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18249400000036

第36章 长廊编织风景

长廊就像一根长青藤,在万寿山南坡和昆明湖北岸之间蜿蜒,长出了叶子,开出了花,甚至还结出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所谓的果实,就是长廊沿线的亭台楼阁。“廊的地基随着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而起伏;它的走向随着昆明湖北岸的凹凸而弯曲,建筑师巧妙地利用廊间的建筑作为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避免了长廊过直、过长和地势不平,营造出曲折、绵延、无尽的廊式。”(翟小菊语)万寿山下横贯东西的长廊,东部以邀月门为起点,至西部的石丈亭为终点。石丈亭,由于庭院内陈列一丈多高的巨型太湖石,传说是宋代书画家米蒂供奉的“石丈人”而得名。

长廊联缀着象征四季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供游客走着瞧。真正是走过春夏秋冬,看尽风花雪月。身随影移,目不转睛。

长廊东西两段各有短廊延伸向湖岸,连接两座水榭:对鸥舫与鱼藻轩。凭栏处,既可仰望鸟影,又可俯视鱼踪,山色湖光尽入怀中。难怪与鱼藻轩毗邻的那座八面三层的建筑,要叫作山色湖光共一楼呢。它令我联想起杭州西湖的山外青山楼外楼。唉,歌舞几时休?

山色湖光共一楼的外面(确切说是西面),果然还有楼:一座两层的小戏楼。这就是曾经莺歌燕舞的听鹂馆:原为清代帝后欣赏戏曲的娱乐场所,现改为专营清宫仿膳的饭庄。我以前只知道北海有一家“仿膳”,想不到颐和园里也有。(这本书出了,拿到稿费的时候,我会去吃一顿的。)

听鹂馆西,还有叫西四所的庭院,系清代妃嫔入驻颐和园时的“别墅”。是否曾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长廊东部的养云轩,同样也是宫中粉黛们的住所。大门石刻楹联:“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云中开幄幕山雨霏微。”

养云轩一侧的无尽意轩,庭院深深深几许,荷池、曲廊、缀满窗格的灰墙,让人看了想写诗。可惜,言有尽而意无穷。

长廊中部,与万寿山前山中建筑群相衔接,以排云门为中心,使湖山之间星罗棋布的楼台馆榭等各色建筑获得了秩序。由此可见,长廊的穿梭往复,是为了编织风景。