得眉头紧锁。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突然来了两个帮手,都是他以前的门客。一个是陈留人高干,一个是颖川人荀谌。二人来报:“车骑袁绍已经离开河内,大军到了延津。”

韩馥说:“难得他发兵来救我。”

荀谌说:“恐怕并非如此。你想,公孙瓒率领燕、代的精兵,乘胜南下,州郡响应,势不可挡。袁车骑也在这个时候向东进兵,谁知安的是什么心?我们真替你担心哪!”

韩馥听得直冒冷汗,惊慌失措道:“这可怎么办呢?”

荀谌乘机对韩馥说:“袁绍乃当今豪杰之首,岂能长久置身于将军之下?冀州为天下重镇,公孙瓒北面来攻,袁绍西面夹击,将军如何守得住?若以袁绍与将军一贯交情,又共为反董卓同盟,我替将军打算,不如将冀州拱让给他。袁绍若得冀州,必将感激将军,公孙瓒岂敢再犯?这样一来,将军既有退让之美名,又可安稳无忧了。请将军务必三思,别再错失机会了。”

韩馥素来胆小,又正值危急之时,立刻就答应了。手下的人虽然也是极力反对,并且给他讲了好多原因。而韩馥却说:“我原来就是在袁氏手下做事的,且在才能上我远不如他。让位给有才的人,有何不好呢?”

韩馥这样说,手下人便不好再开口。还有些将领主张发兵抵抗袁绍,更给韩馥劝住了。韩馥就这样被荀谌、高干二人吓唬得不再有其他想法,即叫他儿子捧了州牧印绶去送给袁绍。之后,全家离开公署,搬到了别处居住。

几日后,韩馥把袁绍迎进城来。

袁绍率军入冀州,做了冀州州牧,封韩馥为奋威将军,不令其有统治州郡之权,更无一点军队。

袁绍乘机撤换了原韩馥班底,起用一向不为韩馥重用的田丰、审配等。并收容冀州名士沮授,封为奋武将军。逢纪、许攸、荀谌等均受重用。直到这个时候韩馥才醒悟过来,深知自己有职无权,上当受骗,悔之莫及。

韩馥气愤不过,一日偷逃出州城,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去了。不久袁绍的使者又到张邈秘密议事韩馥终于心虚自杀了,袁绍趁机完全控制了冀州的统治权。

公孙瓒至此才发现被袁绍利用了。再加上在协助袁绍对抗袁术的扩张策略中,其弟公孙越为孙坚军团击败,身中流矢殒命,乃愤而联合北方和他亲善的郡县尉,南下讨回公道。冀州北方郡县有不少因痛恨袁绍欺骗韩馥,进而反叛袁军投入公孙瓒旗下,公孙瓒军团声势因而大增。公孙瓒乘势将大军集合,驻屯到磐河附近,随时准备和袁绍军一决生死。

为了强化政治作战,公孙瓒封旗下大将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摆出一副准备一举并吞关东诸州郡的架势。

在公孙瓒这支联合军中,有一位年轻将领,日后成为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那便是公孙瓒在拜尚书卢植为师求学时的同门师弟刘备。

刘备是冀州涿郡人,据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由于父亲早逝,刘备和寡母织贩草席为生,过着贫困的生活。刘备个性豪爽,富有宽容心,虽不善言词,却好结交侠义人士。加以他胆量大,有勇武,善用兵,因此颇得朋友信任。年轻时,刘备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为友。三人坐同席,寝同床,情若兄弟。平常官场交际场合,关、张二人并立于刘备身旁,侍服终日。若遇危难时,关、张二人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备身高约一百七十公分,长相非常奇特:双手奇长,垂下时,手指长过膝盖,如同猿猴状,走路的样子也自然显得有点好笑。耳朵更是奇大,据说他自己斜着眼睛可以看到自己的双耳,因此有“大耳朵”的绰号。刘备还有个特点,他喜怒不形于色,对于别人指指点点从不放在心上。加上他脾气好,又富于行动,因此颇受别人的尊重。

