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18249400000041

第41章 画中游

透过敞开的门窗看山看水,就像一幅画。雕花的门框、窗框,全成了画框。

这些精雕细刻的画框,不仅镶嵌着风景,而且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一幅画、又一幅画,全是活的。刚刚眨一下眼,画中的景物,就动了。

也许绘画的过程仍在继续?画面不断地变化着,可我却看不见画家的手,以及他紧握的那杆笔。

只能说,这是一位无形的画家。他画出的景物,却是有形的。

爬山廊、八角小亭、牌坊、假山石、松柏……该有的都有了。可还跟画不完似的。他累吗?

一朵远道而来的白云,忘乎所以地飘进了画面。不想画不行呀。

风景其实不需要画家的。风景,在自己描绘着自己。

山有了,水有了,就缺人了。等待你我去填补。

看风景的人,看着看着,一不小心,也成了风景。被别人看着,或者,被一杆看不见的画笔修改着。有的人,每一分钟都在老去。有的人,每一分钟都在变得年轻……

人在画中游,难免神情恍惚,觉得自己,也像被画出来的。

是画进入了我的眼中,还是我真的进入了画中?我在亭台楼阁间游走着,东张西望,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现实、哪些是梦?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是这幅画的过客,还是主人?

即使画中人纷纷离开了,这幅画,恐怕还将继续画下去。

它不仅不需要画家,也不需要观众。它自身就具备着最原始、最充沛的创造欲。

从古到今,它就像一个无限的梦境。我们能被它梦见,哪怕只一会儿,也是我们的幸运。虽然我们并不承认是它梦中出现的人物。

我们总以为,是自己想来这里的。

嘿,谁能说得清:是人梦见了风景,还是风景梦见了人?

刘托著《颐和园》一书,有很好的解说词:“万寿山前山的著名建筑有许多,以位于西部山腰中的画中游最具代表性,这组建筑物的组合方式以外敞空间为主,内聚空间为辅,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每座建筑既是重要的景观,又是绝对的观景地点……画中游的建筑选址恰当,互不遮挡,左右均衡,前后衬托,充分表现了这个山地小园林的皇家特色和仙山琼阁的诗画意境。无论是登楼观赏山湖风景,还是沿廊游览,恍若置身画中。”

我听到之后觉得:不是他在解说风景,而是风景自身在解说,解说人与风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