黄巾党人事发时,刘备曾加入剿抚党人的义勇军团,建立了不少军功,而被任为安喜县尉。不久,和朝廷的视察官督邮发生冲突。刘备一向最恨贪婪的官僚,便把督邮痛打一顿,弃官潜逃,成为通缉犯。幸遇公孙瓒的帮忙才获得平反,并由公孙瓒推荐受封为平原相。为感激公孙瓒之恩,这一次特率领全部人马前来助战。

并州常山人赵云也率同郡县人马,前来投奔公孙瓒。

公孙瓒深感奇怪,便问赵云:“贵州人士几乎全部投靠袁绍军团,为什么只有将军深知大义投靠我呢?”

想不到赵云的回答非常坦白,他表示:“天下事众说纷纭,到底谁是谁非,其实很难判定,但最为受苦的却是百姓。因此,我希望的是能够很快安定时局,为解决民困多尽点力而已,倒不是个人感情上较偏向将军而不喜欢袁公。”

公孙瓒对赵云的答复深为不满,自然不予重用。但赵云说那番话时,刘备却听见了,顿觉赵云非同一般,因此主动要求公孙瓒将赵云的部队并入其属下,公孙瓒便同意了。赵云遂同刘备回平原县,并替刘备主持骑兵部队的训练。

由于天气寒冷起来了,袁绍与公孙瓒部队暂成对峙状态,各自都准备度过严冬之后,再行较量。

北方的部队虽然呈僵持状态,但袁绍、袁术及公孙瓒间的明争暗斗,却延伸到荆襄地区,并与荆州的刘表及扬州的孙坚,展开了空前的火拼,也形成吴荆数十年的恩怨对抗。当初袁绍想拥立刘虞为帝,袁术坚决反对,主要的原因是他自己也想称帝。因此拥有南阳后,便努力敛收财税,以为打天下的资本。袁术刻意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却使得坐镇南方的荆州牧刘表备受威胁。

由于袁术和公孙瓒之间有军事盟约,使袁绍有遭北南夹击的威胁,所以他也就联合刘表,以在西南方牵制袁术的发展。

为了应付这种局面,袁术便调动正和董卓缠斗中的孙坚部队攻击刘表。刘表派老战友黄祖,和孙坚会战于樊城附近。黄祖军团不敌,孙坚军长驱直入荆州,包围刘表镇守的襄阳城。刘表乃和黄祖设计,在岘山竹村中,埋伏大量弓箭手。黄祖由樊城出击,刘表也出城和孙坚对抗。

孙坚军团面对刘、黄军团夹击,毫无惧色。他派遣部将程普、黄盖、韩当率主力部队,力抗刘表,把刘表逐回襄阳城,自己则率领轻骑兵突击黄祖部队。黄祖败走,便往岘山流窜,孙坚乘胜追击,夜间到达岘山间,埋伏部队以箭雨及飞石夹击,一代猛将孙坚死于敌箭中,年仅三十七岁。

由于孙坚子孙策、孙权等尚年幼,所属军团便由其兄孙贲暂代,并归属于袁术。

当袁氏兄弟严重内讧的时候,曹操正率领着他的部队屯居河内依附袁绍。这时,鲍信由于对袁绍兼并冀州这件事很不满,便对他十分看重的曹操说:“袁绍身为盟主,却不思讨伐之事,终日所为,只是如何自己抓权,抢夺别人地盘。如此下去,必兴大乱。我看一个董卓没有除掉,另一个董卓又来了。我为将军打算,不如回到大河以南去,随时观察形势,再作行动。”

鲍信这番真心话,说到了曹操心坎上。他也表示,他早有离开河内之的想法,只是一时没有机会而已。不过目前他已下了这个决心,只是什么时候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